王曉寧,陳 穎,趙 晶,賀鵬程,張 梅
(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陜西 西安 710061)
實驗診斷學中“臨床血液學檢驗”教學方法探討
王曉寧,陳 穎,趙 晶,賀鵬程,張 梅*
(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陜西 西安 710061)
“臨床血液學檢驗”是實驗診斷學的重要內容,也是醫(yī)學生必須掌握的內容。通過病例分析導入式教學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綜合應用多種教學方法,提高課堂學習效率;利用病例分析進行小結,回顧課堂所學內容;開放實驗室,加強指導,以提高“臨床血液學檢驗”教學質量,實現教學目標。
實驗診斷學;臨床血液學檢驗;多媒體教學;PBL教學法
“臨床血液學檢驗”是實驗診斷學的重要內容,與臨床關系密切,包括血常規(guī)、骨髓細胞形態(tài)學及流式細胞檢測3部分,由于血細胞形態(tài)多變,因此,教學難度較大。為了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學生學習興趣,對“臨床血液學檢驗”進行教學改革就顯得尤為重要?,F將筆者在教學工作中的改革思路和教學體會介紹如下。
學習興趣源于所學知識的實用性與吸引性,可以通過病例分析導入教學內容,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1,2]。比如,引入一個白血病病例:青年男性,近兩個月反復感冒,伴有發(fā)熱。門診查血常規(guī):白細胞升高,分類中淋巴及單核細胞比例增加,血紅蛋白及血小板降低。將血常規(guī)結果以圖片形式展示,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通過病史及血常規(guī)結果推測可能的疾病。學生會想到病毒、細菌感染,血液病。隨后引導學生通過血常規(guī)結果解釋疾病的起因。由此展開對血常規(guī)及骨髓檢查等內容的學習,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在講述血液一般檢驗、骨髓細胞形態(tài)學及流式細胞檢測時綜合應用多種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2.1 多媒體課件在教學中的應用
運用PowerPoint、Flash等制作課件,提高學生對外周血中中性粒細胞、單核細胞、淋巴細胞以及骨髓中的巨核細胞,紅系、粒系中的各類細胞的認識,對血細胞形態(tài)形成一個初步印象。以動畫形式展示骨髓細胞發(fā)育過程,使教學生動有趣,有利于學生理解細胞發(fā)育過程中同一系列骨髓細胞隨著細胞由幼稚分化到成熟,細胞胞漿量由少變多,胞漿染色由深變淺,顆粒由無到有;細胞核由大到小,染色質由細致疏松到濃集,核仁由有到無等枯燥的內容[3]。
2.2 比較教學法在骨髓細胞形態(tài)學教學中的應用
利用PPT及動畫形式讓學生了解血細胞生長發(fā)育規(guī)律,同時利用原粒、原淋、原單、原紅細胞的圖片進行對比教學,加深學生對細胞形態(tài)學鑒別的印象[4]。比如,原粒細胞胞核較小、規(guī)則、圓形,一般居中,染色質呈細顆粒狀,排列均勻、平坦如薄沙狀,無濃集,核仁清晰、2~5個、較小較多(與其他原始細胞相比),胞質較少,著藍色或淡藍色,如油畫中的藍色。原淋細胞胞核較小、較規(guī)則,偶見凹陷或切跡,染色質呈較粗顆粒狀,有聚集感及厚實感,核仁較小、1~2個,胞質少,呈藍色或淡藍色,如彩筆畫的藍色天空。原單細胞胞體較大,胞核較大、不規(guī)則,易見核凹陷、扭曲及折疊,核染色質纖細呈疏松顆粒狀,核仁大而明顯、1~3個,胞質較多,呈灰藍色,無顆粒。原紅細胞胞體大、較規(guī)則、圓形,胞核大、規(guī)則、圓形、居中分布,染色質呈粗顆粒狀,核仁明顯、1~3個,胞質多、呈深藍色,如蠟筆涂染的深藍色,胞質邊緣易見瘤狀突起。通過圖片對比及文字對比性描述,使學生了解不同原始細胞的形態(tài)學差異。
2.3 PBL教學法在理論教學中的應用
當無法對細胞進行形態(tài)學鑒別時,可引導學生檢索課外文獻、查閱教材,并分兩組討論。比如,一組學生應用組織化學染色方法鑒定細胞,另一組學生則通過流式細胞儀進行細胞鑒別。每組派代表以PPT形式介紹如何通過上述兩種方法鑒別形態(tài)學上無法鑒別的細胞,最后教師總結指正。這樣能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調動學習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有利于對教學內容的掌握[5~7]。
課堂教學結束時,可以回顧課前導入的病例,引導學生分析相應檢查的臨床意義,溫習、鞏固課堂所學內容,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及分析、解決問題能力。
目前,實驗診斷學存在的問題是實習課時少。學生可利用課余時間,觀察骨髓穿刺過程,了解骨髓穿刺的適應證、禁忌證以及細胞涂片的制備方法,學習正常及異常的骨髓細胞形態(tài)學表現,了解流式細胞儀工作原理,將課堂所學知識運用于臨床實踐,用實踐去檢驗和鞏固所學知識。
綜上所述,“臨床血液學檢驗”內容抽象、枯燥,可將病例分析導入式教學、多媒體課件、比較教學法、PBL教學法等有效結合,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調動積極性,最終達到教學目標。
[1]閉雄杰,韋忠廳,陶靜,等.病例教學在高職高專血液學檢驗教學改革中的應用[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5,36(23):3497-3498.
[2]黃慧芳,林東紅,徐建萍.論專業(yè)課程理論教學方法的優(yōu)化[J].福建農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15(3):98-100.
[3]林滿華,謝朝陽,吳斌華,等.《臨床血液學檢驗》實驗教學方法改革的探討[J].西北醫(yī)學教育,2012,20(2):389-391.
[4]梁松鶴.血液學和血液學檢驗教學方法的改革和探討[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08,29(12):1486-1488.
[5]張國軍,呂虹,許蓉,等.臨床醫(yī)學七年制與留學生六年制實驗診斷學授課對比分析[J].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5(91):71-73.
[6]譚麗.血液學檢驗中血液病MICM實驗診斷的授課體會[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16,34(20):75-76.
[7]呂巖,趙雪松,單微.PBL教學方法在臨床血液學檢驗理論課上的應用分析[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5,36(22):3389-3390.
(*通訊作者:張梅)
G424.1
:B
:1671-1246(2017)17-009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