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從晚明小品文的“一點覺醒”到《儒林外史》的文化省思

2017-04-04 07:24:40呂賢平
關鍵詞:吳敬梓小品文儒林外史

呂賢平

(閩南師范大學文學院, 福建漳州 363000)

從晚明小品文的“一點覺醒”到《儒林外史》的文化省思

呂賢平

(閩南師范大學文學院, 福建漳州 363000)

晚明小品文和《儒林外史》都與士林文化關系密切,小品文的出現(xiàn)標志著晚明文人的一點覺醒,《儒林外史》人為敘述中心,繼承并發(fā)展了晚明小品文的精神,對士人階層在專制制度下的精神萎靡及由此引發(fā)的文化危機做出省思,并提出療救,別具思想與理性。

《儒林外史》; 晚明小品; 士林文化; 文化省思

小說《儒林外史》描寫中有很多具有美文的特性,吳敬梓簡潔而準確地描寫著他所觀察到的各種現(xiàn)象,第一回中我們便感受深刻:

那日,正是黃梅時候,天氣煩躁。王冕放牛倦了,在綠草地上坐著。須臾,濃云密布,一陣大雨過了。那黑云邊上鑲著白云,漸漸散去,透出一派日光來,照耀得滿湖通紅。湖邊上山,青一塊,紫一塊。樹枝上都像水洗過一番的,尤其綠得可愛。湖里有十來枝荷花,苞子上清水滴滴,荷葉上水珠滾來滾去。[1]

作者沒有借助于詩詞的語匯,卻使他的描寫充滿著詩意。在吳敬梓時代的章回小說創(chuàng)作中,如此張揚詩意卻沒有借助于抒情詩的形式并不多見。除了這具有“隱括”功能的第一回外,《儒林外史》中還有好幾處這樣的描寫,吳敬梓很少引詩詞入小說,但這些描寫卻樂意于將詩境融入小說之中。小說第一次對南京的描寫,便充滿了濃濃的詩意:

到晚來,兩邊酒樓上明角燈,每條街上足有數(shù)千盞,照耀如同白日,走路人并不帶燈籠。那秦淮到了有月色的時候,越是夜色已深,更有那細吹細唱的船來,凄清委婉,動人心魄。兩邊河房里住家的女郎,穿了輕紗衣服,頭上簪了茉莉花,一齊卷起湘簾,憑欄靜聽。(第二十四回)

小說批評家張文虎感嘆說:“(《儒林外史》)寫秦淮風景,百世之下猶令人神往。”[2]《儒林外史》中的一些描寫在閑適自足中充滿著一種自然的狀態(tài)與情懷,若將《儒林外史》中的景物描寫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那么,在這個整體中我們可以看到如張岱《湖心亭看雪》《西湖七月半》等小品文所組成的世界。林庚先生說:晚明小品文的精神到了清代,發(fā)展到另外一方面去,而《儒林外史》堪稱代表。[3]《儒林外史》與晚明小品文之間確實存在著諸多關聯(lián)。

一、苦悶的象征:晚明小品文的閑適、頹放與“一點覺醒”

晚明小品文源于士林文化。文人們用小品文書寫自己心曲,真實表現(xiàn)著他們的精神苦悶與心理焦慮。曾異撰的創(chuàng)作便能說明,異撰字弗人,祖籍晉江,明萬歷四十四年(1616)進學秀才,因家貧,借做私塾教師得以養(yǎng)母,崇禎十二年(1639)中舉人,著有《紡綬堂集》。曾異撰一生舉業(yè)坎坷,而于舉業(yè)道路上感慨尤深,茲引其小品文兩篇以觀:

每閱墨藝房書,則有棄日之嘆……使我無科舉之累,得肆力于文章,固未能勝之,亦未必盡出其下,以此為應制帖括事,每一舉筆,輒謂我留此數(shù)點心血作一篇古文辭、數(shù)首歌行,直得無拘無礙,而又庶幾希冀于千百年以后,何苦受王介甫籠絡。如此意況,似于富貴功名一道,極相嫌恨,雖未甘謝去巾衫,飄然為隱士逸民,又似不可強,昔人所謂抑而行之,必有狂疾耳。天下事必且日甚一日,此后極難題目,正需我輩為之……[4]

“功名富貴”對于士人身心之裹挾與糾纏,榮身之路難保不是奴役之途,這里描繪的是晚明士人在科舉制度下的特殊心態(tài),與吳敬梓《儒林外史》具有同構性。同卷《與丘小魯》中,作者又進一步刻畫舉業(yè)如何使文人身處困境:

