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學院亞洲研究所。通信作者及地址:苗吉,北京市西城區(qū)展覽路24號;郵編:100037;E-mail:miaoji@cfau.edu.cn.本文系中國-東盟研究院“教育部長江學者和創(chuàng)新團隊發(fā)展計劃”(CW201416)的階段性成果。作者感謝西澳大利亞大學教授馬必勝(Mark Beeson),日本國際基督教大學史蒂芬·納吉(Stephen Nagy),澳門科技大學上西美里安(Miriam Kaminishi)和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張春的相關評論。
摘要
“一帶一路”倡議是新時期中國領導層統(tǒng)籌國內(nèi)發(fā)展和國際戰(zhàn)略的主要政策框架。本文旨在評估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預期收益,分析該倡議需持續(xù)關注的潛在風險,并進一步提出中國的應對方略?!耙粠б宦贰弊鳛橐粋€多維政策框架,中國對其預期收益有四:第一,回應“中國威脅論”,提升中國的軟實力;第二,通過廣袤地域的經(jīng)濟整合,獲取中國持續(xù)崛起的動力;第三,緩解美國海洋霸權對中國貿(mào)易和能源生命線的威脅,維護中國外交與戰(zhàn)略權益;第四,重建有利于中國國家利益和“支配地位”的區(qū)域秩序。筆者認為,應合理管理對“一帶一路”預期,防止高估該倡議的潛在收益,更不能低估該倡議所包含的政治、經(jīng)濟和安全風險。與之對應,中國應從如下四個方面管理自身對倡議的預期及其現(xiàn)實風險:悉心經(jīng)營國家形象;嚴格依照經(jīng)濟學原理而非政治決斷建立和發(fā)展項目,防止過分戰(zhàn)略化傾向;降低其軍事與安全意涵,謹慎參與軍事和戰(zhàn)略活動;通過多邊框架徐圖修正令自己受益頗豐的制度。
關鍵詞“一帶一路”倡議風險國際秩序
“絲綢之路經(jīng)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以下統(tǒng)稱“一帶一路”倡議)是新時期中國領導層統(tǒng)籌國內(nèi)發(fā)展和國際戰(zhàn)略的主要政策框架。它代表了中國欲以其不斷壯大的經(jīng)濟實力、逐漸增多的政策工具、日漸豐盈的智識經(jīng)驗整合周邊地區(qū),并進一步重塑世界政治、經(jīng)濟版圖的努力。進入2016年以來,倡議逐步做實,“在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支持和參與下,沿線各國戰(zhàn)略對接、互聯(lián)互通、產(chǎn)能合作碩果累累。”《王毅五論中國外交之一》,資料來源:http://www.fmprc.gov.cn/web/wjbz_673089/sp/t1426177.shtml,,2016-01-08. 聯(lián)合國安理會第S/2274號決議和聯(lián)合國大會有關阿富汗問題的第A/71/9號決議更是先后納入“一帶一路”倡議的內(nèi)容,敦促各方通過該倡議加強阿富汗及周邊地區(qū)經(jīng)濟發(fā)展,呼吁國際社會為“一帶一路”倡議建設提供安全保障環(huán)境。 United Nations Security Council, Resolution 2274 (2016), Adopted by the Security Council at its 7645th meeting, on 15 March 2016, https://unama.unmissions.org/sites/default/files/s-res-22742016.pdf這表明“一帶一路”倡議作為一個新型治理框架獲得了世界最權威國際組織的認可?!耙粠б宦贰背h與聯(lián)合國當前工作和未來發(fā)展方向高度契合,與聯(lián)合國所承載的多邊主義精神高度契合,與聯(lián)合國會員國的共同利益高度契合。 劉結一:《“一帶一路”倡議載入聯(lián)合國決議》,載《人民日報》,資料來源:http://www.china-un.org/chn/gdxw/t1416496.htm晚近國際政治的發(fā)展,無疑賦予了“一帶一路”倡議更為重要的意涵。以美國特朗普的當選、英國脫歐、歐洲極右翼勢力的崛起為標志,世界展示出一股“逆全球化”潮流。“當今世界面臨開放與保守、合作與封閉、變革與守舊的重要抉擇”《王毅五論中國外交之一》,資料來源:http://www.fmprc.gov.cn/web/wjbz_673089/sp/t1426177.shtml,,2016-01-08.,中國作為世界經(jīng)濟的重要引擎和維護地區(qū)與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理應擔當起引領全球治理變革之責,成為“亂局中的穩(wěn)定器、變局中的正能量”。而“一帶一路”倡議,無疑是中國承擔全球治理新角色的重要抓手和政策工具。對中國而言,“一帶一路”倡議包含著豐厚的預期收益,但與此同時,也蘊含著潛在風險。中國需為這一恢宏計劃投入巨量經(jīng)濟與外交資源,而其最終的成功有賴于慎重的成本-效益分析基礎上的科學決策、對相關地緣政治與安全風險的有效規(guī)避以及全面的外交統(tǒng)籌和微觀的項目管理。
一、回應“中國威脅論”:中國新的軟實力工具?
(一)“中國威脅論”與“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
古代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是中國與世界開展貿(mào)易和友好交往的兩條主要通道。相比兩條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彼時的中國要遠為強大,但中國選擇以和平方式開展平等經(jīng)貿(mào)往來。這是人類交往歷史中以和平、合作、融合為主題的兩條通道。因此,“一帶一路”代表著中國熱愛和平與合作的傳統(tǒng)與智慧。新一屆領導層希望通過復興“一帶一路”,應對時下頗為流行的“中國威脅論”。中國藉此向世界表明,它愿意以其新獲得的經(jīng)濟力量為基礎,和平地與世界各國接觸,為世界提供更多公共產(chǎn)品。因此,該倡議對沿途發(fā)展中國家來說堪稱是戰(zhàn)略上的“強心劑”。
該倡議出臺的時機值得關注?!耙粠б宦贰背h提出之時,正值東海、南海島嶼爭端激化,中國正當?shù)木S權行為被外界視為“咄咄逼人”M. D. Swaine, “Chinas assertive behavior-part one: On ‘core interests,” China Leadership Monitor, No. 34, 2011,pp.1-25; M.D. Swaine and M.T.Fravel, “Chinas assertive behavior-part two: The maritime periphery,” China Leadership Monitor, No. 35, 2011, pp.1-29;John Hemmings, “The Potential for Sino-US Discord in the South China Sea,” The RUSI Journal, Vol.156, No.2, 2011, pp.90-95; P.M. Cronin and R.D. Kaplan,“ Cooperation from strength: US strategy and the SCS,” In P.M. Cronin, ed. Cooperation from strength: The United States, China and the SCS. Washington, DC: Center for a New American Security, 2012, pp.3-30;Michael Yahuda, Chinas New Assertivenes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 Vol.81,No.22, 2013, pp.446-459; Robert Sutter, “Xi Jinpings foreign policy: image versus reality - some adjustment required,” PacNet, No 38, Pacific Forum CSIS, July 7, 2015. ,甚至認為中國要“以實力改變現(xiàn)狀”美國和日本的官員和學者經(jīng)常把中國在東海和南海的行動稱為“用武力改變現(xiàn)狀”,見 Ashton Carter,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allenges of Asia-Pacific Security”, speech on the 14th Security SummitThe IISS Shangri-La Dialogue, May 30, 2015; Isabel Reynolds, Japan says China using force to change the statusquo, available at http://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13-07-09/japan-says-china-trying-to-change-status-quo-in-region-by-force,2015-06-22.,受到國際社會的誤解。一方面,中國與世界主要大國,尤其是美國的關系摩擦不斷;另一方面,中國與發(fā)展中國家的關系也面臨著挑戰(zhàn),而后者通常被認為是中國外交的基石。中國與發(fā)展中國家關系的性質(zhì)和動能在發(fā)生某種改變,往常的“南南合作”和“發(fā)展中國家大團結”的政策表述已經(jīng)不足以解釋當前中國與發(fā)展中國家整體關系的變化,這在與周邊國家關系中表現(xiàn)尤甚?!爸袊{論”不僅僅是西方為遏制中國而炮制出的一場陰謀,在許多非西方國家也頗有市場。在這種情況下,中共中央于2013年10月召開建國以來首次周邊工作會議,意欲調(diào)整周邊工作思路,重拾與周邊國家關系的動力。其對外傳達的主要信息是中國決意對周邊投入更多資源,決不會因過度重視大國關系而厚此薄彼。
