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雅叢
[摘要]美國NSSE以大學生投入有效學習活動的程度為衡量指標,對高等教育質量進行評估。在評價理論、評價設計、評價指標、評價結果等方面進行了長期而卓有成效的探索,為我國開展以學生為中心、重視學生學習過程的高等教育質量評估提供了豐富的經驗與啟示。
[關鍵詞]高等教育質量評估;NSSE;學習投入;學習過程
[中圖分類號] G647[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1005-5843(2017)04-0145-05
[DOI]1013980/jcnkixdjykx201704027
美國學者弗雷澤認為:高等教育質量首先是指學生發(fā)展的質量,指向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所學到的“東西”(所想、所知、所做及其態(tài)度)。學生在認知、技能、態(tài)度等方面的收益是衡量高等教育質量的核心要素 [1]。美國NSSE(National Survey of Student Engagement,全國大學生學習投入調查,下文簡稱“NSSE”)以大學生投入有效學習活動的程度作為評價指標,對高等教育質量進行評估,為學校改進教學、公眾選擇學校及政府開展績效評價提供了參考依據(jù)。
一、NSSE的產生背景與發(fā)展
20世紀90年代,美國中學后教育質量明顯下滑。1995-1996學年間,四年制注冊大學生中,六年內拿到學士學位的只占51%。這說明大部分大學生在校期間并未獲得應有的知識與技能,無法達到社會所要求的人才標準 [2]。大學生畢業(yè)率及就業(yè)率低下使美國社會公眾開始對高等教育質量感到擔憂,家長開始注重對學校的選擇。然而傳統(tǒng)的學校評估和大學排行榜側重于考察學校的教學設備、財政資源、聲望等外部條件的優(yōu)劣,較少涉及在校學生對學習的投入程度及學校是否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學習機會等方面。家長因無法獲得全面的學校信息,缺少了解學校教育質量的途徑,難以為孩子進行擇校。這一現(xiàn)象引起了公眾的高度重視,包括學校、家長、管理機構在內的社會各界人士意識到,必須采取一種具有較高效度和信度的測量工具,了解學生投入教育活動的努力程度及學校對學生學習的支持度。同時通過衡量各學校在測量結果上的差異,比較學校教學的有效性,從而為學校的教學及管理改進提供依據(jù)。
1998年,美國皮尤慈善信托基金會(Pew Charitable Trusts)提供了350萬美元的啟動資金,委托美國的全國高等教育管理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Higher Education Management Systems)與諸多高等教育專家共同研發(fā)了一種新型測量工具—NSSE。經過1999年對70多所學校進行測量實踐、反復審核后,證實該調查工具切實可行,于2000年正式開始在全美推行。當年有276所大學參加了這項調查。2002-2004年,NSSE進行了兩年的測試與分析以提高調查結果的可信度。為了彌補在使用過程中出現(xiàn)的不足,NSSE于2013年首次更新了調查工具,制定了新的評價指標。NSSE經過多年來的不斷發(fā)展完善,其影響力逐步增加,調查院校范圍逐漸擴大,除了在美國盛行之外,還被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家和地區(qū)的學校所推廣使用。至2016年,其評估高校累計達到1600所,參與調查的學生累計超過550萬。
二、NSSE的調查評價體系
(一)調查評價的理論基礎
“學習性投入”理論創(chuàng)立者、NSSE調查設計者、美國印第安納大學教授喬治·庫認為,NSSE以七大重要理論為基礎:任務時間理論(Time on Task)、努力質量理論(Quality of Effort)、學生參與理論(Theory of Involvement)、本科教育有效教學七項原則(Seven Principles for Good Practices in Undergraduate Education)、變化評定模型(the General Model for Accessing change)、社會與學術整合理論(Social and Academic Integration)和學習性投入理論(Student Engagement) [3]。這七大理論基礎主要代表了三種觀點。
1學生投入學習的時間與所獲知識正相關。學生的學習效果不僅受到個人投入學習時間的影響,還受其努力程度的影響。這要求學校不應只關注學生學習投入時間數(shù)量的多少,更應關注學生學習質量的好壞,即注重學生投入學習活動的有效性。
2學生的學習效果受到個人、學校、社會等方面因素的影響。學生學習參與度即學生在生理和心理兩方面投入學習的程度。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要積極參與到學校的各項活動中,包括參加校內社團組織、各種實踐活動,與教師進行交流互動等。學生的學習效果除了受到個人背景、努力程度的影響外,還受到學校組織結構、課程設置、教學資源等因素的影響。因此學校應為學生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使學生在大學期間融入校園文化環(huán)境,從而實現(xiàn)社會與學術的整合。
