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丹
【摘要】 目的 探討綜合護理干預對肝動脈栓塞化療患者治療依從性和不良情緒的影響。方法 100例肝動脈栓塞化療患者, 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5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 觀察組給予綜合護理干預。比較兩組患者治療依從性、抑郁和焦慮評分。結果 觀察組依從性為98.0%, 高于對照組的82.0%(P<0.05)。觀察組抑郁自評量表(SDS)和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 綜合護理干預能有效提高肝動脈栓塞化療患者的治療依從性, 改善不良情緒,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 綜合護理干預;肝動脈栓塞化療;依從性;不良情緒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31.111
肝動脈栓塞化療是一種介入治療, 即經股動脈達肝動脈做超選擇性肝動脈插管, 經導管注入栓塞劑和抗癌藥物。對于不能手術切除的中晚期肝癌患者, 能手術切除但因高齡或嚴重肝硬化等不能或不愿手術的肝癌患者, 肝動脈栓塞化療可以作為非手術治療中的首選方法[1]。肝動脈栓塞化療在臨床得到廣泛應用的同時, 對護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本院對50例肝動脈栓塞化療的患者采用綜合護理干預, 取得較好效果, 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肝動脈栓塞化療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將其按照隨機數(shù)字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50例。兩組患者均符合原發(fā)性肝癌診斷標準[2], 并符合肝動脈栓塞化療適應證。觀察組男31例、女19例, 年齡26~58歲, 平均年齡45.8歲;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38例, 高中及以上12例。對照組男30例、女20例, 年齡28~62歲, 平均年齡46.5歲;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37例, 高中及以上13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護理方法, 即在術前、術后給予患者常規(guī)用藥、治療、飲食、生活等護理。觀察組在此基礎上給予綜合護理干預, 具體包括:①術前護理。a.心理護理:患者入院后存在不同程度的悲觀絕望、緊張、焦慮情緒, 醫(yī)護人員主動與患者溝通交流, 充分了解患者內心感受, 針對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及病情, 疏導、安慰患者, 消除其顧慮, 增強治療的信心和勇氣[3]; b.知識普及:由于大多數(shù)患者對疾病缺乏認識, 對治療缺乏信心, 因此本院制定了具體的健康教育宣傳方案, 并爭取患者家屬的協(xié)助, 以床頭講解為主, 向患者講解治療的方法及過程、術后可能出現(xiàn)的癥狀及其處理方法、注意事項、介紹成功的病案, 消除患者的顧慮;c.做好栓塞化療前的準備工作:注意各種檢查結果, 判斷有無禁忌證, 穿刺處皮膚的準備, 術前禁食4 h, 按醫(yī)囑備好所需藥品。②術后護理。a.穿刺部位的護理: 肝癌患者多凝血機制差, 加上術中應用肝素, 易導致穿刺部位出現(xiàn)血腫。手術后穿刺處沙袋壓迫1 h, 并加壓包扎, 囑患者絕對臥床24 h, 穿刺側肢體制動。嚴密觀察穿刺部位有無出血和血腫, 注意觀察穿刺側肢體皮膚顏色、溫度感覺、足背動脈波動情況[4]。臥床期間協(xié)助患者做好基礎護理;b.栓塞后綜合征的護理:肝動脈栓塞化療后多數(shù)患者可出現(xiàn)發(fā)熱、肝區(qū)疼痛、惡心、嘔吐、心悸、白細胞計數(shù)下降等臨床表現(xiàn), 稱為栓塞后綜合征[3]。針對栓塞后綜合征的特點, 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 尤其是體溫。行栓塞手術的患者, 術后由于腫瘤壞死及吸收, 多數(shù)會出現(xiàn)發(fā)熱反應, 一般為低熱, 對體溫38℃左右的患者, 可根據患者情況鼓勵多飲水, 或溫水、酒精擦浴等物理降溫處理, 3~5 d可恢復正常;體溫>38.5℃時遵醫(yī)囑應用退熱藥物, 如尼美舒利等。