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紅+何寶平+別平麗
【關鍵詞】 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現(xiàn)狀;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3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08—0020—01
為全面了解中小學教師的心理健康現(xiàn)狀,本課題組采用調查問卷和訪談的方法,對天水、舟曲、武都、會寧等10個地縣的100多名中小學教師進行了心理健康問卷調查和個案訪談。通過對調查結果的研究和分析,提出了具有針對性的自我維護策略。
一、調查結果
通過訪談和問卷調查分析,結果表明:
1.有28.9%的被調查教師感覺壓力非常大,有44.2%的被調查教師壓力比較大,兩者加起來占到了被調查教師的73.1%。
2.大部分教師每周課時數(shù)在9-16節(jié),幾乎所有的教師都要利用業(yè)余時間進行工作,每天利用業(yè)余時間進行工作的時間大至為:2小時、3小時、1小時、4小時、5小時及以上。
3.SCL-90的描述性統(tǒng)計結果顯示,甘肅省教師中,軀體化和強迫癥狀較為普遍。
二、分析與討論
1.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現(xiàn)狀
調查結果顯示,僅有近一半的教師認為自己目前的身體基本健康,教師對自己目前身體健康狀況的看法見表1:
2.影響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的原因分析
其一,由教師職業(yè)的特殊性——工作時間長、工作任務繁雜帶來的問題。其二,教師的工作壓力大。調查結果顯示,教師目前工作壓力的主要來源得分排在前五項的依次為:學生學習狀況、學生各項管理、職稱評定與晉升、日常工作量、教學評比。其三,角色落差產生職業(yè)倦怠。其四,長期處于應激狀態(tài),身體健康狀況不斷受損。其五,部分教師個體在應對壓力、人際交往和情緒調控等方面需要加強學習和提升。
3.中小學教師基于心理需求的自我維護策略
其一,更新觀念,終身學習。教師的焦慮常常來源于對自身能力的不自信。因此,教師需要努力學習專業(yè)知識技能,豐富學識,提高能力,靈活處理工作中的問題,擔心的事情少了,心態(tài)自然就積極多了。
其二, 積極溝通,主動溝通。教師的許多心理問題往往與人際間溝通不暢、缺乏交流了解有關。心理壓力,會引起教師不愉快的情緒體驗,導致一定程度的心理壓抑。生活或工作中一旦產生了消極心理,千萬不要感情用事,而要加強溝通。充分主動的雙向溝通,可以減少許多誤會,教師自身的許多痛苦和煩惱也會隨之而消除。
其三,加強運動,保持健康。中小學教師的職業(yè)特點要求他們必須有充裕的體力和精力,才能應付繁重的日常教育教學工作。
其四,合理歸因,積極歸因??梢园褑栴}的原因更多歸因為個體可以控制的因素,如,個人的能力,努力程度不夠等,不偏激、不絕對,合理化、發(fā)展化,這樣將幫助中小學教師更積極地調整心態(tài)。
其五,認識自我,提升自我。部分有易怒、孤僻、清高、興趣狹窄、自我封閉、自卑性格傾向的教師,常常處于不良情緒狀態(tài)之中。改變自我的關鍵不在于改變方法,關鍵在于明晰地認識社會化過程中自我的優(yōu)勢與不足,最需要的是重新認識自我,提升自我,發(fā)展自我。
其六,培養(yǎng)興趣,勞逸結合。教師要培養(yǎng)自己廣泛的興趣愛好,合理安排時間,學會勞逸結合,注意大腦的興奮過程和抑制過程的替換,防止大腦的過度疲勞。
其七,加強輔導,改善狀況。本調查和訪談的結果表明,省內從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師僅占0.6%。調研中,超過96%教師認為學校開展教師心理健康方面的講座與相關心理輔導活動是非常有必要的,特別是針對一線教師的心理培訓。
(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重點課題《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狀況與自我積極維護策略研究》的研究成果,課題批準號:GS[2015]GHBZ058)
編輯: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