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碩
摘要:基于ICT的盧森堡大學網絡信息化教育發(fā)展模式提升了盧森堡大學的信息化教育科研能力,推動了博洛尼亞進程的歐洲高等教育一體化發(fā)展。該文首先研究了基于ICT網絡信息的國際化學分體系、信息化教學能力參數(shù)以及盧森堡大學多語種教學模式,分析了盧森堡大學在教學、科研和人才引進等方面的ICT網絡信息發(fā)展理念,探討了其研究型辦學模式和校企合作的科研成果轉化平臺,提出了盧森堡大學推廣ICT網絡信息終身學習體系的國際化通行做法,最后提出了盧森堡大學發(fā)展模式對我國高校的ICT網絡信息國際化發(fā)展的啟示與借鑒。
關鍵詞:盧森堡大學;ICT;網絡信息;多語種教學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盧森堡大學(The University of Luxembourg)是盧森堡大公國境內唯一一所公立大學,成立于2003年8月13日,是歐洲首都大學聯(lián)盟成員之一。迄今為止雖然只有十三年的辦學歷史,但是盧森堡大學已經躋身世界一流大學行列,據2015-2016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該校業(yè)已位列世界第193位。盧森堡大學的發(fā)展從成立之初就定位在基于ICT網絡信息的多語種、國際化和研究型大學的發(fā)展方向,不僅向本國學生提供了學術研究的機會,也向世界其他國家提供了—個來盧森堡學習和進行學術發(fā)展的機會。其ICT(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網絡信息教育模式的確值得世界各國的研究,這里筆者稱其為“多米諾”發(fā)展效應(Domino Effect)。
自2003年以來盧森堡大學開始了ICT網絡信息教育,經過近十五年的發(fā)展,其ICT(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教育模式逐漸成熟。2005年以后在歐盟fEu)政策的影響下,ICT教育模式在其本科、碩士和博士的語言教育領域開始應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對歐盟博洛尼亞進程(Bologna Process)產生了一定影響。
一、國際化教育理念
盧森堡大學在辦學上始終堅持基于ICT網絡信息的國際化教育理念,目前該校6172名本碩博學生來自于世界115個國家和地區(qū),授課的241名教師則來自于世界上二十多個不同國家?;贗CT網絡信息的國際化遠程教育是該校迅速發(fā)展的重要理念,盧森堡大學要求學生人均完成不少于一學期的遠程學術交流計劃,以此增加學生的國際化學術視野。校內的許多課程多以遠程研討會的方式進行,聘請了本學科的國際一流學者與學生進行遠程學術研討,使學生在一開始就領略了本學科最新發(fā)展成果,站在學術的最前沿進行學習和研究。
其次,國際化遠程實踐也是該校堅持ICT網絡信息教育理念的創(chuàng)新。該校的法律、經濟和金融學院定期邀請歐洲法院的法官給學生進行遠程授課,使學生從一開始就了解了法學領域的最新案例。到目前為止,盧森堡大學法律、經濟和金融學院已經陸續(xù)邀請了500多名歐洲及世界各地的金融和法律專家進行遠程授課,提高了學生的國際化學術視野。