某未衰而老,顛毛種種,每顧影自嘆,唇腐面皺。于八股中,而又似不愿處其羅籠之內。私念我輩,既用帖括應制,正如網(wǎng)中魚鳥,度無脫理。倘安意其中,尚可移之盆盎,畜之樊籠,雖不有林壑之樂,猶庶幾苛全鱗羽,得為人耳目近玩。一或恃勇跳躍,幾幸決網(wǎng)而出,其力愈大,其縛愈急,必至摧鬐損毛,只增窘苦。如某得無類是,縛急力倦,正不知出脫何日耳。小魯何以教之。

明代政治專制化程度極高,它的制度在保證帝國高效運轉的同時,也扼殺著士人的天性,其中八股制度尤其突出,它帶給文人們一生的困苦,使得他們如“網(wǎng)中鳥魚”。在此制度下,可供文人選擇的道路不多,要么順從,要么抗爭,或者犧牲精神的自由與人格的獨立,或者換得“摧鬐損毛”的悲劇。推之其他也概莫能外,“吏情物態(tài),日巧一日;文網(wǎng)機穽,日深一日”[5],晚明之際,政治益腐朽,縱有明君賢相也無力挽救這即將土崩瓦解的王朝,遑論士人。處在精神困境下的文人要從儒家思想的重荷下跳脫出來,獲得自救與新生,而追求個體自足感也隨之多起來。他們中的一部分,或躲進內心,營造自己的園地,一變而為閑適雋永;或在現(xiàn)實中尋找爽心悅目之事物,作為精神的寄托。晚明小品正合于創(chuàng)作主體變化了的文化內涵。

然而,晚明專制政治的壓力、王朝的末日感,加之文人自身生活的局限,文人的抑郁與苦悶在閑適雋永中還無從完全釋放或舒解,于是,又有了種種心靈的畸變。袁宏道公開宣揚追求人間真樂是“目極世間之色,耳極世間之聲,身極世間之鮮,口極世間之譚”,乃至“賓客滿席,男女交舄,燭氣薰天,珠翠委地”,“姬妾數(shù)人,游閑數(shù)人”,“家資田地蕩盡”,尋歡作樂到“朝不謀夕”“恬不知恥”。[6]晚明人的放誕與特立獨行,可以看作是他們的集體性格,給他們分裂的人格帶來有效的調節(jié)?!半m然也蔑視和嘲笑官場,但行止則不大相同。他們在美酒、女人、大自然和非正統(tǒng)思想中尋求樂趣,追求一種放縱不羈的自由自在的生活”[7],袁宏道在他所寫的尺牘小品中反復訴說為官之苦,并非出于對封建官僚制度的清醒認識,而是因為縣令妨礙他的自由生活為恨,雖不乏憤激之辭,卻也體現(xiàn)出對現(xiàn)實的無可奈何。毋庸諱言,晚明小品所消解的不僅僅是功名貪欲,有時還有壯志雄心和進取精神,他們對現(xiàn)實表現(xiàn)為灑脫隨便的多,而執(zhí)著認真的愈少,袁中道云:“天下多事,有鋒穎者先受其禍,吾輩惟嘿惟謙,可以有容?!盵8]是無可奈何,又是實實在在的妥協(xié)。

但是這并不完全。魯迅在《小品文的危機》中說:“明末的小品雖然比較的頹放,卻并非全是吟風弄月,其中有不平,有諷刺,有攻擊,有破壞?!盵9]林庚也說:“小品文的出現(xiàn),是晚明的一點覺醒?!盵10]晚明小品確有主動追求閑適、放縱的一面,甚至還是主導的方面,但是晚明的小品并沒有忘記天下,這其中不乏對社會現(xiàn)實的揭露、批判以及民族情感的深沉寄托。王思任為屠田叔作序時說:

笑亦多術矣……海上憨先生者老矣,歷盡寒暑,勘破玄黃,舉人世一切蝦蟆傀儡馬牛魅魅搶攘忙迫之態(tài),用醉眼一縫,盡行囊括。日居月諸,堆堆積積,不覺胸中五岳墳起,欲嘆則氣短,欲罵則惡聲有限,欲哭則為其近于婦人,于是破涕為笑。極笑之變,各賦一詞,而以之囊天下之苦事……[11]

