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中國古代和親的文學傳播及其特點

2017-03-10 15:22張劍釗
衡水學院學報 2017年3期
關(guān)鍵詞:文成公主和親昭君

張劍釗

?

中國古代和親的文學傳播及其特點

張劍釗

(沈陽師范大學 文學院,遼寧 沈陽110034)

和親是中國歷史上的重大史實,諸多和親史實和故事很早就成為古代文學描寫的對象,傳統(tǒng)文學中的史傳文學、詩詞歌賦、戲劇小說都曾經(jīng)對和親予以描繪和傳播。通過對史傳文學、詩賦、戲劇和小說對和親史實的描述之考察和梳理,從傳播學的角度進行考察分析,進而對和親的史傳文學、詩賦、戲劇和小說傳播進行歸納概括,并對具體傳播過程中所體現(xiàn)出的特點進行研究,指出中國古代和親故事或史實的文學傳播主要體現(xiàn)出了虛構(gòu)性、情節(jié)性、通俗性等特點。這些傳播特點與所傳播內(nèi)容本身的故事性、戲劇性以及古代學科中的“文史不分家”都有一定的關(guān)系。

和親;文學傳播;傳播特點

“和親”一詞首見于《左傳·襄公二十三年》:“趙氏以源、屏之難怨欒氏,韓、趙方睦。中行氏以伐秦之役怨欒氏,而固與范氏和親?!薄蹲髠鳌分刑岬降摹昂陀H”是指晉國的中行氏與范氏兩個貴族家庭聯(lián)合對付欒氏所進行的修好活動,并沒有姻親關(guān)系?!昂陀H”究竟始于何時,依據(jù)班固《漢書》的說法,“和親之論,發(fā)于劉敬”[1]3830,即始于漢初;按照司馬光的說法,“蓋上世帝王之御夷狄也,服則懷之以德,判則震之以威,未聞與為婚姻也”[2]383,可見司馬光否認西漢以前有“和親”之事。歷代學者受班固的影響,大都認為和親始于西漢,終于清代。和親在詞義界定上有廣狹兩義:狹義的和親僅指中原王朝(包括漢族及漢化邊族)與邊疆民族君長的和好同盟關(guān)系,而廣義則還包括少數(shù)民族君長間、政權(quán)間的異族政治婚姻關(guān)系。前者可稱為“和親”,后者則宜稱“聯(lián)姻”。和親作為歷史現(xiàn)象和文化現(xiàn)象,曾經(jīng)得到多種載體的傳播,本文擬對該現(xiàn)象的文學傳播予以描述說明,并從中揭示出一定的規(guī)律或理論質(zhì)素。和親現(xiàn)象和史實的文學傳播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四個方面,現(xiàn)分別予以描述和討論。