中國希望通過支持相關沿途國家道路、機場、港口等基礎設施開發(fā),密切貿(mào)易和投資合作,促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發(fā)展合作共贏的新型關系,緩解這些國家因中國經(jīng)濟快速發(fā)展和影響力擴大而產(chǎn)生的焦慮不安,消除“中國威脅論”產(chǎn)生的土壤。從這個意義上講,“一帶一路”倡議在一開始就具有解決問題的性質(zhì)。無疑,這一策略是“以經(jīng)促政”的傳統(tǒng)智慧在新時期的運用,S. Chan,“Commerce between rivals: realism, liberalism, and credible communication across the Taiwan Strait,”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of the Asia Pacific, Vol. 9, No.3, 2009, pp.435-467; M.T. Fravel,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ory and Chinas rise: Assessing Chinas potential for territorial expansion,” International Studies Review, Vol. 12, No. 4, 2010, pp.505-532; E. Weede, “The capitalist peace and the rise of China: Establishing global harmony by economic interdependence,” International Interactions,Vol. 36, No. 2, 2010, pp.206-213. 也凝聚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外交的廣泛經(jīng)驗。在多數(shù)情況下,經(jīng)濟合作與人文交流能促進民眾間的相互了解并成為政府間關系的基礎,對此我們深信不疑。作為該倡議的一部分,中國將在“貿(mào)易促安全”理念的指導下,V.K. Aggarwal and S. Urata, eds., Bilateral trade Agreement in the Asia-Pacific, Origins, Evolution and Implications, New York: Routledge, 2006. 全力爭取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簽訂程度不一的自由貿(mào)易協(xié)定 (FTAs)。有研究表明,簽署自由貿(mào)易協(xié)定的國家間更易于建立新的安全伙伴關系,乃至軍事同盟。Gowa, J. Allies, Adversaries,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4; Long A.G.and B. A. Leeds, “Trading for security: military alliance and economic agreements,” Journal of Peace Research, Vol. 43, No. 4, 2006, pp.433-451. 至少,此類協(xié)定有助于擴大共同利益,打消有關國家的“中國威脅論”。
(二)經(jīng)濟合作與中國形象:來自現(xiàn)實的分析
總體而言,國家間的經(jīng)濟合作能促進其政治關系的發(fā)展,改善民眾之間的相互認知。但是需知二者之間有著遠為復雜的互動機理,而非線性關系,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更不可想當然地認為“經(jīng)濟關系好了,政治關系就自然會好了”。如何將日益密切的經(jīng)貿(mào)合作和人文交流轉(zhuǎn)化成國家間的政治潤滑劑和民眾感情的催化劑,對中國外交而言,仍是一個有待解決的課題。
現(xiàn)實情況是,中國同周邊國家的貿(mào)易在過去有了長足發(fā)展,但各國對中國的焦慮似乎并未因此得到緩解。中日雙邊貿(mào)易總額從2005年的1680億美元增至2014年的3437億美元,占日本對外貿(mào)易總額的20.5%。JETRO survey: Analysis of Japan-China Trade in 2014 (Based on imports of both countries), JETRO,available at
http://www.jetro.go.jp/en/news/releases/2015/20150225183-news.html, 2015-06-18.日本對華直接投資從66億美元增至2013年的91億美元(2012年日本對華直接投資達到130億美元的峰值),累計直接投資高達981億美元。JETRO Global Trade and Investment 2014 Report, available at http://www.jetro.go.jp/ext_images/en/reports/white_paper/trade_invest_2014.pdf, 2015-06-18. 然而,一項由《中國日報》和言論NPO 共同實施的民意調(diào)查顯示,日本民眾中對中國持負面印象的比重從2005年的37.9%升至2013年的90.1%(2014年更是高達93.0%)。而中國民眾中對日本持負面印象的比重從2005年的62.9%升至2014年的86.8%(該比重在2007年時降至24.4%,2013年時又升至十年來的峰值92.8%)。The 10th Japan-China Public Opinion Poll Analysis Report on the Comparative Data, the Genron NPO, available at http://www.genron-npo.net/press/2014/09/_test_npo10.html, 2015-06-14.中國占韓國和澳大利亞貿(mào)易總額的五分之一,但兩國民眾對華友好度均不高。Robert Sutter, “Xi Jinpings foreign policy: image versus reality-some adjustment required,” PacNet, Pacific Forum CSIS. No.38, July 7, 2015. 菲律賓也不例外,其出口商品的12.1%銷往中國,進口商品的13.1%來自中國。甚至有研究指出,中國經(jīng)濟增長每下滑1%,菲律賓的經(jīng)濟增長也會隨之下滑0.52%。Katherine Visconti, “How dependent is the Philippine economy on China?” available at http://www.rappler.com/business/5808-ph-growth-linked-to-east-asia,-particularly-china,-says-world-bank, 2015-06-28. 經(jīng)貿(mào)往來密切如是,然而中菲政治關系一度僵持,民眾間還存在廣泛的誤解。 數(shù)據(jù)來自世界貿(mào)易組織。
中亞地區(qū)的政治領導人基本上都支持與中國發(fā)展更為密切的經(jīng)濟合作,對“一帶一路”倡議反應積極,但地方媒體、反對團體,甚至普通百姓對中國勞動力的涌入以及可能的領土爭端表示擔憂,民間對政府同中國達成的商業(yè)協(xié)議也常常提出質(zhì)疑。Baktybek Beshimov and Ryskeldi Satke, “Mixed Views of Chinas ‘One Size Fits AllTrade Diplomacy in Central Asia,” China Brief, Vol. 13, Issue 22, November 7, 2013.日益增多的中國商業(yè)活動,尤其是中國勞工的涌入以及中小企業(yè)數(shù)量的增加,已經(jīng)在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引起反彈。為緩解本國民眾對國家經(jīng)濟過度依賴中國的擔憂,哈薩克斯坦政府已宣布限制中國在本國能源領域的投資,決定將中國在本國油氣生產(chǎn)領域的份額從2013年的25%削減至7-8%左右。Ibid.吉爾吉斯斯坦的民族主義派系、青年組織和反對派團體聲稱,中國人在吉爾吉斯斯坦的經(jīng)營行為將威脅其國家利益。近年來,一些新生的反華組織非?;钴S,針對中國公民的暴力事件也時有發(fā)生。
中東國家對中國的看法也值得一提。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中,中東地區(qū)大國土耳其占有重要地位。但皮尤2007年至2013年的民意調(diào)查顯示,土耳其國內(nèi)民眾對中國的正面看法一直很低(2009年時正面看法為16%,2013年時正面看法為27%)。Pew Research Center, Americas Global Image Remains more Positive than Chinas, July 18, 2013,
available at http://www.pewglobal.org/2013/07/18/chapter-3-attitudes-toward-china/, 2015-08-02.
該民意調(diào)查還表明,中國一向支持的巴勒斯坦人民對中國的正面看法在2011年至2013年間甚至下滑了15%左右(2011年正面看法為62%,2013年支持率為47%);以色列人民對中國的正面看法下滑11%(2011年正面看法為49%,2013年正面看法為38%);埃及人民對中國的正面看法下滑12%(2011年正面看法為57%,2013年正面看法為45%);Ibid.
39%的菲律賓人和意大利人以及36%的土耳其人將中國視為其本國的敵人。Ibid.
相反,中國雖然與俄羅斯、巴基斯坦的貿(mào)易聯(lián)系不甚密切,卻與這兩個國家保持著良好的政治關系,且民眾對彼此的看法也都很正面。
即便在中國的臺灣地區(qū)和大陸之間,經(jīng)濟交流與政治關系和民眾感情的關系也呈現(xiàn)出非線性特征。僅以過去十年為例,海峽兩岸經(jīng)濟合作在過去十年間獲得了飛速發(fā)展,雙邊貿(mào)易由2004年的783億美元飆升至2014年的1983億美元。同時,大陸還超過美國成為臺灣第一大出口目的地,臺灣對大陸的貿(mào)易順差在2014年高達1058億美元。數(shù)據(jù)來自中國商務部,2015. 然而,相當數(shù)量的臺灣精英與民眾仍將大陸視為其主要安全威脅。最近一項研究表明,在19個國家和地區(qū)中,臺灣人對中國大陸的態(tài)度頗為冷淡,其對大陸親切度遜于日本、越南、菲律賓和韓國等亞洲國家,僅僅優(yōu)于朝鮮。Peter Hays Gries and Jenny Su, “Taiwanese View of China and the World: Party Identification, Ethnicity, and Cross-strait Relations,” Japanese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 Vol.14, Part 1, March 2013.臺灣學生激烈抗議《海峽兩岸經(jīng)濟合作框架協(xié)議》以及《海峽兩岸服務貿(mào)易協(xié)議》,擔心二者會“損害臺灣經(jīng)濟的獨立、民主和安全”,盡管中國大陸已經(jīng)對臺灣做出了諸多單邊讓步。 “Taiwan-China trade: No such thing as a free trade”, The Economist, available at http://www.economist.com/blogs/newsbook/2010/06/taiwan-china_trade, 2015-06-18.