是為作者激憤之辭,胸中郁積不平,笑中則滿是憤怒、絕望、痛苦之情,在儒學精神熏陶下的文人面對現(xiàn)實的困境,欲罷不忍,欲言不能的無奈與憤懣在詩中表露無遺,王思任借序文一吐胸中塊壘。

二、“詩意”的解構:吳敬梓之省思

1. 落魄士子青樓夢——《儒林外史》是譏彈士林的小品文

清朝的專制統(tǒng)治“博大和惡辣”[12],統(tǒng)治者尤其強化對士人的思想控制。入關以前,滿族社會中奴隸制因素一直盛行,入關問鼎后清代帝王將數(shù)千年來的君臣關系一變而為主奴關系,漢族廣大知識分子在鎮(zhèn)壓、羈縻與利誘政策下只能俯伏于皇帝腳下顫抖。吳敬梓之子吳烺,望族世家的血統(tǒng)曾激勵他入世有為,現(xiàn)實又讓他在反復掙扎中找不到出路,其詩《將之都門留別邗江諸同好四首》其二:

棲遲倦客本無家,身似鷦鷯閱歲華。淹慣酒痕襟袖濕,簪來花朵帽檐斜。疏燈老樹聽春雨,小艇秋潮送落霞。懶慢自憐真得計,片時安穩(wěn)是生涯。[13]

“身似鷦鷯閱歲華”的人生讓吳烺苦悶和失望,無望的現(xiàn)實叫他“懶慢自憐真得計”,而于飲酒簪花之中聊渡生涯。類似的情緒在晚明士人中即可見到,如袁宏道《顯靈宮集諸公,以城市山林為韻》其二:

野花遮眼酒沾涕,塞耳愁聽新朝事。邸報束作一筐灰,朝衣典與栽花市。新詩日日千余言,詩中無一憂民字。旁人道我真聵聵,口不能答指山翠。自從老杜得詩名,憂君愛國成兒戲。言既無庸默不可,阮家那得不沉醉?眼底濃濃一杯春,慟于洛陽年少淚![14]

這是一首聚會應酬場合所賦之詩,卻非膚淺的應景之作,詩所表現(xiàn)的是艱難時勢給詩人造成的復雜思想,作者欲寄情山水,但終于難以忘懷現(xiàn)實的憂悶。吳烺與袁宏道雖然時代不同,人生經歷各異,但艱難時世所引發(fā)的意緒卻又何其相似。魯迅說:“這種作風(指明末一部分小品文所表現(xiàn)的抗爭精神),也觸著了滿洲君臣的心病……直到乾隆年間,這才壓制下去了。以后呢,就來了‘小擺設’?!盵15]清代不僅是小品文創(chuàng)作,整個文人的生態(tài)環(huán)境都是這樣,個體與社會的沖突使他們深感自我的迷失,這一時期的文學中,尋求知己及自戀情結的出現(xiàn)便是此種心態(tài)的反映,稍早于吳敬梓的蒲松齡,其小說《聊齋志異》中多知己之愛及士人“飛黃之快”的描寫,表現(xiàn)出與晚明文人自我紓解的相似方面,而《儒林外史》則不同,吳敬梓并未躲進自己的內心。小說第五十四回寫了丁言志的故事:

……(丁言志)回家?guī)Я艘痪碓?,換了幾件半新不舊的衣服,戴一頂方巾,到來賓樓來……丁言志在腰里摸出一個包子來,散散碎碎,共有二兩四錢五分頭。烏龜?shù)溃骸斑€差五錢五分?!倍⊙灾镜溃骸皶斯媚?,再找你罷。”

丁言志自己上得樓來,看見聘娘在那里打棋譜,上前作了一個大揖。聘娘覺得好笑,請他坐下,問他來做甚么。丁言志道:“久仰姑娘最喜看詩,我有些拙作,特來請教?!逼改锏溃骸拔覀儽驹旱囊?guī)矩,詩句是不白看的,先要拿出花錢來再看。”丁言志在腰里摸了半天,摸出二十個銅錢來,放在花梨桌上。聘娘大笑道:“你這個錢,只好送給儀征豐家巷的撈毛的,不要玷污了我的桌子!快些收了回去買燒餅吃罷!”丁言志羞得臉上一紅二白,低著頭,卷了詩,揣在懷里,悄悄的下樓回家去了。(第五十四回)