一、和親人物的史傳文學傳播

史傳文學是中國歷史的重要構(gòu)成部分,性質(zhì)上屬于傳記文學。和親是歷史故事和史實的構(gòu)成部分,因此也是史傳文學傳播的內(nèi)容之一。白登之圍,和親伊始,自此之后,無論是在惠帝、呂后時代,還是文帝、景帝、武帝時期,漢一直都與匈奴和親不斷。較早以史傳文學記載傳播和親的是《史記》中的一些傳記,亦即史傳文學,《史記·匈奴列傳》就是其中的代表。比較而言,《漢書》中類似的傳記更多。漢朝與匈奴、烏孫、鄯善的和親史實主要記載于《漢書》的《匈奴傳》《西域傳》《惠帝紀》《文帝紀》《景帝紀》《武帝紀》中。如,西漢與烏孫的細君公主和親記載于《漢書·西域傳下》卷96中:“烏孫能東居故地,漢則遣公主為夫人,結(jié)為昆弟,共距匈奴,不足破也?!盵1]3902這些傳記比較詳細地記錄了漢朝時期的和親史實。此外,《后漢書》的《西域傳》》《南匈奴傳》中也有相關(guān)的傳記傳播和親史實。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和親主要記錄于《魏書》的《序紀》《蠕蠕傳》和《晉書》《北史》《冊府元龜》《資治通鑒》中。北魏與后秦姚興的和親記載于《晉書·姚興載記》卷118,當時北魏主動向后秦提出和親,姚興向平陽太守姚成都征求建議,姚成都回答:“魏自柴壁克捷已來,戎甲未曾損失,士馬桓桓,師旅充盈。今修和親,兼婚姻只好。”[3]姚興當即派使者報告北魏,同意和親,北魏把西平公主送到北魏和親。西秦與鮮卑、吐谷渾的和親記載于《資治通鑒》卷111中。公元398年,西秦乞伏益州與吐谷渾王視羆在度周川交戰(zhàn),王視羆大敗,委派其子向西秦求和,“乾歸以宗女妻之”[2]3483。隋唐時期的和親次數(shù)非常多,唐與吐蕃、鐵勒諸部、契丹、奚、回紇、南詔等少數(shù)民族的和親比較全面地記載于《隋書·突厥傳》《新唐書》《舊唐書》《冊府元龜》《資治通鑒》中。比如在唐與奚的和親中固安公主出嫁李大輔以及在李大輔被殺之后,按照奚父兄死子弟可以妻其群母及嫂的習俗,李魯蘇仍以固安公主為妻,這記載于《舊唐書·奚》(卷199)、《新唐書·奚》卷219以及《資治通鑒·唐紀二十七》卷211中?!杜f唐書·奚》:“其年(開元五年)大酺入朝,詔封從外甥女辛氏為固安公主以妻之,賜物一千五百匹,派右領(lǐng)軍將軍李濟持節(jié)送還蕃?!盵4]5221《新唐書·奚》中如是記載:“玄宗開元二年,使粵蘇梅洛丐降,封饒樂郡王,左金吾衛(wèi)大將軍,饒樂都督。詔宗室出女辛為固安公主,妻大酺。明年,身入朝成婚,始復(fù)營州都督府,遣右領(lǐng)軍將軍李濟持節(jié)護送?!盵5]《資治通鑒》記載:“(開元九年)四月賜奚王李大酺妃辛氏,號固安公主?!盵2]3483唐與契丹和親的永樂公主下嫁失活記載于《舊唐書》卷199、《資治通鑒》卷211中?!杜f唐書·契丹》:“(開元四年),失活入朝,封宗室外甥女楊氏為永樂公主以妻之。”[4]5345-5346《資治通鑒》:“(開元五年)十一月,丙申,契丹王李失活入朝。十二月,壬午,以東平王外孫楊氏為永樂公主,妻之。”[2]3483蒙元時期和親主要記載于《元史·諸公主表》《蒙兀兒史記》《高麗史·后妃傳》中。清朝時的滿蒙和親,既有蒙古女子嫁到清朝,也有清朝公主、格格嫁到蒙古各部?!肚逄鎸嶄洝贰肚逄趯嶄洝贰肚迨犯濉分小豆鞅怼贰逗箦鷤鳌返扔涊d了這些和親史實。無論是努爾哈赤時期、皇太極時期、順治時期,還是后來的康熙、雍正、乾隆時期,都積極與蒙古各部聯(lián)姻。努爾哈赤聽聞科爾沁貝勒明安的女兒博爾濟吉特氏“頗有風姿,遣使欲娶之。明安貝勒遂絕先許之婿,送其女來”。努爾哈赤命其第四子皇太極“以禮親迎,大宴成婚”。此次聯(lián)姻開啟了滿蒙聯(lián)姻的先河[6]。

二、和親故事的詩賦傳播

和親并不僅僅作為史傳文學的題材和主題,在中國古代甚至現(xiàn)當代也是詩歌熱衷歌唱的內(nèi)容之一。從漢朝以后,由和親故事衍生出來和親的詩歌數(shù)量頗為可觀。如果從創(chuàng)作者的角度劃分,這些詩歌大致可以分為三類:一是當事人即和親公主自己創(chuàng)作的作品,二是中原地區(qū)文人墨客創(chuàng)作,三是和親公主所到往之地的民間創(chuàng)作。和親的詩歌傳播在漢唐兩朝體現(xiàn)得最為明顯,元明清三代的和親詩歌記載數(shù)量很少,以下主要以漢、唐兩代和親中主要和親人物的詩歌傳播為代表進行論述。

