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芷儀
(蘭臺世界雜志社 沈陽 110036)
袁崇煥之死的自身原因
趙芷儀
(蘭臺世界雜志社 沈陽 110036)
袁崇煥的軍事天賦使得他成為一位軍事家,軍事能力得到明清兩朝的認可。但是當時復雜的政治斗爭環(huán)境及其自身性格的短板導致了他悲慘的結局。崇禎帝殺了袁崇煥并不是明朝滅亡的全部原因,但時勢造英雄,袁崇煥的死絕對是明朝滅亡的一個催化劑,一代名將的隕落,不論是什么原因,均是國家的損失。
剛愎自用 擅權專斷 政治斗爭
袁崇煥(1584—1630),字元素,生于廣東東莞,明朝末年任薊遼督師。在抗擊清軍(后金)的戰(zhàn)爭中先后取得寧遠大捷、寧錦大捷,因保衛(wèi)明朝的關防有功,被譽為抗清名將。后被魏忠賢余黨以“擅殺島帥”“與清廷議和”“市米資敵”等罪名彈劾,最終被崇禎帝凌遲處死。死后,“割肉一塊,京師百姓從劊子手爭取生啖之。劊子亂撲,百姓以錢爭買其肉,頃刻立盡?!盵1]
一代名將,為何人生起落如此之大,落得如此下場?張廷玉評價他:“崇煥智雖疏,差有膽略,莊烈帝又以讒間誅之。”[2]乾隆帝評價他:“袁崇煥督師薊遼,雖與我朝為難,但尚能忠于所事,彼時主暗政昏,不能罄其忱悃,以致身罹重辟,深可憫惻?!盵3]
關于袁崇煥的死,幾百年來一直爭論不休。是崇禎帝昏庸聽信讒言?還是袁崇煥真的通敵叛國?我們縱觀明末的歷史,以全新的角度來看待這個結果,從英雄末路的一首絕命詩可看端倪:一生事業(yè)總成空,半世功名在夢中。死后不愁無勇將,忠魂依舊守遼東[4]。處決袁崇煥的判決書也未見“內奸”意思。而,崇禎帝天啟七年(1627)八月即位,十一月即處理了權傾朝野的閹黨魏忠賢,崇禎二年(1629)正月定逆案,瓦解魏忠賢余黨。崇禎帝雷厲風行,勤儉敬業(yè),一生發(fā)布六次罪己詔,是明朝少有的勤政皇帝之一。所以,評論崇禎帝昏庸似乎也不恰當。我們分析,袁崇煥之死更多的原因其實是他自己的“不聰明”造成的。
縱觀袁崇煥的一生,35歲中進士,隨即被封為福建邵武知縣。其以文官出道,卻以武官大展宏圖,特殊的軍事天賦讓他八年之內從一個小小的知縣迅速升職為兵部尚書、邊防大員,這份獨寵的榮耀任誰都會信心大增。同時,明朝末期,內憂外患之際,明朝確實推選不出優(yōu)秀的軍事人才,因此,袁崇煥在自薦守衛(wèi)邊關之時,得到了君臣的一致贊揚和支持,在他奪得幾場關鍵性勝利之后,被軍民奉為“神明”也就不足為奇。這也為他的自負埋下伏筆。
1.天啟二年(1622),努爾哈赤攻陷撫順,勢如破竹,京師朝野官員,談敵色變,君臣商議推舉得力將領鎮(zhèn)守邊關。袁崇煥聽此消息,單騎出關,考察軍情。還朝之后,給明熹宗上書:給我足夠的兵馬錢糧,我一人足以鎮(zhèn)守山海關。后雖有寧遠大捷、寧錦大捷等軍功,但因開罪魏忠賢等黨羽,并未得到應有的獎賞,憤而辭官回鄉(xiāng)。
2.天啟七年(1627),明思宗朱由檢即位,設計除去閹黨魏忠賢,重新啟用袁崇煥。7月,朱由檢召見袁崇煥,袁崇煥聲稱自己可以五年收復遼東。朱由檢大為贊賞。而后,袁崇煥自知語失,提出條件。朱由檢同意,給予他足夠的支持,又賜予尚方寶劍。然而,兩年之后皇太極便繞過寧遠打到關內,袁崇煥率部在薊州堵截,又斬釘截鐵的上奏:絕不會讓后金軍前進一米。結果,皇太極又輕松繞過薊州直達通州、密云。后雖化解危局,但足見袁崇煥之自負。
崇禎二年(1629),袁崇煥已任職薊遼督師,由于其不喜文官牽制,遂皇帝準許,未設文官督軍。因此,薊遼軍政大權唯袁崇煥一人掌握。袁崇煥自上任以來,管理上奉行鐵腕政策,獨斷專行,其霸權的性格也導致了共事的其他將領的不滿。
毛文龍,左都督平遼總兵官。為駐守東江鎮(zhèn)的將領,東江鎮(zhèn)為軍事要塞,在戰(zhàn)爭中屢次牽制后金軍力,頗有戰(zhàn)功,也是另一把尚方寶劍的持有者,其資歷比袁崇煥要高。但是,毛文龍也是傲慢無禮的人,朝中大臣也是對他頗有微詞,可其仍然我行我素,只認可皇帝一人的領導??梢?,毛文龍為人處世的不圓滑。在袁崇煥上任之初,錢龍錫曾經對袁崇煥的領導地位有擔憂,袁崇煥卻認為,可用則用之,不可用則殺之。袁崇煥督師五鎮(zhèn),每一鎮(zhèn)的總指揮雖然打仗不怎么樣,但不受同僚管束的本事可不小,毛文龍正是這幾個人中最棘手的一個,袁崇煥肯定要先對他下手。
