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莉
〔關鍵詞〕自信;英語教學;途徑;方法
蘇霍姆林斯基說:“對于許多學生來說,學生學習成績不好,學習跟不上,這是一個百思不解的秘密,問題在于教師不了解孩子,在于教師缺乏扎實的心理學基礎?!弊鳛榻處?,我們有義務密切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并運用心理學的理論和方法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我,悅納自我,從而樹立自信,優(yōu)學樂學。那么,究竟什么是自信?為什么要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呢?
美國心理學家班杜拉認為,要讓學生努力學習,不僅要讓他們知道學習與成績的關系,更重要的是讓他們具備自我效能感,也即我們通常所認為的自信心。根據(jù)班杜拉的社會認知理論,與不自信的兒童相比,那些高自我效能感的兒童相信自己能掌握功課和調(diào)整自己的學習,他們更有可能努力學習,并獲得成功。由此可見,學生自信心的培養(yǎng)與學生的學習效果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自信心水平高的學生更容易獲得成功。作為教師,如果我們能夠幫助失敗多次的學生體驗成功,看到希望,產(chǎn)生自信,這必將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使其產(chǎn)生強烈的學習動力,從而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當然,這對學生的品格發(fā)展也會產(chǎn)生重要而深遠的影響。
在初中英語學習中,自信的學生往往思維活躍,記憶力強,觀察力敏銳,想象力豐富,他們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活動當中并大膽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想法;他們總是神采飛揚,很有熱情,很有干勁,充滿斗志和希望,即使面對困難和失敗,也不輕言放棄;他們會激勵自己不斷接受挑戰(zhàn),不斷努力奮斗。而自信不足的學生則表現(xiàn)得非常被動,行動拖拖拉拉;在合作學習中他們的參與度低,不敢或不愿表達自己的觀點或給出自己的意見或建議;在開展班級課堂活動時,未曾參加就說自己肯定不行或瑟瑟縮縮、扭扭捏捏,只想放棄;對英語學習感到焦慮,缺乏學習的興趣及動力。
我國英語新課程標準就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任務明確提出: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fā)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英語教育理論與實踐也證實:學習英語的自信心是促進學生學習的動力之一,是能否獲得英語學習成功的關鍵。我國心理學教授車麗萍、黃希庭運用文獻分析法對國內(nèi)外自信的定義及理論進行了分析,同時全面、系統(tǒng)地對我國文化背景下的自信進行了界定:自信是一個多維度多層次的心理系統(tǒng),是個體對自己的積極肯定和確認程度,是對自身能力、價值等做出正向認知與評價的一種相對穩(wěn)定的人格特征。
筆者認為,在英語學習過程中,自信就是學生對自己所能完成英語學習任務的水平和能力做出的正向認知和積極評價,它會幫助學生更好地設定目標,貫注信念并通過自己的勤奮努力達成目標,是一種積極的心理活動。盧獻(2004)認為,人的高級行為是由復雜的心理活動所支配的。如一名學習者在其進行學習時,需要同時具備幾個基本“條件”:(1)愿意學習;(2)知道怎樣學習;(3)能克服學習中遇到的困難。而這些所謂的“條件”,對應到人的心理方面,可以概括為“知”“情”“意”三個方面。當學習者知道學習的目的,又具備學習的心理環(huán)境與外部條件,且能克服學習的各種困難,這樣他的學習行為就能保持正確、持續(xù)的發(fā)展,從而產(chǎn)生更有效的學習效果,增強自信心。接下來,筆者將進一步闡述如何在英語教學過程中通過“知”“情”“意”三個方面來培養(yǎng)和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一、知
“知”指認知,是對行為辦法和目的的認識,即知道怎么做及知道做的目的。即教師用準確、精練的語言、舉一反三的手法完善教學內(nèi)容的傳授,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教學理念,讓每個學生都能夠享受課堂,獲得高的自我效能感,從而更加自信。
在初中英語學習中,有部分學生原本有很飽滿的學習熱情,也有很強的意志力,很刻苦、很堅持,但是,在學科認知方面有所欠缺,在認知過程中特別容易遺漏或忽略個別環(huán)節(jié),導致雖然很努力,但英語學習成績?nèi)匀煌磺?,由此,對自己的學習能力產(chǎn)生懷疑,降低了學習英語的自信心。