必須承認,影響人們對中國認知的因素很多。通常而言,對中國市場更感興趣(但同時又擔心所涉政治風險)的企業(yè)家與傾向于對中國更加焦慮的普通百姓,對中國的看法差別總是很大。S. R. Nagy, “Balancing Trade and Security Relationship in the Asia Pacific: The Advent of a Trilateral Seikei Bunri Relationship between Japan, China and the U.S.”, Journal of Asian Politics and History, Spring 2015, Issue 6, pp.5-24. 而且,近期各國民眾對中國看法的變化很大程度上與國際形勢的變化有關。比如,中國在涉及巴勒斯坦、埃及和以色列的國際事務上的姿態(tài)被某些國家視為單邊主義。Pew Research Center, Americas Global Image Remains more Positive than Chinas, July 18, 2013, available at
http://www.pewglobal.org/2013/07/18/chapter-3-attitudes-toward-china/, 2015-08-02.再如,中國在東海、南海的維權行為也部分影響了外界對中國的看法。S. R. Nagy, “Territorial Disputes, Trade and Diplomacy: Examining the Repercussions of the Sino-Japanese Territorial Dispute on Bilateral Trade,” China Perspectives, Vol. 4, 2013, pp.49-57; S. R. Nagy, “Japanese Business in China-Alive in Bitter Sea, ” China Economic Quarterly: Dragonomics, March 2014, pp.31-36. 以上例子揭示了經(jīng)貿(mào)關系和民間交流的強化并不意味著彼此的認知就一定會得到改善,二者之間存在極其復雜的關系。至少,我們不能想當然地認為,中國同“一帶一路”國家貿(mào)易和投資的增多就一定能改善中國在這些國家眼里的形象,改善相互間的政治關系。地理位置的臨近和文化傳統(tǒng)的相似,使人們有理由相信,東亞各國民眾間更應相互持有良好印象,更易于相互理解而非相反,但是事實上遠非如此。相對而言,大多數(shù)“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與中國的貿(mào)易聯(lián)系以及人文交流都不甚密切,文化背景也大相徑庭。因此,中國仍需學習和探索將其經(jīng)濟力量轉(zhuǎn)變成軟實力和國際號召力的有效手段,并需要長期的悉心經(jīng)營,而非一蹴而就。
二、“長遠收益”:“一帶一路”倡議的政治經(jīng)濟學?
“一帶一路”不是一個“面子”工程。在政治領導層和學術界普遍存在著這樣一種信念:對“一帶一路”的巨大投資將會帶來長期經(jīng)濟收益。前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現(xiàn)中國國際經(jīng)濟交流中心 (CCIEE) 副理事長鄭新立指出了建設“一帶一路”的四大戰(zhàn)略意義:(1)建設“一帶一路”是沿線國家同步實現(xiàn)小康的需要;(2)建設“一帶一路”是和平穩(wěn)定周邊外交關系的需要;(3)建設“一帶一路”是互通有無,共同發(fā)展的需要;(4)建設“一帶一路”也是完善中國開放型經(jīng)濟體系的需要。鄭新立:《建設“一帶一路”是完善開放型經(jīng)濟體系的重大戰(zhàn)略》,2014全球資產(chǎn)管理論壇(天津峰會)主題致辭,天津,2014年12月13日。中國外交部國際經(jīng)濟司一位負責人在總結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可以開展合作的領域時,特別提到了“一帶一路”倡議框架內(nèi)的八個陸上經(jīng)濟走廊和規(guī)劃項目。這八個領域是:(1)促進宏觀經(jīng)濟增長;(2)大型建筑工程和互聯(lián)互通;(3)國際產(chǎn)能合作;(4)貿(mào)易與投資;(5)自由貿(mào)易區(qū)和便利化;(6)金融新平臺和人民幣國際化;(7)海洋經(jīng)濟和旅游業(yè);(8)能源合作和環(huán)境保護。詳見劉勁松:“一帶一路將給工商界帶來八大機遇”,在亞洲合作對話共建“一帶一路”合作論壇暨亞洲工商大會發(fā)言,福州,2015年5月18日。僅印度尼西亞一國就計劃建造24個海港,15座機場,18個特別經(jīng)濟區(qū)以及近1萬公里的鐵路和公路,“這些工程都向中國企業(yè)開放”劉勁松:《“一帶一路”將給工商界帶來八大機遇》,在亞洲合作對話共建“一帶一路”合作論壇暨亞洲工商大會發(fā)言,福州,2015年5月18日。。國內(nèi)方面,中國計劃加大在西部欠發(fā)達省份的基礎設施投入,刺激經(jīng)濟發(fā)展,緩解中國經(jīng)濟新常態(tài)(經(jīng)濟增長緩慢但可持續(xù))所帶來的不利影響。另外,增強中國東部沿海與西部內(nèi)陸,以及中國西部內(nèi)陸與東盟國家、中亞各國的互聯(lián)互通,將會提高中國國內(nèi)的融合與競爭力,而且還將促進各個地區(qū)、國家間的平衡發(fā)展。
(一)促進貿(mào)易、對外直接投資和產(chǎn)能合作
作為一個統(tǒng)籌國內(nèi)發(fā)展與國際合作的大戰(zhàn)略,“一帶一路”倡議的經(jīng)濟內(nèi)容包括三方面:貿(mào)易、投資和產(chǎn)能合作。中國是貿(mào)易大國,2014年對外貿(mào)易的依存度高達41.5%。中國國家統(tǒng)計局的數(shù)據(jù)顯示,中國2014年全年國內(nèi)生產(chǎn)總值為63.64萬億元,全年貨物進出口總額為26.43萬億元。見中國國家統(tǒng)計局:《2014年國民經(jīng)濟和社會發(fā)展統(tǒng)計公報》,資料來源: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502/t20150226_685799.html, 2015-08-01. 擴大與64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貿(mào)易是該合作倡議最直接的收益?!耙粠б宦贰?5個國家人口達44億,占全球總?cè)丝诘?2.5%;《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愿景與行動(完整版)》,資料來源:http://news.sina.com.cn/c/2015-03-28/140031655780.shtml。國內(nèi)生產(chǎn)總值高達21萬億美元,占全球經(jīng)濟總量的28.6%。同上。2013年,中國與這64個國家的貿(mào)易總額達到了1.04萬億美元,相當于中國對外貿(mào)易總量的四分之一。同上。更重要的是,在過去十年間,中國與這64個沿線國家的貿(mào)易年增長率為19%,高出中國與其他經(jīng)濟體的貿(mào)易增長率4個百分點。楊潔篪:《自信互信,共襄盛舉——博鰲亞洲論壇2014年年會講話》,資料來源:http://www.fmprc.gov.cn/mfa_eng/zxxx_662805/t1250539.shtml, 2015-6-20.
