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學菊
(山東省日照市實驗小學,山東日照 276800)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痹谛W語文小學中,閱讀教學所占據(jù)的作用及其重要,它融合了學生的識字、寫字能力,貫穿著學生的理解、交際能力,又與習作、表達能力相輔相成,對于學生學習能力、心智發(fā)展、品格修養(yǎng)等方面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那么,小學階段究竟如何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呢?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想要有效指導學生閱讀,首先教師要具備一定的閱讀素養(yǎng)和專業(yè)水平。一位有較高閱讀素養(yǎng)的教師,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孩子去閱讀。一個有較高專業(yè)水平的老師,也會厚積薄發(fā),將自己的學識傳遞給學生們。就像教育界曾經(jīng)流行的那句話:“要給學生一杯水 ,自己必須要有一桶水?!边@一桶水,就是教師的博學多識,就是教師大量閱讀所形成的核心素養(yǎng)與專業(yè)水準。這樣的老師更能夠把握學生閱讀的特點,了解學生閱讀中的問題所在,并能夠進行有效指導。
想要提高閱讀教學有效性,教師應當精心閱讀,涵養(yǎng)沉淀,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學生。教師要博覽群書,不管是經(jīng)典文學,還是時事新聞,不管是實用性書籍,還是最新科學研究,都可以要廣泛涉獵,并帶領孩子在閱讀中發(fā)現(xiàn)廣闊的世界。通過閱讀,給孩子的視野打開一扇大門。教師可以多與學生分享自己的閱讀感受,這些感受不是網(wǎng)上的簡介,也不是書店的宣傳詞,而是自己在閱讀中的經(jīng)歷和思考,是個性化的充滿趣味的閱讀感受,這也是最能打動學生的內(nèi)容。閱讀是心靈之間以文本的形式進行的溝通,是心智在書籍和他人的生命體驗里得以成長的歷程。一個愛讀書的老師,必然能夠帶動一群愛讀書的孩子。
此外教師還應加強專業(yè)素質,教育界的專家學者諸如李鎮(zhèn)西、竇桂梅等作品都可以經(jīng)常翻閱,以同行的經(jīng)歷來鼓舞自己,并借鑒優(yōu)秀的閱讀策略,提升自身素養(yǎng)。這樣在指導學生閱讀時也會有更多的竅門和方法,對待不太愛讀書的孩子也能很好地進行引導與溝通。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這是我們新時代提出的新觀念。在此之前,閱讀也只是語文作業(yè)的一種,要求讀什么,怎么讀,怎么感想等等。模式統(tǒng)一,寫出來的文章、說出來的感受都是大同小異的。而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我們越來越覺察到,學生僅僅像完成作業(yè)一樣去閱讀,好像是一件暴殄天物的行為。書籍的樂趣、書籍的宏闊與深刻,在強迫閱讀中是很難感受出來的。因此我們提倡,以學生為主體、進行個性化的閱讀。
首先書單的選擇要突出學生的主體性,要與學生的閱讀能力相當,與學生興趣有觸發(fā)點,符合學生心理、生理特點。比如我指教三年級下冊,那么我在選書的時候,就推薦學生閱讀《夏洛的網(wǎng)》、《時代廣場的蟋蟀》、《綠野仙蹤》等,除了內(nèi)容上生動有趣,更是因為這些作品幽默生趣,大部分學生就會喜歡,而且其中的善良、友愛、真誠,都是這個年齡的孩子最需要的。學生們在讀故事中,自然而然地吸收這些良好的品格。其次,老師和學生之間針對書籍進行溝通,要重視學生的個體感受。老師在指導閱讀時就要兼顧學生的個性和閱讀基礎,開展相應的閱讀活動,并且鼓勵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力,在閱讀的基礎上生成獨特的體驗與感受。第三,學生有自主選擇書籍的權利。在閱讀中,我們要進行相應的引導,但同時要注意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選取自己真正感興趣的書籍才能更好地提升閱讀質量。比如有的學生已經(jīng)有一定的閱讀基礎,那么可以制定相應難度的書單進行閱讀,但有的孩子從小讀書不多,我們鼓勵孩子從繪本、短篇故事等內(nèi)容開始讀起,在培養(yǎng)興趣的基礎上,提高閱讀能力。再比如,有的孩子偏重于愛讀故事書,我們可以給孩子增加更廣泛的閱讀領域,比如科普類的《十萬個為什么》、《昆蟲記》,比如理財類的童話書《小狗錢錢》,還有文筆優(yōu)美的童謠詩詞,如《給孩子讀詩》等等,讓孩子感受不同文體、不同內(nèi)容、不同民族差異的文字魅力和情感表達。
