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茜
摘要:內部控制作為一種重要的公司治理機制,是企業(yè)高效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重要保障。隨著我國內部控制規(guī)范體系的逐步建立,內部控制的決策價值也日益成為學者們關注的焦點。為了更好地了解現(xiàn)有研究對內部控制經濟后果作出的貢獻以及存在的不足,將從權益資本成本、審計費用、盈余管理以及信貸約束這四個方面對國內外相關的文獻進行了梳理和綜述。
關鍵詞:內部控制缺陷;經濟后果;文獻綜述
中圖分類號:D9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11.053
1引言
2001年,“安然”、“世通”等一系列重大財務欺詐丑聞的爆發(fā),使資本市場開始重視企業(yè)內部控制的建設。隨之美國《薩班斯-奧克斯利法案》(簡稱SOX法案)的頒布,及我國2008年、2010年《企業(yè)內部控制基本規(guī)范》和《企業(yè)內部控制配套指引》等相關文件的出臺,逐步掀起了各界內部控制研究熱潮。同時我國內部控制自我評價報告及內部控制審計報告的強制性披露,使得內部控制信息逐漸成為信息使用者做出經濟決策的重要依據(jù)。對此,本文從權益資本成本、盈余管理、信貸約束等五個方面對國內外相關的文獻進行了梳理和綜述,以期了解現(xiàn)有研究存在的貢獻及不足,對內部控制未來的研究提供方向。
2內部控制經濟后果的相關文獻
2.1股價與權益資本成本
Bryan和Lilien(2005)、Hammersley等(2008)研究發(fā)現(xiàn)股票價格與內部控制缺陷呈現(xiàn)負相關關系,Parveen P.Gupta和Nandkumat Nayar(2006)也得出上述結論。但是Whisenant等(2003)卻持有不同的發(fā)現(xiàn):內部控制缺陷與股價并不存在顯著的負相關關系。Jim Emanuel(2006)通過實證研究法檢驗了內部控制信息披露與累計超額收益率的相關關系,結果發(fā)現(xiàn)披露內部控制的負面信息會對累計超額收益率產生顯著不利的影響。Beneish等(2008)對按照薩班斯法案302條款和404條款要求披露缺陷的樣本公司分別進行了檢驗,發(fā)現(xiàn)302條款下的公司會呈現(xiàn)較大負值的累計超額收益率,資本成本也會顯著上升,而在404條款下的缺陷披露則并沒有對股票市場和資本成本造成明顯的影響。關于內部控制缺陷和權益資本成本之間的關系研究,Donaldson(2005)、Ashbaugh-Skaife等(2009)認為內部控制缺陷會導致更高的權益資本成本,Peter Iliev(2010)則主要從成本、盈余質量和股價這三個方面進行研究,發(fā)現(xiàn)存在內部控制缺陷的上市公司資本成本相對較高,然而Ogneva(2007)以內部控制缺陷概率模型為基礎在研究內部控制缺陷對權益資本成本的影響后卻發(fā)現(xiàn)兩者并不直接相關。
國內學者也運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對內部控制缺陷與股價、權益資本成本之間的關系進行了探討,得出了類似的結論。方紅星(2010)以兗州煤業(yè)股份為例,探討了不同市場對內部控制缺陷披露的反應,研究發(fā)現(xiàn)美國、香港、內地股市的car均有所下降,海外市場的反應尤為劇烈,明顯優(yōu)先于內地市場產生波動。楊清香等(2012)以2006-2009年滬市A股上市公司為研究樣本,實證發(fā)現(xiàn)內部控制有效會引起股價上漲,而內部控制缺陷則會導致股價下跌,另外還得出強制性披露比自愿性披露更具價值相關性,相比簡單披露,詳細披露對股價影響更大等結論。李將敏、陳淑芳(2014)分別對2012年滬深兩市樣本公司的權益資本成本和債務資本成本檢驗,結果顯示內部控制缺陷與權益資本成本和債務資本成本均呈顯著正相關,其中權益資本成本對缺陷的敏感度更高。
2.2審計費用