“一帶一路”倡議將給中國企業(yè)帶來重大海外投資機遇。鄭新立:《“一帶一路”戰(zhàn)略為海外投資提供重要契機》, 第二屆中國跨境投資并購峰會發(fā)言,上海,2015年4月18日。經(jīng)過近40年的改革開放,中國已經(jīng)從外國直接投資目的地成長為世界第二大對外直接投資國,在過去十年間對外直接投資存量累計5600億美元。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 and the Heritage Foundation, China Global Investment Tracker, January 2015, available at http://www.aei.Org/wp-content/uploads/2015/01/China-Global-Investment-Travel.xls, 2015-06-22. China Ministry of Commerce reported that China has an accumulated outward FDI of $581.3 Billion from 2005 through 2014. 僅2014年一年,中國對外非金融類直接投資高達1029億美元。數(shù)據(jù)來自中國商務部。截至2015年5月,“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已經(jīng)累計吸引來自中國方面的投資1612億美元,占中國總對外直接投資的20%左右。商務部:《“一帶一路”約占中國對外投資總額兩成》,資料來源:http://world.huanqiu.com/hot/2015-07/6941858.html, 2015-06-22.中國認為,“絲綢之路經(jīng)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將為其在高速鐵路等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經(jīng)驗和技術帶來新興市場。從2004年至2014年,中國已建成超過1.6 萬千米的高鐵網(wǎng)絡,居世界首位。高鐵指的是時速大于或等于200千米/小時的鐵路和鐵路網(wǎng)絡。見2015年3月5日李克強在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作的《政府工作報告》,資料來源:http://www.chinadaily.com.cn/china/2015twosession/2015-03/05/content_19729663.htm, 2015-06-20.這些鐵路途經(jīng)多種地質(zhì)地貌,經(jīng)受住了各種氣候考驗。許多國家已表現(xiàn)出對中國高鐵的濃厚興趣。中國意識到,其他發(fā)展中國家在未來將會轉(zhuǎn)化為中國高鐵技術和設備的巨大市場?!耙粠б宦贰毖鼐€國家對基礎設施建設的巨大需求,為中國的過剩產(chǎn)能、充足的勞動力、雄厚的資本以及在建筑領域的豐富經(jīng)驗,提供了理想舞臺。尤其是中國傳統(tǒng)制造業(yè)產(chǎn)能普遍過剩的形勢有望緩解。官方數(shù)據(jù)顯示,中國鋼鐵、水泥、電解鋁、平板玻璃以及船舶產(chǎn)能利用率僅為72%、73.7%、71.9%、73.1%和75%,尚不算在建、擬建項目。國務院:《關于化解產(chǎn)能嚴重過剩的指導意見》,資料來源: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3/1015/c1001-23210728.html,2015-06-18.事實上,中國在過去十年間的過度投資已導致以產(chǎn)能過剩和消費不足為特征的經(jīng)濟嚴重失衡。一著名經(jīng)濟學家甚至將產(chǎn)能過剩和消費不足稱為中國第一大經(jīng)濟挑戰(zhàn)。許小年:《中國經(jīng)濟的最大隱患是政府負債、銀行壞賬和產(chǎn)能過?!罚Y料來源:http://qd.ifeng.com/xinwenzaobanche/detail_2015_08/05/4194040_0.shtml, 2015-08-02.前中國外交部副部長何亞非指出,轉(zhuǎn)移中國過剩的產(chǎn)能是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對接的“關節(jié)”?!白鳛闉閿?shù)不多的同時滿足具備資本、產(chǎn)能和技術這三個條件的國家之一,中國有責任通過與沿線各國的對接聯(lián)通,實現(xiàn)共同富裕?!痹S小年:《中國經(jīng)濟的最大隱患是政府負債、銀行壞賬和產(chǎn)能過?!?,資料來源:http://qd.ifeng.com/xinwenzaobanche/detail_2015_08/05/4194040_0.shtml, 2015-08-02.李克強總理在對印度尼西亞、哈薩克斯坦、埃塞俄比亞、俄羅斯、巴西以及歐洲訪問時,一直致力于促進中國與這些國家和地區(qū)的產(chǎn)能合作。《李克強力推國際產(chǎn)能合作:升級版中國“走出去”》 ,資料來源:http://www.gov.cn/xinwen/2015-07/20/content_2899882.htm, 2015-08-06. “一帶一路”將會把中國和高度工業(yè)化的歐洲以及沿線的發(fā)展中國家連接在一起,而產(chǎn)能合作又有助于創(chuàng)造統(tǒng)一的產(chǎn)業(yè)網(wǎng)絡,以便在確保中國工業(yè)持續(xù)發(fā)展的同時,消化其多余的產(chǎn)能。然而,中國也必須意識到這一合作倡議所涉及的經(jīng)濟風險。
(二)中國投資的問題
中國投資的第一大問題就是,投資主體主要是國有企業(yè) (SOEs)。2010年,中國國有企業(yè)的對外直接投資占中國總對外直接投資的61.6%,而中國國有企業(yè)所控制的外國投資存量占了全國總存量的66.2%。 這一投資方式不僅頗為國際社會所詬病,而且還成為中國國有企業(yè)海外并購 (M&A)的一大障礙,因為被并購企業(yè)母國擔心這些并購的政府背景損害其經(jīng)濟安全,雖然這與事實嚴重不符。在系列大規(guī)模的海外并購中,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CNOOC)以185億美元收購美國優(yōu)尼科公司以及中國鋁業(yè)向澳大利亞力拓集團注資195億美元的嘗試都以失敗告終。除了法律和程序?qū)彶檎系K之外,“國家安全”問題通常是這些并購所面臨的主要障礙。Dick K. Nanto, James K. Jackson, CRS Report for Congress, China and the CNOOC Bid for Unocal: Issues for Congress, Updated February 27, 2006.事實上,即便是中國民營公司也受到了外國政府嚴密的安全審查。在經(jīng)過數(shù)月的調(diào)查之后,美國國會最終裁定中國通信業(yè)領軍企業(yè)華為公司和中興公司“是美國國家安全的威脅”,建議美國政府對這兩家公司進行嚴密審查。而且鑒于二者對“美國國家安全利益的威脅”,美國外資投資委員會 (CFIUS)“必須阻止華為公司和中興公司對美國企業(yè)的收購、接管或者兼并”。U.S. House of Representative, Investigative Report on the U.S. National Security Issues Posed by Chinese Telecommunications Companies Huawei and ZTE, A report by Chairman Mike Rogers and Ranking Member C.A. Dutch Ruppersberger of the Permanent Select Committee on Intelligence,12th Congress October 8, 2012.“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則由于自身的薄弱性,可能對中國國有企業(yè)的超大規(guī)模投資更加敏感。
如何確保中國的投資為目的地國家的普羅大眾接受是一項極具挑戰(zhàn)性的任務。中國國有企業(yè)通常通過政府間協(xié)議的形式獲得合同。而超大規(guī)模的工程往往傾向于惠及政治、經(jīng)濟精英,卻很難直接惠及普通老百姓。同時,少數(shù)中國企業(yè)也由于卷入當?shù)毓倭鸥瘮?、失業(yè)、環(huán)境、產(chǎn)品質(zhì)量和勞資糾紛而成為眾矢之的。Ian Taylor, Chinas environmental footprint in Africa, February 2, 2007,
available at http://www.chinadialogue.net/article/show/single/en/741, 2015-6-22; Xan Rice, ‘Chinas economic invasion of Africa, Guardian, 6 February 2011.
此外,考慮到中國能源進口主要來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雖然目前尚沒有可信數(shù)據(jù),但一位“一帶一路”倡議的主要謀劃者暗示,中國68%的石油、42%的煤炭、35%的棉花以及11%的礦物質(zhì)是從“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口的。且中國早期投資大多集中于資源領域,中國將很容易因能源采掘和“新殖民主義”而招致國際社會的批評,一如中國在非洲所經(jīng)歷的。 Erica S. Downs, “The Chinese energy security debate,” The China Quarterly, Vol. 177, 2004, pp. 21-41.這一國家形象難題會因資源富足國和資源匱乏國之間的貧富懸殊而加重。在建筑業(yè)這一中國最具優(yōu)勢的領域,中國公司因本國勞動力相對更有經(jīng)驗、易于管理以及薪資更低而較少雇傭當?shù)貏趧恿?,常為人詬病。因此,中國的國有企業(yè)以及私有企業(yè)都需要提高中國商品和服務的質(zhì)量,在促進就業(yè)、保護環(huán)境等社會倡議方面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此外,中國還需要建立一個專門機構,以監(jiān)督中國企業(yè)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行為。如果設立這樣一個專門機構尚有困難,那么中國各大使館和領事館的經(jīng)濟部門應該對此負責。
