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嘉琦
選擇題難點解析(初級基礎知識)
陸嘉琦
編者按:在每年的全國出版專業(yè)技術人員職業(yè)資格考試中,總有部分題目相對較難,考生往往容易答錯。雖然對照參考答案可以知道哪些地方答錯了,但是如果僅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顯然無助于專業(yè)知識的提高,以后遇到類似情況,很有可能仍然出現(xiàn)錯失。因此,本編輯部特地邀請有關專家針對考試中考生錯答率較高的部分題目進行難點解析,說明相關的正確知識,以幫助考生避免再次失誤。
每門科目均分為選擇題解析和綜合題解析兩個部分,每個部分則按考試模塊相對集中題目。本期先登載對2016年度“出版專業(yè)基礎知識(初級)”科目的難點解析,對“出版專業(yè)理論與實務(初級)”“出版專業(yè)基礎知識(中級)”和“出版專業(yè)理論與實務(中級)”科目的解析將后續(xù)登載。
歡迎讀者把自己在專業(y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難點告訴本編輯部,我們將盡量聯(lián)系有關專家提供專業(yè)指導。
選擇題著重考核基礎知識,涉及出版基礎理論和出版行政管理、著作權常識、語言文字規(guī)范和修辭知識、形式邏輯常識、古漢語和古代文化常識、數字出版常識等六大部分,知識點多,內容龐雜,難度較大。根據選擇題的特點,本文擬著重對有錯的備選項進行解析。
第61題
本題考核把編輯工作作為出版工作中心環(huán)節(jié)的依據,也可以說是要求考生認識編輯工作的作用。編輯工作是出版物生產過程中的重要階段,編輯人員主要承擔出版物的內容生產任務。“制訂出版方針”和 “規(guī)范出版物市場”都不屬于出版物內容生產的范圍,是應該由國家管理部門承擔的工作,編輯鞭長莫及。所以,A項“編輯工作是制訂出版方針的關鍵”和E項“編輯工作是規(guī)范出版物市場的重要因素”是干擾項,不能選。
第6題
本題考核圖書、音像制品和電子出版物的出版社自登記之日起應在多少天內從事出版活動,否則被注銷登記。已經實施出版活動的標志是有出版物向社會發(fā)行,而不同種類的出版物所需生產時間不同。報紙、期刊的生產周期相對較短,而圖書、音像制品和電子出版物的生產周期比較長。《出版管理條例》對出版單位登記后應從事出版活動(即發(fā)行出版物)的期限規(guī)定,考慮到了出版物生產的實際情況,所以,這個期限對報紙、期刊出版單位來說是90日,對其他出版單位來說則是180日。
據此,本題應選B項“180日”。A項“90日”是針對報紙、期刊出版單位的,不合題意。
第31題
本題考核出版物必須著錄的元數據。列出的五個備選項中,僅D項“出版許可證號”是不必著錄的,因為只有持有出版許可證的單位,才能申領到中國標準書號中的出版者號(即書號的第三段)或中國標準連續(xù)出版物號中的國內統(tǒng)一連續(xù)出版物號(即CN號)。所以,只要出版物上著錄了書號或者連續(xù)出版物號,就意味著其生產單位已經持有出版許可證,其編號不必再登載。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出版單位經營廣告業(yè)務,則廣告經營許可證號必須在出版物上著錄,該證是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頒發(fā)的。
第34題
本題考核我國有關著作權的行政法規(guī)。許多考生選了B項“《出版管理條例》”。這是對法規(guī)所規(guī)范的范圍有重大誤解?!冻霭婀芾項l例》確實是行政法規(guī),但它規(guī)范的是出版活動,其中僅僅很籠統(tǒng)地提及應尊重作者的著作權。雖然出版活動與著作權有很多關系,但兩者畢竟分屬于不同的專業(yè)領域,所以不能把《出版管理條例》也視為有關著作權的行政法規(guī)。