薩班斯法案頒布之后,國外學者逐漸加深關于內部控制對審計費用的影響研究。Raghunandan和Rama(2006)以薩班斯404法案為背景研究了660家制造業(yè)公司內部控制缺陷與審計費用的關系,發(fā)現(xiàn)審計師會對披露了內部控制重大缺陷的公司制定更高的審計價格,且會隨著缺陷的嚴重程度遞增。Hogan和Wilkins(2008)基于審計風險模型檢驗、Randal Elder(2009)基于薩班斯404法案檢驗也都得出了類似的結論:披露內部控制缺陷的公司將會承擔更高的審計費用。但是Hoitash等(2008)卻發(fā)現(xiàn)只有內部控制重大缺陷會影響審計定價,非重大缺陷對審計定價并不呈顯著影響。
國內學者也對內部控制與審計費用的關系進行了類似的研究。牟韶紅、李啟航等(2014)以滬深非金融類A股上市公司為樣本,檢驗發(fā)現(xiàn)內部控制質量越高審計費用越低,且內部控制能有效抑制高管權力對審計費用的不利影響。李越冬、張冬等(2014)選取滬深兩市2007-2011的6227個樣本進行檢驗,結果顯示審計費用與內部控制重大缺陷顯著正相關,且較之非國有企業(yè),在國有企業(yè)中更為顯著。張紅英、高晟星(2014)分別從會計層面的內部控制缺陷和公司層面的內部控制缺陷入手,研究缺陷對審計費用的影響,發(fā)現(xiàn)相較于公司層面的內部控制缺陷,會計層面的內部控制缺陷與審計費用的關系更為顯著,且內部控制缺陷的修正能夠有效降低審計費用。
2.3盈余管理
Doyle等(2007)、Ashbaugh-Skaife等(2008)經過實證研究,發(fā)現(xiàn)披露內部控制缺陷的企業(yè)比沒有披露的企業(yè)存在更低的應計質量,且Ashbaugh-Skaife等進一步得出當審計師確認缺陷已被整改時應計質量會得到改善的結論。Daniel Cohen等(2008)對頒布薩班斯法案前后的樣本公司檢驗后發(fā)現(xiàn)薩班斯法案能夠有效制約企業(yè)利用會計政策的靈活性來進行盈余管理的行為,取而代之的是趨向于進行真實盈余管理。Chan等(2008)、Messod Daniel Beneish等(2008)也證實了存在內部控制缺陷的公司會有更高的盈余管理程度。Altamuro和Beatty(2010)也發(fā)現(xiàn)加強對銀行業(yè)公司內部控制的監(jiān)管可以改善盈余質量。
董望、陳漢文(2011)從財務信息內部“生產”和投資者兩個角度研究了2009年A股的上市公司,得出了提高內部控制水平能夠改善盈余質量,且投資者對擁有高質量內部控制的公司的盈余反應更為強烈的結論。葉建芳等(2012)在實證檢驗2008年到2010年深市A股主板上市公司的相關數(shù)據(jù)后,發(fā)現(xiàn)存在缺陷的企業(yè)其盈余管理程度更高,且內部控制缺的修正會降低企業(yè)的盈余管理程度。這與Ashbaugh-Skaife等得出的結論基本一致。劉行健、劉昭(2014)則從內部控制視角研究了2009年到2012年公允價值的運用與盈余管理之間的關系,結果表明:上市公司普遍采用公允價值進行盈余管理,存在內部控制缺陷的公司只有營業(yè)外收入與盈余管理顯著正相關,而不存在內部控制缺陷的公司其投資收益和資產減值損失與盈余管理均顯著正相關,這也就是說內部控制缺陷會影響公允價值和盈余管理的關系。
從已有的研究成果看,國內外學者普遍認為內部控制缺陷會影響企業(yè)的盈余管理,高水平的內部控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盈余管理行為。
2.4信貸約束
Bhojraj、Sengupta(2003)認為內部控制缺陷會降低企業(yè)財務報告的準確性和可靠性,債權人無法根據(jù)可靠信息進行違約風險評估并確認企業(yè)履行債務契約的能力,從而迫使債權人提高債務利率。Lambert等(2007)認為內部控制缺陷會降低會計信息質量,為經理人員侵占現(xiàn)金流提供機會,從而導致違約風險的增加,為此債權人不得不提高債務利率。Dhaliwal等(2011)和Kim等(2011)都得出了內部控制缺陷會提高債務資本成本的結論,且Kim等進一步發(fā)現(xiàn)銀行會給存在內部控制缺陷的公司更嚴格的契約條款。Costello和Wittenberg-Moerman(2011)也得出了類似的結論:對于披露內部控制缺陷的公司,銀行貸款人會提出更為嚴格的貸款保護條款來維護自己的權益。