文士(或稍知書識字的平民)與妓女的愛情故事在唐代以來的作家創(chuàng)作中代有出現(xiàn),且不乏詩意的情境,馮夢龍小說《賣油郎獨占花魁》帶有明顯的明代中后期時代特點,賣油郎秦重被莘瑤琴所吸引,當?shù)弥叭硕挤Q為花魁娘子……要十兩放光,才宿一夜”[16]時,失望又不甘心的秦重卻下了決心要用數(shù)年積攢銀子去會花魁娘子,秦重最終贏得了花魅娘子的芳心,小說所建構的這種浪漫情思充滿詩意,它與明代文人的心思最相合。落魄才子尋找風塵知己成了文人充滿詩意的一個夢想。清初的李漁則有所覺醒,他以為《賣油郎》會使讀者“被戲文小說引偏了心”,“那些挑蔥賣菜的看了,都想做起風流事來。每日要省一雙草鞋錢,每夜要做一個花魁夢”,“要做賣油郎”,[17]有鑒于此,李漁戲仿《賣油郎》而作《人宿妓窮鬼訴嫖冤》篇,小說中男主人王四被無情拋棄。李漁將當時所流行的主題置于調侃與嘲笑之中,借小說之名行說教之實,以此諷諭世人“花魁夢”只是空想,并不現(xiàn)實?!度辶滞馐贰分袇蔷磋鲃t以冷酷犀利之筆調將這一母題荒誕化,丁言志頗有浪漫情懷,落魄到測字為生的他希望從妓女娉娘那里獲得認同與慰藉,居然跑到妓院去獻詩求教,結果卻招來一番嘲笑和奚落,蒙羞而去。小說有關“儀征豐家巷”的描寫與上述聘娘故事前后照應:

……湯六老爺坐在一張板凳上,把兩個姑娘拉著,一邊一個,同在板凳上坐著,自己扯開褲腳子,拿出那一雙黑油油的肥腿來搭在細姑娘腿上,把細姑娘雪白的手拿過來摸他的黑腿。吃過了茶,拿出一袋子檳榔來,放在嘴里亂嚼,嚼的滓滓渣渣,淌出來,滿胡子,滿嘴唇,左邊一擦,右邊一偎,都偎擦兩個姑娘臉巴子上。姑娘們拿出汗巾子來揩,他又奪過去擦夾肢窩。(第四十二回)

《儒林外史》中此類場景,吳敬梓多放筆寫來,尤其酣暢淋漓,以致引起批評家的非議,“……作者的這種描寫所具有的真實感是人們所難以預料的……我們甚至可以認為他選擇這一主題(指對于文人的諷刺)是自己限制自己,結果使自己失去了充分展示傳統(tǒng)的中國社會全景。特別是中下層階級的生活狀況的大好機會?!盵18]夏志清的“不滿”也可以理解成是贊賞之辭,實際上,中國的大部分知識分子已經就是“中下層階級”了,至少丁言志是淪落到這一階層了。作為妓女的聘娘是看不起她們這行出身儀征豐家巷的,在聘娘的眼中,丁言志的貿然來訪對她來說頗有僭越的味道,丁言志的身份與儀征豐家巷的婊子才相互般配,儀征豐家巷也做得湯鎮(zhèn)臺家兩位讀書公子的溫柔花柳鄉(xiāng)?!度辶滞馐贰凡⒉辉谝夤适虑楣?jié)的連續(xù)性,林庚甚至說將《儒林外史》當成無數(shù)譏彈士林的小品文來讀[19]。這里,妓女聘娘的肆意嘲笑,丁言志的寒酸、自卑及猥瑣,吳敬梓讓丁言志的“詩意”在現(xiàn)實面前如此的不堪一擊。吳敬梓并未僅停留于愛情故事這一層面,他以近乎冷酷的筆調,使“尋求知己”的詩意充滿著反諷的意味。

