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麗娟 韓麗霞 趙欣欣 奚銘遠 張美婷 駱 群
?論著?
非動員異基因捐獻者粒細胞的采集和效果分析
徐麗娟 韓麗霞 趙欣欣 奚銘遠 張美婷 駱 群
目的 了解非動員情況下捐獻者粒細胞采集和輸注的效果,是否可以支持血液病患者在化療骨髓抑制期粒細胞缺乏的情況下進行抗感染治療。方法 采用COM.TEC血細胞分離機采集14例捐獻者外周血中性粒細胞,血細胞計數(shù)儀計數(shù)產品中粒細胞數(shù)量;分別將捐獻者粒細胞輸注給化療后骨髓抑制粒細胞缺乏的血液病患者,觀察其輸注后白細胞數(shù)是否升高和或體溫是否正常。 結果 產品中粒細胞計數(shù)能夠達到1×1010/L的要求,與文獻中提到的經集落刺激因子(G-CSF)動員后采集的(10.3-14.4)×1010/L相差較大,但粒細胞缺乏的血液病患者輸注后有效率達到85.7%。結論 非動員的捐獻者粒細胞采集可以支持患者的抗感染治療。
中性粒細胞 粒細胞缺乏 感染 化療 骨髓抑制
中性粒細胞也稱中性多形核白細胞,占血液中白細胞總數(shù)的50%~70%[1],是最重要的防御細胞,也是機體抵抗病原體入侵的第一道防線。其主要功能是吞噬和殺傷細胞,包括粘附、趨化、吞噬和殺菌四個方面。由于攻擊性化療和干細胞移植等治療手段在臨床的應用,有近1/10的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出現(xiàn)了骨髓抑制現(xiàn)象,導致患者粒細胞缺乏,從而引起嚴重的細菌或真菌感染[2]。按中性粒細胞絕對值可將中性粒細胞減少嚴重程度分為三級,輕度為中性粒細胞絕對值(1~2.0)×109/L,中度(0.5~1.0)×109/L,重度<0.5×109/L。嚴重的中性粒細胞減少癥被認為是中性粒細胞缺乏癥[3]?,F(xiàn)就本院移植科血液病患者化療后發(fā)生骨髓抑制導致粒細胞缺乏后,對捐獻者未動員情況下粒細胞采集情況和輸注后效果進行分析。
1 捐獻者篩選 捐獻者原則上應符合國家規(guī)定的《獻血者健康檢查標準》:年齡18~55周歲 ;血壓舒張壓60~90 mmHg,收縮壓90~140 mmHg,脈壓差30 mmHg;體重:男≥50 kg,女≥45 kg;Hb:男≥120 g/L,女≥115 g/L;HCT≥0.36,WBC:(4.0~10.0)×109/L;ALT:男≤50 U,女≤45 U;HIV、HCV、TP、HBsAg陰性 。臨床急診需要經主治醫(yī)生評估捐獻者身體狀況后,可適當放寬捐獻者年齡要求,同時粒細胞采集要求ABO同型,并做交叉配血試驗[4]。
2 粒細胞成品要求 中性粒細胞計數(shù)>1×1010/L。
3 方法
3.1 血細胞分離機:COM.TEC德國費森尤斯卡比(中國)投資有限公司,一次性管路耗材型號為P1YA,用于粒細胞采集。
3.2 全自動血細胞計數(shù)儀:日本Sysmex公司XS-800i型,用于粒細胞計數(shù)。
3.3 耗材:血液保存液(I)(ACD)(山東威高集團醫(yī)用高分子制品股份有限公司);輸血用氯化鈉注射液(石家莊四藥有限公司);16~18 G采血穿刺針(貝朗醫(yī)療上海國際貿易有限公司);葡萄糖酸鈣注射液10 ml(天津金輝藥業(yè)有限公司);羥乙基淀粉(B. Braun Medical Inc.)。
4 一般資料 2014年5月至今本院移植科14例因化療引起粒細胞缺乏患者,男性7例,女性7例,年齡17~72歲。均為粒細胞缺乏達1周以上出現(xiàn)細菌或真菌感染、發(fā)燒等癥狀,并且其疾病本身未緩解,不能通過集落刺激因子使其粒細胞升高。
5 抗凝劑的使用 采集過程中將羥乙基淀粉和ACD進行1∶1混合作為抗凝劑使用,同時提高抗凝劑的輸注比率。為使粒細胞和紅細胞更好的分離以提高粒細胞的采集效果,在采集過程中加入大分子量羥乙基淀粉沉淀紅細胞。
6 外周血粒細胞的采集方法 選擇COM.TEC 血細胞分離機中“autoMNC”程序,輸入“性別、身高、體重、采前紅細胞壓積及白細胞濃度,流速一般設定為50 ml/min,離心機轉速:1 200 r/ min??鼓齽┡c全血比例為1∶6??傃h(huán)血量根據(jù)抗凝劑和羥乙基淀粉的用量來決定,一般約為8 000 ml。在采集過程中手動將管路從“泵出監(jiān)測器”中取出,選擇手動收集,從淡粉色的細胞通過探測器開始收集,收集量定為10~12 ml。
