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戴莉
(黑龍江生態(tài)工程職業(yè)學院,哈爾濱150025)
互聯(lián)網時代高職大學生價值觀教育困境及出路探析
張靜,戴莉
(黑龍江生態(tài)工程職業(yè)學院,哈爾濱150025)
互聯(lián)網時代大學生出現(xiàn)價值判斷標準低、價值取向多元化的發(fā)展趨勢。高校大學生的價值觀教育問題遭遇瓶頸,在教學方面存在教學方法陳舊、課程體系結構不合理、實踐課形式單一等問題,難以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因此,要靈活調整授課方式和教材結構、融入互聯(lián)網資訊,并利用互聯(lián)網來豐富實踐課形式,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以適應互聯(lián)網時代的需求。
互聯(lián)網時代;高職大學生;價值觀教育
1.價值判斷標準低
目前,互聯(lián)網已成為人們獲取資迅以及交友的主要載體,對于“生于斯、長于斯”的大學生來說更是如此。大學生正處于青春悸動期,心智尚不成熟,很容易沉溺于網絡游戲、交友平臺、娛樂新聞,以及社會陰暗面等網絡世界中。加之高職大學生與本科生不同,由于知識的差異和生活方式的不同,高職學生往往表現(xiàn)出自信心不強、自我期待值不高和自我約束能力較弱的特點。在互聯(lián)網便捷、免費、用戶體驗等特性的沖擊下,學生能夠輕松獲取負能量信息,這些信息傳播到一些意識薄弱的大學生中,很容易使學生降低價值判斷標準,考慮問題往往簡單化、理想化、極端化,最終導致學生對教師在課堂上傳授的高尚人生觀和正確價值觀產生懷疑。
2.價值取向多元化
由于互聯(lián)網世界具有自由度高、開放性大、靈活性強的特點,使得多元化信息無孔不入地滲透到學生的頭腦中,各種思想觀念深刻影響著大學生的靈魂與思想。由于大學生的興趣點不相同,同時又受到知識經濟、互聯(lián)網等多重因素影響,因此,每個大學生都會潛移默化地向著自己“設定”的方向發(fā)展,導致大學生價值取向呈現(xiàn)多元化發(fā)展趨勢,出現(xiàn)價值觀念上的“各自為政”。
1.教學方法陳舊
傳統(tǒng)的思政課教學方法是以教師講授為主,并輔助一定的課堂活動。這些教學方法與時代交集甚少,教學效果不理想,難以激發(fā)大學生的價值認同感。例如,傳統(tǒng)的案例式教學法,能夠用生動實例帶動學生的思維與思考,但在互聯(lián)網時代,大學生獲得資訊的方式十分便捷,教師課上傳授的知識內容和引用的事例,學生都能夠輕易從網絡獲得,因此,對教師的授課內容不感興趣,難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近年來,各高校普遍采用“情境式”教學方法,該方法在創(chuàng)立最初就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但隨著智能手機的廣泛應用,學生對網絡沖浪的興趣遠遠高于參與情境體驗。
2.課程體系結構不合理
全國思政課的教材是統(tǒng)一的,課程內容涉及理想、愛國、價值觀、道德等方面。教材將每個問題都做了細化,看似邏輯結構嚴謹,但卻容易造成“教條”“僵化”的感覺。當今大學生與互聯(lián)網不發(fā)達時代的大學生不同,他們自幼接觸互聯(lián)網:一方面,對外部世界已有碎片化的理解;另一方面,龐大的網絡信息以快速閃現(xiàn)的方式長期影響學生的思維方式,導致大學生無法專注于某一領域。教學內容的交叉重復,以及“教條”“僵化”的邏輯結構,與當今大學生的思維方式南轅北轍,因此,思維方式的差異加大了價值觀教育的難度。
3.實踐課形式單一
目前,思政課中的實踐課主要形式是參觀愛國主義基地、開展社團活動、舉辦演講比賽等傳統(tǒng)方式,這些課外活動已被沿用多年。隨著時代的變遷、移動互聯(lián)網的廣泛應用,對于大學生來說,脫離互聯(lián)網的實踐往往是陳舊和無趣的,因此,近幾年學生的參與熱情明顯降低。大學生在網絡世界投入精力過多,尤其是高職學生的學習愿望相對較低,個性更加鮮明,只關注微信、微博等微媒介,遵從內心世界的理想和興趣,以網絡價值觀為導向,因此,以網絡世界為主的學生更難以適應現(xiàn)實實踐。
1.靈活調整授課方式
針對思維相對靈活的大學生,應當做到因材施教,針對不同性格、不同層次、不同專業(yè)應靈活采取不同方式,必要時要大量使用移動互聯(lián)網工具。例如,30人以內的班級,教師與學生距離近,有利于情感溝通,可采取“情境式”教學法;對于60人左右的合班授課班級,可嘗試采取“翻轉課堂”模式,相應提高平時成績,配合靈活嚴謹?shù)目己藱C制,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熱情;而針對人數(shù)更多的在階梯教室上課的班級,無論是“情境式”教學法還是“翻轉課堂”教學方法,都難以保證每一位學生積極參與,此類班級一向是授課難點。為此,教師不必強制課前收手機,可針對當今高職學生的表現(xiàn)欲強和不自信的心理特征,將其分班排坐,并分成小組,利用互聯(lián)網信息爆炸的特點,討論時事政治、大數(shù)據(jù)時代經濟發(fā)展,甚至是明星熱點話題等,多層次、多角度地靈活切入。
2.調整教材結構體系,融入互聯(lián)網資訊
在移動互聯(lián)網時代,學生雖然能夠輕易獲取來自世界各地的資訊,但對各種資訊報導認知直觀、膚淺,不能夠從深層次分析國家、社會、公民價值觀帶來的正面與負面影響。必須通過系統(tǒng)化的學習才能將平時累積的碎片拼湊成性質不同的版圖,增加價值判斷的能力。在結構體系上以人生價值觀、社會價值觀為主體,以價值觀對個人以及國家的意義、古今中外各個時代的差別為切入點展開論述,并在理論內容之后設置討論問題,在內容上廣泛涉及政治、軍事、文化、經濟、歷史等宏觀領域,以及世界各國社會最底層人民的真實生活等微觀領域,學生在拓寬眼界的同時,在心底產生震撼,以價值觀察的視角審視人生百態(tài)。
