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曉君 徐友芳 林名云 周羽芳
護理管理
護理人員培訓及考核方式的改革與探討
郭曉君 徐友芳 林名云 周羽芳
目的 探討改革后的護理培訓及考核方式在臨床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2014年、2015年參加培訓考核的護理人員分別作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的培訓考核方法,觀察組采用新培訓考核模式。比較2組護理人員的考核成績合格率及對培訓、考核模式的認可情況。 結果 觀察組“三基”理論、技能操作成績合格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對培訓和考核的興趣、內容、形式、實用性、收獲各項目評分也明顯高于對照組。 結論 科學、合理地安排培訓及考核可提高護理人員的理論、操作水平,同時也提高了護理人員對培訓模式的滿意度。
護理人員;在職培訓;教育考核
隨著社會進步和醫(yī)學模式逐步改變,人們對護理人員的專業(yè)素質和服務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1]。護理人員在職培訓是護理人員繼續(xù)教育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護理人員各種能力的重要途徑[2]。如何滿足臨床工作需求,提供貼近臨床的培訓,成為目前在職培訓的主要關注點[3]。2015年以前我院對護理人員采用傳統(tǒng)分散式培訓考核方式,這種方式存在培訓目標不明確、培訓效果不明顯等不足,已不能適應護理發(fā)展的趨勢。2015年護理部結合醫(yī)院的特點,采取了科學、有效地培訓及考核方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報告如下。
1.1 對象
選取2014年、2015年我院參加培訓的護士、護師、主管護師3種職稱的護理人員,按年度將2014年參加人員255人作為對照組,將2015年參加人員292人作為觀察組。 對照組:男3人,女252人;年齡20~42歲;護士153人,護師84人,主管護師18人。觀察組:男2人,女290人;年齡19~43歲;護士177人,護師73人,主管護師42人。2組護理人員的年齡、性別、職稱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采用傳統(tǒng)的培訓、考核方法。①“三基”理論考試。護理部提前1個月通知考核時間,護理人員自行找相關資料進行基礎知識學習??荚嚂r將參考人員分為2批次進行閉卷考試。②技能操作考核。護理部提前1個月通知考核時間,考核內容為測量生命體征、吸氧、吸痰、鼻飼等15項常用護理操作技術,護理人員根據(jù)《臨床護理技術規(guī)范》的操作流程在操作示教室進行練習,考核時通過隨機抽簽的方法每人抽考2項進行考核,取平均分作為考核成績,由護理部從臨床科室中選出的資深護士長擔任各項操作的監(jiān)考人。③考核結果反饋。將每批次操作考核存在的普遍問題在護士長會議上進行總結。
1.2.2 觀察組
采用新培訓考核模式。①健全管理體系,明確培訓目標。在護理部統(tǒng)一領導下,成立護理培訓教學小組(簡稱教學組),根據(jù)《廣東省護理工作管理規(guī)范》及《廣東省護理事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的要求制定培訓計劃,統(tǒng)一培訓標準[4]。依據(jù)廣東科技出版社出版的《臨床護理技術規(guī)范》(第二版)的操作流程結合我院臨床實際制定各項技術操作流程及考核評分標準。②基礎知識培訓。對畢業(yè)1~3年的護理人員分批進行集中理論授課培訓1周后進行理論考試。對畢業(yè)3年以上的護理人員于理論考試前1個月通知理論考核知識的復習范圍,內容為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出版的《基礎護理學》(第5版)其中2章作為考核內容,各科室均配備該教科書作為科室學習工具。考試時為參考人員發(fā)放A、B卷進行閉卷考試。③基本技能培訓。對畢業(yè)1~3年的護理人員,培訓2周后進行考核,根據(jù)畢業(yè)1~3年的護理人員需掌握的護理技術項目選定2項操作技術為考核內容。教學組成員在培訓期間每日到示教室進行操作指導。畢業(yè)3年以上的護理人員考核項目為每年度2項護理技術,培訓前先由教學組成員進行操作演示,組織各科護士長觀摩學習,2周后由護理部主任對護士長進行考核,護士長考核合格后回科室對該科室護理人員進行培訓,1個月后由護理部組織進行考核。取2項平均分為技能操作考核成績。④操作考核情況個性化反饋。監(jiān)考人在監(jiān)考中將考核者存在的問題詳細記錄,考核完后按輕重緩急的順序將存在的問題對考核者進行針對性點評并提出正確的操作方法或改進措施。⑤制定相應的獎懲制度。對每批次的考試成績進行排名,對平均分排在前3名的科室及個人予以獎勵,排名在最后3名的科室護士長不能參加本年度優(yōu)秀護士長的評選;將個人成績合格作為護理崗位晉級的條件之一,成績不合格者除了取消本年度參選優(yōu)秀護士的資格,還將扣罰獎金并于次年重新參加該項目培訓、考核直至成績合格為止。