毛文龍平時桀驁不馴,虛報軍力,冒領軍餉。起初,毛文龍自稱手下有二十多萬士兵,朝廷給糧餉。兵科給事中王夢尹、翰林編修姜曰廣到島上檢閱視察,說有十萬士兵。等登萊道王廷試再次裁定,定額為二萬八千人。毛文龍感到很不公平,上奏請餉,又多次上奏說由寧遠轉餉非常不便,請求袁崇煥“軍餉直達”不準。毛文龍又請求親自到旅順商議這件事。袁崇煥借機提出會晤,乘機殺了毛文龍。
袁崇煥在崇禎二年(1629)五月二十九日抵達毛文龍的管轄區(qū)之雙島,但他并沒有上岸,而是在舟中住了下來。離此島只有半天路程的毛文龍第二天趕到迎接袁崇煥,并呈上一些吃食,以表歡迎之意。兩人像多年未見的好朋友,來到陸地毛文龍的軍帳中開始講話。袁崇煥第一句話就是:當今天下,遼東一地,陸路在我,水路有你,可謂珠聯(lián)璧合。毛文龍惶恐得直哆嗦,他雖然平時驕橫跋扈,但絕對不妄自尊大。他立即回道:“我在海外已經八年,以海水為牛奶乃家常便飯。雖然也想為朝廷出力,無奈糧草兵器難以供應,所以,很是慚愧?!痹鐭ㄒ娒凝埖脑捳Z倒是很恭敬,就站了起來,說:“明天我準備請你吃飯,但我在船上吃飯就暈,希望能借你帳房一用?!泵凝埢卮穑骸皼]有問題?!钡诙欤鐭▉淼疥懙孛凝埖臓I帳,先是勸毛文龍告老還鄉(xiāng),毛文龍不同意,然后,呵斥毛文龍侵占軍餉等事宜,隨即毛文龍不服激烈申辯,袁崇煥大怒,吩咐早已準備在賬外的親信拿下毛文龍,歷數(shù)毛文龍十二條罪狀,舉起尚方寶劍砍了毛文龍。
袁崇煥殺了毛文龍,崇禎知道此消息之后甚是驚愕,但也礙于無將可派,無可奈何。為了穩(wěn)定袁崇煥,崇禎也默認了袁崇煥的行為,但心中已對袁崇煥有不滿。而后金也因為沒有了毛文龍這道屏障,使得皇太極繞開寧遠,奇襲京城。直接導致了己巳之變。
1.明朝末期,魏忠賢閹黨與東林黨黨爭異常激烈。錢龍錫是東林黨的領袖人物,又是內閣大學士,當初崇禎命令徹查閹黨逆案,就是錢龍錫一手審理的。袁崇煥作為破格提拔的武官,其實并未參與黨派之爭,也并未有任何黨派的根基,但是,其與錢龍錫關系密切。魏忠賢余黨對錢龍錫恨之入骨,因此,也把袁崇煥歸于東林黨一類,朝堂之上自然少不了攻訐。加之崇禎帝生性多疑,之前袁崇煥諸多錯誤和失職,言行又過于不檢點,這就加重了崇禎帝對袁崇煥的不滿。魏忠賢余黨又不斷的偽造證據,顛倒黑白,使得崇禎帝確信袁崇煥與錢龍錫結黨,迫害忠良,引敵入關。最后導致了悲劇的發(fā)生。
2.努爾哈赤去世時,身為寧遠前線最高指揮官的袁崇煥不經朝廷授權,就自作主張派人前往吊唁,雖然究其實質,乃是想借吊唁之機刺探敵情,但后金畢竟是大明多年來的強硬敵對者,沒有朝廷命令而擅自與之互通往來,乃大忌。
3.袁崇煥殺了毛文龍之后,又與滿桂產生了矛盾。一是寧遠大捷之后,舉朝上下皆夸贊袁崇煥大炮之厲害,炮轟后金官兵之后使努爾哈赤受傷返回盛京,繼而斃命。而滿桂卻上一奏折,意思是,努爾哈赤從寧遠撤軍是因為后方有緊急軍情,不得不撤軍,而努爾哈赤身上的傷是因為箭瘡復發(fā),并不是中炮,后努爾哈赤去泡湯養(yǎng)傷之時,是我派人去山頂上放槍,騷擾于他,致使努爾哈赤無法安神養(yǎng)傷,抑郁而終。此折一上,袁崇煥心中大為不快,便上一折趕走滿桂。之后戰(zhàn)事膠著,袁崇煥又覺得猛將不夠,上折請回滿桂;二是己巳之變中,皇太極繞過寧遠直奔薊縣,袁崇煥即刻領兵前去堵截。只是行軍速度慢于后金軍,形成尾隨之勢。袁崇煥伙同后金兵入關的謠言此時從薊縣恰好傳入京城,再加上滿桂拿著標有袁軍字樣的箭告狀,說自己被射中五箭。崇禎的殺機立時就起來了,包括此前袁崇煥還有擅殺毛文龍的罪過,這當口,全部都浮上心頭。
袁崇煥的軍事天賦使得他成為一位軍事家,軍事能力得到明清兩朝的認可。但是當時復雜的政治斗爭環(huán)境及其自身性格的短板導致了他悲慘的結局。崇禎帝殺了袁崇煥并不是明朝滅亡的全部原因,但時勢造英雄,袁崇煥的死絕對是明朝滅亡的一個催化劑,一代名將的隕落,不論是什么原因,均是國家的損失。
[1]張岱.石匱書后集[M].[2]張廷玉.明史[M].
[3]清高宗實錄[M].[4]袁崇煥.臨刑口占[M].
K248.3
A
2016-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