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業(yè)軍+張群林
摘要:當下,重"公開課"、"研究課"輕"講評課"的現(xiàn)象普遍存在,片面關注新課講授時學生的參與面以及課堂的熱鬧程度。相比之下,試卷講評卻更易被邊緣化。事實上,精心設計并落到實處的試卷講評,不僅能幫助學生查漏補缺,梳理知識,而且有利于拓展思維,提升語文素養(yǎng),達到教與學的高度統(tǒng)一。
關鍵詞:試卷講評;語文素養(yǎng);課堂效益;教學質量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3-0178-01
考試,作為一種重要的評價方式,只是檢驗前期教學質量,矯正后期教學措施的手段,而一味地關注考試結果實屬本末倒置。階段性檢測后,教師首要是作好試卷分析,有的放矢地開展試卷講評。通過問題重組歸類、架構知識體系等方式精準務實試卷講評,這樣無疑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在長期教學實踐中,筆者發(fā)現(xiàn)初中語文試卷講評中提升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具體方法有跡可循,下面結合具體案例作簡要探析:
1.由淺入深,多角度去追問
葉圣陶說:能引導學生自己動腦筋,自己得到真理解,這是好的教法。同理,在試卷講評中,教師亦可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追問"能力。具體來說,可以采取剝洋蔥式做法,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地挖掘并生發(fā)更多有價值的"意義"。通過教師精心設問學生主動釋疑,師生多角度追問等方式,引導學生不斷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
如"文題《石頭里的春暖花開》有何作用"。教師可引導學生談乍看文題有何感想,簡單發(fā)問,引發(fā)思考:石頭里怎么會春暖花開?設懸念,激發(fā)閱讀興趣。同時,還可品"春暖花開"一詞給人怎樣的感受?鼓勵學生動手查閱字典或資料,主動去探究"春暖花開"所指向的意義(春天氣候溫暖,百花盛開,景色優(yōu)美)以及蘊涵的情緒和態(tài)度(積極、向上、肯定、正能量)。講評中,在所謂的"標準答案"外,竟有學生勇敢地站出來,自信地提出石頭還是行文線索,甚至有人認為題目與文末"只因為,他后背上的那一袋石頭并不冰冷堅硬,而是因了一份愛,時時春暖花開!"有照應關系。通覽全文,顯然這兩點都是他們主動探究的結果,無疑具有補充并完善答案的價值,這種在評講過程中出人意料地旁生出來的"意義"不正是學生思維品質得到提升的有力佐證?
由淺入深,多角度去追問,最終的目的是要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此過程中,教師更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言談(口頭和書面)時分條析理的習慣,做到邏輯層次清晰,語言表達流暢。通過反復訓練,開發(fā)學生的思維深度,幫助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提升其語文綜合素養(yǎng)。
2.追根溯源,篩選定位要點
信息爆炸最終引發(fā)閱讀模式的變革,我們必須學會在洶涌而來的信息里快準狠地捕捉到對于自身來說有價值的信息。同理,在試卷講評過程中,教師可以訓練學生在龐雜的文段里追根溯源,迅速準確地篩選定位要點。如"閱讀本文,說說我國古代北方和南方建筑色彩的風格有什么不同"。認真審題后,不少同學可以明確此問里包含兩個方面,分別是北方和南方建筑色彩的風格。由此明確第一步必然要回歸本文里去定位涉及北方和南方建筑色彩的句段。接下來,學生搜索關鍵詞句如"北方的建筑很善于運用色彩的對比和調和,往往具有鮮明活潑的特點"和"它使用的色彩就比較淡雅,多用白墻、灰瓦和栗、墨綠等色的梁柱,形成秀麗淡雅的格調。"此時,教師從幕后走到臺前,開始引導學生去篩選句中的核心要點(可以用來分別概括北方和南方建筑色彩特點的四字短語),"鮮明活潑"和"秀麗淡雅"便水落石出。
3.拓展遷移,調動儲備知識