E項“《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實施條例》”的情況有些類似。該法規(guī)主要對與合同的簽訂、生效、履行、終止、變更等有關的事宜進行規(guī)范,僅提及著作權(因著作權許可使用涉及當事人的合同關系),但并沒有對著作權事項進行規(guī)范。所以,它也不屬于有關著作權的行政法規(guī)。
第36題
本題考核公民的著作權權利保護期。題干中列出的是最典型的一種保護期——作者終生及其死亡后50年。適用這種保護期的,是統(tǒng)稱為“財產權”的各種權利——復制權、發(fā)行權、出租權、展覽權、表演權、放映權、廣播權、信息網絡傳播權、攝制權、改編權、翻譯權和匯編權,以及人身權中的發(fā)表權。人身權中的另三項權利——署名權、修改權和保護作品完整權,無限期受法律保護。因此,A項“署名權”和C項“修改權”不能選。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法律規(guī)定是總體上的。對攝影作品、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chuàng)作的作品(如電視劇和其他視頻作品),則法律還有特別規(guī)定:這些作品的作者享有的50年保護期,應自作品發(fā)表時起算。
第57題
本題考核著作權法所稱的“圖形作品”的范圍。以點、線條、塊面等元素表現(xiàn)內容的作品往往相互間存在類似的特點,有時較難區(qū)分。我國《著作權法》考慮到了這種情況,所以特意對“圖形作品”采用列舉方式,說明其包括“工程設計圖、產品設計圖、地圖、示意圖等”。據此,本題中的D項“地圖”為正確項,而A項的“雕塑”和C項的“繪畫”都屬于美術作品,B項的“照片”則屬于攝影作品。
第40題
本題考核用拼音字母給地名注音時的大小寫和連寫、分寫規(guī)范知識。國家標準《漢語拼音正詞法基本規(guī)則》規(guī)定,地名的漢語拼音注音中,專有名應與通名(即“省、市、區(qū)、鎮(zhèn)、江、河、湖、山、盆地”等表示人文地理或自然地理名稱的詞)分開寫,并且每個部分的首字母應該大寫。據此,本題中A項對“洞庭湖”的注音應該分為首字母都大寫的兩部分,寫作“D7ngt!ng H%”;同理,D項“濟南市”的注音也應該寫作“J@n1n Sh#”。
此外,國家標準還規(guī)定,如果表面上看似乎是通名的詞已經作為詞素成為專有名中不可或缺的組成成分,則其應該作為專有名的一部分。如“黑龍江”,在用作江河名稱時,“江”是通名;而在用作省份名稱時,“江”就成為專有名的組成成分(“黑龍江”三字在這種情況下是一個整體,不可分割),所以“黑龍江省”的漢語拼音應該寫成“H8il5ngji`ng Sh0ng”,如C項那樣寫成“H8il5ng Ji`ng Sh0ng”是錯誤的。“周口店”的情況與此類似,“店”也已經成為專有名的組成成分,所以其拼音寫作“Zh4uk6udi3n”是正確的。
第41題
本題要求考生判斷句子的標點符號使用是否符合規(guī)范。列出的五個句子是:
A.明天放假嗎,張老師?
B.那優(yōu)美的琴聲啊!令我如癡如醉。
C.她呀,已經畢業(yè)好幾年了。
D.毫無疑問對這種人,我們只能訴諸法律。
E.主食和肉食量高;水果,蔬菜量低;室外活動量少,是形成肥胖的一種生活模式。
嘆號和問號都屬于句末點號,除了偶爾為突出表示個別詞語的語氣而置于括號內標在相應詞語后(此時它并不點斷句子)外,它們一般都應該位于句子末尾。B項所示句子中,嘆號卻出現(xiàn)在句子的中間,把本應屬于一個句子的主語和謂語隔斷成兩個結構都不完整的句子,顯然錯了。A項所示句子是正確的,但是有將近半數的考生卻認為該句使用標點符號不合規(guī)范而誤選,導致整題不得分。
句子中有時會出現(xiàn)一些獨立語,如稱呼語、感嘆語、插語等。它們獨立于普通句子結構之外,不與各種句子成分發(fā)生關系。因此,應該用標點符號(常用逗號)將獨立語與臨近的句子成分隔開。D項所示句子中,“毫無疑問”是用于表示說話人態(tài)度的插語,其后面應該有逗號卻沒有,這就錯了。
