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正婷
摘要:趙翼在其代表作《廿二史札記》的《陳書多避諱》和《南史與陳書歧互處》兩條中,闡述了陳昌之被害、陳伯茂之被害及陳叔堅之被嫁禍這三件涉及宗室成員的事,而這三件事實際上都是皇帝迫害宗室的事件,并且與帝位的爭奪有關(guān)。趙翼認為《陳書》的作者姚氏父子因為“為尊者諱”,所以沒有在《陳書》中沒有對這些事進行準確記載,而《南史》正好在這方面彌補了《陳書》的不足。
關(guān)鍵詞:《廿二史札記》;陳朝;宗室
趙翼是清代著名的文學家、史學家,他的代表作《廿二史札記》很重視史實的真實性,它通過考異、辯誤、糾謬等形式,對歷代正史作了大量的考訂工作。趙翼在《札記》的卷9至卷12當中,以4卷的篇幅闡述了趙翼《宋書》、《南齊書》、《梁書》、《陳書》和《南史》的讀書筆記,其中涉及陳朝宗室的內(nèi)容見于《陳書多避諱》和《南史與陳書歧互處》兩條,主要是陳昌之被害、陳伯茂之被害及陳叔堅之被嫁禍三事。這三件事實際上都是皇帝迫害宗室的事件,并且與帝位的爭奪有關(guān)。從中可以看出,陳朝的君主與宗室之間存在著一種微妙的關(guān)系,他們既相互利用,又相互斗爭。
關(guān)于陳昌之死,趙翼在《札記》中認為《陳書》所寫有所避諱,沒有完全記錄其中實情?!蛾悤分杏杏涊d陳昌之死的有三處,《世祖本紀》僅有“景子,衡陽王昌薨”幾字的記載,《侯安都傳》也僅記有“昌濟漢而薨”而已,至于《衡陽獻王昌傳》則稱其“景子濟江,于中流船壞,以溺薨。”這三處記載中完全看不出陳昌有被害的跡象?!赌鲜贰分袑﹃惒赖挠涊d也有三處,《世祖本紀》中云“丙子,衡陽王昌沉于江?!薄逗怅柅I王昌傳》記載其“丙子濟江,于中流殞之,使以溺告?!?,這兩處的記載與《陳書》相類,但是在《侯安都傳》中卻直言侯安都“因自迎昌,中流而殺之?!边@樣與《陳書》相對照,《南史》中對于陳昌之死的記載一針見血地指出陳昌之死為侯安都所為,絕非意外。
通過對比《陳書》與《南史》記載互歧之處,不難發(fā)現(xiàn),陳昌之死是由侯安都直接造成的,而其背后的真正主謀則為陳蒨。侯安都在陳昌死后,“以功進爵清遠郡公,邑四千戶。自是威名甚重,群臣無出其右?!焙苊黠@,陳昌之死是侯安都立的一大功勞,所以文帝為其加官進爵,寵愛有加。文帝要殺陳昌,這與他非正常的繼位有關(guān)。陳蒨是陳霸先之兄陳道譚的長子,陳昌則是陳霸先的嫡子也是當時所存的唯一兒子,按照正常的繼位順序,當皇帝的應(yīng)該是陳昌而非陳蒨。但是在陳霸先駕崩時,僅由于陳昌未歸便由侄子陳蒨繼位,這其中并不是一帆風順沒有阻礙的?!蛾悤分嘘P(guān)于文帝的繼位出現(xiàn)了三種不同的記載,第一種是《世祖本紀》中所載的“遺詔征世祖入纂?!钡诙N是《高祖章皇后傳》與《蔡景歷傳》記載的,武帝駕崩之后,章皇后與中書舍人蔡景歷等人商議,“秘不發(fā)喪,詔世祖入纂。”第三種是《侯安都傳》記載的,武帝駕崩后,侯安都隨陳蒨入朝,并與群臣商議奉陳蒨為帝,但是“時世祖謙讓弗敢當。太后又以衡陽王故,未肯下令,群臣猶豫不能決?!痹诖司o要關(guān)頭,侯安都果斷站了出來,“按劍上殿,白太后出璽,又手解世祖發(fā),推就喪次?!睅椭惿`登上了皇位。陳昌是被文帝所害,這就從側(cè)面驗證了陳蒨的皇位并非是通過高祖遺詔取得的,也不是在章皇后的授意之下繼承大統(tǒng),而是通過激烈皇室內(nèi)部的斗爭才得以取得的,陳昌對其來說是一大隱患,也是影響其繼位合理性的一大障礙,所以陳昌不得不死。