盧森堡大學在制定基于ICT能力的培養(yǎng)方案從一開始就提出了網絡技術手段對學生跨學科能力的培養(yǎng)和課堂教學的有效應用問題。在應用ICT技術時提出了若干步驟:第一,ICT的應用要改變課堂教學實踐環(huán)境;第二,教學科研要實現(xiàn)學生和指導教師的ICT交互環(huán)境;第三,ICT網絡信息教學是一種基于ICT的師生和生生交互環(huán)境;第四,ICT能力的應用要有效改變課堂教學結構?;诖耍R森堡大學在本、碩、博士生教育中采用了基于ICT的培養(yǎng)方案主要內容涉及教學與學習手段的五個方面:(1)ICT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2)ICT在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互關系;(3)ICT在師生教學和生生學習中的應用;(4)ICT對教學科研方法的創(chuàng)新作用;(5)ICT對學生認知領域的促進作用。
具體來說,盧森堡大學的ICT網絡信息國際化教育理念可以概括為以下內容:第一,基于ICT網絡信息的多種語言和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教育和學習。該校始終堅持基于ICT網絡信息的多語種教學實踐,使學生盡快融入到國際化的教育氛圍中,在就業(yè)和科研等方面具備競爭優(yōu)勢。第二,該校重點發(fā)展歐洲法、商業(yè)法和國際金融等專業(yè)的國際化遠程教育模式。鑒于盧森堡的歐洲金融和法律中心地位,該校將歐洲法、商業(yè)法和國際金融這三大領域作為ICT網絡信息教育優(yōu)先發(fā)展的國際學科,通過盧森堡在法律和金融中心的國際地位不斷提升該校在法律、經濟和金融等學科的國際領先水平。第三,該校不斷提升安全、信任及信息技術的國際發(fā)展水平。隨著盧森堡的歐洲數(shù)據中心地位日益鞏固,該校的安全、責任與信任中心也不斷提升自己的國際影響力,該中心不但提供有效的博士和碩士課程,而且還設有博士后流動站吸引世界各地的人才來盧森堡大學從事科研。第四,該校利用其在歐洲系統(tǒng)生物醫(yī)學教學中心的優(yōu)勢,通過ICT網絡信息平臺對科研成果進行知識轉移,同時將最新成果直接構建在博洛尼亞科研系統(tǒng)上,以此達到科研成果的國際轉化,這一舉措吸引了許多國際知名專家來到其系統(tǒng)生物醫(yī)學中心任教或從事科研。
二、研究型辦學模式
21世紀初,盧森堡大學成立后就將自身定位在基于ICT網絡信息教育的研究型大學,不斷提高學校的科研水平。筆者這里用一個數(shù)據來說明問題,盧森堡大學的科研人員人數(shù)為860人,教學人員的人數(shù)為241人,也就是說該校的科研人員與教學人員的比例是3.5:1。世界上任何一個大學恐怕都很難做到這一點,這也是該校追求基于ICT網絡信息教育和科研發(fā)展的結果。作為歐洲的科研和金融、數(shù)據中心,盧森堡大學的三個學院和兩個交叉學科研究中心吸引了世界上很多知名的研究型學者來此進行科學研究。
盧森堡大學在本碩博三級教育中十分重視學生的ICT網絡信息科研能力培養(yǎng)。學校鼓勵銀行和企業(yè)等機構來校進行雙向合作,為學生畢業(yè)后的職業(yè)生涯提供研究和實踐機會。盧森堡大學靠近歐盟政府所在地,銀行及金融行業(yè)發(fā)展迅速,作為世界上第二大投資基金中心,盧森堡私人銀行和保險公司較多,因此盧森堡大學的三個學院積極鼓勵學生開展歐盟課題研究,與銀行和保險公司進行雙向科研合作,將企業(yè)的課題納入到學校的ICT網絡信息研討活動中。同時鼓勵學生在歐洲和世界各地的有影響力的學術期刊上發(fā)表自己的科研成果,以此作為學生就業(yè)的依據。該校的法律、經濟和金融學院甚至還將學生的研究成果納入到遠程教育學分考核體系中,鼓勵學生從事ICT網絡信息創(chuàng)新實踐。
盧森堡大學的兩大研究中心不但重視科研過程,而且強調科研成果的轉換,其科研過程始終是與企業(yè)共同完成的。如美國德爾福汽車零部件公司就與該校的安全、責任與信任中心(SnT)簽署了一項為期四年的合作研究協(xié)議,雙方將在汽車電子控制系統(tǒng)的研究中進行網絡信息合作,這也是德爾福首次與歐洲大學聯(lián)手進行遠程科研合作。