可持續(xù)性是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另一大挑戰(zhàn)。在中國國內(nèi),許多超大規(guī)模建筑工程也因資金不足、人員變動或者政府政策變更而未被全部實施。Robert Sutter, “Xi Jinpings foreign policy: image versus reality—some adjustment required, ” PacNet Pacific Forum CSIS, No.38, July 7, 2015.中國海外投資面臨風險更大。中國計劃發(fā)展的超大規(guī)模投資項目中,有相當一部分最終被擱置、中止或徹底告吹,“尤其是在阿富汗、尼日利亞、菲律賓、斯里蘭卡,以及正處于動蕩之中的中東地區(qū)和北非。”Ibid.有外國學者估計,大約80%的中國礦產(chǎn)協(xié)議未能實施。這一數(shù)據(jù)有夸大的嫌疑,但是較大比例的投資計劃未能最終付諸實施卻屬實情。一旦外國也出現(xiàn)大規(guī)模爛尾樓甚至“鬼城”,許多中國地方政府建造了不少新居民區(qū),開發(fā)區(qū)和新城鎮(zhèn),卻幾乎沒有多少人住在那里,因此被稱為“鬼城”。中國的投資形象將進一步受損。
(三)過度投資與目的國有限償付能力
沿途發(fā)展中國家的財務狀況、市場容量及其經(jīng)濟管理能力是制約“一帶一路”倡議經(jīng)濟前景的另一個因素。即便中國已經(jīng)積累了可觀的經(jīng)濟力量和巨大的外匯儲備,它依然要依靠國際金融組織、國內(nèi)銀行、民間注資和股票市場為其國內(nèi)建設融資。在總值400億美元的絲綢之路基金成立,以及2015年6月末價值1000億美元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協(xié)定》簽署之后,“一帶一路”基建項目的融資問題得到部分解決。但是中國如何從這些巨額投資中實現(xiàn)預期收益仍是難題。而對于投資目的地國家來說,宜量入為出,防止落入重債國的不良債務循環(huán)。
尼泊爾、老撾和斯里蘭卡是最積極響應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國家。中國在2013年超越印度,成為這三個國家最大的外國直接投資來源國。僅2013年后半年,中國在尼泊爾的投資就高達1.74億美元,占尼泊爾吸引外國直接投資的60%?!癈hina becomes largest FDI contributor in Nepal,” China Daily, availbale at http://www.chinadaily.com.cn/business/2014-01/23/content_17253053.htm, 2015-06-24;“ China is largest FDI source for Nepal, overtakes India,” The Hindu, availbale at http://www.thehindu.com/news/international/world/china-is-largest-fdi-source-for-nepal-overtakes-india/article5618081.ece, 2015-06-24. 到2013年,中國對老撾和斯里蘭卡累計直接投資均達50億美元左右?!癈hina becomes Sri Lankas largest source of FDI in 2013,” China Daily, availbale at http://www.chinadaily.com.cn/business/2013-12/04/content_17150992.htm, 2015-06-24; Suwatchai Songwanich, “Chinas strong investments in Laos bringing a transformation, ” availbale at http://www.nationmultimedia.com/opinion/Chinas-strong-investments-in-Laos-bringing-a-trans-30261822.html,2015-06-22.而且中國很快就會成為更多“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最大的外國直接投資來源國。但是,由于這些國家自身的市場容量有限,而中國海外投資者通常青睞大型項目,考慮到從項目規(guī)劃到產(chǎn)出往往有一定的周期,“一帶一路”倡議在落實的過程中需避免過度投資的風險。
對某些投資目的地國家來說,則需綜合考慮其經(jīng)濟承受能力,防止債務風險;中國還需考慮項目自身的盈利能力和可持續(xù)運營。比如老撾已對長約420千米的中老高鐵(泛亞高鐵的一部分,計劃時速每小時200千米,包括150座大橋和76條地下隧道)表示出濃厚的興趣,但老撾政府需向中國進出口銀行舉債72億美元,這幾乎與老撾國內(nèi)生產(chǎn)總值相當。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均曾告誡老撾慎重其事,畢竟老撾尚位列聯(lián)合國最不發(fā)達國家之列。即便中國可以戰(zhàn)略投資的形式向老撾提供建設資金,老撾政府仍需要設法經(jīng)營好這條鐵路,并從中獲利。斯里蘭卡的情況與老撾相似。該國因需償還眾多超大項目的債務和利息而承擔著巨大壓力。有西方媒體曾報道科倫坡港口城市項目、漢班托特港口,以及馬特拉-拉賈帕克薩國際機場虧損的情況。Smruti S Pattanaik, “Controversy over Chinese investment in Sri Lanka,” 5 June 2015, availbale at http://www.eastasiaforum.org/2015/06/05/controversy-over-chinese-investment-in-sri-lanka/, 2015-06-22.不容否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財務狀況和經(jīng)營管理能力制約著重大投資的效果和可持續(xù)性。
(四)投資主體、決策及其結構性問題
如前所述,中國國有企業(yè)作為投資主體易于引發(fā)目的地國精英與大眾的擔憂。有外國批評者認為,由于國有企業(yè)不用對其股東負責,因此它們?yōu)榱粟A得商機,往往會采取更加大膽進取的措施。現(xiàn)實中,一些地方的國有企業(yè)也可能依據(jù)地方長官的指令而非預期的市場收益去進行投資。這種決策方法可能相當冒險,畢竟任何宏觀政治和社會動蕩,投資者對本地宗教、文化了解不足或者判斷失誤都可能導致投資失敗,這就是中國國有企業(yè)在利比亞、敘利亞和蘇丹的慘痛教訓。
“一帶一路”戰(zhàn)略的出臺遵循了典型的自上而下路徑。它由政治領導人根據(jù)其杰出的政治和戰(zhàn)略意識提出來的,由官僚系統(tǒng)負責總體設計和具體實施,學界陸續(xù)跟進,進行解釋性研究、公眾宣傳和技術性支持。國家領導人提出的倡議相當大程度上屬于理念和戰(zhàn)略方向上的,官方最初也并未有一個發(fā)展藍圖,“一帶一路”倡議的第一份藍圖直到2015年3月才正式被宣布。學術界則從一開始就是缺位的。那么這里就存在一個悖論,倡議的提出,無疑主要是政治考量,但是在其落地的過程中,則由企業(yè)或個人負責實施,后者需基于經(jīng)濟學原理進行成本-效益分析與管理。如果這種解釋屬實,那么中國國有企業(yè)的體制優(yōu)勢以及其所謂的前瞻性和進取性都會受到質(zhì)疑。事實上,由于欠缺國際經(jīng)驗和無視潛在的政治、金融和法律風險,中國國有企業(yè)在海外投資失敗的案例不勝枚舉。
在西方發(fā)達國家,投資主體主要是私有企業(yè),需基于成本-效益的嚴密分析,考慮總體風險,并嚴格遵守透明的法律程序以確保投資的合法性。在中國政治和知識精英的話語中,常常更為強調(diào)“一帶一路”倡議的戰(zhàn)略意義,而非其經(jīng)濟意義。例如,清華大學著名國際關系學者閻學通就認為,“一帶一路”戰(zhàn)略除了經(jīng)濟屬性之外,其外交屬性和政治屬性也較強?!耙粠б宦贰敝饕哪繕司褪?,打造互利共贏的“利益共同體”和共同發(fā)展繁榮的“命運共同體”。因此“一帶一路”要想取得成功的話,就必須優(yōu)先考慮戰(zhàn)略關系。見《閻學通:“一帶一路”的核心并非交通設施,而是戰(zhàn)略關系》,資料來源:http://www.globalview.cn/html/strategy/info_4069.html, 2015-08-02.該倡議的戰(zhàn)略性毋庸置疑,但危險在于,許多巨型工程的建立是出于政治考量而非經(jīng)濟收益。而且如果經(jīng)濟利益妨礙了戰(zhàn)略利益,經(jīng)濟利益就要服從戰(zhàn)略利益。經(jīng)濟決策的戰(zhàn)略化,意味著可以為了“長遠利益”而犧牲短期利益,或者為了政治、戰(zhàn)略利益犧牲經(jīng)濟利益,也意味著基于綜合利益的預期,甘愿承擔更大的經(jīng)濟風險。這在理論上并無不妥。但是風險在于,這意味著理應通過純經(jīng)濟學分析做出的決斷,因被“戰(zhàn)略化”而變得冒進而有失審慎。因此,真正地發(fā)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利比亞發(fā)生動亂之前,中國國有企業(yè)的膽識和成功一直為國際社會所艷羨。據(jù)報道,僅2008年一年,中國的企業(yè)就與利比亞簽訂了180份合同,涉及建筑、工程設計和勞動服務,總價值高達100.5億美元。Dmitry Solovyov, “China and Libya: Whats the Real Story? ” availbale at http://www.chinaafricarealstory.com/2011/03/china-and-libya-whats-real-story.html, 2015-06-18.但是好景不長,由于中國在利比亞的投資主要集中在基建等傳統(tǒng)產(chǎn)業(yè)領域,戰(zhàn)亂發(fā)生后,中國的巨額投資幾乎蕩然無存。中國國有企業(yè)領導人更像是政治精英而非商業(yè)精英,他們不僅有著一定的行政級別,還與相關政府機關進行著人事互調(diào)。在企業(yè)對外投資決策的過程中,他們既需考慮為國有資產(chǎn)保值增值,更需考慮國家內(nèi)外總體需要,并且后者常常重于前者。這使其決策常常缺乏專業(yè)、可靠的技術性風險評估。據(jù)中國礦業(yè)協(xié)會會長估計,中國2013年海外礦業(yè)投資中80%失敗。Jiayi Zhou, Karl Hallding, and Guoyi Han,“ The Trouble With Chinas ‘One Belt One Road Strategy, ” availbale at http://thediplomat.com/2015/06/the-trouble-with-the-chinese-marshall-plan-strategy/, 2015-08-06.