分號表示的停頓長于逗號、次于句號,頓號則次于逗號,并且用分號或頓號隔開的句子成分還必須具有并列關系。E項所示句子中,并列構成主語的三個短語之間用了分號,孤立地看,這似乎也可以。然而,在主語與謂語之間用了逗號,則是混淆了點號的級別高低。所以,從總體上看,這句的標點符號使用有誤,可以修改成:“主食和肉食量高,水果、蔬菜量低,室外活動量少,是形成肥胖的一種生活模式?!?/p>
第64題
本題考核數字用法的規(guī)范。根據國家標準《出版物上數字用法》,在同一場合出現(xiàn)的數字,應該遵循“同類別,同形式”的原則。A項中,“世紀”和“年代”都是表示較長時間段的詞語,屬于同一類別。因此,相應的數字應該采用相同的形式——或都用阿拉伯數字,或都用漢字數字?;煊脙煞N形式的數字有違規(guī)范,所以A項錯誤。
國家標準還規(guī)定,相鄰的兩個數字并列連用表示概數時,應該用漢字數字,并且兩個數字之間不能加頓號。B項“相距八、九百米”中的數字雖然用了漢字,但是數字之間多加了一個頓號,也違反規(guī)范。
需要指出的是,E項“在三〇五教室開會”實際上是不錯的,但有70%多的考生誤認為其是錯誤的。這里涉及如何全面、準確理解規(guī)范的問題。確實,國家標準《出版物上數字用法》的“4.1.2 用于編號的數字”有“在使用數字進行編號的場合,為達到醒目、易于辨識的效果,應采用阿拉伯數字”的說法。但是,該國家標準的“4.3 選用阿拉伯數字與漢字數字均可”又指出,“如果表達計量或編號所需要用到的數字個數不多,選擇漢字數字還是阿拉伯數字在書寫的簡潔性和辨識的清晰性兩方面沒有明顯差異時,兩種形式均可使用”,“如果要突出簡潔醒目的表達效果,應使用阿拉伯數字;如果要突出莊重典雅的表達效果,應使用漢字數字”。同時,在國家標準的示例中,也有“十七號樓”“第二十五頁”“第四季度”等。因此,在沒有一定上下文可以判斷“在三〇五教室開會”這個短語所處語境的情況下,其中的數字用阿拉伯數字或漢字數字都是正確的。
第58題
本題考核計量單位及其使用的基礎知識。我國法定計量單位一般采用以拉丁字母(又稱“羅馬字母”)表示的國際符號;又根據國情增加了用漢字表示的中文符號,用于小學、初中教科書和普通書刊。所謂的“拉丁符號”是對國際符號的俗稱,B項將它作為與國際符號并列的另外一種符號,就說錯了。
該題中其他三個備選項的內容都是正確的,輔導教材《出版專業(yè)基礎·初級》第198頁專門講述了相關內容。
本題主要考核對一些物理量和計量單位名稱的規(guī)范表達。根據有關規(guī)范,速度單位“m/s”的正確名稱是“米每秒”,而C項中卻說成“每秒米”;濃度單位“mol/m3”的中文符號應該是“摩/米3”或“摩?米-3”,而D項中卻說成“摩爾/立方米”??梢娺@兩項都錯了。
對很多非理科的考生來說,量和單位的規(guī)范表述一直是重大難點。其實,出版專業(yè)職業(yè)資格考試的輔導教材編寫和命題都考慮到了考生的專業(yè)背景問題。一方面,教材對一般出版物中常見的各種量和單位,舉了很多例子來說明它們的正誤。另一方面,考試題目中涉及的量和單位,都選自教材,如本題的相關內容在輔導教材《出版專業(yè)基礎?初級》第200頁都有專門講述??忌斜匾槍ψ约旱娜鮿菟?,強化學習教材中的有關內容。
第14題
本題考核科技名詞的用法規(guī)范。出版物中涉及科學技術內容的詞語,應該使用國家統(tǒng)一審定、公布的規(guī)范形式,以避免產生歧義,保證傳播的準確性。本題A項中的“荷爾蒙”、B項中的“維他命”和C項中的“幾率”等詞,都是不規(guī)范的科技名詞,相應的規(guī)范名詞分別是“激素”“維生素”和“概率”。D項中的“紅細胞”則是規(guī)范名詞,因為其舊稱“紅血球”則是非規(guī)范詞。
第46題