根據(jù)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智能組合,當學生未能在英語學習方面達到理想的進度時,我們應當給予他們知識體系的幫助,而不是讓他們受到責罰。 如,在英語課堂上講授“l(fā)ook forward to doing something”的用法,有學生誤以為這里的“to”是不定式符號,從而錯誤使用其后的動詞形式。筆者會根據(jù)學生的理解程度,先告知此處“to”是介詞,再給出幾個介詞接動詞用法的例子,如“be good at doing something”“Thank you for doing something”等等,來幫助學生理解記憶并學會正確使用。當學生對所學習的知識技能完全掌握時,他們會很有自信,也更有利于他們下一階段的學習。
例如,陳妤(化名),女,是我班一名學習非??炭嗯Φ膶W生。在初二下學期的英語學習中,她對“現(xiàn)在完成時態(tài)”和“一般過去時態(tài)”的對比使用感到非常困惑,幾個相關模塊的小測成績都很不理想,情緒一落千丈,甚至感覺自己的英語學習從此以后就只能這樣了。通過觀察,我了解到她的情況,就在課后與她一起探討這兩種時態(tài)的適用范疇,并舉了大量的實例。終于,她可以準確理解并使用這兩種時態(tài),也重新找到了學習的自信。在學期期末的英語考試中,她以118.5分(滿分120分)的優(yōu)異成績名列班級第一。
通過以上案例,筆者反思:針對學生認知的差異,要提升學生的自信,教師必須更為細致地備課,更準確、清晰地講授,且運用更多實例來論證,亦即通過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幫助學生更快、更好地學習,使學生因?qū)ψ约核鶎W習的知識有把握、有底氣,從而產(chǎn)生高的自我效能感,也更加自信。
二、情
“情”指情感,是對行為及行為環(huán)境(包括行為的條件)的態(tài)度體驗,即行為的心理環(huán)境與外部條件。即教師通過創(chuàng)建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內(nèi)課外活動,創(chuàng)造讓每個學生體驗成功的機會,以及使用有效的激勵性的語言來使學生獲得積極的情緒體驗,從而增強學習英語的興趣和動力,提升學生的自信。
在初中英語學習中,有部分學生有很強的認知能力,也能夠堅持學習,但是,情緒多為負性,特別敏感、膽怯、多疑;課堂活動或小組合作活動參與度低,不敢或不愿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從而自我效能感低,特別不自信。
英語是一種語言工具,最主要的用途就是交際。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學生大膽地開口說尤為重要,而敢于開口表達是建立在自信的基礎上的。所以,擺脫不了負面情緒而產(chǎn)生的自我效能感低就很不利于學生英語學科的學習。在英語學習過程中,教師首先要理解學生的各種情緒,并幫助學生克服負面情緒,增強自我效能感。具體做法如下:
1. 創(chuàng)建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良好的課堂氛圍建立在師生融洽的情感互動基礎上。教師的微笑、寬容、理解、尊重、愛都會使學生在心理上產(chǎn)生親近感,也為學生樹立學習的信心提供了情感保障。
2. 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創(chuàng)造機會讓每個學生體驗成功。根據(jù)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每一個孩子都是潛在的天才,都有自己擅長的能力組合,教師應開展多種活動,通過活動激活情緒,讓學生發(fā)揮自己的智能所長并感受成功的喜悅,從而建立自信。
3. 善于使用有效的激勵性語言。“好孩子是夸出來的”,通過表揚與贊美,提高孩子的自尊心,使其不斷進步和更加努力,用心理學專業(yè)術語,就是正強化,又稱積極強化,指的是當人們采取某種行為時,能從他人那里得到某種令其感到愉快的結果,這種結果反過來又成為推進人們趨向或重復此種行為的力量。教師用好激勵性語言,會大大增強學生學習的動力和自信心。
例如,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英語口頭表達能力,提升學生學習英語的自信,我在初二(7)班開展了為期一個學期的學生課前英語演講活動?;顒右螅喊凑諏W號順序,每天一個學生用英語進行課前演講;演講話題:與當節(jié)英語課模塊話題相關(脫口講且有制作精美的 PPT);時間:3~6分鐘。宣布開展人人都要參與的英語演講活動時,全班怨聲一片,“老師,不要啦,我們已經(jīng)夠忙的啦?!薄拔覍幵赋瓡膊辉府敱娧葜v?。 薄胺胚^我吧,老師,我會兩股戰(zhàn)戰(zhàn)哦。”不過,我微笑著堅持了自己的想法。
第一天,小個子陳康(化名)演講的相關話題是“Feelings and impressions”。陳康英語學習成績一般,平時英語課上也不愛舉手發(fā)言,但他充分準備之后淡定從容的表現(xiàn)和標準流利的英語口語贏得了同學們和我的熱烈掌聲。我用力向陳康豎起了大拇指,發(fā)自肺腑地說:“沒想到個子小小的陳康蘊藏著如此巨大的能量。英語口語極好!課件制作精美!演講風度簡直像個明星!如果沒有今天這個活動,我肯定錯失了全面認識你的機會啊。謝謝你讓我有機會見識到你優(yōu)秀的另一面。”全班掌聲再次熱烈響起。我心底松了口氣,因為我知道熱烈的掌聲里有大家對陳康的認可、羨慕,也包含了他們對自己接下來表現(xiàn)的鼓勵、期待和自信。