1.3 效果評價
①考核成績。各項考核采用百分制評分,滿分100分。理論成績<80分、操作考核經(jīng)1次補考后成績<85分者為不合格。②2組護理人員對培訓和考核的興趣、內容、形式、實用性、收獲進行評價。自行設計問卷,內容包括護理人員對培訓、考核的形式、興趣、實用性、內容、收獲5個方面的評價,每個條目滿分為5分,分數(shù)越高說明認可度越高。根據(jù)各科室參加考核的人數(shù)發(fā)放問卷調查表,參加考核人員填寫后收回。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2.1 2組護理人員考核成績比較
觀察組成績合格率明顯高于對照組。見表1。
表1 2組護理人員考核成績合格率比較 例(%)
2.2 2組護理人員對培訓、考核模式認可情況比較
觀察組對培訓、考核的興趣、內容、形式、實用性、收獲及總滿意度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見表2。
表2 2組護理人員對培訓、考核的興趣、內容、形式、實用性、收獲評分比較 (分,±s)
3.1 改革培訓模式,制定科學的培訓目標
培訓是提高護理人員基礎理論與臨床操作技能的手段,培訓模式是直接影響培訓效果的關鍵性因素[5-6]。為保障臨床護理人員培訓效果,使臨床護理人員能夠盡快掌握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各醫(yī)院在實際工作中,不斷借鑒和探索,結合各自實際情況,找到適合自己的培訓方法[7-8]。我院傳統(tǒng)的培訓方法存在管理體系不完善、培訓目標不明確、部分科室護士長對培訓工作不重視、護理人員缺乏積極性及學習愿望不高等問題。采用新的培訓、考核模式后,有健全的教學管理體系,根據(jù)不同層次護理人員提出針對性培訓、考核目標,落實培訓責任到教學組及科室護士長,激發(fā)了護理人員的學習興趣,培訓效果明顯,考核成績合格率較傳統(tǒng)培訓方法明顯升高。
3.2 結合我院護理人員特點進行有針對性地培訓,提高培訓工作的實用性和有效性
傳統(tǒng)的培訓方法培訓對象未分層次,內容廣泛、缺乏針對性,按照傳統(tǒng)方式進行考核并要求達標,需要耗費大量的物力及護理人員的時間、精力,在目前護理人員普遍不足、護理工作繁忙的狀況下無形會增加護理人員的精神壓力,存在安全隱患[8-10]。我院護理人員的基礎學歷主要以中專為主,畢業(yè)3年內的護理人員占41%。針對我院低年資護士理論知識、操作技能、臨床經(jīng)驗不足等特點,側重對低年資護士進行培訓,對已通過規(guī)范化崗前培訓及考核合格后入職的3年內護理人員分批次集中理論授課及操作指導,滿足了不同年資護理人員的學習需求,加快了護理人員獲取知識的效率。對畢業(yè)3年以上的護理人員將最新版《基礎護理學》的內容按計劃分次(每年度節(jié)選2章)進行理論培訓、考核,達到循序漸進更新護理人員基礎理論知識的目的,綜合各科特點選取2項操作技能作為每年度的操作考核項目,目標針對性強,大大減少了護理人員操作練習的時間和精力。另外,個性化的操作點評能達到全員技能操作標準統(tǒng)一規(guī)范的目的。從表2可以看出,護理人員對新培訓考核模式的興趣、內容、形式、實用性、收獲得分均明顯提高,說明與傳統(tǒng)培訓、考核方法相比,護理人員更愿意接受新的培訓、考核模式。
3.3 制定獎懲制度,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
新的培訓、考核模式將考核成績是否合格作為護理人員的崗位晉級、評選優(yōu)秀護士及獎金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激發(fā)了護理人員學習的積極性,改變了護理人員以往應付式、隨意性對待培訓和考核方式的態(tài)度。另外,將培訓任務落實到科室護士長,明確了職責,使護士長高度重視對該科室護理人員的操作指導和培訓監(jiān)督,科室學習氛圍濃厚,多數(shù)護理人員為了達標,勤學苦練,形成了趕、學、比、超的良好學習氛圍,達到了良好的培訓效果。
[1] 陳會娟. 兩種培訓模式對新護士培訓效果比較.齊魯護理雜志, 2014,20(1):112-113.
