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燕惠(同安第一中學,福建廈門361100)
初中地理課堂教學有效性探究
陳燕惠
(同安第一中學,福建廈門361100)
作為中學教育的重要組織形式,課堂教學承載著教學目標、培養(yǎng)價值的實現(xiàn)。文章筆者以“初中教師課堂教學平行課研討活動”為契機,從課堂教學的一些基本環(huán)節(jié)入手,探究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課堂教學有效性。
課堂教學;有效性;課堂導入;教學承轉(zhuǎn)
課堂教學有效性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采取的一系列教學語言、動作、方法等能夠幫助學生提高認知水平,使學生正確理解掌握課堂的重點、難點,較好地完成預定教學目標。[1]文章就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課堂教學有效性淺談自己的幾點看法。
【案例1】八年級地理下冊2.10《祖國寶島——“臺灣省”》
(在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借助搜狐、優(yōu)酷、愛奇藝等門戶網(wǎng)站的客戶端觀看下載所需視頻。)
同一課題,三節(jié)平行課,三位來自不同中學的教師,三種不同類型的課堂導入:
筆者作為其中的第一位上場的開課教師,在講授“祖國寶島——臺灣省”時,采用了以下的導入方式:
(欣賞鋼琴和小提琴協(xié)奏曲《鼓浪嶼之波》,同時展示鼓浪嶼日光巖圖片。)
教師1:(講授)每當這悠揚的旋律響起的時候,很多人的心中都會涌起一股思鄉(xiāng)之情,這是一首很多廈門人耳熟能詳?shù)母枨?,名叫《鼓浪嶼之波》?!暗巧先展鈳r眺望,只見云海蒼蒼,我渴望,我渴望,快快見到你,美麗的基隆港?!边@首歌的歌詞樸素而真摯,像老水手對親人講故事一般,深情地把鼓浪嶼與美麗的基隆港聯(lián)系在一起。那作者朝思暮想的基隆港究竟位于哪里呢?
學生回答:臺灣省。
教師1:(講授)對了,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第二章“沿海萬里行”的第十節(jié)“祖國寶島——臺灣省”。
教師2:以視頻《七子之歌——臺灣》導入,并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因為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神圣不可分割的領(lǐng)土。
教師3:以《反分裂國家法》引入,接著播放視頻、圖片等說明臺灣省自古以來就是我國的神圣領(lǐng)土。
無論是歌曲欣賞、視頻資料,還是其他方式的導入,三位老師對該課的導入都做了精心的準備?!昂玫拈_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成功的地理課,往往需要一個恰當?shù)恼n堂導入。它或者給人眼睛為之一亮的感覺,或者巧妙地切入主題,能為教學設(shè)計的層層深入做好流暢的銜接,使課堂一開始就像一塊無形的磁鐵將學生緊緊吸引,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趣味性,也能有效促進教學目標的完成。[2]
教師的課堂提問是一節(jié)優(yōu)秀課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安排提問環(huán)節(jié)的課堂教學,無論教學設(shè)計如何完整出彩,教師的“獨角戲”如何惟妙惟肖,缺少了學生主動參與、各抒己見的舞臺,它終究是不成功的。課堂提問涉及問題的設(shè)計和問題拋出后的“后續(xù)處理”。
(一)問題設(shè)計清晰明了,目的明確
【案例2】七年級地理下冊2.2《南亞》之“南亞的位置和范圍”
在講授《南亞》一節(jié)中的“南亞的位置和范圍”時,其中一位教師進行了這樣的教學安排:先請同學用黑色筆描出北回歸線,用藍色筆描出印度半島海岸線,再用紅筆畫出南亞與亞洲其他地區(qū)的界線,當學生將這些重要線條勾勒完后,他提出了這樣的問題:南亞位于哪些地理事物之間?大部分學生感覺一頭霧水,舉手回答者寥寥無幾。
究其原因,關(guān)鍵在于這個問題問得太模糊了。哪些地理事物?它可以是山脈、河流,又或是寬廣的海洋?選擇的余地太多,反而造成了不必要的誤導。倘若把這問題改成:“南亞位于什么山脈和什么大洋之間?”那么學生選擇回答的內(nèi)容就非常明確,也才有利于教師有效控制教學進程和方向。由此可見,課堂上所提的每一個問題都必須精心設(shè)計,具有明確的指向,陳述盡量具體化,突出啟發(fā)性,切忌含含糊糊、不得要領(lǐng)。
(二)問題提出后,要學會等待、善于傾聽
【案例3】《祖國寶島——“臺灣省”》之景觀圖片欣賞
有一位教師在用課件展示完“阿里山、玉山、日月潭”等景觀圖片后,提出問題:同學們,你們覺得臺灣風景如何?學生回答:太美了,可惜沒有去過。接著該教師進一步設(shè)問:我知道班上有位同學來自臺灣,請舉手一下。這時底下的那位臺灣籍學生非常興奮地舉了手,并已做出要站上來發(fā)言的準備??上н@位教師并沒有給他發(fā)言的機會,用了一句“哇,你這些地方都去過了,太讓人羨慕了!”敷衍了事。
面對這種情況,我們不禁要問:既然有一名臺灣籍學生,為何不給他機會來向同學們介紹自己的家鄉(xiāng)呢?本來可以塑造的課堂教學亮點就這樣無端地錯過了。因此教師在進行課堂提問時,應該鼓勵學生自主發(fā)問或回答,切忌漠視與干涉;另外,問題提出后,不能一問完就馬上叫人回答,要給學生留有充足且有一定深度的思考空間。[1]學生回答問題時,教師要認真傾聽,讓學生感受到老師對他的尊重;學生回答完后,教師還應作中肯評價。
(一)由已學知識承轉(zhuǎn)到新知識
【案例4】《南亞》之“南亞的地形”
教師:在講南亞地形特點之前,我們回顧一下北美洲的地形特點。
北美洲地形分為三大地帶:東部是低緩的山地、高原,中部是廣闊的平原,西部是高大的山系。
那么,南亞的地形特點又如何呢?