本題考核有關修辭中借代手法的知識。所謂“借代”,就是在說話時不直接指明甲事物,而是用與之有某種關系的乙事物(一般為甲事物的局部)來代替,否則就不屬于借代。A項“他不過是芝麻大的一個官兒”中,以“芝麻”的“微小而不起眼”特點來比喻“官兒”的職位低下,而“芝麻”本身與“官兒”沒有什么關系;C項“你一定要吸取教訓,不要翹尾巴”中,將并沒有尾巴的人比作有尾巴的動物,其實尾巴與人沒有任何關系。所以,這兩項中都沒有運用借代手法。
與此同時,環(huán)境保護開啟法制化建設與探索。1978年五屆人大一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首次提出保護環(huán)境和自然資源、防治污染等內容,環(huán)境保護正式入憲,這為我國環(huán)境保護法制建設奠定了基礎。1989年七屆全國人大11次會議正式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環(huán)境保護法》,這是我國第一部環(huán)境保護的基本法律,對中國環(huán)境保護做出了詳細的、全面的規(guī)定,以此為基礎,我國又先后制定和頒布了森林法、草原法、水法、大氣污染防治法等多部環(huán)境保護實體法律,目前中國有關環(huán)境保護的法律法規(guī)多達一百多部,已初步形成了我國環(huán)境保護法律體系的基本框架。
第18題
本題要求考生判別判斷中的主項和謂項是否周延。在形式邏輯中,所謂“周延”,就是涉及一個概念的全部外延;而所謂“不周延”,就是僅僅涉及一個概念的部分外延。
區(qū)分主項是否周延,主要是看主項前面表示其數量的詞(邏輯學中稱為“量項”)。如果主項前面有“所有”“一切”“全部”等表示“無一遺漏”意思的詞,那么主項就是周延的;否則就是不周延的。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主項是人名、地名等專有名詞,由于專有名詞具有專屬性,只指稱特定的某一個人或地點等,所以即使其前面沒有量項,它也是周延的。
區(qū)別謂項是否周延,主要是看用于斷定主項、謂項之間關系的“聯(lián)項”(一般是系詞)。如果聯(lián)項為表示肯定的“是”,那么謂項就是不周延的;如果聯(lián)項為表示否定的“不是”,那么謂項就是周延的。
根據這些規(guī)律對本題中列出的四個判斷——A項“莫言是作家”、B項“有的教師不是共產黨員”、C項“有的橋梁是鋼結構的”、D項“所有的事物都是互相聯(lián)系的”——進行分析,就可以知道:A項中主項周延而謂項不周延,B項中主項不周延而謂項周延,D項中主項周延而謂項不周延,只有C項中主項和謂項都不周延。
第47題
本題考核概念的分類,要求考生說明“規(guī)律”是什么概念。題中列出的概念種類,有A項“普遍概念”、B項“單獨概念”、C項“集合概念”、D項“正概念”、E項“負概念”。其中,A項與B項對立,D項與E項對立。兩相比較,絕大部分考生都能正確選擇A項和D項。然而,也有非常多的考生同時誤選了C項,導致該題沒有得分,十分可惜。
“集合概念”是與“非集合概念”對立的。邏輯學中對這兩者的定義分別為“集合概念是以事物的群體為反映對象的概念”“非集合概念是不以事物的群體而以其個體為反映對象的概念”。然而,僅僅根據定義常常還是很難判別的,何況同一個詞語形式在不同的上下文語境中可能有時表示集合概念,有時表示非集合概念。有鑒于此,不妨改從它們的相應使用范圍來進行判斷。如果在一定的上下文中,某個概念只適用于某群體的整體,而不能用于指稱群體中的某一個體,那么,這個概念就是集合概念;而既可用于指稱群體,又可指稱群體中某一個體的概念,則是非集合概念。這樣,因為“規(guī)律”既可統(tǒng)指各種各樣規(guī)律以有別于“雜亂”“隨機”“偶發(fā)現(xiàn)象”等,也可以用于指稱某一種特定的規(guī)律。所以,它應該屬于非集合概念。
第49題
本題考核古漢語中的形容詞使動用法。所謂“形容詞使動用法”,是指把形容詞用作及物動詞,表示主體采取某種行為而使相應的客體具有該形容詞所表示的性質或狀態(tài)。如果用A代表行為主體,用B代表客體,用“××”來代表相應的形容詞所表示的性質或狀態(tài),那么,形容詞使動用法表達的意思可以抽象描述為“A使得B成為(或呈現(xiàn))××”。在這種用法中,并不說明主體實施的究竟是什么樣的具體行為,而重在說明實施這種行為后客體所呈現(xiàn)的狀態(tài);同時,行為主體也??墒÷?,表示是泛指的或者承前可明的。