盧森堡大學在十三年的辦學過程中始終意識到,當今現(xiàn)代化高校要保持持續(xù)競爭力和成功,ICT網絡信息科研創(chuàng)新至關重要。因此盧森堡大學在辦學之初就建立了二所交叉學科研究中心,旨在促進并發(fā)展盧森堡大學的網絡信息研發(fā)活動,鼓勵相關專業(yè)與銀行企業(yè)等社會機構的技術和科學合作以及與公共和私人部門之間的遠程技術轉移,大力發(fā)展創(chuàng)新科研成果。
為了獲得盧森堡和歐盟的基金項目,盧森堡大學專門成立了基于ICT網絡信息平臺的創(chuàng)新和研究機構為盧森堡大學的創(chuàng)新和研發(fā)提供遠程信息指導。盧森堡大學的ICT網絡信息研究平臺主動協(xié)助歐洲企業(yè)和研究中心認清自身的能力和需求,找到合適的金融和技術支持工具,幫助企業(yè)獲得大學推出的創(chuàng)新和研究支援計劃,吸收和幫助企業(yè)家或技術型企業(yè)在盧森堡大學開展遠程技術創(chuàng)新活動提供網絡平臺。同時該創(chuàng)新和研究平臺將盧森堡大學研究中心作為孵化器,為企業(yè)的新項目提供合適的遠程支持和指導,也為外國企業(yè)公司在盧森堡開展研究業(yè)務提供中轉站式的信息平臺,此舉有效地推動了遠程校企合作研究項目的發(fā)展和增長。
三、多語種教學模式
目前盧森堡大學下設三個學院:科學、技術以及通信學院(The Faculty of Science,Technology and Communication,F(xiàn)STC)、法律、經濟和金融學院(The Faculty of Law,Economics and Finance,F(xiàn)DEF)、語言文學、人文、藝術以及教育學院(The Facuhy of Language and Literature。Humanities.Arts and Education,F(xiàn)LSHASE)。另外設有兩個獨立的交叉學科研究中心:系統(tǒng)生物學中心(The Luxembourg Centre for Systems Biomedicine,LCSB)、安全、責任與信任中心(The Interdisciplinary Centre for Security,Reliability and Trust,SnT)。盧森堡大學設有11個學士學位授予點,39個碩士學位授予點以及7個博士學位授予點,該校現(xiàn)有來自于世界115個國家和地區(qū)的6172名學生在讀本碩博課程,授課教師則來自于世界二十多個不同國家。由此可見,其學生和教師的國際化比例非同一般。
盧森堡大學的ICT教育模式開始于歐盟委員會的終身學習政策導向,歐盟委員會指出ICT作為一種傳播教育的手段打破了以往學習的狹隘空間,有助于大學教師改進教學策略。同時歐盟委員會也提出了如何應用ICT模式的建議,諸如如何教會學生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開展學習的方法和手段,如何發(fā)展培訓技能,如何發(fā)揮ICT的教學科研的引領作用。正是在這種背景下ICT模式自2003年后在盧森堡大學的語言教育中開始應運而生并逐漸普及。
就像盧森堡大學的國際化發(fā)展一樣,盧森堡大學的授課模式采用的是雙語、三語或四語模式,即雙語(英語/法語、法語/德語、英語/德語),三語(英語/法語/德語、法語/德語/盧森堡語、英語/法語/盧森堡語),甚至四語(法語/德語/英語/盧森堡語)等,這里筆者用公式L=L1+L2+…Ln來表示。本科授課語言基本都是雙語,碩士研究生大概有1/3的項目是雙語授課,其他的課程則采用多語言授課,至于專業(yè)課主要采用何種語言則主要取決于授課教師的要求。博士生課程主要是多語言授課,但是隨著盧森堡大學在歐洲首都大學聯(lián)盟中的地位,其英語和法語授課比例不斷加大。