《儒林外史》中杜氏兄弟的敘寫則進一步深化了這一主題。杜慎卿的形象頗有意味,一方面,這個人物的刻畫表現(xiàn)出晚明小品文的影響痕跡,吳敬梓對杜慎卿的描寫,“賦予了晚明對精致品位,率性魅力、奇思異想和自我放縱的迷戀”[20],即如小說中菜傭酒保也同樣浸潤在“六朝煙水氣”中,這是晚明小品文精神方面的延續(xù)。但是,吳敬梓的筆下這個充滿詩意的人物卻又顯得格外羸弱與委靡,而小說圍繞他的敘述所呈現(xiàn)的詩意也不斷被碎片化,終因“恍惚如在夢中”而走向虛幻。吳敬梓的時代與晚明有著很大的不同,“晚明時期帶有個人主義思想的的知識分子”,“到了吳敬梓的時代,這種個人主義的思想潮流已經消退,一種更墨守成規(guī)、道德上更為拘謹?shù)娜褰淌⑿幸粫r”[21],清代的統(tǒng)治者鎮(zhèn)壓、羈縻與利誘交相使用,尤其強化對于士人的思想控制,相對于杜慎卿,杜少卿的刻畫則揭示出個人與時代的沖突下,文人發(fā)出了非自戀性的呼聲,“好了!我做秀才,有了這一場結局,將來鄉(xiāng)試也不應,科、歲也不考,逍遙自在,做些自己的事罷!”(第三十四回)吳敬梓不僅強調個體人格自足的重要,更憂心整個士人階層的精神萎縮,他直面現(xiàn)實,敢于絕望,并以獨特的小說話語反對思想的奴役。由此,我們看到了吳敬梓高于時代的覺悟。

2.“西湖不幸”——西湖成為有意味的形式

在晚明小品中有關西湖的描寫不少,袁宏道及張岱的作品堪稱代表,這些小品文重在寫意,西湖在他們筆下顯示出山水風物的精神與情趣,與渾濁險惡的官場相比,讓人感嘆自然的清純可愛。他們或吟詩作畫、或品茗飲酒,或邀客雅集、或縱情山水,入世的抗爭轉為遠離塵世的超脫,告別了崇高與沉重,他們更多地走向了閑適和自由?!吧钋轭I略、是在解人”[22],在一個斯文掃地的時代,這些成為士人維系人生操守與意義的最后家園。

《儒林外史》中有關西湖的描寫與晚明小品文不同,具有特別的意蘊。小說中庸夫市儈使喧囂的杭州城在“功名富貴”的喧嘩中失去了精神,西湖也不再是充滿詩意的場域,慳吝的胡三公子(縝)宴請洪憨仙時,“席設在西湖花港御書樓旁園子里”(第十五回),酸氣襲人的西湖詩會在這里舉行,這些實乃“西湖不幸”[23]。我們看到文人名士、選家舉子充斥在西湖左右,西湖的美景卻與他們隔著厚厚的一層。延續(xù)至晚明以來圍繞著西湖所形成的詩情畫意的“西湖情結”,在《儒林外史》中不斷地被疏離與解構,吳敬梓有意銷蝕著詩意賴以存在的空間而凸顯詩意的缺位。

小說中馬二游西湖的敘寫,可以看到吳敬梓有意截取了《西湖七月半》的一個視角來展開故事,張岱說“西湖七月半,一無可看,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請看其中一類人是:

不舟不車,不衫不幘,酒醉飯飽,呼群三五,躋入人叢,昭慶、斷橋,嘄呼嘈雜,裝假醉,唱無腔曲,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實無一看者,看之。[24]

馬二正是這當中的一分子,吳敬梓以類似紀實的筆法,描寫馬二的西湖三日之行,且看小說中馬二與湖景的互動:

一步步去走到山岡上,左邊望著錢塘江……右邊又看得見西湖、雷峰一帶,湖心亭都望見,那西湖里打魚船,一個一個,如小鴨子浮在水面。馬二先生心曠神怡,只管走了上去,又看見一個大廟門擺著茶桌子賣茶,馬二先生兩腳酸了,且坐吃茶。吃著,兩邊一望,一邊是江,一邊是湖,又有那山色一轉圍著,又遙見隔江的山,高高低低,忽隱忽現(xiàn)。馬二先生嘆道:“真乃‘載華岳而不重,振河海而不泄,萬物載焉’!”(第十四回)

隨著嘈雜的人群,馬二從一處機械地移往另一處,一路漫無目的的游覽,有“不在意思”處,更有“在意思”處,能夠引起馬二興致的不過是書店中“處州馬純上先生精選《三科墨程持運》”和不分時間地點,餓了就吃,渴了就喝的飲食。吳敬梓沒有滿足讀者對西湖與文人相融而生的詩意期待,馬二“心曠神怡”處不過是念了兩句八股舉業(yè)味的陳詞濫調,顯示出其在舉業(yè)下已麻木了的精神。袁宏道說:“此樂留與山僧游客受用,安可為俗士道哉!”[25]張岱說:“世間措大,何得易言游湖”[26],誠為是!即如小說中充滿詩意的秦淮河也只有得遇杜少卿輩才會熠熠生輝一樣,吳敬梓與之心有靈犀兮。