即將期末,學生英語話題演講全部結束,課堂轉入復習。我正想著每節(jié)英語課給學生的3~6分鐘終于可以“還”我了,英語科代表就嚴肅地跟我說:“老師,離考試還有段時間,同學們要求繼續(xù)進行課前演講。考慮到每個人輪一遍時間不夠,所以我們商量按宿舍來,每間宿舍或演講或表演,形式不限,話題不限,只要是英文的就行。”我同意了。整個學期我雖然每節(jié)課都損失了幾分鐘講授的時間,但看到學生們越來越大方,越來越自信的課堂表現(xiàn),我知道我不是“失”而是“得”。果不其然,期末南海區(qū)統(tǒng)考,初二(7)班英語以平均分117.3分(滿分120分)高居年級第一。
三、意
“意”指意志,是行為遇到困難時的態(tài)度(決心)。即教師要以自己堅強的意志力成為學生的榜樣,并通過與學生多次深入交談,啟發(fā)學生,鼓勵學生,感化學生,幫助他們增強克服困難的信心和勇氣,使其獲得高的自我效能感,提升自信。
在初中英語學習中,有部分學生認知能力強,也有正向的積極情緒,但是學習缺乏意志力,怕苦怕累,難以堅持。長此以往,學習成績退步,精神萎靡不振,逐漸喪失學習的動力和興趣,自我效能感越來越低。
堅強的意志是一種良好的心理品質(zhì),它對于一個人的成才和成功極為重要。意志體現(xiàn)在克服困難的行動中,它是調(diào)節(jié)行動的精神力量。根據(jù)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是人類最高層次的需要,是實現(xiàn)個人理想、抱負、發(fā)揮個人能力的需要。教師應利用學生“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引導學生一步步克服困難,使其獲得堅強的意志力,從而增強自我效能感。具體做法如下:
1. 教師應以自己堅強的意志力成為學生的榜樣。教師是學生敬重的師長,教師以身作則,為學生樹立具有堅定目標和頑強意志的典范,會給學生帶來極大的鼓舞和良好的示范。
2. 教師應嚴格要求學生,沒有嚴格要求就沒有教育。蘇聯(lián)教育家馬卡連柯曾說過:“要盡量多地要求一個人,也要盡可能地尊重一個人?!弊鹬貙W生是嚴格要求的前提,只有在尊重和信任的基礎上提出的嚴格要求,才能夠促進學生克服困難,自覺履行要求,從而逐漸形成堅強的意志和性格。
3.教師應與學生深入交談,用名人傳記、生活實例、名人名言等,鼓勵學生立志,并用堅強的意志克服過程當中的困難??朔щy的過程,即培養(yǎng)堅強意志的過程。當意志力漸強,意味著能夠克服的困難越多,而每一次成功地克服困難又會使自信心增添一分,自我效能感也就越來越高了。
例如,幾年前,男孩倫子濤(化名)剛到我班時,英語成績很差。媽媽說他小學時候因為經(jīng)常外出參加書法比賽,錯過了很多英語課,回來后也沒有及時補回,導致英語成績一直很不理想。倫子濤自己也很沮喪,雖然上課時也很認真,但是知識漏洞還是阻礙了他英語的進步和發(fā)展。了解到倫子濤的情況,我多次找他談心,并告訴他我特別羨慕他一直堅持寫書法并且寫得那么好;我也有意無意地說起自己對英語學習的堅持以及工作當中對優(yōu)質(zhì)課堂堅持不懈、精益求精的追求。他很詫異:原來老師不只是要求“我”,對自己也是蠻“苛刻”的。逐漸地,他會來問我些英語問題,并在筆記本上歸納整理出來。我借了一個契機在全班學生面前“狠狠”地表揚了他的努力和堅持,并表達了我對他的信任和期望。功夫不負有心人,倫子濤以中考英語116分(滿分120分)的好成績詮釋了自己堅強的意志力,也變得更加自信了。
倫子濤上高中后,有一次回到學校探望我時說了這樣一段話:“老師,真的非常感謝您沒有放棄我,并且一路陪伴我堅持、堅持再堅持。您知道嗎?我當時想哪怕就是為了您,我也要把英語學好?!彼囊痪湓?,讓作為教師的我倍感幸福。所謂“親其師,信其道”,無論對學生的嚴格要求還是與學生產(chǎn)生思想的共鳴,都是建立在教師人格魅力的基礎上的。教師個人的榜樣力量和人格魅力會對學生產(chǎn)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學習的要求越高,復雜性、艱巨性越大,行為對“知”“情”“意”的要求就越高,且“知”“情”“意”三者存在著一定的相互促進的關系。如:“情”能促“意”,即積極的情感能激發(fā)人的行為動機,使人產(chǎn)生巨大的意志力,從而以極大的熱情去戰(zhàn)勝困難,完成任務;“情”能益“知”,即認識只有與情感結合,才會產(chǎn)生動機,進而推動學習的持續(xù)發(fā)展。
總之,學生自信心的培養(yǎng)與學生學習效果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在學生英語學習過程中,教師如果能夠提供優(yōu)質(zhì)的課堂教學,創(chuàng)建良好的課堂氛圍,開展多彩的英語活動,并以個人榜樣的力量嚴格要求學生,用激勵性的語言啟發(fā)鼓舞學生,用朋友般的交談引導勉勵學生,幫助學生一步步克服困難,獲得堅強的意志力,學生就更容易獲得高的自我效能感,變得更加自信。
(作者單位:廣東佛山市南海實驗中學,佛山,528200)
編輯/杜文姬 終校/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