漢代的和親比較有影響力的有細君公主、解憂公主、王昭君。細君公主《悲愁歌》被稱為歷史上第一首邊塞詩,班固將其收入《漢書》,被后世文人譽為“絕調(diào)”。唐代詩人白居易為之詠嘆道:“烏孫公主歸秦地,白馬將軍入潞州……畫角三聲刁斗曉,清商一部管弦秋?!彼未娙它S庭堅亦發(fā)出千年一嘆:“……萬里嫁、烏孫公主。對易水、明妃不渡。淚粉行行,紅顏片片,指下花落狂風雨……”民國初年,著名國學大師劉師培,也曾作一首七言律詩《烏孫公主歌》,表達家鄉(xiāng)人民對兩千多年前這位萬里和親公主的深切緬懷。據(jù)統(tǒng)計,關(guān)于昭君出塞的詩歌共有700多首?,F(xiàn)在能看到的較早的以王昭君為題材的詩歌,是西晉石崇的《王昭君辭》。后來像魏晉時期的鮑照、沈約、庾信,隋唐時期的薛道衡、駱賓王、李白、杜甫、白居易、杜牧、李商隱,宋朝的王安石,以及近現(xiàn)代郭沫若、曹禺、田漢、費孝通等,都曾吟詠過王昭君。對于昭君出塞路上的艱辛,唐代文人張文琮《昭君詞》、戴叔倫《昭君詞》、楊凌《明妃怨》、梁氏瓊《明君怨》、王偃《明妃曲》等都作詩表達。中原百姓以昭君口吻創(chuàng)作了流行于民間的《五更哀怨曲》,王昭君自己感嘆和親的悲涼也創(chuàng)作了《怨詞》。

在古代和親史上,解憂公主留下了大氣恢宏的一筆,奇怪的是當時代和后代的文人墨客,為這位功在千秋的解憂公主留下的文字很少,唐朝常建的《塞下曲》:“王帛朝回望帝鄉(xiāng),烏孫歸去不稱王。天涯靜處無征戰(zhàn),兵器銷為日月光?!弊鳛閷鈶n公主的幽遠的念誦。在唐與吐蕃的和親中,作為主角的文成公主最為后人所傳誦。文成公主在藏40年,至今流傳著藏族人民對文成公主的贊頌之歌。這些詩歌主要記載于《西藏王臣記》[7]中,吐蕃使者祿東贊等人為使出塞路上心情抑郁的文成公主開心,放聲歌唱:“吐蕃藏地,吉祥如意。眾寶所成,贊普宮中,神作人主。松贊干布,大悲觀音。神武英俊,見者傾慕。以教治邦,人民奉法,諸臣仆從,歌唱生平。出佛惠日,擎功德燈。山產(chǎn)諸樹,土地廣博,五谷悉備,滋生無隙。金銀銅鐵,眾寶具足。牛馬繁殖,安樂如是。至奇稀有,公主垂聽?!庇秩纾骸斑h從漢族地區(qū),來了王后公主。把三千八百種糧食,帶到咱們藏土。藏地從此開始,種上了各種糧谷?!碧拼鷰X南詩人陳陶作有詩曰:“黠虜生擒未有涯,黑山營中識龍蛇。自從貴主和親后,一半胡風似漢家?!敝劣诮鸪枪鳎壳拔覀儚摹度圃姟分锌梢宰x到17首關(guān)于金城公主和親的應(yīng)制詩。唐中宗到始平為金城公主送行時,曾令隨行大臣賦詩餞別,于是武平一、薛稷、崔日用、韋元旦、沈佺期、馬懷素、劉憲、徐堅等隨行大臣或文人紛紛都以《奉和送金城公主適西藩應(yīng)制》或《奉和送金城公主適西藩》為題作詩,所以流傳下來了關(guān)于金城公主和親的17首應(yīng)制詩。唐與契丹和親的永樂公主、燕郡公主、東華公主、靜樂公主以及唐與奚和親的固安公主、東光公主、宜芳公主,卻鮮少有關(guān)于她們和親的詩歌作品。宜芳公主離開長安行至虛池驛時,《全唐詩》輯錄了她自己所作的一首詩歌:“出嫁辭鄉(xiāng)國,由來此別難。圣恩愁遠道,行路泣相看。沙塞容顏盡,邊隅粉黛殘。妾心何所斷,他日望長安?!碧婆c回紇的和親中,關(guān)于寧國公主和親杜甫曾作《即事》,對于太和公主和親遠嫁,當時王建、張籍和楊巨源等詩人揮毫寫下了送別太和公主的詩作,如王建《太和公主和藩》、張籍《送和藩公主》、楊巨源《送太和公主和藩》。另外也有一些文人在慶幸太和公主被奪回之時對于和親政策的不滿情緒,如李頻《太和公主還宮》、劉得仁《馬上別單于劉評事》、李敬方《太和公主還宮》、許渾《破北虜太和公主歸宮闕》等。清朝滿蒙和親的詩歌作品較少,孝莊文皇后是“滿蒙聯(lián)姻”的代表性人物,納蘭性德的《五色蝴蝶賦》是最早歌頌孝莊文皇后的文學作品,這篇《賦》反映了對于“滿蒙聯(lián)姻”的正反兩種態(tài)度的交鋒。

