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昊++高赟
【摘 要】校園貸存在著數(shù)十億的市場規(guī)模,網(wǎng)絡貸款平臺爭相奪取校園貸這一市場,由于商人的逐利性和校園金融市場監(jiān)管的缺失,使得校園貸野蠻生長。在筆者看來,校園貸的危害已不亞于高利貸,其盈利模式相同、放貸對象相通、貸款方式相近、催款手段相似、社會危害有過之而無不及。應效仿銀行信用卡停止對在校大學生開放,政府及高校盡早采取措施,對校園貸緊急叫停。
【關鍵詞】校園貸;高利貸;不良誘惑陷阱
校園貸是針對大學生的一種金融服務,因其審核條件寬松,放款速度極快,又打著“無抵壓、低利息”的口號,在大學校園這片沃土里滋長。中國人民大學信用管理研究中心抽樣調查了全國252所高校,樣本數(shù)據(jù)顯示,在彌補資金短缺時,有近一成的大學生會使用貸款獲取資金,其中網(wǎng)絡貸款占大多數(shù),其平均貸款額度在3000元左右,而全國在校大學生人數(shù)約為3000萬,校園貸款的潛在市場為數(shù)十億的規(guī)模,這無疑成為了一道金融奇觀,也成了各種網(wǎng)絡借貸平臺趨之若鶩的市場。
在筆者看來,因校園貸而發(fā)生的悲劇層出不窮,不斷地沖擊著高校學生的消費觀,不斷出現(xiàn)“裸條催款”、暴力催債、無力償還高額債務而自殺的惡性事件,已嚴重影響到高校的安全穩(wěn)定,校園貸的危害已不亞于高利貸。筆者這一論斷看似危言聳聽,卻有現(xiàn)實依據(jù)。
一、其盈利模式相同
校園貸的盈利模式主要依靠收取手續(xù)費及各類逾期處罰金。據(jù)筆者收集的資料以及全國高校暴出的各類校園貸案例來看,打著低利息口號的校園貸產品其利息率本身并不高,但卻有著高昂的手續(xù)費及各種逾期處罰金。
武漢某職業(yè)技術學院大二學生小周,通過某校園貸平臺通過“裸條”的形式以零利息貸款5000元,在扣除了“審核費”、“照片保密費”之后,實際拿到手的錢只有2800元,按照貸款約定,需要在一周內還清,否則每周需要支付280元的逾期處罰金,直到還清為止。就算小周在7天內還清這筆5000元貸款,此時的實際周利率已達到了78%,轉化為年利率卻已達到驚人的4011%。根據(jù)我國法律,各類民間借貸利率不得超過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金融機構同期、同檔次貸款利率的4倍,年利率大約為24%,超過上述標準的,應界定為高利借貸行為。其利息率的不透明和不明確就是校園貸危害事件的重要誘因。
二、其放貸對象相通
(1)堅信我有能力還錢。不同的是傳統(tǒng)高利貸人夢想著靠賭博、賽馬一夜爆富,而大學生大都是通過兼職來賺錢?,F(xiàn)在大學生在校其間運用他們掌握的專業(yè)技術在社會是能夠輕松拿到一份兼職工作,畢業(yè)以后找到正式工作后償還貸款則更不是問題,而這洽洽卻是問題所在。兼職越多,意味著你在校學習專業(yè)技能的時間越少,畢業(yè)找工作碰壁的機率也越大,另一方面兼職越多說明這一行業(yè)正在削減成本,無法承擔全職薪酬和社會保障成本。
(2)放貸對象是一些自控能力極差卻急于用錢的人群。不同的是通常意義上借高利貸的人普遍有賭博、吸毒等不良惡習,辨識度極高,而使用校園貸的人群通常只是為了買奢侈品、高端數(shù)碼產品等,難以準確界定。兩者皆會因收入不能償還貸款,進而走向以貸還貸的不歸路,大都悲慘收場。
三、其貸款方式相近
簡而言之即:無資產抵押,無擔保借貸。只須提供身份證信息、家庭、同學聯(lián)系電話、本人證件照片,簽定一些暗藏有漏洞陷阱的借貸合同,即可通過審核,甚至有信用記錄也可通過審核。信息不明確、程序簡單化帶來的便捷的同時,也給別有用心的人提供了可乘之機。其無抵押借貸的特殊性,平臺審核的不嚴謹都是校園貸危害事件的主要因素。
四、其催款手段相似
一旦貸款到期無法償還,一些借貸平臺并不會通過正當途徑追款,而是采用給父母、親友、老師群發(fā)短信、在校園里貼大字報,甚至安排人員上門堵截等威脅恐嚇的手段向學生催款逼債;一些通過裸條借貸的,則會向學生周邊的人發(fā)送裸照等,給借貸人帶來了惡劣的影響;更多的則是提供另外的借貸平臺,促使學生走向以貸還貸的不歸路,出現(xiàn)了一開始借貸千元,輾轉多個借貸平臺后,短短幾個月時間就可以累計到幾十萬元的債務。以上種種形式,無不透露著高利貸的影子。其暴力催款手段是校園貸危害事件的重要導火線。
五、其社會危害有過之而無不及
沒有獨立經(jīng)濟來源,支付能力弱是這一群體的特點。大學生消費意愿極強,在盲目追求新奇的數(shù)碼產品及名牌奢侈品之下,銀行信用卡又對在校大學生關上了大門,所以選擇了所謂的“低利息”且借貸方便的各類校園貸。正因為以上原因,近幾年全國各地高校屢屢出現(xiàn)因大學生不能正常按期還貸而產生高額逾期費用無力承擔,最后走向了自殺的道路。
眾所周知,高利貸的危害極大,世人皆敬而遠之,而校園貸卻是披著羊皮的狼。①校園貸更具有迷惑性。因校園貸經(jīng)過各種形式的包裝之后,偽裝成分期貸、創(chuàng)業(yè)貸、助學貸、培訓貸,堂而皇之地進入了學生的視線。②易被不法分子冒名借貸。因各類校園貸平臺只需要提供身份證等一些個人基本信息便可成功申請到貸款,這便給不法分子提供了便利,現(xiàn)實中借用培訓、兼職、聯(lián)誼等手段,盜取他人身份信息冒名借貸的案例數(shù)不勝數(shù),讓不諳世事的大學生無端承擔經(jīng)濟損失甚至在銀行征信體系中有不良記錄。
六、結語
在超前消費和拜金主義的驅使下,讓大學生變得有些空想不切實際,加之政府、銀監(jiān)會并沒有對校園貸在動作過程中的合法性進行有效的監(jiān)管,校園貸便成了一些不法分子謀取暴利的工具。另一方面,高校對暗藏陷阱的校園貸產品無法作出準確的界定,對校園貸平臺又沒有執(zhí)法權,唯一能做的只是能加強學生的金融知識,普及各類校園貸的各類欺騙手段,除此之外無能力為。筆者認為,在政府、銀監(jiān)會沒有合理、有效監(jiān)管校園貸運作之前,應對校園貸進行緊急叫停,遏止校園貸悲劇再次上演。
參考文獻:
[1]全國大學生信用認知調研報告[R].中國人民大學信用管理研究中心.2015.
[2]顧海亮.杜絕“校園貸”陷阱構建高校和諧校園[J].產業(yè)與科技論壇,2016(19):264-265.
[3]陸岷峰.高利貸盛行的機理分析與對策研究[N].南通大學學報,2012(5):110-113.
[4]張政.淺述大學生與校園貸[J].科技展望,2017(2):342.
[5]錢箐旎.校園貸需找準定盤星[N].經(jīng)濟日報,2016(8)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