(五)沿線國家的對沖與國際競爭
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缺乏相互信任,這些中小國家在和平時期游離于中國與美國之間,兩面下注,不選邊站隊。但一旦發(fā)生安全危機,它們很可能會選擇親近美國?!敖?jīng)濟上靠中,安全上靠美”的雙軌局面在“一帶一路”中殊為明顯。甚至在經(jīng)濟領域,許多國家開始意識到它們對中國市場的過度依賴。比如2013年柬埔寨峰會之后,東盟國家意識到與中國市場“過度”融合的風險,因此,它們開始尋求那些有助于擴展其經(jīng)濟聯(lián)系的活動,防止過分依賴中國。Interview with a renowned ASEAN scholar, July 20, Singapore.迫于非政府組織的壓力,柬埔寨政府以環(huán)境因素為由,推遲中國水利水電建設集團在該國建造一座總值4000萬美元的大壩工程。中國電力投資集團的另一個主要投資項目——緬甸密松大壩工程也于2011年在緬甸改革派上臺之后被叫停。此外,中國公司承建的總值140億美元的斯里蘭卡首都科倫坡港口建設工程,也于2015年1月被叫停。新的西里塞納政府公開改變其親華政策,努力改善斯里蘭卡與美國、印度和歐盟的關系。Peshan Gunaratne and J. Berkshire Miller, “Sri Lanka: Balancing Ti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The Diplomat, May 26, 2015, availbale at http://thediplomat.com/2015/05/sri-lanka-balancing-ties-between-china-and-the-west/,2015-06-18.
沿線國家引入其他國際力量的努力,無疑將使中國投資面臨來自美國、日本、歐洲以及其他新興市場的競爭。因為這些國家尚處經(jīng)濟起步階段,中國的人力資源和成本優(yōu)勢顯得較為突出,但是隨著其經(jīng)濟發(fā)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科技進步和產(chǎn)業(yè)升級,中國同上述國家在 “一帶一路”的競爭將會加劇。
三、“以陸制?!保旱鼐壵蔚男峦黄??
(一) 被夸大的海上風險和被高估的陸上通道
中國力推“一帶一路”倡議的原因之一是 相信該倡議有助于緩解中國對美國海洋霸權的擔憂:美國可以輕而易舉地阻斷馬六甲海峽這一中國重要的能源與貿(mào)易通道,倡議有助于減少中國在突發(fā)事件中的脆弱性。Special Report, “Chinese Companies Abroad:The Dragon Tucks in,” The Economist, July 2, 2005, p.61.許多中國學者認為,美國對馬六甲海峽的封鎖是中國能源安全面臨的最大威脅。2005年至2007年世界油價飆升期間,這一點尤為突出。李兵:《國際戰(zhàn)略通道研究》,博士論文,中央黨校,2005年,第59-67頁;張潔:《中國能源安全中的馬六甲因素》,載《國際政治研究》,2005 年第3期;李金明:《馬六甲海峽與南海航道安全》,載《南洋問題研究》,2006年第3期;汪海:《從北部灣到中南半島和印度洋:構建中國聯(lián)系東盟和避開馬六甲困局的戰(zhàn)略通道》,載《世界經(jīng)濟與政治》,2007年第9期。中國在緬甸鋪設油氣管道也是為了規(guī)避“馬六甲困局”所做的努力之一。也有人提議在泰國修建克拉運河,直接連通安達曼海與泰國灣,以形成一條新的能源線路。李晨陽:《破解“馬六甲困局”之中國方案分析》,載《參考消息》,2004年8月5日;Robert D. Kaplan, “Center Stage for the 21st Century, ” Foreign Affairs, Mar./April, 2009, p.22; Sheldon W. Simon, “Safety and Security in the Malacca Strait: the Limits of Collaboration”, in Maritime Security in Southeast Asia: U.S, Japanese, Regional and Industry Strategies, NBR (The national Bureau of Asian Research) Special Report #24, November 2010, p.3; 薛力:《馬六甲困局的內(nèi)涵辨析與中國的應對》,載《世界經(jīng)濟與政治》,2010年第10期;孫海泳:《克拉運河方案:挑戰(zhàn)、意義與中國的戰(zhàn)略選擇》,載《太平洋學報》,2014第7期。但此運河開通的可行性及其后果已經(jīng)引發(fā)了國際社會的激烈討論。就連新興的北極路線也引起了中國學者的高度關注。李振福、王文雅、朱靜:《北極航線在我國“一帶一路” 建設中的作用研究》,載《亞太經(jīng)濟》,2015年第3期;朱明亞等:《世界經(jīng)濟貿(mào)易格局視角下的北極巷道戰(zhàn)略價值分析》,載《海洋開發(fā)與管理》,2015年第1期;李振福:《地緣政治理論演變與北極航線地緣政治理論假設》,載《世界地理研究》,2010年第1期。這種思路雖有其合理性,然而,他們都忽略了這樣一個事實:只要它們?nèi)匀灰蕾囉诤I下肪€(緬甸油氣管道和克拉運河的兩端都依賴于海上線路,而北極路線本身就是一條海洋線路),就可能無法克服無處不在的美國海軍力量的挑戰(zhàn)。
相比之下,橫跨中亞的鐵路網(wǎng)絡顯得較為可靠,因為倘若南海發(fā)生突發(fā)事件,這一鐵路網(wǎng)可以成為對中國存亡發(fā)揮關鍵作用的能源大動脈。而且,考慮到美國在這一地區(qū)的影響相對有限,而中國則具有一定地緣優(yōu)勢,美國在這一地區(qū)部署軍力或?qū)嵤┓怄i,將會面臨重大的外交和法律制約。
然而,“馬六甲困局”的危險性可能被夸大了。趙宏圖:《“馬六甲困局”與中國能源安全再思考》,載《現(xiàn)代國際關系》,2007年第6期,第36頁。航行自由是美國的核心利益之一,任何在和平時期有損自由航行的軍力部署都將極大損害美國作為世界領導國的形象和聲譽。即便在非正常情況下,美國也不一定會選擇封鎖馬六甲海峽。有中國學者認為,就算美國真的封鎖了馬六甲海峽,中國受到的影響也是很有限的。薛力:《“馬六甲困境”內(nèi)涵辨析與中國的應對》,載《世界經(jīng)濟與政治》,2010年第10期,第131-136頁。重要的是,倘馬六甲海峽封閉,緬甸的油氣管道以及克拉運河也難當大任,因為美國可能還會封鎖印度洋和泰國灣。還可以選擇損壞或徹底摧毀這些鐵路和油氣管道??紤]到這些鐵路和油氣管道的長度,如果沒有強大的軍力部署,要保護它們不受損害幾乎是不可能的。 事實上,減少中國臆想或?qū)嶋H不安全感的辦法只有一個,即建造一支強大海軍,并精心謀劃出一個海洋戰(zhàn)略予以指導。李立新、徐志良:《海洋戰(zhàn)略是構筑中國海外能源長遠安全的優(yōu)選國策——緩解“馬六甲困局”及其他》,載《海洋開發(fā)與管理》,2006年第4期,第3-8頁。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一帶一路”并非解開“馬六甲困局”的鑰匙。
(二)升溫的地緣政治競爭
“一帶一路”倡議代表了中國在美國霸權相對衰落時代基于自身實力與經(jīng)驗開辟一種嶄新國家實踐的努力。除中國外,其他大國也紛紛推出了相似的倡議。俄羅斯宣布構建歐亞聯(lián)盟——基于其自蘇聯(lián)時代起對中亞地區(qū)所具有的傳統(tǒng)影響力,組建一個具有活力的新經(jīng)濟集團。該聯(lián)盟有助于緩解美國和歐洲為俄羅斯帶來的戰(zhàn)略壓力。雖然俄羅斯對中國“一帶一路”倡議表示出謹慎支持,但俄羅斯之前曾因擔心中國的金融實力會削弱其影響力,拒絕了中國與之共建上海合作組織銀行的提議。中國需要在“一帶一路”倡議和與俄羅斯的戰(zhàn)略關系之間尋求平衡。
日本正努力通過經(jīng)濟與軍事援助、外交拉攏、同盟改革加強與澳大利亞、印度、越南和菲律賓的協(xié)作,重振其領導作用,抵御中國影響力的過快擴展;在經(jīng)濟領域,日本至今仍未加入中國主導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相反它提出了一個與亞投行相當?shù)幕A設施資助計劃,擺出同中國競爭的架勢。對中國而言,仍需考慮“一帶一路”中日本的合適地位,畢竟同日本的戰(zhàn)略競爭并非中國主要隱憂和戰(zhàn)略方向,而日本的金融和技術實力、海外投資管理經(jīng)驗及其軟實力戰(zhàn)略都將對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成功發(fā)揮積極作用。
印度對“一帶一路”倡議可謂“又愛又恨”,將之視為經(jīng)濟機遇和戰(zhàn)略挑戰(zhàn)。它提出了自己的“季風計劃”和“香料之路”等倡議,以反制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林民旺:《印度對“一帶一路”的認知及中國的政策選擇》,載《世界經(jīng)濟與政治》,2015年第5期,第53-54頁。一位有影響力的國際關系學者甚至斷言,印度已經(jīng)將“一帶一路”倡議視為威脅,而非機遇,從而成為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最大障礙之一。同時該學者提出,作為回應,中國應該宣稱自己為南亞國家,且印度洋的航行自由符合中國的利益,正如南海的航行自由符合美國的利益一樣。龐中英:《“一帶一路”的阻力之一在印度》,資料來源:http://www.guancha.cn/PangZhongYing/2015_03_04_310947.shtml, 2015-08-01.倘中國果真做此選擇,不僅中印兩國的戰(zhàn)略猜疑會升級,中國將同時在印度洋和南海面臨挑戰(zhàn)。
韓國也推出了其所倡導的“歐亞倡議”,該倡議旨在將歐亞大陸和遠東以及朝鮮半島連成整體,促進韓國與朝鮮在經(jīng)濟領域的接觸,服務于朝韓統(tǒng)一的長期愿景。同時,韓國力圖避免被排斥在歐亞進程之外,并在連接東北亞和歐亞大陸方面發(fā)揮橋梁作用。
這些計劃、倡議都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它們所依賴的都是歐亞合作而非美國。這表明,各大國都試圖在“去美國化”的世界里重新調(diào)整其對內(nèi)、對外政策。話雖如此,上述亞洲大國中沒有一個將中國視為地區(qū)領袖。亞洲是一個競爭與對抗日益激烈的多極化地區(qū)。中國在國土面積、人口數(shù)量,經(jīng)濟和軍事規(guī)模等方面確擁有優(yōu)勢,但尚算不上主導大國。在實現(xiàn)其“一帶一路”倡議的過程中,中國應著力于分享而非主導。