國內學者立足于本國實際也對內部控制與銀行信貸之間的關系進行了相關研究,得出的結論與國外學者基本一致。程小可、楊程程等(2013)以滬深A股主板的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基于投資—現(xiàn)金流敏感模型研究了內部控制和銀企關聯(lián)對融資約束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高水平的內部控制可以降低信息不對稱,從而有效緩解融資約束。方紅星等(2013)利用2007—2011年滬深兩市公開發(fā)行的公司債數(shù)據(jù),發(fā)現(xiàn)正面的內部控制鑒證報告可以向外界傳遞高信息質量的信號,降低投資者的信息風險,從而獲得較低的信用利差,但是這種作用在國有上市公司中并不顯著。陳漢文、周中勝(2014)利用廈大內控指數(shù)考察了內部控制質量對企業(yè)債務融資成本的影響,結果表明內部控制質量與銀行債務融資成本呈顯著負相關關系,但是較之國有控股公司,這種關系在非國有控股公司中更為顯著。劉中華、梁紅玉(2015)研究了2008-2012年A股非金融類上市公司,發(fā)現(xiàn)內部控制缺陷會加劇企業(yè)的信貸約束,采取整改措施可以緩解信貸約束,但不能從根本上消除內部控制缺陷對信貸融資帶來的負面影響。
此外,還有許多學者關注了內部控制缺陷對會計穩(wěn)健性(Beng Wee Goh等,2011),管理層預測有效性(Feng等,2009)、債務契約(Lambert等,2007;Dhaliwal等,2011)等的影響。
3總結與展望
通過梳理上述國內外相關文獻,筆者對于現(xiàn)有的研究存在如下幾點看法:
(1)對內部控制的研究,國外的學者起步更早,研究成果也相對更為成熟,而國內學者更多的是扮演跟隨者的角色,但結論各有不同。比如直到2008年,借鑒美國COSO框架后形成的《內部控制基本規(guī)范》及其配套指引的相繼出臺,中國內部控制體系才得以初步形成。之后國內關于內部控制爆發(fā)式的研究也主要是在借鑒前人做法的基礎上就不同國情、不同數(shù)據(jù)以及不同期間分別研究。但是也正是因為這些不同,才會產生各種不同的結論,甚至大相徑庭。
(2)國內外關于內部控制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內部控制缺陷的認定,內部控制缺陷的影響因素及經濟后果。當然由于篇幅有限,且本文的梳理重點是內部控制的經濟后果,所以筆者對于影響因素的相關文獻并未進行歸納梳理,這也是本文的一個不足之處。而內部控制經濟后果的研究近幾年呈明顯上升趨勢,主要聚焦于股價、盈余管理、審計費用、投資者保護、債務契約等,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學者們越來越關注內部控制的決策價值。
(3)由于國內外對于內部控制缺陷披露水平的要求不同,所以國外學者能夠直接根據(jù)內部控制缺陷的數(shù)據(jù)進行實證研究,而中國學者更多的是通過自建內部控制指數(shù)或者利用迪博指數(shù)、廈大指數(shù)進行衡量,對于直接研究內部控制缺陷的文獻相對較少。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未來我國學者對于內部控制的研究也可盡量聚焦于內部控制經濟后果的研究,且考慮到未來我國內部控制缺陷的披露程度將大大提高,學者可以更多地使用內部控制缺陷數(shù)據(jù)進行實證分析,提高研究成果的準確性和廣泛性。
參考文獻
[1]Jim Emanuel.Abnormal Returns around Disclosure of Problems in Internal Control over Financial Reporting[J].The Journal of Corporate Accounting&Finance,2006,(6):110135.