3對學生的學習投入進行評估應以學生為中心。喬治·庫教授認為學生學習投入具有兩個核心特征:一是學生投入學習或其他有教育目的的活動所花費的時間與努力程度,二是學校如何配置資源、組織課程以及提供各種學習機會使學生參與到學生活動中 [4]。此外,他還指出學習性投入這一指標是真正以學生為中心對大學教育質量進行評估的重要指標,對學生個人發(fā)展、學校整體發(fā)展及高等教育質量提高有著重要的意義。
(二)調查評價的設計
NSSE是由獨立的第三方機構作為調查者開展的,是一個非官方的跨校調查。其總部設在印第安納大學,現(xiàn)由印第安納大學中學后研究中心(Center for Postsecondary Research)、印第安納大學調查研究中心(Centered for Survey Research)及全國高等教育管理中心共同負責管理 [5],由教育專家及各界公眾代表所組成的全國監(jiān)督委員會(National Oversight Board)負責審核監(jiān)督。NSSE的獨立第三方調查者身份一方面提高了調查資金的有效利用率,另一方面也保證了調查結果的可信度與客觀性,全國監(jiān)督委員會的獨立監(jiān)督確保了調查結果的真實可靠性。
NSSE的調查對象為四年制大學院校中的大一和大四年級學生,參與調查的學生必須滿足至少在校就讀2個學期以上的基本條件。在被調查學校與NSSE簽訂協(xié)議后,NSSE會根據(jù)學??側藬?shù)進行抽樣調查,大一與大四兩個年級學生各占被調查者的一半。選取大一新生與大四畢業(yè)生作為樣本數(shù)據(jù),能夠充分體現(xiàn)學生在大學四年中學習投入程度的動態(tài)變化。通過新老生之間數(shù)據(jù)的比較,可以看出兩者在努力程度與學習質量上的差異,從而便于從整體上分析大學生的在校學習情況。
NSSE以調查問卷的形式展開調查。2016年的最新調查問卷共有109個問題,學生可以在15分鐘內完成。其內容包括學生和學校兩大主體在學習、生活方面的基本情況,主要有三個部分:學生的個人資料及背景信息,包括姓名、性別、年級、年齡、學號、種族等基本情況;學生的學習行為、學生對個人成長的評估、學生對學校環(huán)境的看法;院校及教職工對學生學習的支持程度,即學校如何配置資源、組織課程以及提供充分的學習機會使學生參與到學習活動中[6]。
(三)調查評價的指標
2013年正式投入使用的NSSE20包含了4大主題、10項具體評價指標(表1)。與舊版相比,新版的10項具體評價指標共涵蓋了47個問題 [7],因此更為細化,更具針對性和指導性,有助于被調查校改善教學活動。
1學業(yè)挑戰(zhàn)(Academic Challenge)。富有挑戰(zhàn)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學習活動對提高大學生的學習能力至關重要。學校常常通過高標準、嚴要求的課程學習來鍛煉學生的知識整合、自主學習、分析數(shù)據(jù)能力。NSSE主要考察學生是否具有應用所學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學習過程中能否將各個學科之間的知識融會貫通、是否運用了有效的學習策略及學習方法等。
2學生與同輩之間的學習互動(Learning with Peers)情況。積極的合作學習不僅能夠增強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還可以創(chuàng)造出意想不到的學習效果。學生是否會向同學請教課程問題、與同學共同完成課程任務、積極準備小組討論等體現(xiàn)了學習互動的程度。學校應該提倡來自不同群體的學生進行多元化交流,以促進校園文化的融合。
3教師經驗(Experience with Faculty)。從教師層面考察師生互動水平、教學策略等情況,可反映出大學生的學習投入程度。教師作為學生課堂知識的主要傳授者,對學生的學習成績、學習能力等方面有著重要影響。師生互動水平主要從學生與教師探討學術、職業(yè)規(guī)劃以及師生共同參加課程學習活動的情況來進行考察;有效的教學策略則體現(xiàn)在教師對課程目標、教學組織、課程講解、布置任務、評價反饋等方面的完成情況。
4校園環(huán)境(Campus Environment)。校園環(huán)境的支持度反映了學校對學生學習的關心重視程度。富有支持性的校園環(huán)境及多樣化的社會活動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還可以為即將走向社會的學生打下良好的就業(yè)基礎。校園環(huán)境的支持度不僅體現(xiàn)在學校是否對學生個人的學習、健康、生活等方面提供了支持與幫助,還包括建立學習中心、提供助學服務、組織社會活動等方面。
此外,NSSE還提供了一個單獨報告,用以測量學生群體參加高影響力教育活動(High-Impact Practices)的水平,包含了交流學習、社會實踐、合作學習、野外調查、臨床實驗、長短期海外學習、研究項目、專業(yè)競賽、服務性學習等方面。
三、NSSE調查結果評析