同陳昌一樣,始興王陳伯茂也死于謀殺,而非意外。陳伯茂是世祖陳蒨的第二子,生性聰敏好學,又是太子陳伯宗的同母弟弟,因而深受世祖的愛重。廢帝即位之后,劉師知等人矯詔讓陳頊離開朝廷中央,陳伯茂勸成此事進行。劉師知等人被誅之后,陳頊擔心陳伯茂會煽動朝廷,便給他進號中衛(wèi)將軍,命令他入居禁宮中,專門與廢帝相游相處。此時四海之內(nèi)的聲望都已歸向陳頊,陳伯茂深感不平,朝夕憤怒,屢出惡言,陳頊以他無能,不以為意。到韓子高等謀反之時,伯茂同時暗地參預(yù)其事。等到陳伯宗遭到廢黜時,陳伯茂也被皇太后下令降為溫麻侯,另遣派地方居住。此時六門之外有別館,是諸王加冠婚娶場所,陳伯茂被命令出宮到那里去居住。關(guān)于陳伯茂的結(jié)局,《陳書》中的交代卻有些不清不楚,只言其“于路遇盜,殞于車中。”就此看來,陳伯茂直接參與到了多次朝廷政治斗爭之中,最后在出宮之時卻因意外死于盜賊之手,不免有些蹊蹺。而通過翻閱《南史》的相關(guān)記載,發(fā)現(xiàn)卻是“宣帝遣盜殞之于車中”,直書其為宣帝所害。陳伯茂被宣帝所害的原因也不難想象,大概就是宣帝怕其對自己的帝位造成威脅,所以要誅之以絕后患。
《札記》中指出的陳昌與陳伯茂都死都與爭奪帝位有關(guān),這一點對于陳朝宗室的研究很有幫助。陳朝宗室成員由于可以擔任高級將領(lǐng)、丞相以及地方要州的刺史,勢力不斷擴大,對其而言,宗王身份可能已經(jīng)無法滿足其對于最高權(quán)力的欲望,因而很容易使其產(chǎn)生爭奪皇位甚至是廢帝自立的念頭。
《札記》中還提到了另一位遭到皇帝忌憚迫害的宗室成員,他就是高宗陳頊的第四子長沙王陳叔堅。陳叔寶即位之后,由于患創(chuàng),眼睛不能看東西,于是朝政便交由陳叔堅決斷,陳叔堅以此勢傾朝廷。由此引起了后主對其的忌憚,想要削弱其權(quán)勢?!蛾悤酚涊d,“叔堅不自安,稍怨望,乃為左道厭魅以求福助,刻木為偶人?!笨此坪孟袷顷愂鍒杂捎诓粷M而作木偶,但是《南史》的記載卻并不是如此。后主是由于忌憚陳叔堅權(quán)勢太盛,為了防止其會對自己造成威脅,所以就“陰令人造其厭魅,刻木為偶人。又令人上書告其事,案驗令實?!币簿褪钦f,陳叔堅作木偶一事實為陳后主故意而為的栽贓嫁禍,是一起政治迫害事件,目的就是掃除會對皇權(quán)造成影響的障礙?!蛾悤分袥]有將此事準確記錄下來,反而是為陳后主掩飾,其中原因值得思考。
《陳書》的本紀當中因“為尊者諱”隱去了不少對陳朝皇帝來說不光彩的內(nèi)容,不僅是以上提到的陳昌、陳伯茂和陳叔堅的被害,就連陳霸先的代梁稱帝也沒有一絲的逼奪之跡,因而會與《南史》出現(xiàn)互歧之處。之所以會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趙翼認為這是因為撰寫時“仿照前史格式,當時國史本是如此,姚察父子故不能特變其體也。”雖然本紀中沒有這些內(nèi)容,但是在列傳中卻零散有相關(guān)史實更為準確的記載,也算是對本紀中內(nèi)容的補缺。因此,《札記》中認為《南史》對于《陳書》所記載的內(nèi)容雖然沒有過多的改動,但是其中對于相關(guān)細節(jié)的記載“使奸惡不能藏匿,此最有功于《陳書》?!?/p>
如果對《陳書》的作者姚察、姚思廉父子的生平進一步了解,不難發(fā)現(xiàn),姚氏父子曾為陳朝臣民,尤其是姚察在陳朝頗受皇帝親重,因此對于陳朝是有感情的,記錄史實時不免會加入個人的感情因素,以致產(chǎn)生不實的記載。加之寫陳朝的歷史,對姚氏父子來說是寫當代史,那么就必然會與現(xiàn)實的政治、人物有一定的關(guān)聯(lián),因此會為皇帝隱諱掉一些不光彩的歷史也就不意外了。
參考文獻:
[1]姚思廉撰.《陳書》[M].中華書局,1972.
[2]李延壽撰.《南史》[M].中華書局,1975.
[3]趙翼著,王樹民校證.廿二史札記校證[M].中華書局,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