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波
摘 要:生產性保護能更好地調動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的傳承積極性,通過現代化生產理念,使技藝從個體創(chuàng)作到群體傳承,保證遺產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本文以甬式竹器為個案,探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生產性保護實施的可能性、困難、方式和原則,為甬式竹器的保存和發(fā)展方式尋找一個新角度。
關鍵詞:甬式竹器;生產性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民間工藝
中圖分類號:TB4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碼:1672-7053(2017)08-0047-02
Abstract:Productive protection can better mobilize the heritage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heritors, through the modern production concept, so that skills from individual creation to group heritage, to ensur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heritage. In this paper, Ningbo type bamboo as a case, discusses the possibility and the production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implementation difficulties, methods and principles, to find a new angle for the Ningbo type bamboo preservation and development.
Key Words:ningbo style bamboo articles; productive protection;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folk handicraft
在國家的大力號召和支持下,非物質文化的 “生產性保護”進入人們的視線。生產性保護方式在增加匠人們的收益、弘揚地域優(yōu)秀傳統文化、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精髓、增加產品的影響度和使用面上都有顯著的作用,在改善傳統行業(yè)、提高行業(yè)經濟收入、促進文化消費、實現區(qū)域經濟社會文化全面協調等方面所發(fā)揮了積極的作用。寧波具有悠久的竹器制作歷史,甬式竹編工藝還被列為寧波非物質保護遺產。作為一項典型的生產經濟型非物質文化,“生產性保護”方式的引入能夠為甬式竹器文化和制造業(yè)尋找新的可持續(xù)性發(fā)展思路,使整個行業(yè)以新的方式 “生存”下來。
1生產性保護的概念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中,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概念的核心是“采取措施,確保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生命力”。生產性保護以整體性和傳承性為核心,以有效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技藝為前提,借助生產、流通、銷售等手段,將非物質文化遺產及其資源轉化為文化產品的保護方式[1]。2012 年2 月2 日,我國文化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發(fā)布了《文化部關于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的指導意見》,提出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的概念、方針和原則,以及如何科學地進行生產性保護的指導意見[2]?!吧a性保護”以其獨特的與經濟相掛鉤的方式科學地引入各地民間工藝保護中。
作為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活態(tài)保護與傳承的新方式,生產性保護在我國提出的時間還不長,理論準備不足,少有成功案例。尤其是各地的民間工藝多樣化,技術多變,銷售方式和大眾的接受度都不一樣,而各個環(huán)節(jié)又缺乏合理有效的評估體系,所以生產性保護的發(fā)展和實踐可以說是邊探索邊成長。生產性保護項目的實施既要堅守非遺項目的核心技藝和核心文化的完整性,又要根據各地的經濟狀況、生產現狀和非物質文化的創(chuàng)新方式,創(chuàng)立各地特有的評估體系和發(fā)展目標,體現民間工藝文化的“實用性”、“變化性”和“活態(tài)性”。
2 甬式竹器生產性保護的困難
2.1消費市場萎縮
寧波市有約60余家竹材加工企業(yè),由于整體企業(yè)規(guī)模偏小,沒有一條完善合理的產業(yè)銷售鏈,加上制作工藝和產品質量上沒有很大程度的改進,使得寧波竹產業(yè)的發(fā)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甬式竹器制造業(yè)規(guī)模不大,大都是家族小企業(yè),雇當地有經驗的工匠手工制作。受市場銷售影響,大件竹器的制作逐漸慢慢萎縮,能夠生存下來的主要是農耕用具和日常生活小產品。許多在市場上銷售的竹器產品其觀賞和體味民間工藝的價值大過了實用價值,顧客買竹器主要是為了回味傳統工藝和觀賞,而欣賞竹器的人也越來越少,這樣就導致竹器的銷售量也越來越少。加上甬式竹器的樣式如舊,沒有因時代改變而有所進步,更加吸引不了更多的顧客了;而且竹器產品都是手工制品,做一件就要花費很久,算上工時費,竹器的價格也不肯低廉,導致許多潛在消費者望而卻步。
2.2技藝傳承后繼乏人
甬式竹器生產的大部分匠人都是文化程度不高的手工藝人,其技藝傳承依靠一代代的口傳身授,稍微有靈性的匠人會把師傅教授的技法基本原理加上自己對造型的審美和創(chuàng)作,結合器物的實用性融合在竹器里面,使竹器文化得以不斷發(fā)展、補充和升華。
