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琢玉 潘楚梅 周文英
慢性心衰患者出院后的家庭護理管理
張琢玉 潘楚梅 周文英
目的研究家庭護理管理用于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出院后的價值。方法200例慢性心衰患者,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10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干預, 觀察組采用家庭護理管理,比較兩組患者的再入院率、護理滿意度。結(jié)果出院6個月內(nèi), 觀察組患者的再入院率為7.0%, 低于對照組的24.0%,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中非常滿意48例, 一般滿意50例, 不滿意2例,護理滿意度為98%;對照組患者中非常滿意38例, 一般滿意45例, 不滿意17例, 護理滿意度為83%;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前, 兩組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6個月后, 觀察組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評分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家庭護理管理在慢性心衰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確切, 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 構(gòu)建和諧護患關(guān)系, 值得推廣應用。
慢性心力衰竭;家庭護理管理;再入院率;護理滿意度
慢性心衰是心血管疾病的終末期表現(xiàn), 是導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加上病程長, 患者的治療依從性低, 而患者不遵醫(yī)囑服藥以及自我保健, 就很可能再次入院, 加重病情, 縮短生存時間[1,2]。由于慢性心衰患者多是在病情穩(wěn)定后就出院在家療養(yǎng), 因此家庭的護理管理質(zhì)量會直接影響到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3]。本院對100例慢性心衰患者出院后采用家庭護理管理, 取得滿意的效果, 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8月在本院就診治療的200例慢性心衰患者為研究對象,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 100例。對照組患者男57例, 女43例, 年齡57~72歲, 平均年齡(62.1±4.2)歲;心功能分級:Ⅱ級18例, Ⅲ級53例,Ⅳ級29例。觀察組患者男60例, 女40例, 年齡55~73歲,平均年齡(62.7±4.3)歲;心功能分級:Ⅱ級20例, Ⅲ級55例,Ⅳ級25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出院后給予常規(guī)護理干預:要求患者定期到醫(yī)院復診, 復診時詢問患者的服藥情況、自我保健情況等, 對于依從性較低的患者, 護理人員詳細給其說明遵醫(yī)囑治療的重要性, 叮囑患者養(yǎng)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觀察組患者出院后給予家庭護理管理:①建立健康檔案:通過表格的形式為患者建立健康檔案, 主要內(nèi)容為姓名、年齡、性別、疾病類型、心功能分級、家庭住址、文化程度、聯(lián)系方式等;②出院后的隨訪:在患者出院后, 每個月進行2次電話隨訪和1次上門訪視, 了解患者的病情變化以及生活方式、心理狀態(tài), 若發(fā)現(xiàn)患者的治療依從性低, 則通過健康教育的方式告知患者遵醫(yī)囑服藥、養(yǎng)成健康生活方式對病情控制的積極作用, 并叮囑家屬要監(jiān)督患者, 提高家屬照護患者的能力。若患者的情緒較低落, 則及時通過放松訓練、移情解郁、音樂療法、情感支持減輕患者的不良情緒;③定期開展患者家屬護理指導活動, 每個月開展1次, 主要目的在于提高患者家屬的護理能力, 從病情觀察、飲食、運動、休息、用藥等方面讓家屬認識到慢性心衰患者日常護理中的要點, 掌握護理技能, 從而在患者日常生活中更好的照護患者。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出院6個月后的再入院率。采用本院自制問卷調(diào)查患者滿意度, 分為非常滿意、一般滿意及不滿意, 滿意度=(非常滿意+一般滿意)/總例數(shù)×100%。運用自我護理能力測定量表(ESCA)進行患者自我護理能力的評估, 該量表共設有43個條目, 分成4個維度:自我護理技能、自護責任感、自我概念和健康知識水平, 總分172分, 該量表的信度為0.83, 效度為0.89。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再入院情況比較 出院6個月內(nèi), 觀察組患者的再入院率為7.0%, 低于對照組的24.0%,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再入院情況比較 [n(%)]
2.2 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患者中非常滿意48例, 一般滿意50例, 不滿意2例, 護理滿意度為98%;對照組患者中非常滿意38例, 一般滿意45例, 不滿意17例,護理滿意度為83%;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3.085,P<0.05)。
2.3 兩組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比較 護理前, 兩組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6個月后, 觀察組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評分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比較
表2 兩組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bP<0.05
?
