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育才
(南安市豐州鎮(zhèn)農(nóng)業(yè)服務中心,福建南安362333)
六個高香烏龍茶品種的紅茶適制性初探
陳育才
(南安市豐州鎮(zhèn)農(nóng)業(yè)服務中心,福建南安362333)
近年來,花香型紅茶受到許多消費者的青睞。本試驗以金觀音、本山等六個烏龍茶高香品種鮮葉為原料,在初制工藝上采用日光萎凋及輕做青工藝進行紅茶適制性試驗。初步結果表明,這六個品種均適合制作高香型紅茶,其質量以金觀音最優(yōu)(香氣高爽、花香明顯、滋味鮮醇)。
茶樹品種;適制性;紅茶;制作工藝
茶葉品質與茶樹品種密切相關,制茶的品質因各種品種化學成分含量不同而有差異。有優(yōu)良的品種,才能制成優(yōu)良品質[1]。據(jù)黃旦益等人的研究,醇類、脂肪酸和醛類是烏龍茶種質的香氣物質基礎[2]。因此,要制出高香的紅茶,應優(yōu)先選用高香烏龍茶品種的鮮葉原料。金觀音制烏龍茶香氣馥郁幽長,具有“韻味”[3];黃旦制成烏龍茶的主要香氣成分是橙花叔醇、香葉醇、α-法呢烯等[4],這些成分呈自然花果香;本山制烏龍茶,香氣清高,帶蘭花香,滋味醇厚鮮爽有回甘,有“小觀音”之稱[5-6]。
1.1 試驗材料
供試品種為梅占、本山、黃旦、金觀音、大葉烏龍、毛蟹。鮮葉材料采自南安市日泰茶業(yè)綠色食品茶葉生產(chǎn)基地。采摘標準為一芽二、三葉新梢,不帶魚葉、單張、對夾葉、老葉和其他夾雜物,不采露水青、雨水青。鮮葉嫩度、凈度、勻度基本一致,采摘葉不壓碎,保持芽葉完整,運送及時,保證鮮葉的鮮活。
1.2 茶樣制作方法
按照工夫紅茶的制作工藝,并結合烏龍茶的曬青、搖青工藝。具體流程是:鮮葉→萎凋(日光萎凋5-15 min→搖青3-5 min→室內(nèi)攤晾1-1.5 h→搖青5-10min→室內(nèi)攤晾5~6.5h,鮮葉含水量62%左右)→揉捻(55型揉捻機45-65 min)→發(fā)酵(3.5-6.0h)→干燥(初火100℃-120℃,10-15 min;足火70℃-90℃,1.0-1.5 h)→揀剔→成茶。試驗設三次重復。
1.2.1 萎凋
1.2.1.1 日光萎凋:將采摘運送來的鮮葉均勻攤放于水篩,厚度2-3cm,室內(nèi)攤涼一段時間后,把裝有鮮葉的水篩放在微弱的太陽光下晾曬,讓每片葉子都能受到太陽光照射,萎凋程度根據(jù)太陽光度強度、氣溫、氣流、萎凋時間等不同而掌握,一般5-15min。萎凋適度為,葉面失去光澤,葉色變?yōu)榘稻G,青草氣消失,略有花香,手握鮮葉緊握成團,松手葉片彈開,茶葉柔軟,萎凋葉含水量60%左右。
1.2.1.2 室內(nèi)萎凋:將曬青葉移至室內(nèi)進行自然萎凋,室內(nèi)的溫度為23℃,相對濕度為82%。室內(nèi)攤晾1-1.5h進行第一次搖青。搖青與做青交替進行,總歷時約6-9h。
1.2.2 輕做青
將鮮葉置于搖青機(雙筒竹籠搖青機)搖青,投葉量以不超過搖青籠總容量的1/3為宜,搖青室的溫度為23℃,濕度為82%,搖青機轉速為12r/min,第一次搖青時間為3-5 min。搖青結束后鮮葉進入萎凋室萎凋,室內(nèi)自然萎凋1-1.5 h后,進行第二次搖青,搖青時間為5-10 min。搖青葉適度標準為,做青葉葉齒顯紅,葉色消退呈淺黃色,葉脈透明,葉片鮮活,散發(fā)出花果香。
1.2.3 室內(nèi)攤晾
將第二次搖青后的鮮葉移入萎凋室攤晾5~6.5h,鮮葉含水量控制在62%左右,鮮葉略有自然花果香時進行揉捻。
1.2.4 揉捻
投葉量以不超過揉桶的2/3為宜(揉捻機型號為55型),揉捻原則為輕—重—輕,揉捻時間為輕壓10 min→重壓15 min→中壓15 min→松壓5 min→重壓15min,輕重壓交替進行??倸v時為45-65 min。
1.2.5 發(fā)酵
發(fā)酵室內(nèi)溫度22℃,相對濕度83%,保持通風供氧,攤葉厚度為5-10cm,發(fā)酵時間為2.5-4h,發(fā)酵適度為葉色95%呈銅紅色,青氣消失,花果香顯露,葉脈及葉汁泛紅,發(fā)酵程度采用寧輕勿重的原則。
1.2.6 干燥
滾筒殺青機炒干,120℃-160℃,投葉5kg,歷時5-10min,而后進入烘干機足干。烘干攤葉厚度為2-3cm,烘干溫度為70℃-90℃,烘干時間為1.0-1.5 h。
1.3 茶樣感官審評
茶樣聘請高級評茶師參照GB/T23776-2009進行密碼感官審評(外形25%,香氣25%,湯色10%,滋味30%,葉底10%)。