(三)局勢動蕩的中亞與中東
很重要的一點是,絲綢之路經(jīng)濟帶自身也存在極大的安全風險,而且還可能進一步招致地緣政治和安全風險。絲綢之路經(jīng)濟帶貫穿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和動蕩不安的歐亞腹地,這些地區(qū)長期受到恐怖主義、極端主義、分裂主義困擾??植乐髁x活動的死灰復燃,以及恐怖勢力(如伊斯蘭國組織)的重組依然是絲綢之路經(jīng)濟帶在安全上的重大挑戰(zhàn)。隨著交通網(wǎng)絡和互聯(lián)互通的改善,中亞地區(qū)的恐怖勢力可能會尋求與中國境內(nèi)的“東突運動”分裂勢力展開更為密切的合作,這將使恐怖主義問題更難以應付,特別是恐怖主義與民族問題彼此糾纏時更是如此。馬麗蓉:《中國“一帶一路”戰(zhàn)略安全環(huán)境中“疆獨”問題影響評估》,載《國際觀察》,2015年第3期,第109頁?!?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也是世界最繁忙的貿(mào)易、能源通道,大國競爭激烈、海盜活動頻繁,毒品生產(chǎn)、人口販賣等跨國犯罪也很猖獗。因此,中國需要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通力合作,共同管理好這兩條路線,促進地區(qū)和平、發(fā)展和繁榮。
(四)慎用軍事力量
在許多人看來,中國在建造港口、鐵路、運河、乃至軍事基地時需要使用必要的政治和戰(zhàn)略杠桿。中國正計劃在巴基斯坦、斯里蘭卡、吉布提和肯尼亞等國家建造多個軍事基地。了解更多有關軍事影響的討論,請閱讀:Rob Edens, “Chinas Naval Plans for Djibouti: A Road, a Belt, or a String of Pearls?” The Diplomat, May 14, 2015, available at http://thediplomat.com/2015/05/chinas-naval-plans-for-djibouti-a-road-a-belt-or-a-string-of-pearls/, 2015-06-18; Wendell Minnick, Chinas ‘One Belt, One Road Strategy, Defense News, available at http://www.defensenews.com/story/defense/2015/04/11/taiwan-china-one-belt-one-road-strategy/25353561/,2015-06-18; Christopher H. Sharman, “China Moves Out: Stepping Stones toward a New Maritime Strategy,” China Strategic Perspectives, Washington, DC: National Defense University, April, 2015;Christopher Sharman, “Exposed: How Chinas Navy Went Global,” The National Interest, available at http://nationalinterest.org/feature/exposed-how-chinas-navy-went-global-12523, 2015-06-22. 中國在“絲綢之路經(jīng)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具備一定的經(jīng)濟基礎。這樣,中國擴大其軍事參與并向世界展現(xiàn)出保護其海外投資和公民安全的積極姿態(tài),就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了。然而,考慮到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之間缺乏互信,中國在沿線國家建造軍事基地的需要和應對多樣性軍事威脅之間存在矛盾。軍事介入很可能會招致民族主義者的怨恨,尤其是涉及民族和宗教因素的時候。中國應在建立海外補給站時小心行事,嚴格限制其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軍事參與,畢竟中國在沿途的任何舉動都會受到國際社會的密切關注。在“絲綢之路經(jīng)濟帶”沿線,要說服中亞和中東地區(qū)的國家允許中國建造軍事設施將殊為困難。數(shù)量和規(guī)模有限的軍事設施也難以形成協(xié)同效應。即使中國在印度洋的軍事存在增強,其地區(qū)影響力也會受到美國海軍霸權和印度海軍的制約。因此,“一帶一路”倡議雖將有助于擴展中國在沿途地帶的軍事存在和影響力,也有助于中國與沿途國家展開軍事合作與互信建設,但是總體而言,“一帶一路”倡議中,中國在安全方面的作用有限,并存在難以預料的安全與社會風險。對于中國來說,明智之舉是確保有限的軍事目標并使之與手段相適。海外軍事設施應側(cè)重提供補給、維護公共產(chǎn)品和打擊海盜等,除保有有限的威懾力量,應盡量避免將其直接用于安全和戰(zhàn)略目的。審慎應是中國在“一帶一路”所涉軍事領域的首要原則。
四、國際秩序:中國未言明的宏偉計劃?
中國對改革現(xiàn)存的國際秩序有持續(xù)的需求。作為現(xiàn)存秩序的主要受益者,中國有維護現(xiàn)存國際秩序的重要責任。同時,中國要求與之國力相匹配的發(fā)言權?!耙粠б宦贰北徽J為可服務于中國為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地區(qū)甚至國際秩序的努力。國際社會也有觀點認為,中國力推“一帶一路”背后的目的是重建國際秩序。Dialogue with former French Prime Minister Dominique de Villepin, “The Belt and Road will reshape the world order, U.S. and Japan cant neglect”, available at http://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335024,2015-6-18; Jeremy Shapiro, The Chinese foray into global governance, 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 April 1, 2015, available at http://www.brookings.edu/blogs/order-from-chaos/posts/2015/04/01-china-global-governance-shapiro, 2015-06-20.
(一)中國所追求的國際新秩序
直至近年,西方學者開始高度關注中國崛起及其對西方的影響,中方意識到其改革國際秩序的潛力。Michael Elliott, “The China Century”, Times, Thursday, Jan.11, 2007; Robert G. Sutter, Chinas Rise: Implications for U.S Leadership in Asia, Washington, D.C: The East-West Center, 2006; John Ikenberry, “The Rise of China and the Future of the West”, Foreign Affairs, Jan/Feb 2008, Vol.87, Issue 1.為了確保中國承認并遵守以美國為中心的國際秩序,美國已經(jīng)在多個領域試圖兼顧中國利益,防止后者另起爐灶。這種政策延續(xù)了克林頓政府時期“接觸+遏制”的長期策略。該政策的支持者認為,中國最終會成為一個西方式的“民主”國家,因此中國會維護而不是改變現(xiàn)有國際秩序。John F. Copper, “National Identity and Democratic Prospects in Socialist China (review) ,” China Review International, Vol. 3, No. 2,1996: 415-417; Suisheng Zhao, ed., China and Democracy: Reconsidering the Prospects for a Democratic China, Routledge, 2000; Zhao Suisheng, Debating Political Reform in China: Rule of Law vs. Democratization, Routledge; annotated edition, 2006;Chen Jie, A Middle Class Without Democracy: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Prospects for Democratization in China,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Reprint edition, 2014.作為一個曾經(jīng)長期被國際體系排除在外的國家,中國不僅吸取了歷史教訓,而且也正在努力與現(xiàn)存國際體系深度融合?;粮癫┦可踔梁粲酰忻纼蓢鴳献?,共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國際秩序。Kissinger, U.S and China to collaborate on globalist “world order”, May 29, 2013, available at http://www.infowars.com/kissinger-u-s-and-china-to-collaborate-on-globalist-world-order/, 2015-06-18.茲比格涅夫·布熱津斯基與基辛格所見略同,他也強烈支持“中美兩國集團”的概念。Zbigniew Brzezinski,“ The Group of Two that could change the world,” The FT News, January 13, 2009, available at http://www.ft.com/intl/cms/s/0/d99369b8-e178-11dd-afa0-0000779fd2ac.html#axzz3e2XMCmfR, 2015-06-24.