慢性心衰是因心臟器質(zhì)性病變、功能性病變引起的心室充盈能力、射血能力損害的疾病, 是大多數(shù)老年心血管患者的最終結(jié)果, 也是導致死亡的重要原因[4]。家庭護理將醫(yī)院的護理服務延伸到患者家庭中, 并充分發(fā)揮患者家屬的作用,在患者出院后依然能得到專業(yè)的醫(yī)療護理服務, 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管理能力, 提高治療依從性[5,6]。慢性心衰患者的治療時間長, 且原發(fā)病若控制不良就可能導致慢性心衰的反復發(fā)病, 直到病情越來越難控制, 導致死亡[7]。而大多數(shù)患者的經(jīng)濟水平有限, 社會支持力不足, 自我護理能力較低。通過出院后的家庭護理, 護理過程中強調(diào)醫(yī)生、護士、患者、家屬各方面的協(xié)調(diào)作用, 并且重視家屬的監(jiān)督和參與作用,發(fā)揮患者的主觀能動性, 促進患者自我護理能力的提高, 也利于節(jié)省醫(yī)療資源。
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增強和醫(yī)療服務模式朝著生物-心理-社會模式轉(zhuǎn)變, 在慢性心衰患者的治療護理中, 一方面是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 預防心肌的進一步損害, 另一方面是提高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8]。家庭護理管理通過護理的協(xié)同作用, 其凸顯出護理服務的靈活性和創(chuàng)新性, 將臨床護理延伸到患者的家庭中, 有助于提高護理質(zhì)量, 滿足患者的生理、心理、社會需求, 提高生活質(zhì)量[9]。本院對慢性心衰患者出院后采用家庭護理管理, 建立健康檔案, 及時跟進患者的病情變化, 通過電話、上門隨訪的方式開展健康宣教、心理護理、生活干預、用藥指導等護理工作, 通過家屬護理指導活動提高家屬的護理能力, 使其更好照護患者, 幫助患者養(yǎng)成健康的生活方式[10-12]。結(jié)果顯示: 出院6個月內(nèi), 觀察組患者的再入院率為7.0%, 低于對照組的24.0%,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中非常滿意48例, 一般滿意50例,不滿意2例, 護理滿意度為98%;對照組患者中非常滿意38例, 一般滿意45例, 不滿意17例, 護理滿意度為83%;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前, 兩組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6個月后, 觀察組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評分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出院后的家庭護理管理用于慢性心衰患者中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 提高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但是當前家庭護理管理中還存在較多缺陷, 如未能充分發(fā)揮出家屬的作用, 關(guān)于家屬、患者與醫(yī)院之間的聯(lián)系溝通還存在一定缺陷, 關(guān)于對家屬的護理技能培訓還沒有形成完整的系統(tǒng), 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家屬護理技能的提高, 不利于患者生活質(zhì)量的提高[13-16]。作者認為, 在當前形勢下, 醫(yī)院還應深入到社區(qū)、家庭中了解家庭護理管理的各個方面內(nèi)容, 探尋健全家庭護理管理的方法對策, 更好的為慢性心衰患者提供家庭護理, 提高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和生活質(zhì)量。
綜上所述, 對慢性心衰患者采用出院后的家庭護理管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 值得推廣應用。
[1] 鄧茘, 鄧雪瓊.探討家庭護理干預模式對慢性心衰患者的影響.中西醫(yī)結(jié)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 2016, 4(7):70-71.
[2] 戴暉, 閆海春, 閆麗雪, 等.醫(yī)院到家庭護理模式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用藥依從性及再住院率的影響.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 2013, 19(30):3747-3749.
[3] 項穎卿, 羅萍, 章國良, 等.心理護理對慢性心力衰竭伴焦慮抑郁患者治療依從性和生存質(zhì)量的影響.實用醫(yī)學雜志, 2014, 30(2):307-308.
[4] 金世玲.延續(xù)性護理對慢性心衰患者自護行為及預后的影響.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 2015, 19(12):4-7.
[5] 丘愛榮.人文關(guān)懷理念在慢性心衰患者護理中的應用分析.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 2016, 8(3):229-231.
[6] 朱小芳, 吳秋霞, 黃麗云, 等.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出院后的家庭護理模式管理.全科護理, 2014(15):1391-1392.
[7] 李介平.家庭護理干預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當代護士旬刊, 2008(6):14-15.
[8] 張英, 李文玲, 郁蓉芳, 等.家庭延伸護理對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存率的影響.護理學報, 2011, 18(22):39-42.
[9] 張蓉.延伸護理對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存率的影響.醫(yī)藥, 2016(11):38.
[10] 王穎.延伸護理對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連續(xù)型電子期刊, 2015, 21(67):237.
[11] 楊春霞.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給予延伸護理對其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分析.吉林醫(yī)學, 2012, 33(24):5318.
[12] 尹亞妮, 呂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家庭護理知識認知度的調(diào)查及對再住院的影響.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 2010, 16(16):1886-1888.
[13] 唐旭芬, 俞怡, 周靜, 等.出院回家過渡期管理方案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應用效果.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 2015, 21(12): 1426-1428.
[14] 李媛娟.家庭護理干預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應用.湘南學院學報(醫(yī)學版), 2008, 10(1):72-73.
[15] 郝建玲, 董珍萍.家庭護理干預對提高慢性心衰病人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中外醫(yī)療, 2008, 27(17):120-121.
[16] 高紅.探討家庭護理干預模式對慢性心衰患者的影響.中西醫(yī)結(jié)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 2016, 4(2):91-92.
Home car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after discharge
ZHANG Zhuo-yu, PAN Chu-mei, ZHOU Wen-ying.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Shenzhen City Sun Yat-sen Cardiovascular Hospital, Shenzhen 518020, China
ObjectiveTo study the value of home care management applied in chronic heart failure patients after discharge.MethodsA total of 200 chronic heart failur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with 10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nursing intervention,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home care management.Comparison were made on readmission rate, nursing satisfaction in two groups.ResultsWithin 6 months of discharge,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lower readmission rate as 7.0% than 24.0%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48 great satisfaction cases, 50 general satisfaction cases and 2 unsatisfactory cases, with nursing satisfaction as 98%,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had 38 great satisfaction cases, 45 general satisfaction cases and 17 unsatisfactory cases, with nursing satisfaction as 83%.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higher nursing satisfaction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Before nursing, both groups ha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elf-nursing ability score (P>0.05).After 6 months of nursing,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higher self-nursing ability score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ConclusionHome care management shows affirmative application effect in chronic cardiac failure patients, and it is helpful to improv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and build a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nurses and patients.So it is worthy of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Chronic cardiac failure; Home care management; Readmission rate; Nursing satisfaction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07.088
2017-02-28]
518020 深圳市孫逸仙心血管醫(yī)院內(nèi)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