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宇航
【中圖分類號】 G632.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7)02-188-01
這幾年總是聽說,現(xiàn)在年味兒淡了。大家不再想著過年能收多少紅包、不再把新衣服留到年三十才穿、感覺過年似乎就是就是一個法定節(jié)假日。不過對于還在讀書的我來說,過年的意義在于這是寒假的一部分,可以不用早起,可以晚睡,可以暫緩讀書時的緊張,忙里偷閑。我想,這就是我一個人的年味吧。
新聞里說春晚的收視率在不斷下降,身邊越來越多的人年三十那天晚上也不看春晚了。不過不管春晚的質量如何,我們一家人都會準時守著電視,因為爸媽愛看的并不是春晚本身,而是喜歡邊看邊評頭論足,這是我家一年所不可少的節(jié)目。平日里我忙著學習,爸媽忙著工作,難得有機會坐在一起,不談論學習和工作的壓力,一起歡歡喜喜的閑扯,看著祖國的強盛,感受著生活水平提高。我想,這就是我們這一家人的感覺到的年味吧。
隔壁家阿姨的兒子在廣東工作,每年差不多距離春節(jié)還有兩個月左右,阿姨就開始忙活起來了。腌制魚肉,曬香腸,買零食,屯年貨....說兒子也就每年春節(jié)才能回來一趟,辛苦一年難得回家休息,能讓兒子多吃些家里的特產,春節(jié)期間“養(yǎng)點膘”,做母親的比什么都高興。他的兒子也會在春運一開始馬上搶票,無論路程多么遙遠,路途多么艱辛,一年到頭的時候,家里人的盼望,總是游子排除萬難趕路的方向。我想,這就是阿姨家的年味吧。
現(xiàn)在的我們每天都在拆快遞,便再也不用等到過年才舍得把媽媽新買的衣服穿在身上,小心翼翼的生怕鞭炮炸出個窟窿來,再也不用守候多時才能收到遠方親人的一封家書,隨時隨地都可以拿起手機,和家人視頻聊天,再也不用拘泥于地域疆界的限制,可以在信息化的浪潮下享受全世界的特產,再也不是過年才能吃上幾頓肉的時代了。過年的規(guī)矩、講究、折騰漸漸在淡化,“年味”確實是在漫漫變淡了。
但“年味”始終是家的味道啊,媽媽準備了一些嘮叨,爸爸張羅了一桌好菜,整個大家庭一年到頭好不容易聚在一起終于有空話話家常。它不僅在于物質的充實、儀式的繁復,還在于平淡生活中的一段窮講究、折騰勁兒,在于親朋好友甚至陌生人之間努力維持的真誠和友善,在于逐漸走遠的某種理想主義的價值觀里。
時代在進步,我們越走越快也同時也需要一個節(jié)日來提醒我們,慢一點,停一停,看一看身邊的家人朋友。年是我們每個中國人都無法推辭的節(jié)日,天大的事也要坐下來和家人吃頓團年飯。
年味,是淡不了的。
因為哪怕、禮節(jié)啊、習俗啊、規(guī)矩啊都淡了,但放下負擔,和親人溫馨的相聚時光總是一年中最開心的時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