《儒林外史》少有《西湖七月半》中如鏡明月、清秀山水、幽香荷花的優(yōu)雅清凈,也沒有三五好友對酒賞月之寧靜、空靈、幽遠的意境,如晚明小品文的詩意美感對吳敬梓來說總是十分短暫脆弱,詩意情境的背后總伴隨著隱約的危機以及隨時遭受挫折的預感,而詩意的抒發(fā)也往往如曇花般短暫。即如前引富有詩意的七卯湖的景色描繪,因三個無名男子的侵入而立即蛻變成一個媚俗的姿態(tài),詩意也迅速瓦解。小說第三十五回寫朝廷賜賞莊征君玄武湖的故事充滿象征意蘊:

這湖是極寬闊的地方,和西湖也差不多大。左邊臺城望見雞鳴寺。那湖中菱、藕、蓮、芡,每年出幾千石。湖內七十二只打魚船,南京滿城每早賣的都是這湖魚。湖中間五座大洲:四座洲貯了圖籍;中間洲上一所大花園,賜與莊征君住,有幾十間房子。園里合抱的老樹,梅花、桃、李、芭蕉、桂、菊,四時不斷的花。又有一園的竹子,有數(shù)萬竿。園內軒窗四啟,看著湖光山色,真如仙境……(第三十五回)

莊紹光以為杜少卿裝病辭征辟是“山林隱逸”,對少卿拒絕與朝廷合作頗有微詞。他以為君臣之禮傲不得,于是有了朝廷之行,結果皇帝賜了“雖非武陵,亦差不多”[27]的南京元(玄)武湖。在吳敬梓的筆下,元武湖是如桃花源般世界,這在整個小說的描繪中并不多見。莊紹光是不要官的,但是,當作客這里的盧信侯因帶了禁書而被官兵包圍時,莊紹光一面要盧信侯去官府自首,同時他還“悄悄寫了十幾封書子,打發(fā)人進京去遍托朝里大老,從部里發(fā)出文書來,把盧信侯放了,反把那出首的人問了罪?!?第三十五回)莊紹光的應對何其自如!然而,盧信侯去來之間,“世外桃源”的想象便灰飛煙滅,莊征君刻意經營的隱者形象也蕩然無存?!笆劳馓以础钡脑娨獾纳罘绞绞侨绱说膵扇酢蔷磋鞒榻z剝繭,從而完成他所期待的敘事意旨。

三、“奇人”形象:精神獨立與文化的反思

《儒林外史》的敘事中有兩個維度:一是以尚古情懷對現(xiàn)實社會加以觀照;一是基于當下的現(xiàn)實對歷史及其文化進行反思。尚古思想與現(xiàn)實恍若隔世,這使吳敬梓常視現(xiàn)實為仇讎。袁枚在給程晉芳的信中說:“我輩身逢盛世,非有大怪癖、大怪誕,當不受文人之厄?!盵28]袁枚是否針對吳敬梓而發(fā)尚有爭議,但袁枚所未曾經歷的“文人之厄”,吳敬梓則親歷著,而吳敬梓身上也確有為別人所不滿的“大怪癖、大怪誕”而被視為奇人、怪人。

吳敬梓之前的張岱在小品文中已經刻畫了許多奇人形象,“不曉文墨而有詩意,不解丹青而有畫意,不出市廛而有山林意”,他在《自為墓志銘》中曾說:“(余)少為紈绔子弟,極愛繁華,好精舍,好美婢,好孌童,好鮮衣,好美食,好駿馬,好華燈,好煙火,好梨園,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鳥,兼以茶淫橘虐,書蠹詩魔……”[29]張岱的描繪寄寓著他的精神,正如他筆下的人物,既具高雅情操,又不乏凡夫之情欲,多包含他自己的影子?!度辶滞馐贰分胁环ζ嫒说男蜗?,可以說,張岱筆下的人物是《儒林外史》中奇人形象的先聲。