拓展遷移知識和調動儲備知識,二者相輔相成。能夠快速準確地調動儲備知識無疑將促成拓展遷移地順利展開,同時,長期有效地拓展遷移又有利于積極調動和儲備知識,這些都是提升語文素養(yǎng)的具體表現(xiàn)。教學實踐中,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注意引導他們積極拓展遷移,調動儲備知識,需要激活他們的發(fā)散思維,通過"一題多解"、"一事多寫"、"一物多用"等方式,培養(yǎng)其發(fā)散思維能力。如"給冠軍和冠冕堂皇,鮮艷和鮮有所見注音。"
此題考查多音字,講評時師生要發(fā)揚"不知足"的求知精神,敢于拓展遷移,舉一反三。如"冠"讀第四聲和第一聲,各是什么意思?教師可引導學生去探究并明確:前者為動詞,意為(在……里)位居第一;后者為名詞,意為帽子。由此,教師再示范拓展:我們已學的類似讀第四聲由名詞變?yōu)閯釉~的字還有哪些?明確:"將胡駿馬而歸"里的"將"、"天雨墻壞"里的"雨"等。同樣的,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去探究"鮮有所見里"里的"鮮"讀第三聲時是什么意思以及在哪些成語或文言文里"鮮"讀第三聲表示少的意思。一旦發(fā)散思維被激活,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也會得到充分挖掘,因為發(fā)散思維也是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最主要特點,也是測定創(chuàng)造力的主要標志之一。
但在訓練學生拓展遷移能力之時,教師要注意"法度",要立足學科,以生為本,這里所說的拓展遷移并非"天馬行空","亂點鴛鴦譜"。如考查"傴僂提攜"中"傴僂"的指代內容。講評時要做到立足學科,以生為本,就應鼓勵學生遷移聯(lián)想,調動已學文言知識儲備,盡量關聯(lián)"黃發(fā)垂髫"之"黃發(fā)",同時還可追問后半部分的意思。又如考查"無絲竹之亂耳"中"絲竹"的指代內容,教師或學生可由此處的"之"追問書本上已學過的類似用法,并拓展歸納常用虛詞"之"的幾種用法和意思。
4.探究整理,架構知識體系
社會進步的同時給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終生學習能力。要適應現(xiàn)代社會日新月異的需要,學生必須具備較強的自學能力。無論是新授課還是試卷講評課,教師都可以采取自主探究教學法來導引學生自主學習以促使學生主動建構知識體系。堅持如此訓練有益于增強學生的自學能力,對終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大有裨益。如"我國古建筑有著名的三大樓——滕王閣、、黃鶴樓"教師若能指導學生課下去探究有關"三大樓"的佳句名篇并整理成系列知識豈不更充實更有價值?
通過試卷講評,教師還可幫助學生架構典型考點的知識體系。如"請你說說'以一顆平常心,淡看塵世浮華,掬著一懷清醇,漪瀲心間的段段落落'中'漪瀲'一詞用得好嗎,好在哪里。"其實,就是考查語言賞析,那么賞析句子的切入點或角度有哪些?針對考題可延伸出去,幫助學生歸納梳理賞析句段的角度,明確此考點的切入點。一般來講,可以從修辭手法、詞語運用、寫作手法、句式、結構等角度品析。
當然,初中語文試卷講評中提升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具體方法還有很多,當我們靜下心來認真去開發(fā)和挖掘,并在試卷講評中積極落實,不厭其煩地矯正再實踐,這樣無疑會促進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提升其語言積累、思維品質和方法習慣等方面的語文素養(yǎng),反過來也會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參考文獻:
[1] 涂利華.初中語文試卷講評的有效性研究[J].四川師范大學,2015
[2] 繆瑛.語文試卷講評課的實踐與思考[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中小學教育,2011.
[3] 羅文鑫.初中生語文素質的培養(yǎng)[J].當代教育論壇,2003(2)P94.
[4] 陰玉芬.初中語文試卷講評現(xiàn)狀與思考[J].中小學電教(下半月),2010(2).
[5] 譚照華.初中語文試卷講評課程序初探[J].湖北教育(教學版),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