三次重復試驗的感官審評結果如表1、表2、表3,三次重復試驗感官審評匯總結果見表4。
表1至表4感官審評結果表明,金觀音所制紅茶樣外形、香氣、滋味、葉底均優(yōu)于其他品種,總分最高,具有濃郁花果香,且香氣持久,品質最好;黃旦具有高銳的花果香,滋味甘醇,總分位列第二;大葉烏龍外形勻整緊結顯毫,滋味甘醇,總分位列第三;本山具有花果香,湯色紅明亮,總分位列第四;毛蟹外形勻整,香氣具有花果香,滋味尚醇厚,總分位列第五;梅占外形勻整,香氣具有花果香,滋味醇厚,總分位列第六。試驗表明金觀音、本山、黃旦、大葉烏龍、毛蟹、梅占均適宜按此工藝制作高香紅茶,以金觀音最優(yōu)。
本試驗結果表明,金觀音等烏龍茶高香品種,在制作高香紅茶時,成品茶都能表現(xiàn)出明顯的花果香,品質優(yōu)良。
茶樹品種不同,其化學成分也不同,制茶的品質因各品種化學成分含量不同而有差異。這不僅與茶園土壤、自然條件和肥培管理有關,就是在相似自然條件下,品種不同,化學成分差異也很大。據(jù)吳全聰?shù)热搜芯?,加工工藝也直接影響到茶葉品質,不同加工工藝會影響紅茶品質,繼而影響到適制性、感官審評和理化分析[7]。本試驗采用烏龍茶的曬青及搖青工藝,通過這兩個工藝,促使鮮葉內(nèi)含物發(fā)生一系列生物合成、酶促作用、氧化作用等生化反應[8],形成氨基酸、醇等,增加可溶性內(nèi)含,同時也形成了一系列的芳香成分,使得芳香物在質量、數(shù)量上發(fā)生很大變化[9]。據(jù)彭群華等人的研究表明,紅茶花香風味的產(chǎn)生與搖青技術分不開的[10]。據(jù)羅朝光等人研究,光搖青移植烏龍茶工藝,目的是增強芽葉組織的輸導機能,促使部分葉組織損傷,加快茶多酚發(fā)生酶促氧化,誘發(fā)出紅茶特有的香氣和甜醇味[11]。
各茶類要獲得品質優(yōu)良的茶葉,必須從改良品種開始,高香品種是形成高香紅茶品質的前提條件,利用茶樹品種優(yōu)勢開發(fā)高香紅茶,將為我國發(fā)展高香紅茶提供更多更好的品種資源原料。在烏龍茶區(qū),可以考慮烏龍茶與紅茶的組合采制方式,充分利用自有制茶設備,根據(jù)不同季節(jié)及市場需求,采制不同茶類組合生產(chǎn),以取得更好的經(jīng)濟效益。陳國寶等人研究表明,在工夫紅茶實際生產(chǎn)中,生產(chǎn)企業(yè)應根據(jù)成品茶品質要求、鮮葉原料、自身設備設置、天氣情況等確定所需的萎凋程度,然后設計萎凋溫度、相對濕度、時間等參數(shù),以達到萎凋葉最佳品質[12]。此外,其他高香茶樹品種、不同季節(jié)及不同地域制作高香紅茶的工藝參數(shù)均有待進一步探討、優(yōu)化,以提高產(chǎn)值、效益。
表1 第一批次茶樣感官審評表
表2 第二批次茶樣感官審評表
表3 第三批次茶樣感官審評表
表4 感官審評匯總表
[1]陳椽.制茶技術理論.1984:64-67.
[2]黃旦益,齊冬晴,沈程文等.不同烏龍茶品種(品系)鮮葉香氣組分的初步研究[J].中國農(nóng)學通報,2016(10):189-199.
[3]郭吉春,楊興如,葉乃興等.10個茶樹高優(yōu)新品種的育成與應用[J].福建茶葉,2003(3):19-21.
[4]陳榮冰,尤小妹,黃福平等.瑞香及其母本黃旦烏龍茶香氣組分分析報告[J].福建農(nóng)業(yè)學報,2004(2):82-84.
[5]張育松.福建名茶[M].2013:10.
[6]蘇興茂.中國烏龍茶[M].2010:121-136.
[7]吳全聰,陳國寶,龔淑英等.麗水主栽茶樹品種的紅茶適制性研究[J].中國茶葉,2013(11):18-20.
[8]吳國宏,陳盛相,齊桂年等.高香紅茶研究進展[J].福建茶葉,2010(6):10-11.
[9]鄭乃輝.茶葉制造[M],2004:52-64.
[10]彭群華,郭麗,林智等.加工工藝對九曲紅梅茶品質的影響研究[J].中國茶葉,2015(2):14-15.
[11]羅朝光,王興華,崔廷宏等.云南大葉紅茶數(shù)字化智能控制加工技術[J].中國茶葉,2015(12):17-18.
[12]陳國寶,李偉榮,吳全聰?shù)?萎凋技術對工夫紅茶品質影響研究進展[J].中國茶葉,2015(12):12-14.
陳育才(1965-),男,高級農(nóng)藝師,長期從事基層農(nóng)技推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