[2] 徐園,陳亞丹,曹晶,等.三級醫(yī)院護士分層培訓核心課程設置的研究.中華護理雜志,2014,49(8):969-972.
[3] 陳麗麗,李紅,金爽,等.基于崗位工作分析的護士崗位培訓實踐.中華護理雜志,2015,50(2):137-140.
[4] 鐘麗強,王曉琴,錢耀榮,等.廣東省護理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需求和職業(yè)素質要求的調查分析.中國高等醫(yī)學教育,2015(6):23-24.
[5] 孫艷杰,盛巖,肖霞,等.理論與實踐交互滲透培養(yǎng)模式在神經(jīng)疾病??谱o士培訓中的應用.解放軍護理雜志,2014,31(15):68-70.
[6] 毛艷群,周小寧,滕筱麗,等.場景模塊教學對新護士準入培訓的效果.全科護理,2014,12(15):1435-1436.
[7] 王俊.不同層級護理人員在職培訓內容與方式需求的研究.中國實用醫(yī)藥,2014,9(2):274-275.
[8] 王艷紅,李潔.新建醫(yī)院護士綜合業(yè)務素質培訓方法的探索及思考.護理研究,2013,27(6C):1904-1905.
[9] 陳鳳姣,李繼平,馬芳,等.規(guī)范化培訓的低年資護士護理能力現(xiàn)狀及影響因素調查.中華護理雜志,2012,47(12):1099-1102.[10] 陶莉.規(guī)范化培訓在低年資護士中的應用體會.中國臨床護理,2015,7(5):435-436.
Reforming of nurses training and assessment
GuoXiaojun1*,XuYoufang2,LinMingyun2,ZhouYufang2.
1DepartmentofPediatrics,DafengHospitalinChaoyangDistrict,Shantou515154,China.2DepartmentofNursing,DafengHospitalinChaoyangDistrict,Shantou515154,China.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nursing staff training and assessment in the reformed method. Methods Nurses to receive training and assessment in our hospital in 2014 and 2015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a control group and an observation group. Traditional training and assessment method was applied in the control group, while a new training assessment method was applied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assessment results and the degree of recognition towards the training and assessment of the two groups were finally compared. Results The scores of the "Three Basics" theory and the practice assessment towards the training assessment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recognition degree of form, intreset, content, practicability and gain towards the training and assessment of the former was higher than the latter. Conclusion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training and assessment can promote the basic knowledge, operating skills and the training satisfaction of the nursing staff.
Nursing staff; In-service training; Educational assessment
515154 廣東汕頭,汕頭市潮陽區(qū)大峰醫(yī)院兒科(郭曉君);汕頭市潮陽區(qū)大峰醫(yī)院護理部(徐友芳,林名云,周羽芳)
郭曉君,E-mail:dafenggxj@126.com
*Correspondingauthor
10.3969/j.issn.1674-3768.2017.03.027
2016-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