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艷青
【摘 要】讓學生有一種想讀的沖動,把時間用在點子上,此時無“言”勝有“言”。
【關鍵詞】閱讀;朗讀;教學
小學各年級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還語文課堂瑯瑯書聲。
下面就談談在實踐中的一些粗淺的想法。
一、讓學生有一種想讀的沖動
讓學生發(fā)自內心地愿意讀,喜歡讀,對朗讀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是朗讀教學的第一要務。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小學生好動、好勝、好奇心強等心理特點,巧妙地創(chuàng)設各種情境,從而提高朗讀教學的效率與質量。方法很多,在教學實踐中感覺效果較好的有以下幾種:
1.導語設疑
例如,在執(zhí)教《鳥的天堂》一課時,上課伊始,教師就故弄玄虛地開場:“同學們,今天我們要學習第11課《鳥的天堂》,但奇怪的是,這個‘鳥的天堂卻沒有一只鳥,你說這是真的嗎?為什么作者會這么說呢?讓我們走進文本,去探個究竟吧!”說完,學生已躍躍欲試,想探個究竟。
此外,還可以利用追問、反詰、幽默等手法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
2.借助多媒體
如在執(zhí)教《松坊溪的冬天》一課時,首先用多媒體課件出示了一組松坊溪的雪景圖。學生一看到如此雪白晶瑩的白雪世界,如此變化多端的溪石,不禁“哇”叫出聲來。我順勢問道:“松坊溪的冬天,怎么樣?想不想去走走,看看?”學生被這神秘的白雪世界迷住了,迫不急待地翻開課文讀起來。為了讓學生真切地體會到溪石的美,溪石的可愛,又單獨出示溪石的圖片,讓學生細細欣賞,再讀句子時,溪石的特點已融進了學生向往的情懷,深情的贊美,隨著聲音流淌出來。
3.表演讀、賽讀
好動、好勝心強使得表演讀和賽讀成為了小學生最喜聞樂見的朗讀形式。適當、巧妙地運用,可以起到難以想象的效果。
借助表演的方式進行朗讀,是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進行的,它富于趣味性、形象性,學生通過豐富的語調,形象逼真的表演,再現(xiàn)課文的情境,增進理解,加深印象,引起學生反復朗讀的興趣。此種方法適合于情節(jié)性較強的文章,如《小羊角辮》、《將相和》、《小珊迪》等。
賽讀具有挑戰(zhàn)性,可以個人賽、小組賽、男女賽,一般用于感情較濃、語言較美、需多次朗讀的課文,也可以與表演讀相結合。如男生讀A部分,女生讀B部分比,然后換過來比。
此外,在課堂上應不斷變換朗讀形式,如指名讀、分小組讀、分角色讀、開火車讀、齊讀、輕聲讀、自由讀、還可以引讀,配樂讀等等多種形式的交替使用。
二、把時間用在點子上
古人云:“要有所為,有所不為。”教師在朗讀指導過程中就應該講求一個“精”字,抓住課文的重難點詞句和段落進行精心指導,起到舉一反三、畫龍點睛的效果。如:課文中詞匯豐富、用詞準確、形象生動的句子;修辭手法用得貼切、精妙的句子;對話、心理、神態(tài)、細節(jié)描寫惟妙惟肖、活靈活現(xiàn)的句子;蘊含豐富、含義深刻的句子;學生理解起來有困難的句子;對表現(xiàn)中心思想作用較大的句子等內容就是教師應該花大力氣進行朗讀指導的對象。
在對《鳥的天堂》一文進行朗讀指導時,我就重點抓住其中的第8自然段和11、12自然段,其它自然段則一帶而過。因為第8自然段作者運用了聯(lián)想的修辭手法(區(qū)別見聞和聯(lián)想是本單元的閱讀重點),把大榕樹描寫得生機勃勃,充滿生命力。最后一句“這美麗的南國的樹!”在前面描寫的基礎上強烈地表達了作者的贊美之情。第11、12自然段,作者從鳥聲、鳥影、“我們”的眼睛等幾個方面進行描寫、襯托,沒有用一個“多”字,卻明顯地讓人感覺到“鳥的天堂”里有數(shù)不清的鳥兒。與第一次經(jīng)過“鳥的天堂”時的所見所聞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大膽、有效地取舍,避免了“一把抓”的廣而不實,把精力和時間用在了點子上,目標更明確,品悟更充分,訓練也更有效,切實提高了學生品悟語言文字的能力,積累了語感。
三、此時無“言”勝有“言”
有一次,聽一位年輕教師執(zhí)教《雷雨》(人教版第四冊)。在指導學生朗讀“忽然一陣大風,吹得樹枝亂擺。一只蜘蛛從網(wǎng)上垂下來,逃走了?!币痪鋾r,問學生:“風這么大,該怎樣讀?”我當時一愣:二年級的學生該怎么回答呢?結果全班無一生能答。在評課時,我就提出了這個問題并建議教師給學生范讀。結果第二次在平行班上課時,學生很快就領悟了。
可見,一些文質兼優(yōu)的課文片斷,通過老師正確、流利、有感情的范讀,可以把文字上無法表達的內在情感通過語調的輕重緩急充分表達出來,或把學生吸引到優(yōu)美的語境中,或使學生對語言有所頓悟,或給學生以整體的感知,或給學生樹立朗讀的榜樣,或讓學生對自己的錯誤有所反省,或給學生以美的享受、智慧的啟迪、情感的熏陶……
如教學《花潮》一課,在初讀課文時,我先讓學生聽課文錄音,整體感知圓通公園里海棠花如潮水一般的神奇,給學生樹立朗讀的榜樣。在品讀“有風,花在動,無風,花也潮水一般地動”一句時,教師一遍又一遍深情地朗讀(學生閉眼傾聽),學生終于領悟到了“無風,花也潮水一般地動”的精妙。最后,在指導朗讀第二自然段“有亭,有臺,有池,有榭,有花,有樹,有鳥,有獸?!币痪涞墓?jié)奏時給予了示范,使學生領悟到了很難用語言說清的節(jié)奏變化,糾正了“勻速前進”的問題。一系列較為經(jīng)典的示范,解決了許多難以處理的難題,使學生讀懂了句子,讀出了美。
有人說,聽讀一段充滿感情的語言文字,猶如欣賞一首悠揚悅耳的樂曲。那,不是一件很快樂、很欣慰的事情嗎?為了這個美麗、快樂的夢,我們在朗讀教學這片園地上不懈地探索著,實踐著。當孩子們喜歡上朗讀,學會了朗讀時,課堂上便會不時地奏起一曲曲悅耳動聽的歌。那時,語文課將成為孩子們的向往,成為師生共同奏響音樂、施展才華的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