三、和親史實的戲劇傳播

自元代元雜劇興起之后,直至近現(xiàn)代的戲劇、影視劇等戲劇傳播方式出現(xiàn),眾多和親故事被文人作家通過一定的藝術(shù)手段改編為戲劇形式。漢代和親中,細君公主和親被改編為大型青春古裝劇《江都公主劉細君》,于2010年正式上演。元代開始,昭君出塞的故事開始走上舞臺,據(jù)說關(guān)漢卿曾作《漢元帝哭昭君》一劇,但是沒有留傳下來,留傳下來的最早的關(guān)于昭君的是元代雜劇作家馬致遠的《漢宮秋》。明清時期昭君戲更為流行與更加廣泛的傳播,現(xiàn)今保存下來的比較完整的劇本有無名氏的《和戎記》、周之泉的《琵琶語》、陳與郊的《昭君出塞》、尤侗的《吊琵琶》、薛旦的《昭君夢》五種。另外,還有陳宗鼎的《寧胡記》、無名氏的《青冢記》和《王昭君》三種殘本。今人郭沫若1923年創(chuàng)作的兩幕話劇《王昭君》和曹禺1978年創(chuàng)作的五幕話劇《王昭君》,兩部話劇作品的問世將昭君形象推上了藝術(shù)頂峰,也使昭君和親史實得到更廣泛的傳播。唐代的文成公主也被改編成大型實景劇《文成公主》以及影視劇《文成公主》。清代布木布泰滿蒙聯(lián)姻的故事也被改編成《孝莊秘史》《大清風云》等電視作品。這種以戲劇為傳播形式的文學,傳播范圍廣、速度快。

四、和親素材的小說傳播

歷代文人作家根據(jù)和親史實,加上自己的主觀構(gòu)想,創(chuàng)作出一批關(guān)于和親的小說。關(guān)于文成公主的和親故事,吳信訓(xùn)執(zhí)筆的《松贊干布與文成公主》就描寫了文成公主離開長安,來到雪域高原,與吐蕃王松贊干布和親,開創(chuàng)唐蕃交往的新時代。另外楊孝明主編的《京藏?。何某晒鳌芬粫歉鶕?jù)藏劇、京劇相結(jié)合的劇作《文成公主》編譯而成的一部英文著作,對于文成公主和親故事的海外傳播起到重要的作用。漢朝昭君和親的經(jīng)典故事被文人作為題材,也創(chuàng)作了豐富的小說作品,如蔡琰所著《秦操》,以古代筆記小說的形式,頗富民間氣息地記載了王昭君的故事。最晚到漢唐時期,王昭君的故事成為作家文人爭相創(chuàng)作的小說題材,唐傳奇小說《周秦行記》、明代馮夢龍的《情史》中也有收錄昭君的故事。此后還有《王昭君外傳》《女俠傳》等。清代中葉以后,出現(xiàn)的關(guān)于昭君和親的小說最具影響的是《雙鳳奇緣》,此書廣為流傳,對戲曲、曲藝中的昭君故事影響較大,并且還流傳到了越南。近代和當代流傳較廣的昭君小說,主要有1925年上海世紀書局出版的《中國第一美人昭君全傳》、1935年由上海大達圖書供應(yīng)社出版的《昭君和藩》、高陽的長篇小說《王昭君》,這些小說反映了昭君故事在人民中流傳的廣泛程度。孝莊是清朝滿蒙聯(lián)姻史實中最為后人所傳誦的和親人物,現(xiàn)代諸多文人作家將其改編為小說,如孟昭信的《神秘的孝莊皇后》、吳密的《大清權(quán)后:孝莊》,等。

五、和親文學傳播的特點

從宏觀的角度考察,中國古代和親故事或史實的文學傳播,主要體現(xiàn)出虛構(gòu)性、情節(jié)性、通俗性等特點,以下將逐一進行論述。

(一)虛構(gòu)性

和親史實進入文學傳播程序以后,即被作為文學素材及題材之后,當以文學作品身份在此呈現(xiàn)時,其虛構(gòu)的特點也自然體現(xiàn)出來,這在《漢書》《史記》等史傳文學中不乏例證。隨著當時及后代作家將史實創(chuàng)作為詩歌、小說、戲劇等文學樣式或影視作品等,作家在這其中加入自己的主觀思想與運用多種文學創(chuàng)作方法,這時和親史實的傳播便具有了虛構(gòu)性的特性。虛構(gòu)性特性更明顯地體現(xiàn)在關(guān)于和親的傳說,或者戲劇、小說等作品中,例如,關(guān)于細君“手印石”的故事。再如關(guān)于文成公主入藏和親的故事也有很多傳說故事為后世所傳頌,如文成公主到農(nóng)牧區(qū)分界線——赤嶺時,遠眺鄉(xiāng)國,悲從中來,唐太宗為了寬慰她遠嫁的思鄉(xiāng)之情,曾專門用黃金鑄造了日月寶鏡各一個派人送給她,從此,這座山便成為“日月山”。這些傳說與故事隨著時間與歷史的發(fā)展,和親故事被更多地賦予了虛構(gòu)性。