在盧森堡大學的國際化發(fā)展中,盧森堡大學對基于ICT項目的多語種專業(yè)課程模塊“教育多媒體”情景教學方法做了詳細的闡述。ICT多語種課程是針對教師培訓者和教師的培訓課程,受訓者們往往已經在教師教育、ICT素養(yǎng)和ICT在學校中的功能和應用方面已經具有一定的知識,因此基于ICT項目的多語種課程教學旨在為目標群體構建深層知識和高級素養(yǎng),其教學范疇如表1所示:
從表1可以看出,基于ICT的多語種課程教學是在課堂教學中完成的教師和學生角色的轉換,其教師一學生&學生一學生的互動交流模式體現(xiàn)了網絡信息交際層面的認知學習方法,極大地影響了盧森堡大學課程教育體制的變革,促進了ICT網絡技術在教師教育與員工培訓中的比重,提高了ICT基礎設施建設,將歐盟(EU)在大學教育和培訓中所倡導的終身學習、社會排斥、社會機會、體制變革和文化創(chuàng)新理念與網絡技術變革有機結合起來。
表1可將基于ICT項目的多語種教學可以概括如下:(1)教育多媒體化成為主流方式和其未來應用的教學法語景;(2)重要的學習和教學方面,特別是教師角色、學生學習策略、社會/協(xié)作學習、ICT素養(yǎng)、元認知和動機;(3)相應教育目標以及教育多媒體化如何助益這些目標的實現(xiàn);(4)教學中教育多媒體化的關鍵和反思性選擇以及使用。
盧森堡大學將自身教學定位為基于ICT的多語種信息教學,就是要在歐洲的多語境學術發(fā)展中為自己創(chuàng)造國際化的發(fā)展氛圍。隨著歐盟博洛尼亞進程,盧森堡大學要求教師在本科生的11個學士學位課程中優(yōu)先進行ICT網絡信息教學,其學分程序也是直接在博洛尼亞學分系統(tǒng)上構建的,與歐盟的ECTS學分接軌。碩士生和博士生的授課則主要以三語或四語來進行,同時鼓勵教師多開設基于ICT的英文授課課程,這主要是基于盧森堡大學的國際研究型大學的發(fā)展方向。為了給學生提供一個非凡的國際學術發(fā)展環(huán)境,培養(yǎng)學生的多語言應用能力也是發(fā)展ICT網絡信息教育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如盧森堡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和歐洲數(shù)據中心就有賴于大學的多語種網絡信息支持。
此外,盧森堡大學的本科和碩士生一般都要求參與國外大學的遠程教育課程,如比利時、法國、德國、奧地利和英國等國家進行交換生的遠程教育和聯(lián)合培養(yǎng)。目前該校已經與世界上的200多所大學簽署了交換生的遠程教育培養(yǎng)協(xié)議,遍及世界上22個國家。為了進一步加強國際文化交流,該校2/3的專業(yè)課程都需要ICT網絡信息技術的支持,遠程教育范圍遍及歐洲、美洲和亞洲等地,以此為學生提供國際研究經驗和學術交流。
基于ICT網絡信息的盧森堡大學多語種教學的目的就是為學生提供一個沉浸在多語言環(huán)境中進行學習和研究的交互氛圍,因為無論是英語和德語、英語和法語、英語和西班牙語,或德語和法語,掌握了運用不同語言的能力,也就意味著增強了學生的國際學術發(fā)展與就業(yè)競爭力。
四、ICT輔助學習的角色轉變
與傳統(tǒng)個人學習方式不同,相互協(xié)作成為盧森堡大學ICT網絡信息教學經常采用的方式,而且教師的角色也傾向于從信息傳播者的角色轉向“學習輔導者”的角色。這些角色的變化在采用“開放式”應用程序的ICT輔助學習情況中更有可能實現(xiàn)。考慮到ICT輔助學習的情況也可以采取被動的方式,教師比較慎重地選擇相應的“開放”應用程序。此外,在ICT使用之前/期間確定“學習的定性概念”,并且學生根據ICT輔助學習的需要接受深_人的自我規(guī)范策略培訓(教師成為策略培訓者)和協(xié)作學習。特別是教師應該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小組間交流、互助和同伴輔導,適當補充應用程序中所缺失的教學法內容。