形容詞后有代表行為客體的賓語,僅僅是形容詞用作動詞的形式標志,并不說明就是使動用法,因為表示“A認為B屬于(或顯得)××”意思的形容詞意動用法有同樣的形式標志。判斷是否使動用法,要從意思上分析。這樣,如果把本題中的B項視為使動用法,那么就表示“使得我的上年紀長輩變老(或顯得老),并同樣對待其他人的上年紀長輩”,這顯然不合情理,解釋為“認為我的上年紀長輩已經年老而予以敬老的禮遇,并同樣對待其他人的上年紀長輩”,才符合通常的倫理道德要求。所以,這項中的形容詞“老”不是使動用法,而A項的“使地位高、俸祿多”,C項的“使老本增多”“使得貧窮”,D項的“使囊橐變空”和E項的“使德行彰明”,則都說得通,屬于形容詞使動用法。
第50題
本題要求考生判別古漢語中的賓語前置現(xiàn)象。所謂“賓語前置”,顧名思義,就是一般置于動詞后面的賓語提到動詞前面了。這種語言現(xiàn)象不僅在古漢語中存在,在現(xiàn)代漢語中也比較常見。判斷賓語是否前置,關鍵是判明句子中哪個詞語是動詞,哪個詞語是該動詞的賓語,然后再分析它們的相互位置。本題的A項中,“碎”是動詞,“柱”是方位狀語,沒有賓語出現(xiàn);B項中也沒出現(xiàn)賓語;E項中,雖然“火”是“救”的賓語,“敵”是“勝”的賓語,但它們都位于動詞之后。可見,這三個備選項中都不存在賓語前置現(xiàn)象。C項中,“古”是意為“效法”的動詞“法”的賓語,并且置于“法”之前;D項中,意為“我”的“余”是動詞“欺”的賓語,并且也置于“欺”之前。因此,本題中存在賓語前置現(xiàn)象的是C項和D項。
第52題
本題考核古地名知識。五個備選項中,A、B、C、D項都是正確的,相關知識在《出版專業(yè)基礎·初級》教材的第440頁講到過。然而,開封府雖然在歷史上曾稱為“北京”,但這是明朝初期的事,前后延續(xù)不過10年(洪武元年建,洪武十一年即撤廢)。宋朝時,開封確實也曾經是北宋的都城,但是稱為“東京”,而不是“北京”。1126年(欽宗靖康元年)金兵攻入開封,此后趙構稱帝建立南宋朝廷,則建都臨安(今浙江杭州)。因此,開封在南宋時期并不是都城,也沒有稱過“北京”。
第68題
本題考核關于按需印刷(POD)的知識。所謂“按需印刷”,是指按照客戶的需求少量(甚至僅印一冊)印刷書刊,或者在某種書刊中僅選擇一部分進行印刷。這是利用數字印刷技術實現(xiàn)的。數字印刷的特點之一,是由計算機控制數字印刷機上相應的電子器件將呈色劑(油墨)或其他色料(如色粉、帶電荷色劑、磁性著色劑等)有選擇地轉移到承印物上,從而在承印物上顯示圖文影像。所以,正如教材《出版專業(yè)實務·初級》第301—302頁所述,數字印刷不需要使用印版,那么印版也就根本不必制作。這樣,本題中C項的“POD制版快捷”的說法就是錯誤的。
第72題
本題考核數字出版對出版物發(fā)行環(huán)節(jié)的影響。數字出版主要是通過信息網絡把數字化的出版物內容傳送給消費者。顯然,在這種發(fā)行方式下,不僅出版單位通過直接發(fā)行渠道把出版物銷售給消費者的比例可以大大提高,即使是通過間接渠道進行分銷,也常常只要直接委托一些網站代理零售,不必經過好幾層批發(fā)商逐步擴大零售點。這樣,批發(fā)商的作用實際上是弱化了。同理,在數字出版環(huán)境下,介入發(fā)行過程的中間商數量大幅度減少(甚至沒有),這樣,出版物發(fā)行的渠道就縮短了,而不是延長,因為出版物發(fā)行渠道的長短是指介入出版物流通過程的中間商數量多少。所以,B項的“批發(fā)商的作用得到強化”和E項的“出版物發(fā)行渠道延長”,都是不正確的。
(作者單位:上海出版印刷高等??茖W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