中年之前的吳敬梓經歷了族人財產的紛爭,“一朝憤激謀作達,左馬真史妠恣荒耽。明月滿堂腰鼓鬧,花光冉冉柳鬖鬖。禿衿醉擁妖童臥,泥沙一擲金一擔。老子于此興不淺,往往纏頭脫兩驂”[30],世風惡俗之下,吳敬梓以放蕩顯示自己的叛逆及反抗,堂兄吳檠詩中所敘是同情理解,但這種矯激之行形式上與貴家公子聲色犬馬并無不同,“文章大好人大怪”[31],不理解的人更要視吳敬梓為敗家子,“鄉(xiāng)里傳為子弟戒”[32]?!度辶滞馐贰分小岸偶业谝粋€敗類”的杜少卿正是基于吳敬梓的原型而創(chuàng)造,小說中的杜少卿卻沒有上述聲色犬馬生活,吳敬梓還把當年“匍匐乞收”事也寫進小說中,小說重構了當年親歷的這些事件,將過去置于一段距離之外加以審視、反省[33],而后來的吳敬梓拋棄了“文章大好”而愈加珍重“人大怪”的品質,杜少卿形象為第五十五回被目為市井奇人的“四客”的描寫著上了一層底色??梢赃@樣說,杜少卿的形象是基于吳敬梓人生經歷的再創(chuàng)造,融入其晚年的思想,它高于生活,吳敬梓在創(chuàng)作中使自己“渣滓日去”,市井奇人的“四客”是杜少卿形象的進一步延伸,他們精神上一脈相承。

就個體性格及人生經歷來說,吳敬梓看不慣封建官場與儒林的卑鄙齷齪,不屑奔走于勢利之途。但是,出身科舉世家的吳敬梓與舉業(yè)分道揚鑣,又是一個艱難的選擇,它需要直面一生志不得伸并常與落魄、貧病相始終的勇氣。清代政治及文化制度的奴性,吳敬梓體驗尤深?!耙嘤袇s聘人,灌園葆貞素”[34],為保持獨立人格而自甘清貧,吳敬梓是用畢生的熱情乃至犧牲世俗意義上的成功與幸福來建立與維護這一精神傳統(tǒng)。惡劣的生存環(huán)境促成他思想的升華,使他從個人的窮達榮辱中跳脫出來,去思考整個士人階層的生存狀況,“秉持公心,指擿時弊”[35],別具思想與理性。小說第五十五回寫了市井四奇人,他們或會寫字,或賣火紙筒子,或開茶館,或做裁縫,吳敬梓以近乎素描的方式勾勒出這四個市井奇人,寥寥數(shù)筆便烘托出極其濃厚的詩意氛圍,同小說中大多場景的詩意疏離形成對照。吳敬梓對這些奇人寄予大希望,“天上紛紛有百十個小星,都墜向東南角去了”,“天可憐見,降下這一伙星君去維持文運”(第一回),他們是開篇“楔子”所寫之群星的一部分,“維持文運”四字道出吳敬梓的苦心,《儒林外史》以祭泰伯為中心,表現(xiàn)星君維持文運的努力。其實這也是士林普遍關心的問題,馮夢龍、蒲松齡、吳敬梓、曹雪芹等于此皆有思考,他們的文學作品及其他非文學作品匯為一個深厚的“文化文本”,不斷催人覺醒,吳敬梓及其《儒林外史》則尤為突出。

注釋:

[1]本文《儒林外史》引文均據(jù)吳敬梓:《儒林外史》,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77年。

[2] 李漢秋輯校:《儒林外史會校會評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第306頁。

[3][10][19]林 庚:《中國文學簡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年,第664,521,664頁。

[4] 周亮工:《尺牘新鈔》卷一《答陳石丈》,上海:上海雜志公司,1935年。

[5][6][14][25] 錢伯城箋校:《袁宏道集箋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第272,205-206,651,423-424頁。

[7][18][21] 夏志清:《中國古典小說史論》,胡益民等譯,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221,252,221頁。

[8] 袁中道:《珂雪齋集》卷二三《與丘長孺》,錢伯誠點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978頁。

[9][15] 魯 迅:《魯迅全集》第四卷《南腔北調集·小品文的危機》,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第591-592,592頁。

[11] 王思任:《王季重十種·雜序·屠田叔笑詞序》,任 遠點校,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0年,第22頁。

[12] 《魯迅全集》卷六《且介亭雜文·買〈小學大全〉記》,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第60頁。

[13][32] 吳敬梓、吳 烺:《吳敬梓吳烺詩文合集》,李漢秋點校,合肥:黃山書社,1993年,第270,53頁。

[16] 馮夢龍:《醒世恒言》卷三,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5年, 第52頁。

[17] 李 漁:《李漁全集》卷八《無聲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1年,第146-147、137、138頁。