甬式竹器工藝得到傳承和延續(xù),很大一個原因是因為它是不少家庭,尤其是竹資源豐富的村鎮(zhèn)家庭賴以為生的技能。但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塑料制品以其豐富的造型和廉價的成本漸漸替代竹器,同樣的一個盛食材的廚房小產品,塑料以其性能和價格優(yōu)勢遠遠超越了傳統竹器。竹器市場的萎縮,使得曾經的民間匠人難以維持生計,學制作竹器不是一期培訓班就能解決的問題,需要學徒跟著師傅學上一年才能把成品在市場上售賣。隨著市場的不景氣,很多匠人都改行,新的學徒也難招,甬式竹器制作技藝傳承的未來令人堪憂。
2.3產品質量堪憂
器物的發(fā)展史與生活美學的發(fā)展密切相關。器物只有被人使用、銷售流通,才能對其造型和功能有一定的要求,脫離了使用的器物只會成為擺設品,其造型和功能也會停滯不前。由于現代化工業(yè)制品更易加工和易得到原材料,漸漸成為竹器的替代品,竹器因銷售量的銳減也縮小了加工規(guī)模。為了迎合市場需求,滿足人們欣賞和懷舊的心理需求,現在的竹器停留在舊款式的加工制作上,制作也漸漸粗糙起來。
隨著現代工程流水線引進,竹器加工制作也慢慢流水化,設計者和制造者相分離,這也導致民間工藝源泉的枯竭,最終使傳統工藝步現代工業(yè)的后塵,制作的竹器標準化,失去原有的親切自然感,失去創(chuàng)造性和個性。
3 甬式竹器的生產性保護淺議
3.1健全相關法律法規(guī)
竹器制作具有“培訓時間長、投入精力大、人力成本高、匠人的創(chuàng)造力影響藝術審美價值”等特點,僅依靠市場自我發(fā)展肯定有困難。所以需進一步加強政府層面的政策落實,充分發(fā)揮政府的主導作用。政府是組織者和管理者,必須充分而正確地發(fā)揮主導作用,建立起完善的保障機制,完善寧波竹器生產業(yè)各項配套設施,堅持社會參與,協調多方面力量。
3.2品牌的建立
品牌的建立是甬式竹器面走向熟市場的必經之路。形成品牌對于竹器營銷和竹器生產者的設計風格維持非常重要。成熟的品牌在一定程度上認可了匠人的所有權和和收益權,是對匠人的尊重和價值體現,使傳統竹器制作技藝傳承者有“主人翁”責任感,從而積極維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延續(xù)和發(fā)展。在造型雷同編制技法雷同的竹器制品銷售生產中,品牌的建立有利于制作者對產品質量具有責任感,有意識去拓展產品造型和實用性,精心維護和提升品牌價值,力求業(yè)內知名度。
3.3轉變傳統印象
宣傳教育是“傳承”的一部分,只有社會了解、關注和欣賞甬式竹器,才能有利于它的發(fā)展。在社會的各個層面進行普及和宣傳是對傳統非物質文化保護的有效方式,能夠吸引更多人的關注,吸引年輕人傳承技藝、更能有利于產品的銷售。加大宣傳教育能夠一改大眾對其印象,從而多角度增加竹器的創(chuàng)造性,形成竹器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新局面,營造全民互動參與創(chuàng)新的新氛圍。
3.4注重人才隊伍建設
非物質文化遺產一個重要特點是依附于匠人而存在。因此首先要轉變老匠人的思想觀念,讓老匠人愿意手藝外傳,增加老匠人的宣傳意識,可以將一部分基礎的制作技藝進行宣傳,從現場展示到網絡短片宣傳。以新穎接地氣的方式宣傳技藝,能吸引年輕人加入甬式竹器人才隊伍,一改目前匠人青黃不接的現狀,不斷有新人加入,融入新的思想和創(chuàng)新方式,使甬式竹器人才隊伍能夠健康發(fā)展。
3.5增添附加價值
甬式竹器的外形和制作方式上沿用了傳統的審美和技藝,在售的產品造型和使用方式上并沒有較大的突破,這樣的產品面貌勢必會使產品從日用品走向懷舊藝術品,購買動機也會發(fā)生很大變化,直接導致購買人群的減少。用現代化的設計改變產品的功能和與用戶的交互方式,使其在功能上回歸到日常使用中,增加用戶體驗值,形成適合當下生活審美的產品風格,無論是否形成獨立的品牌都會有不一樣的附加價值。
4 甬式竹器文化生產性保護的原則與限度
甬式竹器是典型的傳統文化和市場經濟沖突中的民間實用產品,如果不加以保護肯定會被市場淘汰。同時,作為地域特點較強的民間產品,甬式竹器為地域文化開發(fā)和本土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提供了鮮活的樣本,具體實踐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1)甬式竹器的生產性保護需要注意本土技藝的保留,不能為了更好地銷售直接照搬其他的竹制品的技法和造型,使甬式竹器失去了其最寶貴的文化遺產原真性。
2)甬式竹器的生產者,尤其是成熟的匠人應該有維護非物質遺產文化的意識,需要大膽培養(yǎng)新人,壯大行業(yè)規(guī)模,堅信“行業(yè)強才能自我強”的理念。同時,行業(yè)帶頭人還需要堅持原則,不能單純?yōu)榱私洕б娼档椭衿鞯募庸に疁省?/p>
3)需審慎處理甬式竹器的技藝所有權問題,必要的時候介入專利保護,成熟匠人的手工藝制品需要冠名保護匠人的利益,這也是促進匠人生產積極性的有效方式。
4)工業(yè)設計理念的融入甬式竹器的發(fā)展必然會帶來新的機遇,然而新理念與傳統工藝融合必然會產生矛盾。在生產性保護下的甬式竹器,應更加注重產品的文化屬性,將竹器作為一種文化的載體,通過竹器宣傳甬式竹文化,從而提升甬式竹器的影響力,最終達到傳承的目的。
本文系2017年寧波市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課題。
參考文獻
[1] 李榮啟. 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的重要性與可行性. 美與時代[J]. 2014(9):21-25.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文化部關于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的指導意見.文非遺發(fā)〔2012〕4號[Z]. 2012.2.2.
[3]譚宏.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方式保護的幾點理解.漢江文化[J],2010.3.
[4]劉德龍.堅守與變通——關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中的幾個關系.民俗研究[J]. 2013.1.
[5]羅婷婷,焦艷,朱慧芳.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研究述評.通化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J],2014.3.
[6]楊亞庚,陳亮,賀正楚,陳文俊.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探索.東南學術[J],2014.1.
[7]吳良如,高貴賓,王劍勤.寧波市竹資源培育、利用及發(fā)展策略.竹子研究匯刊 [J],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