[2]Hollis Ashbaugh-Skaife,Daniel W Collins,William R. Kinney,Jr Ryan LaFond.The Effect of SOX Internal Control Deficiencies and Their Remediation on Accrual Quality[J].The Accounting Review,2008,83(1):217250.
[3]Cohen Danie A,Dey Aiyesha,Lys Thomas Z.Real and Accrual-Based Earnings Management in the Pre- and Post-Sarbanes-Oxley Periods[J].The Accounting Review,2008,83(3):757787.
[4]K Raghunandan,Dasaratha V Rama.SOX Section 404 Material Weakness Disclosures and Audit Fees[J].Auditing, 2006,25(1):99114.
[5]Hogan Chris E,Michael S Wilkins.Evidence on the Audit Risk Model:Do Auditors Increase Audit Fees in the Presence of Internal Control Deficiencies?[J].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2008,25(1):6.
[6]Randal Elder,Yan Zhang,Jian Zhou,Nan Zhou.Internal Control Weaknesses and Client Risk Management[J].Journal of Accounting,Auditing and Finance,2009,24(4):543579.
[7]Jacob M Rose,Carolyn Strand Norman,Anna M. Rose.Perceptions of Investment Risk Associated with Material Control Weakness Pervasiveness and Disclosure Detail[J].The Accounting Review,2010,85(5):1787.
[8]Richard Lambert,Christian Leuz,Robert E. Verrecchia.Accounting Information,Disclosure,and the Cost of Capital[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2007,45(2):385420.
[9]Costello A M,R Wittenberg-Moerman.The impact of financial reporting quality on debt contracting:evidence from internal control weakness reports[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2011(1):97136.
[10]方紅星,孫翯.交叉上市公司內部控制缺陷披露的影響因素與市場反應:基于兗州煤業(yè)的案例研究[J].上海立信會計學院學報,2010,(1):2836,97.
[11]楊清香,俞麟,宋麗.內部控制信息披露與市場反應研究:來自中國滬市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ù)[J].南開管理評論,2012,(1):123130.
[12]董望,陳漢文.內部控制、應計質量與盈余反應:基于中國2009年A股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ù)[J].審計研究,2011,(4):6878.
[13]葉建芳,李丹蒙,章斌穎.內部控制缺陷及其修正對盈余管理的影響[J].審計研究,2012,(6):5059.
[14]劉行健,劉昭.內部控制對公允價值與盈余管理的影響研究[J].審計研究,2014,(2):5966.
[15]牟韶紅,李啟航,于林平.內部控制、高管權力與審計費用:基于2009—2012年非金融上市公司數(shù)據(jù)[J].審計與經濟研究,2014,(4):4049.
[16]李越冬,張冬,劉偉偉.內部控制重大缺陷、產權性質與審計定價[J].審計研究,2014,(2):4552.
[17]池國華,張傳財,韓洪靈.內部控制缺陷信息披露對個人投資者風險認知的影響:一項實驗研究[J].審計研究,2012,(2):105112.
[18]程小可,楊程程,姚立杰.內部控制、銀企關聯(lián)與融資約束:來自中國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ù)[J].審計研究,2013,(5):8086.
[19]方紅星,施繼坤,張廣寶.產權性質、信息質量與公司債定價:來自中國資本市場的經驗證據(jù)[J].金融研究,2013,(4):170182.
[20]陳漢文,周中勝.內部控制質量與企業(yè)債務融資成本[J].南開管理評論,2014,(3):103111.
[21]劉中華,梁紅玉.內部控制缺陷的信貸約束效應[J].審計與經濟研究,2015,(2):1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