(二)情節(jié)性

和親文學傳播的情節(jié)性主要體現(xiàn)在民間作家以和親史實為基礎(chǔ)對其進行加工、改編等形成的戲劇作品、小說或影視作品中。史料中對和親的記錄可能只有寥寥幾筆,可是民間作家卻根據(jù)此史實創(chuàng)作出情節(jié)曲折、故事性強的作品,在傳播過程中使故事更富有情節(jié)性。比如文成公主和親被改編成為藏文化經(jīng)典史詩巨作文成公主實景劇,這個實景劇分五幕演出,是以拉薩自然山川為背景,在高原圣域的璀璨星空下,還原大唐文成公主與吐蕃王松贊干布和親的歷史畫面,再現(xiàn)了文成公主歷經(jīng)艱險的漫漫征途和曲折起伏的心路歷程,演繹出大唐盛世的愛情傳奇,傳唱了漢藏和美的動人史詩。史書中寥寥幾筆的描述在傳播過程中被改編成為情節(jié)曲折、更富故事性的作品。

(三)通俗性

和親史實在傳播的過程中,往往被作家創(chuàng)作為通俗性強、人民大眾喜聞樂見、易于接受的文學形式,這樣就把史料中以事實敘述為主的史傳文學作品發(fā)展成為通俗易懂的小說、戲劇、影視作品等。和親史實最初只存在于史料文獻中,但隨著歷史的發(fā)展,和親史實被發(fā)展成為小說、詩歌、戲劇、影視作品等多種形式的文學作品,和親史實的傳播范圍得到很大擴展,不再僅僅局限于史料文獻的記載,而是更多地通過多種文學形式體現(xiàn)出來。

從宏觀的角度看,和親史實文學傳播的虛構(gòu)性、情節(jié)性、通俗性等特點,首先與所傳播內(nèi)容亦即和親史實自身的故事性、戲劇性有關(guān),同時還與中國社會科學中的“文史不分家”有一定的關(guān)系。其中更為具體的原因限于篇幅,擬另文論述。

[1] 班固.漢書[M].北京:中華書局,2012.

[2] 司馬光.資治通鑒[M].北京:中華書局,2013.

[3] 房玄齡.晉書[M].北京:中華書局,2015:2999.

[4] 劉昫.舊唐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5.

[5] 宋祁,歐陽修.新唐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5:6073.

[6] 佚名.清太祖實錄:卷4[M].北京:中華書局,1986:58.

[7] 五世達賴喇嘛.西藏王臣記[M].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2016.

(責任編校:耿春紅 英文校對:駱樹鋒)

The Literature Communication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of Pacificatory Intermarriages in Ancient China

ZHANG Jianzhao

(Department of Chinese, Shenyang Normal University, Shenyang Liaoning 110034, China)

It is a significant historical fact that the pacificatory intermarriages in ancient China are portrayed in the ancient Chinese literature. The facts and stories about the pacificatory intermarriages have long become the model in ancient Chinese literature, such as historical biography, poetry, novels and dramas. By means of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ose literature materials,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itera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mmunication studies, which mainly reflects in their fictionality, narrative style and popularity. These characteristics have close relations with the dramatic stories and the “ intertwined literary and history” of the ancient discipline in some degree.

pacificatory intermarriages; literature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 characteristics

10.3969/j.issn.1673-2065.2017.03.019

張劍釗(1991-),女,遼寧建平人,沈陽師范大學文學院在讀碩士。

遼西文化資源跨市縣整合與東北亞旅游金三角構(gòu)建戰(zhàn)略研究項目(L13AWJ004)

I04

A

1673-2065(2017)03-0124-05

2016-11-23

猜你喜歡
文成公主和親昭君
昭君
昭君
布達拉宮是為文成公主而建的嗎
新時代“文成公主”
——西北民族大學于洪志教授
西北民族大學原創(chuàng)歌劇《文成公主》創(chuàng)作背景及劇情介紹
試析十六國北朝和親的特點
絲綢之路上的和親
從“封王戍邊”到“和親弭兵”——西漢初期北疆邊防策略探析
政治關(guān)系親屬化才是“和親”的真正內(nèi)涵與實質(zhì)
昭君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