3.利用互聯(lián)網豐富實踐課的形式
高校應充分利用互聯(lián)網的工具性以及學生高度依賴互聯(lián)網的心理,積極開展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價值觀實踐課。使用微信、微博、公眾號等平臺,整合傳統(tǒng)媒體時代的文字、表情、圖片、音頻、視頻等多種表達形式,定期向大學生推送與價值觀教育相關的事件、書籍、視頻、文章等實踐課教學資料,傳遞學生高度關注的內容。例如,定期開展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網絡讀書沙龍,使學生廣泛參與表達,并能夠在普及經典讀物的同時,提高讀書興趣,引發(fā)大學生對價值觀的思考,展開價值觀辯論,培養(yǎng)大學生的價值判斷能力,對大學生價值觀起到從表層到里層、潛移默化的引導與輔佐作用,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總之,大學生作為21世紀實現(xiàn)中國夢的后備力量,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是高校思政課堂的重要任務。高校應在校園教育、課堂教育、生活教育中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在移動互聯(lián)網的浪潮下導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
[1]潘迎麗,郗錚.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影響及對策——移動互聯(lián)網時代[J].職業(yè)教育,2015,(7).
[2]王金磊.借力新媒體加強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幾點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11).
[3]張春宇.論移動互聯(lián)網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創(chuàng)新[J].教育與職業(yè),2015,(1).
[4]王典.基于新媒體視域下的大學生價值觀培育思考[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5,(3).
[5]徐建軍,王莎.運用大數(shù)據(jù)加強大學生“三觀”教育[N].光明日報,2015-4-5.
[6]袁桂君,張玉婷.“微時代”背景下大學生誠信教育芻議[J].學校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2014,(11).
Analysis of Plight and Solutions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Value Education in Internet Era
ZHANG Jing,DAI Li
(Heilongjiang Vocational Institute of Ecological Engineering,Harbin 150025,China)
In Internet era,college students have low value judgment standards and diversified value orientation.College students'values education encounters bottleneck,and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eaching,such as outdated teaching methods,unreasonable curriculum system structure and single form of practice course,so it is difficult to achieve the desired teaching effect. Therefore,the thesis explores how to flexibly adjust the teaching methods and teaching material structure system,integrate into the Internet information,and use the Internet to enrich the form of practice courses,and innovate teaching methods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Internet era.
internet era;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value education
G711
A
1008-6714(2017)07-0004-02
〔責任編輯:錢曉玲〕
10.3969/j.issn.1008-6714.2017.07.002
2017-06-04
張靜(1984-),女,黑龍江蘭西人,講師,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戴莉(1967-),女,黑龍江伊春人,教授,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