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剛
(大通元年,即527年)初,上作同泰寺b,又開大通門以對(duì)之,取其反語相協(xié)c。上晨夕幸寺,皆出入是門d。辛未(初八),上幸寺舍身;甲戌(十一日),還宮,大赦,改元。e
(中大通元年,即529年)九月,癸巳(十五日),上幸同泰寺,設(shè)四部無遮大會(huì)a。上釋御服,持法衣b,行清凈大舍,以便省為房,素床瓦器,乘小車,私人執(zhí)役。甲子(十六日),升講堂法座,為四部大眾開《涅槃經(jīng)》題c。癸卯(二十五日),群臣以錢一億萬祈白三寶d,奉贖皇帝菩薩,僧眾默許。乙巳(二十七日),百辟詣寺東門e,奉表請(qǐng)還臨宸極f,三請(qǐng),乃許。上三答書,前后并稱“頓首”。
冬,十月,己酉(初一),上又設(shè)四部無遮大會(huì),道、俗五萬馀人。會(huì)畢,上御金輅還宮,御太極殿,大赦,改元。g
(中大通五年二月,即533年)癸未(二十五日),上幸同泰寺,講《般若經(jīng)》h,七日而罷,會(huì)者數(shù)萬人。i
(中大同元年,即546年)三月,乙巳(初三),大赦。庚戌(初八),上幸同泰寺,遂停寺省,講《三慧經(jīng)》j。夏,四月,丙戌(十四日),解講,大赦,改元。是夜,同泰寺浮圖災(zāi)a,上曰:“此魔也,宜廣為法事?!比撼冀苑Q善。乃下詔曰:“道高魔盛,行善鄣生。當(dāng)窮茲土木,倍增往日?!彼炱鹗痈D;將成,值侯景亂而止。b
(太清元年,即547年)三月,庚子(初三),上幸同泰寺,舍身如大通故事。
(四月)丙子(初十),群臣奉贖c。丁亥(二十一日),上還宮,大赦,改元,如大通故事。d
(選自《資治通鑒》卷一五一至一六○)
a 《隋書》卷二十二《五行志》“大雨雹”條。
b 同泰寺:梁武帝普通二年(521)建立,為九層的樓臺(tái)建筑,梁亡后變成廢墟,故址在今南京東北。
c 寺名同泰,門名大通,取“同泰”“大通”相反切之意。
d 此句是說梁武帝早晚出入,都經(jīng)過大通門。
e 改普通八年為大通元年。本段出自《資治通鑒》卷一五一,梁武帝大通元年(527)三月。
a 四部:指四部眾,出家的僧人、尼姑,以及在家的優(yōu)婆塞、優(yōu)婆夷(男女居士)。 無遮大會(huì):指布施僧俗的大型齋會(huì),一般五年舉行一次。
b 換掉皇帝服裝,換上僧伽服裝。
c 《涅槃經(jīng)》:重要的佛教經(jīng)典類別,有多種版本,梁武帝此處講解的《涅槃經(jīng)》當(dāng)是劉宋時(shí)期慧嚴(yán)、慧觀和謝靈運(yùn)等改編的《大般涅槃經(jīng)》三十六卷,俗稱《南本涅槃經(jīng)》。
d 三寶:指佛陀耶眾、達(dá)摩耶眾、僧伽耶眾。
e 百辟:百官。百官到了同泰寺東門。
f 宸極:指皇帝寶座。百官出錢后,贖回梁武帝,請(qǐng)他回朝繼續(xù)當(dāng)皇帝。
g 本段出自《資治通鑒》卷一五三,梁武帝中大通元年(529)九月。
h 《般若經(jīng)》:大乘佛教空宗的主要經(jīng)典,曾有七種不同的漢譯本,當(dāng)時(shí)流行的有后秦鳩摩羅什譯本《摩訶般若波羅蜜經(jīng)》四十卷。后世以唐玄奘翻譯的《大般若波羅蜜多經(jīng)》六百卷最為知名。
i 本段出自《資治通鑒》卷一五六,梁武帝中大通五年(533)二月。
j 《三慧經(jīng)》:佛經(jīng)名。三慧,指信、問、行。
a 浮圖災(zāi):指寺廟被火燒毀。
b 侯景:東魏叛將,投奔梁朝,梁武帝應(yīng)對(duì)失宜,導(dǎo)致禍亂,史稱侯景之亂。本段出自《資治通鑒》卷一五九,梁武帝中大同元年(546)三月。
c 群臣奉贖:群臣百官像以前那樣出錢把梁武帝從寺廟中贖回當(dāng)皇帝。
d 改中大同二年為太清元年。本段出自《資治通鑒》卷一六〇,梁武帝太清元年(547)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