學生紛紛舉手發(fā)言,教師概括總結(jié):
南部:德干高原
三大地形區(qū)中部:恒河平原、印度河平原
北部:喜馬拉雅山地
這樣的教學承轉(zhuǎn)不僅讓學生回顧了已學知識,還鼓勵他們在原有知識儲備的基礎(chǔ)上,積極探索新知識,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推向更高的層次。
(二)由相互關(guān)聯(lián)的兩個知識點之間自然承轉(zhuǎn)
【案例5】《南亞》之“南亞的河流”
教師:一般來講,大江大河往往是地形地勢的塑造者。一條大河經(jīng)過的地方會沖積形成平原,比如世界上最大的平原亞馬孫平原,是由亞馬孫河沖積形成的。那么,南亞中部的平原(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主要由哪兩條大河沖積而成的呢?
學生:印度河和恒河。
教師:那這兩條河流有沒有受到地形地勢的影響呢?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jié):俗話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受地形、地勢制約,南亞河流由北部山地流入中部平原區(qū)。河流受地形地勢制約的同時,也改造著地形地勢。南亞的河流在中部塑造了廣闊的沖積平原,成為城市人口密集區(qū)和主要農(nóng)業(yè)區(qū)。
一個個發(fā)現(xiàn)在教師的及時引導下,成為新教學內(nèi)容的起點。同時也正是在這一過程中,伴隨每個承轉(zhuǎn)引出的探究活動步步深入,讓學生自主感悟到了“地形與河流”之間“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的微妙關(guān)系。地理課追求精細化教學,正是這些“功不可沒”的教學承轉(zhuǎn)保證了課堂教學如行云流水般順暢。但值得一提的是:各教學環(huán)節(jié)之間那些不可或缺的承轉(zhuǎn),終究不是教學內(nèi)容的重點所在,過渡時應該簡化處理。
(一)課堂練習的設(shè)計應符合初中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
1.在標題用詞方面,將傳統(tǒng)的“單選題”改為“找一找”,“連線題”改為“找搭檔”,“綜合題”改為“填一填”,幾個字的變化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通過練習產(chǎn)生有效率的學習。
2.在內(nèi)容方面,既要布置一些識記性的練習,還要安排一些能夠給學生思考、一定空間發(fā)揮的題目。
(二)教材“活動”模塊里的題目本身就是很好的課堂練習
這是對教材內(nèi)容的及時補充和拓展,教師應在“活動”模塊順利完成的前提下,再分發(fā)補充性的課堂練習,切忌喧賓奪主。
(三)“先結(jié)后練”
初中生整體生理和心理水平處于成長發(fā)育期,他們較難在短時間內(nèi)將課堂上教師傳授的大量知識建構(gòu)成自己的知識體系,更無法及時靈活運用到實際題目當中。因此,課堂練習前,教師應和學生一起復習總結(jié)該堂課所學主要知識,然后對作業(yè)作適當?shù)闹v解,預先復習與課堂練習相關(guān)的例子。學生做練習過程中,教師應在小組間來回巡視,及時給那些解題有困難的同學提供必要的幫助。[3]
[1]劉麗麗.關(guān)注課堂動態(tài)生成,打造生命化地理教學[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08(3).
[2]顧松明.如何對課堂教學進行“新”定位[J].地理教育,2009(4).
[3]朱雪梅,陸群.論中學地理課堂有效教學的基本要求[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0(4).
(責任編輯:曾呈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