14次采集粒細胞計數(shù)均達到了1×1010/L的每次用量,根據(jù)患者輸注情況進行病案調查發(fā)現(xiàn),14例患者中12例的輸注是有效的。在輸注后3~7 d內控制了感染,臨床表現(xiàn)為患者不再發(fā)熱和/或白細胞升高。輸注效果見表1。
表1 粒細胞輸注效果
研究表明中性粒細胞絕對值<1.0×109/L時,患者感染機會中度增加;<0.5×109/L時,顯著易感;<0.1×109/L時,幾乎都有嚴重感染,且感染時不能產生正常的炎癥反應,感染極易擴散[5]。同時因為血液病患者存在免疫缺陷,易發(fā)生敗血癥,且敗血癥難以控制,死亡率極高,所以對血液病患者來說,改善粒細胞缺乏必須及時有效[6]。粒細胞輸注治療粒細胞缺乏在理論上是可行的,在提高患者粒細胞數(shù)量控制感染方面起到積極的作用。粒細胞輸注的時機:①粒細胞缺乏癥<0.5×109/L,②伴有嚴重感染,③高級抗生素治療48 h無效。以上三種情況同時存在,一般不做預防性輸注[7]。
目前我國能夠進行外周血粒細胞采集的血細胞分離機有多種,血細胞分離機收集袋在離心機外,能隨時觀察收集效果,調整采集參數(shù)手動收集,因此操作者可觀察細胞濃縮情況,縮短或延長每個循環(huán)的循環(huán)血容量、增加收集次數(shù),以達到在相同循環(huán)總血容量的情況下收集更多產品。COM.TEC 血細胞分離機在白膜泵出階段是利用細胞探測器來控制白膜收集控制夾的打開與關閉。根據(jù)血細胞比重,開始探測到的細胞是血小板,然后是白細胞,白細胞中粒細胞比重最大,是和部分年輕紅細胞混雜在一起的。因此采用人工方法將探測器中的采血管路取出,當白膜部分的血小板和淡粉色的細胞通過探測器,從剛見到紅色的細胞后開始收集,每循環(huán)收集10~12 ml。
文獻里提到一些采供血機構在單采粒細胞過程中應用G-CSF動員獻血者骨髓儲存池和外周血邊緣池的粒細胞,促使其釋放,以便提高粒細胞的單采數(shù)量。使用G-CSF動員獻血者,其產量能達到(10.3~14.4)×1010/L[8]。并且輸注濃縮粒細胞時,每天最小劑量應為(2.0~3.0)×1010/L,不能<1×1010/L[9]。
我院采集的這14例粒細胞都未做動員,主要原因:一是粒細胞在機體內約10 h就會代謝掉;二是一些捐獻者不愿使用集落刺激因子,同時考慮到捐獻者白細胞的突然升高有毛細血管堵塞的危險;三是捐獻者產生的干細胞對患者來說影響其療效;四是通過集落刺激因子產生的粒細胞,其功能是否與正常外周血中的粒細胞相同是不可知因素;五是過多的粒細胞輸入易產生同種抗體、肺浸潤和呼吸衰竭。
總之通過本院移植科采集、輸注的14例粒細胞來看,在不動員情況下采集的粒細胞完全可以支持血液病患者化療后骨髓抑制期的抗感染作用。同時非動員的粒細胞采集對操作提出了更高要求,為確保一次采集的粒細胞數(shù)量能夠滿足最小輸注劑量,離心機最佳的離心速度應在1 200 r/ min,通過手工操作在粉紅色細胞通過探測器后立即收集,每1個循環(huán)收集10~12 ml,雖然這樣可能會收集更多的紅細胞,但確保了粒細胞的收集效率,縮短了總循環(huán)量和采集時間,使捐獻者能夠耐受。
1 許文榮,王建中,主編.臨床血液學檢驗[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2:192.
2 Thomas H. Price. Granulocyte Transfusion Therapy[J]. Journal of Clinical Apheresis,2006,21(1):65-71.
3 張覓,程虹,劉巍,等.非化療藥物引起的粒細胞缺乏及其干預[J]. 藥物流行病學雜志,2015,24(4):246.
4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血站計術操作規(guī)程[S].衛(wèi)醫(yī)發(fā)(2015)95號.
5 寧小毅,李橋川.血液病患者142例院內感染敗血癥的臨床分析[J].廣西醫(yī)學雜志,2014,36(4):442.
6 戴自英,主編. 實用內科學[M]. 第8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6:1700-1701.
7 張之南,郝玉書,主編.血液病學[M].第2版. 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4:551.