盧森堡大學認為,在某種程度上ICT可以挑戰(zhàn)教室里的層級化,也可以挑戰(zhàn)老師“認識權威”。有些老師對此大方接受,有的則備感壓力。然而,所有的老師都需要接受培訓以在課堂上應對ICT所帶來的挑戰(zhàn)。
但是如何組織相關培訓呢?首先,盧森堡大學認為教師應該學習不同課堂中的ICT使用場景;第二,教師培訓應該培養(yǎng)教師進行關鍵評估和應用程序選擇的能力(因為更“密切”的應用程序會導致表面學習)。其ICT教學和認知參數(shù)表現(xiàn)如下:(1)從教學轉向學習(協(xié)作學習、基于問題的學習、學會到學習等);(2)教師和培訓師對ICT的態(tài)度;(3)影響學習過程和支持這些學習過程的學校組織結構條件的其他認知、情感和社會文化因素(對學習者掌握大量信息和將其轉化為有用知識的能力,以及學習模型和認知過程的分析做進一步研究);(4)教學體制層面參數(shù);(5)項目中工作人員培訓的作用;(6)ICT基礎設施作為整體的信息通信技術以滿足信息化社會需求方面。
盧森堡大學認為當今世界是一個全球化的信息社會,學生是未來社會的創(chuàng)新人才,只有融入到ICT網絡信息社會,才能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才能在在未來的社會中有效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變革社會,實現(xiàn)個人和社會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盧森堡大學的教師教學能力培訓的核心是一個完整的基礎教學能力體系,是基于ICT的教學能力要求,如表2所示。
(1)了解教育多媒體和信息電訊工具的學習潛力;
(2)實踐ICT教學與學習策略(學習的獨立責任、聽眾的教學差異化、過程導向活動、問題導向活動);
(3)認識結構主義、行動學習和情境學習,挖掘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的經驗;
(4)課程設計著眼于跨學科方法和系統(tǒng)化學習組合課程;
(5)管理技能突出信息管理(成為輔導者)、時間管理和團隊管理(合作/團隊學習策略)。
綜上所述,盧森堡大學基于ICT的教學能力參數(shù)表現(xiàn)為教師角色、學生學習策略、社會/協(xié)作學習、ICT素養(yǎng)、學生關于元認知和動機的認識,相應教育目標以及教育多媒體化如何助益這些目標的實現(xiàn)等方面,最后根據多媒體在教育中使用的主流情境,實現(xiàn)教育多媒體化的關鍵和反思性選擇。
五、盧森堡大學發(fā)展模式對我國高校信息化教學的借鑒與啟示
隨著我國高校“雙一流”建設的深入開展,借鑒歐洲大學的發(fā)展模式并盡快與國際接軌業(yè)已成為一項迫切的課題,盧森堡大學的“多米諾”發(fā)展模式對我國高校的ICT網絡信息國際化發(fā)展的確具有借鑒價值。
(一)制定完整的ICT教學能力培養(yǎng)體系
ICT教學能力培養(yǎng)應從教學轉向學習,進行協(xié)作學習和基于問題的學習,以此實踐ICT教學與學習策略,將學習的獨立責任、聽眾的教學差異化、過程導向活動、問題導向活動等納入到ICT教學能力培養(yǎng)體系中,實施信息化課程設計,著眼于跨學科方法和系統(tǒng)化學習相組合的課程。建立快速和適當?shù)姆磻獣r間管理機制,提高虛擬教室的組織策略和跨學科團隊工作能力。
(二)構建國際交換生的遠程學分體系