NSSE作為同類研究中涉及項目最廣、設計最嚴密、資訊最豐富的一項調查,得到廣泛應用,對提高美國本科學生的學習質量做出了極大貢獻 [8]。這一調查的開展實施,為世界各國開展高等教育評價提供了新的視角,對高等教育如何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中心、促進學生的發(fā)展,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一)設置具有挑戰(zhàn)性的課程任務
教師對學生的期望值與提供的支持度,是影響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當學生認為他們的課程任務具有挑戰(zhàn)性時,就更愿意將時間、精力投入到學習活動中。課程作業(yè)中所包含的認知任務越復雜、難度越大,越能激發(fā)學生的潛力。同時,為了應對課程挑戰(zhàn),學生必須采取最優(yōu)的學習策略,如主動閱讀、課后復習筆記、自我總結課程知識等。此外,為了使學生達到最佳學習效果,學校應該提供足夠的支持,幫助學生完成課程挑戰(zhàn)。然而,NSSE在2015年的調查表明,并不是所有的學生都能從課程任務中獲得足夠的挑戰(zhàn),只有54%的大一學生與61%的大四學生認為他們的課程所具有的挑戰(zhàn)性足以使其達到最佳學習效果 [9]。因此,學校應設置具有挑戰(zhàn)性的課程任務,注重各學科之間的聯(lián)系,重點考察學生的認知水平、知識建構與整合及自我反思能力等方面。
(二)鼓勵學生參加高影響力的活動以提高技能
NSSE對大四學生在幾個關鍵指標上的測評結果表明,高等教育機構的教育質量受到學生對升學、就業(yè)的選擇的影響。升學指學生是否有讀研的計劃。研究表明,學生參與高影響力的活動與準備讀研的計劃之間呈正相關。經常參與高影響力活動的學生,更容易獲得新的學習機會,如參加研討會、學術交流會、師生合作項目等,這增大了其準備讀研的可能性。成功就業(yè)體現(xiàn)為學生具備了從事未來工作所需要的技能。研究表明,個人未來的成功取決于其在學校獲得技能的多樣性及是否掌握了解決實際問題的技巧與能力。因此,學校應該鼓勵學生多參加高影響力的學習活動,給予學生自我鍛煉的機會;在課程任務中增加對學生創(chuàng)造性技能的考察,提高其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其充分獲得就業(yè)所需技能。
(三)為經濟壓力大的學生創(chuàng)造學習條件
NSSE在2015年的調查中發(fā)現(xiàn),經濟壓力普遍存在于大學生之中。從整體上來看,大四學生的經濟壓力高于大一學生,女生的經濟壓力高于男生。研究表明,經濟壓力大的學生比經濟壓力小的學生用于兼職工作、往返學校及關心父母方面的時間更多,盡管他們可供個人支配的時間很少,卻會盡可能地將剩余時間用于學習活動。雖然其參與互動活動與合作學習的積極性較高,但互動質量卻低于經濟壓力小的學生。因此,學校應給予經濟壓力大的學生更大的支持,除了提供助學補助等形式的經濟援助外,還應該為其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條件,增強學習活動的靈活性與多樣化。
(四)提供有針對性的學習指導
研究表明,學生在高中、大一期間的學習行為具有一致性,表現(xiàn)在學習時間分配與學習策略選擇兩個方面。NSSE在2015年的調查中發(fā)現(xiàn),從學習時間上來看,高中時每周自我學習時間超過15小時的學生中,有68%的學生在大一期間用于學習的時間仍然很多;高中時每周自我學習時間低于5小時的學生中僅有25%的學生在大一期間將較多的時間用于學習[10]。從學習策略上來看,在高中階段投入學習時間較多的學生會采取積極有效的學習策略,更喜歡在安靜的場所學習,不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擾,獲得的知識更多;高中階段投入學習時間較少的學生在進入大學后則容易受到其他活動的影響,如在學習時經常玩手機或瀏覽網頁等。因此,學校應根據(jù)調查結果,在大一入學時及時發(fā)現(xiàn)具有不良學習習慣以及不能適應大學學習特點的學生,給予針對性的指導。
四、NSSE對我國的啟示
目前我國開展的高等教育質量評估仍以政府為主體,施行以高校辦學條件、學術水平、科研成果及畢業(yè)生就業(yè)率等為指標的評價體系 [11],較少涉及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美國NSSE的理論與實踐對我國高等教育質量評估的有效開展具有良多啟示。
(一)轉變傳統(tǒng)評價觀,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
教育的本質在于培養(yǎng)人,高等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養(yǎng)社會發(fā)展所需要的高素質人才。我國傳統(tǒng)的高校質量評價體系過于重視辦學條件、硬件設施等外部指標,忽視了對作為教育主體的學生的評價。高等質量的評價體系要求高校將評價的關注點放在學生身上,確立高等教育發(fā)展以學生為主體、高等教育質量評價以學生學習投入方面的考核為核心的評價理念。采取過程性與發(fā)展性評價相結合的原則,通過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記錄分析,觀察學生的發(fā)展變化,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存在的不足并予以針對性的指導。