持續(xù)高燒不退者, 應考慮有并發(fā)感染的可能, 通知醫(yī)生給予對癥處理, 預防感染并發(fā)癥的發(fā)生;c.疼痛的護理:栓塞術后患者因栓塞部位缺血壞死、肝體積增大、包膜緊張, 大多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腹痛。護士積極協(xié)助患者取較為舒適的體位, 聽取患者的傾訴, 并采用心理疏導的方法, 分散患者的注意力, 同時密切觀察腹痛的部位、時間、性質及強度等, 按照三級止痛原則, 根據患者的疼痛強度選擇理想的藥物并盡量采用超前陣痛, 取得良好的鎮(zhèn)痛效果;d.胃腸道反應的護理:術中的高濃度化療藥物可刺激胃腸道, 術后患者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胃腸道反應, 如厭食、惡心、嘔吐等。術后常規(guī)給予患者止吐藥和抑酸藥保護胃黏膜, 大大減輕了患者的胃腸道反應;e.改善營養(yǎng)狀況:囑患者補充營養(yǎng), 給予高熱量、優(yōu)質蛋白質、富含維生素和纖維素的食物, 少量多餐, 食物以清淡、易消化為宜。不能進食或反應明顯者遵醫(yī)囑予以補液、營養(yǎng)支持治療。
1. 3 觀察指標及評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依從性、抑郁和焦慮評分。①依從性評價標準分為三個等級:不依從:患者不聽醫(yī)護人員勸阻, 擅自活動, 勉強服藥, 飲食差, 相關知識掌握不好;部分依從:患者在家屬和醫(yī)護人員的監(jiān)督下能夠絕對臥床, 穿刺側肢體制動, 按時服藥, 飲食欠佳, 相關知識有一定了解, 但配合較被動;完全依從:患者遵醫(yī)囑絕對臥床24 h, 穿刺側肢體制動, 按時服藥, 合理飲食, 相關知識掌握程度好。依從性=完全依從率+部分依從率。②抑郁和焦慮評定:依據SDS和SAS量表進行評估, 此量表包括20小項, 且每一小項分值為1~4分。SDS評分臨界分數(shù)值53分, SAS評分臨界分數(shù)值50分。兩項分數(shù)越低則表示患者焦慮與抑郁程度就越輕[4]。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tǒng)計學軟件對研究數(shù)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治療依從性比較 觀察組依從性為98.0%, 高于對照組的82.0%(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SDS、SAS評分比較 觀察組SDS、SA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3 討論
大多數(shù)肝癌患者因長期乙肝和肝硬化病史心理負擔已較重, 再加上癌癥診斷, 對患者和家庭都是致命的打擊?;颊呷朐簳r大都處于緊張、焦慮、對治療缺乏信心的負性心理狀態(tài), 特別是晚期肝癌患者, 失去了手術治療的機會, 在接受化療期間往往情緒波動大, 不配合治療, 表現(xiàn)為煩躁、易怒等[5], 如果沒有良好的護理干預, 更易引起患者和家屬對治療的絕望和對醫(yī)護人員的不滿情緒。本研究采用綜合護理干預, 以人為本, 根據患者心理狀態(tài)和病情, 實施有針對性的心理護理與對策, 為其在治療過程中提供一系列的人性化服務措施, 效果良好。
綜上所述, 綜合護理干預對肝動脈栓塞化療患者療效確切, 效果顯著, 可以明顯提升患者治療依從性, 改善不良情緒, 主動配合醫(yī)護人員完成治療,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李樂之, 路潛. 外科護理學. 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2012:6.
[2] 中國抗癌協(xié)會肝癌專業(yè)委員會. 原發(fā)性肝癌診斷標準. 中華肝臟病雜志, 2000, 8(3):135.
[3] 王霞英. 舒適護理在肝動脈化療栓塞術患者中的應用. 齊魯護理雜志, 2013, 19(7):96-97.
[4] 陳月娥. 舒適護理在ICU護理中的應用效果研究. 當代醫(yī)學, 2013, 11(24):124.
[5] 楊華清, 陳秀梅, 林梅榕, 等. 沙利度胺聯(lián)合放療治療肝癌的臨床觀察與護理. 醫(yī)藥前沿, 2011, 1(16):78-79.
[收稿日期:2016-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