我國高校國際化程度不高的另一個主要原因是國際交換生遠程培養(yǎng)體系尚未形成,目前中國高校主要采用學生自愿的方式進行國際化交換,而且交換回來后很多學分國內學校尚不認可,這嚴重影響了我國高校的國際一流大學的發(fā)展進程。從盧森堡大學的發(fā)展模式來看,其學分構成程序是直接與歐盟博洛尼亞進程的ECTS遠程學分體系接軌,本科和研究生要求至少有一學期的遠程教育或研究經歷。借鑒盧森堡大學的經驗,我國高??稍诓糠謬H化程度較高的專業(yè),如計算機軟件、電子工程、國際金融、生物工程等領域構建國際化交換生的遠程學分體系并提高其學分權重,與國際一流大學進行交換生的ICT網絡信息平臺合作,將一學期甚至兩學期的國際化遠程教育或研究作為學生考評的重要依據,以此有效促進我國高校的國際化發(fā)展。
(三)加快科研成果的信息化轉化
盧森堡大學能夠吸引世界上很多知名的研究型學者來此做研究是因為其兩大研究中心能夠快速實現(xiàn)ICT網絡信息平臺的科研成果的知識轉化。其實我國的很多一流大學也聘請了許多世界級學者作為兼職教授或研究人員,其中不乏一些領域的諾貝爾獎獲得者。但是這些國際知名學者大多是在國內高校掛名或不定期來中國高校做一兩次學術報告,并沒有在國際前沿領域與我國高校的科研人員進行實質性的研究合作,這主要取決于我國高校的網絡信息化科研成果轉化機制尚不夠成熟,與國內和國際市場的接軌還不夠完善。
在這一點上,我國高校的創(chuàng)新研究機構應及時發(fā)現(xiàn)自身的能力和需求,借助ICT網絡信息平臺幫助國內外企業(yè)獲得大學推出的創(chuàng)新研究支援計劃,幫助企業(yè)家或技術型企業(yè)在高校開展技術創(chuàng)新活動提供信息平臺,這樣才能有效地吸引國際知名的研究型學者與我國高校開展實質性的科研活動和成果轉化,實現(xiàn)國際一流科研成果的雙贏。
(四)推廣采用ICT網絡信息平臺的多語種授課模式
目前我國高校的專業(yè)課遠程教學改革基本上是雙語授課,即漢語和英語的雙語遠程教學。其實這一雙語遠程授課模式從目前的國際化人才培養(yǎng)來看已經滯后,因為隨著英語的國際普通話地位,僅僅會用英語進行國際學術交流已經不能滿足國際學術與科研的發(fā)展趨勢,而且缺乏國際競爭力和學術話語權。如何嘗試使用多語種授課模式已經成為影響我國高校國際化一流大學進一步發(fā)展的瓶頸。借鑒盧森堡大學的ICT網絡信息平臺的多語種授課模式,我國高??稍谝恍┯袟l件的專業(yè),如建筑學、金融學、經濟學等專業(yè)嘗試建立英語/法語/漢語或英語/德語/漢語等ICT網絡信息的多語種授課平臺,以盡快培養(yǎng)復合型的專業(yè)人才,以此改善目前我國高校遠程授課語種單一的問題,提高我國高校人才培養(yǎng)的國際競爭力和國際學術話語權。
(五)提高遠程教育的社會服務職能
一所高校的國際一流建設除了其教學科研之外,另外一個重要指標是看它的遠程教育的社會服務職能。世界上的很多一流大學都十分看重這一點,當然,盧森堡大學也不例外。盧森堡大學所建立的十三個遠程課程培訓中心為其國際一流大學的發(fā)展提供了社會認可,并為盧森堡的社會和經濟發(fā)展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我國一流高校目前尚未構建職業(yè)規(guī)劃、社會文化傳承等方面的ICT網絡信息終身學習體系,基本上這一部分是由社會機構來完成的,如老年大學、職業(yè)培訓學校等,且均為盈利式的教育培訓。需要指出的是,國際上對一流大學的國際化發(fā)展程度的認可絕不僅僅局限于其教學科研的國際一流水準,高校的社會服務職能也是一個重要的考量指標。在這一點上我國的一流高校也應適時構建基于ICT網絡信息平臺的終身學習體系,筆者認為這也是未來我國高?!半p一流”建設需要認真思考和改進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