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潔
(湖北民族學院法學院,湖北恩施 445000)
民族政策是指“國家和政黨為調節(jié)民族關系 ,處理民族問題而制定和實施的相關措施規(guī)定的總和”,價值取向是指“特定主體基于自己的世界觀、價值觀在面對或處理各種矛盾、沖突關系時所持的基本價值立場、價值態(tài)度以及所表現出來的基本價值傾向”。民族政策與民族關系相輔相成,相依相偎。首先 ,民族關系的實際情況是制定民族政策的現實基礎與背景 ;其次 ,民族政策的制定與現實運行又直接影響著民族關系的現存狀態(tài)。但是,在理論研究中要依次具體地分析每項民族政策與民族關系之間的聯系 ,很不實現,不具有太強的實際操作性和代表性??梢詮拿褡逭邇r值取向的視角進行探討,理清國家與民族之間的關系 ,找到制定各項民族政策的理論支持。
我國民族政策的內容非常廣泛,涉及了政治、經濟、文化、教育衛(wèi)生等各方面,是全面保障少數民族人權的體現,它不僅遵循了國際少數民族人權保護的普遍原則 ,并且結合了中國的實際情況 ,采取了積極有效的措施來保護國內各少數民族。具體來看,保障方式具體表現在以下原則之中:
第一 ,“形式平等”和“實質平等”兼具,即徹底的民族平等。任何民族不論人口、風俗習慣、宗教信仰、經濟社會發(fā)展程度是否存在差異 ,都具有同等的地位 ,依法享有相同的權利 ,履行相同的義務。55個少數民族都擁有和漢族平等的地位、權利,可以依法參與黨和國家各級黨政的政治決策,有共同治理的權利。此外,少數民族公民個體擁有與漢族公民一樣的權利與義務。第二,民族區(qū)域自治原則。這是中國共產黨從保障少數民族人權的價值取向出發(fā),結合各民族的歷史發(fā)展與現實情況,在尊重少數民族意愿的基礎上和平協(xié)商實行的政治制度,不是民族之間利益爭奪后妥協(xié)的產物。其核心內容和特點主要是單一體制下的有限自治,有限立法權和行政管理權及變通權和拒絕權。第三 ,特殊保護與幫助的原則。在現代化進程中具有少數民族特色的文化、傳統(tǒng)、語言文字,生活方式等容易喪失或者被主流社會忽視、歧視 ,因此需要特別保護,具體包括:保護和傳承少數民族傳統(tǒng)文化;保障少數民族的語言文字;保障少數民族的教育發(fā)展等。第四 ,共同發(fā)展繁榮的原則。促進和實現少數民族與漢族共同發(fā)展繁榮是保障和實現少數民族生存權與發(fā)展權的重要保障和基礎。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經濟不斷發(fā)展能為少數民族在政治法律上規(guī)定的各項權利得以真正實現提供物質基礎。如今,根據少數民族的經濟發(fā)展、教育文化等實際情況制訂了諸多優(yōu)惠政策,例如加大對民族自治地方財政轉移支付的力度、組織發(fā)達地區(qū)與民族自治地方開展對口支援、少數民族學生高考加分等,以推進少數民族的繁榮與發(fā)展。
民族團結原則被形象地賦予了“各民族生命線”的重要地位。堅持民族團結,是實現社會和諧與國家穩(wěn)定的內在要求,是保證各民族一起繁榮與發(fā)展的前提和條件,鮮明地體現出我們黨以中華民族統(tǒng)一和各民族大團結為最高原則的價值取向。1956 年,毛澤東指出妥善處理漢族和少數民族的關系,實現民族團結,都成為社會主義的建設者。民族團結理論經過幾代領導人的堅持與發(fā)展。民族團結不是靠外力將各個民族強制性的捆綁在一起,而是內化到各個民族心里最深處的信念。民族團結工作是以維護國家統(tǒng)一和全國各族人民的大團結為出發(fā)點和落腳點的。該原則在承認各民族差異性的同時 ,通過各種政策措施來調和民族關系,維護國家統(tǒng)一。黨在制定各項民族政策時以民族團結為價值取向,不搞民族主義和大漢族主義,堅決打擊民主分裂主義,維護中華民族一體多元格局。
中國共產黨在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的基礎上進行發(fā)展,形成了符合我國國情的中國化的民族政策 ,其中社會主義價值目標是黨的民族政策中堅定不移的核心價值取向。這一價值取向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 ,甚至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都表現出強大的理論先導作用和實踐功能。首先 ,在政治上具有動員整合功能。其次 ,經濟文化上有發(fā)展功能。最后 ,民族關系上的調節(jié)功能。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實行一系列措施改變歷史上遺留下來的各少數民族在政治、經濟和文化上的落后狀態(tài) ,努力使各民族逐步達到事實平等。例如 ,開展民族識別工作 ;推行民族區(qū)域自治,建立了5個自治區(qū) ,30個自治州 ;進行少數民族地區(qū)的社會主義改造與民主改革 ,使少數民族由不同社會狀態(tài)進入到社會主義社會。進行民族識別,實行民族區(qū)域自治 ,建立自治區(qū)、自治州、自治縣、自治鄉(xiāng),充分體現出建設社會主義國家 ,不是單獨依靠某一個民族就能建成的 ,需要 56個民族一起努力 ,需要采取一系列經濟、政治、文化措施幫扶少數民族發(fā)展,讓各少數民族都不斷發(fā)展、進步。在五四憲法中將中國共產黨“在民族問題上所遵守的人民民主主義和社會主義的原則以及根據這種原則所應當采取的具體措施”用法律的形式確定下來,這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在民族政策中堅持社會主義價值取向的決心。
雖然建立了社會主義的中國 ,現今信息化越來越普及,交通運輸也越來越便捷,各民族之間的人口流動和交往也越來越多,民族同化越來越明顯。但是 ,歷史上所形成的民族矛盾、不和諧的因素在社會生活中仍有殘余 ,黨的民族政策幫助了少數民族發(fā)展 ,促進了民族平等、團結和繁榮,改善了千百年來的中國民族關系。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我們的民族政策還需要進一步優(yōu)化,但是不論如何,民族平等、民族團結、社會主義,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都是貫穿始終的。
[1] 史成虎.略倫中國共產黨民族政策的價值取向[J].曲靖師范學院學報,2011(3):83.
[2] 王志立.也談中國民族政策的價值取向—與周平教授商榷.[J].學術界,(9):126—128
[3] 唐建兵.芻議中共民族政策的價值取向[J].嘉興學院學報,2011,(1):68-73.
[4] 趙剛.試析中國產民族政策的價值取向[J].民族問題研究,2013,(5):64-69.
[5] 史成虎.略倫中國共產黨民族政策的價值取向[J].曲靖師范學院學報,2011,(3);8
文化創(chuàng)新比較研究2017年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