(二)設置獨立的調查機構,建立多元評價主體的評價體系
轉變政府職能,建立以非官方獨立機構為主體、高校自我評價相結合的評價體系,發(fā)布客觀真實的學校排名榜,使之成為家長為學生選擇學校的有效依據(jù),滿足公眾對高等教育的多樣化需求。促進學校采取有效的改進措施,將教師自我評價、學生自我評價、學生互評、師生互評等多種評價方式貫穿于整個教學活動中,促進教師及時調整教學策略,根據(jù)學科特點制定最適合學生學習的教學方案,同時促進學生通過同伴間的溝通討論、交流互動,調整學習方法,以適應教師風格與課程特點。
(三)定性與定量評價相結合,保證評價結果的科學性
高校要不斷更新現(xiàn)有的數(shù)據(jù)分析系統(tǒng),挖掘數(shù)據(jù)分析技術的多重功能。在系統(tǒng)收集信息的基礎上,以定量方法為主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以真實數(shù)據(jù)反應調查結果的準確性、科學性,同時輔以定性分析,對難以用數(shù)據(jù)測評的評估指標,采取個案訪談的方式,有針對性地進行問題描述,找出高校教育質量存在的具體問題,提出改進方案,以促進高校實現(xiàn)良性發(fā)展。
(四)積極反饋評價結果,發(fā)揮評價的診斷性功能
對評價結果進行積極反饋是整個評價過程中最為重要的一環(huán)。評價結果得不到有效利用,不僅極大浪費了評價資源,還無法發(fā)揮評價的實質作用。評價機構在保障數(shù)據(jù)統(tǒng)計準確無誤的情況下,應該根據(jù)不同群體的需求編制不同類型的評價報告。除編制對參與教育質量評估高校的完整報告外,還應針對政府及家長所關注的問題編制相應的獨立報告。同時,還要對高校的評估結果進行比較分析,使其了解自身在教育教學方面存在的問題,認識到自身的差距和其他高校的優(yōu)勢所在,結合學校特點進行特色辦學。
參考文獻:
[1]陳玉琨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體系概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59.
[2]Berkner,L,He,S,&Cataldi,EFDescriptive Summary of 1995-1996 Beginning Postsecondary Students[EB/OL]http://ncesedgov/pubsearch/pubsinfoasp?pubid= 2003151
[3]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NSSE-CHINA2010文件使用手冊[G]北京:清華大學,2011:2-4.
[4][5]NSSEAbout NSSE[EB/OL]http://nsse indianaedu/html/aboutcfm,2016-09-10
[6]NSSESurvey Instruments[EB/OL]http://nsseindianaedu/html/aboutcfm,2016-09-10
[7]NSSEHow Has the Survey Changed[EB/OL]http://nsseindianaedu/nsse-update/aboutcfm(2016-09-10)
[8]羅曉燕,陳潔瑜.以學生學習為中心的高等教育質量評估——美國NSSE“全國學生學習投入調查”解析[J].比較教育研究,2007(10):50-54.
[9][10]NSSE(2015)Annual Survey Results[EB/OL]http://nsseindianaedu/pdf/annual_Resul tscfm/pdf/NSSE2015_annual_reportpdf(2016-09-10)
[11]白逸仙走向“以學生為中心”的評估模式——以中國《本科教學質量報告》與美國NSSE為比較對象[J].中國高教研究,2014(11):64-68.
Abstract: American NSSE for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degree to measure the effective learning activities and evaluate the quality of higher education. For the longterm and effective exploration about evaluation theory, evaluation design, evaluation index, evaluation result, for our country to carry out the studentcentered,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students' learning process of higher education quality evaluation, which provides rich experience and enlightenment.
Key words: Students learning input; learning process
(責任編輯:劉新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