[20] 商 偉:《禮與十八世紀的文化轉折》,嚴蓓雯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12年,第397頁。

[22][36] 張 岱:《西湖夢尋》卷一《西湖總記》,馬興榮點校,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第122,122頁。

[23] 李漢秋輯校:《儒林外史會校會評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第237頁。小說第五十四回,陳和尚與丁言志之間圍繞西湖與鶯脰湖詩會,喋喋不休地吵鬧、爭斗,吳敬梓舊事重拾,不僅給過去的詩會鬧劇作個了斷,也暗示了他們的后繼者是如何的不堪。

[24] 張 岱:《陶庵夢憶》卷七《西湖七月半》,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第62-63頁。

[27] 小說第三十五回中莊紹光頗自豪地對盧信侯說:“此間與人世絕遠,雖非武陵,亦差不多。你且在此住些時,只怕再來就要迷路了?!?/p>

[28] 袁 枚:《小倉山房尺牘》卷二《答魚門》,《叢書集成三編》第七七冊。

[29] 張 岱:《張岱詩文集》,《瑯嬛文集》卷之五《自為墓志銘》,夏咸淳校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第294頁。

[30] 金 榘:《泰然齋詩文集》卷二附吳檠《為敏軒三十初度作》詩,清道光二十六年重刊本。

[31] 《泰然齋詩文集》卷二附金兩銘《和(吳檠)作》。

[33] 吳敬梓將舉業(yè)試中諸多體驗經歷融入小說中加以表現(xiàn)?!度辶滞馐贰分凶畛跬扑]杜少卿的是巡撫李大人,吳敬梓鄉(xiāng)試中“使者憐才破常格”的是安徽學使李鳳翥;李鳳翥破格錄取吳敬梓后不久離任,小說中則有杜少卿專程往安慶拜訪李大人,李大人托鄧知縣去問候杜少卿,后來李大人調任福建巡撫,舉薦征辟事便無果而終。而杜少卿辭征聘中“跪”這一動作,故事原型是吳敬梓在科歲考中向考官跪拜求情,結果遭到大聲斥責?!拔恼麓蠛萌舜蠊?,匍匐乞收遭虠甝”蘊含著作者的心理創(chuàng)痛以及潛意識中希望療救的渴望。

[34] 吳敬梓:《吳敬梓詩文集》卷二《左伯桃墓》,李漢秋輯校,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2年,第36頁。

[35] 魯 迅:《魯迅全集》第九卷《中國小說史略》,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第228頁。

[責任編輯:陳未鵬]

2017-01-17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清代詩人別集叢刊”( 14ZDB076); 福建省社會科學規(guī)劃項目“吳敬梓家族與金兆燕家族的兩歧性及融通互訓”(FJ2016B284)。

呂賢平, 男, 安徽全椒人, 閩南師范大學文學院副教授, 文學博士。

I206.2

A

1002-3321(2017)04-0072-06

猜你喜歡
吳敬梓小品文儒林外史
吳敬梓暖足
20世紀以來吳敬梓詩文研究的現(xiàn)狀與思考
《儒林外史》的吃播
轉瞬即逝的絕美——例談小品文《蟬》的微解讀策略
莊嚴隆重的祭祀儀式與不可預知的祭祀效果*——論《紅樓夢》的除夕宗祠祭祀與《儒林外史》的泰伯祠祭祀
紅樓夢學刊(2019年2期)2019-04-12 05:50:24
《儒林外史》戲劇演出資料考辨——兼談《儒林外史》創(chuàng)作中的明清互現(xiàn)
中華戲曲(2019年2期)2019-02-06 06:54:50
吳敬梓是個敗家子?
單寶塔詩
小品文的精神
小品文選刊(2015年1期)2015-08-15 00:46:32
《儒林外史》的坡式交際模型
建昌县| 方山县| 衡阳市| 岐山县| 雷州市| 岳西县| 台东市| 襄樊市| 嫩江县| 志丹县| 汉沽区| 鄂托克前旗| 扬中市| 常宁市| 洞口县| 桑植县| 大埔县| 汶上县| 凌海市| 吉林省| 石家庄市| 河间市| 满城县| 威信县| 上杭县| 阳原县| 宜良县| 湖州市| 于田县| 大悟县| 温泉县| 兴安县| 南宫市| 霞浦县| 武冈市| 聂荣县| 时尚| 深州市| 永年县| 油尖旺区| 洪雅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