學生在閱讀中的成長是多種形式的,可能是現(xiàn)場的某一個觀點,也可能是很久之后的頓悟,因此在教學中,老師要關注學生生成性問題的處理,同時開展多種形式的閱讀交流活動,為學生的思維發(fā)展搭建平臺。第一,教師要留心觀察學生在閱讀中關注的感興趣的問題。比如我在指教人教版三年級上冊課文《風箏》一課時,很多學生在閱讀中對風箏、紙船充滿了興趣,于是我們利用課下時間一邊讀課文,一邊制作風箏和紙船,并且朗讀課文時開展了角色扮演、課本劇等形式的,學生讀得更起勁,更能體會到人物的心理活動。第二,教師要注意多關注學生的朗讀質量,創(chuàng)造多種形式的朗讀機會。除了師生范讀、領讀,開火車讀、男女生分組讀、分角色朗讀等形式,我們還可以采用配音讀,個人演講形式的朗讀,模擬文化類節(jié)目如《朗讀者》、《見字如面》等,進行富有特色的朗讀等等。第三,進行整本書閱讀的交流。學生讀一個片段是比較輕松的,但只有在系統(tǒng)化的、整本書的閱讀中才會形成更有體系、更有邏輯性的思維發(fā)展,有效提高閱讀能力。因此我們鼓勵學生進行整本書閱讀,整體把握一本書的內(nèi)容和主題,并逐漸形成自己個性化的感受與表達。在這個基礎上,我們鼓勵學生參加閱讀征文比賽、撰寫讀后感,讓閱讀與寫作互相促進,整體提高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第四,接納孩子有不同的感受。在閱讀中,除了我們主流的對文章內(nèi)容的指導之外,學生如果對一些細節(jié)感興趣,甚至有些不同于主旨的觀點,只要不偏離太多,不影響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引領,我們鼓勵孩子有不同的見解和看法。讓學在思維的碰撞和交流中,促進心智的成熟和品格的培養(yǎng)。
學生的閱讀內(nèi)容是點狀分布的,讀一篇、讀一本都是彼此孤立的。但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關注學生認知能力、心理和思維的發(fā)展,注意引導學生將閱讀向縱深擴展。就小學閱讀來說,按題材分類最簡單,比如幻想題材、鄉(xiāng)村寫實題材、校園題材、漂流記題材、歷史題材、科普題材。同是幻想題材,《時代廣場的蟋蟀》《夏洛的網(wǎng)》《胡桃夾子》《愛麗絲漫游奇境記》《彼得潘》,可以分成一個系列進行閱讀,并比較不同的主題、文字、人物形象等等。再比如班里有的孩子在讀《笑貓日記》,那么可以對比閱讀馬小跳系列,我們讀了楊紅櫻的笑貓系列,頁可以再來讀一讀鄭淵潔的皮皮魯系列。孩子不一定能立刻讀出其中的差別,但是可以給孩子這種分類和橫向對比的意識。加深孩子對作品的整體把握。
這種專題閱讀是《如何閱讀一本書》中的重要方法,也是脫離基礎閱讀走向深度閱讀的必經(jīng)之路。讓孩子有意識地分類讀,專題讀,他的知識會更有體系,他的思路會更清晰明朗,學習中的思維邏輯也會更條理有序。
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總體來說要兼顧學生課堂閱讀與課外閱讀的融合,并將這兩部分進行良好的搭配,在課堂閱讀中精讀感受,在課外閱讀中泛讀涉獵,逐步拓展閱讀領域,挖掘閱讀深度。
[1] 許海蓮.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方法淺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2,11.
[2] 羅士琰.基于實證的小學語文閱讀素養(yǎng)研究[J].中國教育學刊,2016,10.
文化創(chuàng)新比較研究2017年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