8 Caspar CB,Reinhard AS,Burger J,et al. Effective stimulation of donors for granulocyte transfusions with recombinant methionine granul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J]. Blood,1993,81(11):2866.
9 陳會友,田兆嵩.單采濃縮粒細胞的臨床應用[J]. 中國輸血雜志,2002,15(6):437-441.
The Effect of Allo-donor Granulocyte Collection and Transfusion in the Case of Non Mobilization
XU Li-juan,HAN Li-xia,ZHAO Xin-xin,et al.
The 307th Hospital of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100071
Granulocyte Agranulocytosis Infection Chemotherapy Arrest of bone marrow
R331.1+42 R457.1
A
1671-2587(2017)02-0110-04
2016-11-30)
(本文編輯:王虹)
10.3969/j.issn.1671-2587.2017.02.003
100071 北京,解放軍第307醫(yī)院輸血科
徐麗娟(1972–),女,天津人,主管技師,碩士,主要從事單采治療工作,(E-mail)xuziwen047com@sina.com。
駱群,副主任醫(yī)師,碩士生導師,(Tel)010-66947206。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effect of donor granulocyte collection and transfusion in the case of non mobilization,whether it is able to support the anti infection treatment of bone marrow suppression in patients with hematological diseases undergoing chemotherapy. Methods The peripheral blood by using COM.TEC blood cell separator was used to collect neutral granulocyte of 14 donors from peripheral blood.,Donor granulocytes were infused to hematological disease patients with bone marrow suppression after chemotherapy.Thenblood cell counts and body temperature were observed after the infusion. The blood cell counter was used to count number of cells in product. Results The granulocyte count can reach 1×1010/L in the product, but it is much lower than (10.3~14.4)×1010/L after the mobilization of th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G-CSF) which is mentioned in the literature. But efficient rate of hematological disease patients with agranulocytosis reached 85.7% after infusion.Conclusion Non mobilization of donor granulocyte acquisition can support the patient's anti infection treat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