中國的領導層曾先后數(shù)次提出其國際秩序理論和主張,較有代表性的是 “三個世界”理論、冷戰(zhàn)后的多極世界以及晚近基于中國的傳統(tǒng)觀念提出的“和諧世界”主張。Satoshi Amako, “Chinas Diplomatic Philosophy and View of the International Order in the 21st Century,” The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 Studies, No.2, 2015.但中國是在最近幾年才開始逐步習得領導改革國際秩序的能力和經(jīng)驗。與前任相比,中國新一屆領導人改革現(xiàn)有國際秩序的愿望更為強烈。Ibid.中國學界也對后美國時代或“去美國化”的世界秩序展現(xiàn)出濃厚興趣。鄭永年:《中美關系和國際秩序的未來》,載《國際政治研究》,2014年第1期,第43頁;王金強:《后美國時代的權力結構變遷與國際制度改革——基于八國集團改革的理論思考》,載《當代亞太》,2010年第3期,第42-46頁;周方銀分析了東亞經(jīng)濟中心與安全中心相分離的二元格局對東亞未來秩序的影響。很顯然,這是中國經(jīng)濟崛起的結果。見周方銀:《中國崛起、東亞格局變遷與東亞秩序的發(fā)展方向》,載《當代亞太》,2012年第5期,第24-30頁。
如果“一帶一路”倡議得以成功實施,有可能最終形成一個基于中國資本、專長、理念驅(qū)動的高度融合的經(jīng)濟集團。通過將歐亞大陸和世界其他地區(qū)緊密連接,該倡議有助于建構以中國為中心的貿(mào)易、投資和基礎設施建設模式,加強中國作為其周邊國家經(jīng)濟伙伴的重要性,提高中國在該地區(qū)的外交籌碼。Scott Kennedy, David A. Parker, Building Chinas “One Belt, One Road”, available at http://csis.org/publication/building-chinas-one-belt-one-road, 2015-08-06.在“一帶一路”倡議框架下,中國不會挑戰(zhàn)仍由美歐發(fā)達經(jīng)濟體主導的現(xiàn)有國際制度、規(guī)范和價值觀,但會以“一帶一路”沿線發(fā)展中國家的共同價值觀、利益和經(jīng)驗為基礎,嘗試創(chuàng)設區(qū)域性的秩序和制度安排,并在機會允許時對現(xiàn)有的制度進行補充和改革。中國還可能會以上海合作組織多年積累的經(jīng)驗為基礎,提議建立一個包括主要“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國際組織。
(二)美國的持續(xù)霸權和中國的領導力赤字
現(xiàn)有國際秩序的突出特征是美國在經(jīng)濟、安全、制度和觀念領域的絕對支配地位。中國“一帶一路”倡議不會改變這一秩序,而將在這一秩序框架內(nèi)實施。所以,該倡議主要是對現(xiàn)有秩序的補充和局部修正,而非完全顛覆。即便該倡議得以成功實施,中國也需要數(shù)十年才能具備挑戰(zhàn)美國霸權及其秩序的實力。更重要的是,中國很可能會在經(jīng)濟上超過美國,但在軍力或科技方面仍會存在巨大差距。在制度、價值觀、文化或廣義上的“軟實力”和“巧實力”方面,中美差距更大。中國自身尚不確定能否成功發(fā)展出一種可持續(xù)、可復制的中國模式,也缺乏將其硬實力轉(zhuǎn)化為軟實力的經(jīng)驗。因此,尚難判斷中國能在多大程度上利用“一帶一路”倡議創(chuàng)設被“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廣為接受的地區(qū)新秩序。經(jīng)濟上,世界貿(mào)易組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及其蘊含的價值原則都將繼續(xù)在現(xiàn)有國際經(jīng)濟、金融體系中發(fā)揮支柱作用。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開發(fā)銀行(AIIB) 包括印度、俄羅斯、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韓國、澳大利亞在內(nèi)的57個世界主要大國已經(jīng)申請加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就此亞投行成了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國際金融組織,并將于2016年初投入運營。雖被美國視為中國對其金融霸權的挑戰(zhàn),但該銀行難被中國左右。相反,亞投行仍將美元作為其主要貨幣,并根據(jù)國際準則運營。若非如此,中國的聲譽會受到損害,中國一直以來釋放善意,將其作為公共產(chǎn)品的努力就會招致廣泛質(zhì)疑,并就此斷送中國在未來構建自己領導的國際秩序的大好機會。
中國特色的政治體系和價值觀體系以及領導層獨特的思維方式為國際社會廣泛接受尚需時日。中國領導層在近十年間嘗試著以傳統(tǒng)文化為基礎刻畫其對未來秩序的圖景,無論是胡錦濤前主席提出的“和諧社會”“和諧世界”與“以人為本”觀念,還是習近平主席提出的“正確義利觀”和“親誠惠榮”等原則都有鮮明體現(xiàn)。這些觀念雖與所謂普世價值觀具有內(nèi)在一致性,卻難以取代后者成為主流世界的價值觀。中國在海外的孔子學院招致了來自美歐國家的批評,原因之一就是這些國家普遍擔心中國會通過孔子學院進行文化擴張。J. Adleman, “Chinese Government Classroom Grant Divides S. Calif. Community Suspicious of Motivation,” Associated Press, (24 April, 2010.); Peter Schmidt, “University of Chicagos Plans for Milton Friedman Institute Stir Outrage on the Faculty,”The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 (1 June 2010); “Statement on the Confucius Institute at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UchicagoNews, Sep. 25, 2014, available at http://news.uchicago.edu/article/2014/09/25/statement-confucius-institute-university-chicago, 2015-04-27.
另一方面,需要說明的是,作為崛起時代的領導者,中國領導階層自然肩負復興中華文明的歷史重任。這也是新的領導階層不斷強調(diào)中國的獨特性、特色以及北京共識的原因。但事實是,中國今天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靠的是現(xiàn)代化和工業(yè)化Satoshi Amako, “Chinas Diplomatic Philosophy and View of the International Order in the 21st Century,” The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 Studies, No.2, 2015.,而這種現(xiàn)代化和工業(yè)化與其他國家相比并無二致。因此,中國僅憑借其近年積累的物質(zhì)力量并不足以領導國際秩序改革,中國真正缺失的還是軟實力。
(三)“一帶一路”倡議并非“馬歇爾計劃”
總的來說,現(xiàn)有國際秩序是以美國為中心的。雖然美國當初迅速攫取世界領導權及其塑造國際秩序的企圖的確都與美國在二戰(zhàn)后推出的“馬歇爾計劃”有很大關系,Shannon Tiezzi, “The New Silk Road: Chinas Marshall Plan?” The Diplomat, November 06, 2014, available at http://thediplomat.com/authors/shannon-tiezzi/, 2015-06-15; Dingding Chen, “Chinas ‘Marshall Plan Is Much More,” The Diplomat, November 10, 2014, available at http://thediplomat.com/2014/11/chinas-marshall-plan-is-much-more/, 2015-06-15; Michele Penna,“Chinas Marshall Plan: All Silk Roads Lead to Beijing?” World Politics Review, December 9, 2014.但我們卻不能將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與“馬歇爾計劃”相提并論,因為二者所處的時代背景大相徑庭?!榜R歇爾計劃”提出時,世界正處于美蘇兩大陣營尖銳對峙的時代。金玲:《“一帶一路”:中國的馬歇爾計劃?》,載《國際問題研究》,2015年第1期,第91-94頁;《“一帶一路”絕非中國版“馬歇爾計劃”》,資料來源: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5-06/16/c_127922263.htm,2015-06-16.由于受到蘇聯(lián)的威脅——不管這種威脅是臆想的還是實在的——當時的同盟國亟須美國的核保護和經(jīng)濟援助,戰(zhàn)勝的英國和法國,以及戰(zhàn)敗的意大利、德國和日本都愿意接受美國的領導。而美國由于其強大的經(jīng)濟和軍事實力,以及在二戰(zhàn)中的突出貢獻,在羅斯福時代就已經(jīng)榮登世界領袖的寶座。
“一帶一路”倡議則大不相同。如果說當初歐日諸國普遍接受馬歇爾計劃是迫不得已,那么“一帶一路”對沿線國家而言,更多是一種選項而非必需。在馬歇爾計劃中,美國是各國安全與經(jīng)濟的唯一贊助者,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普遍做法則是安全上依靠美國,經(jīng)濟上靠近中國,兩面下注。通常情況下,一國會因安全考量唯他國馬首是瞻,很少因經(jīng)濟原因?qū)λ麌┦茁犆.斍?,中國受?nèi)政與外部環(huán)境制約,在領土和主權等多個事項上讓步空間較為有限,而中國由于體量巨大,又身處國際政治漩渦中心,外界對中國未來戰(zhàn)略態(tài)勢的擔憂只增不減;未來中國與沿線國家利益分歧與沖突,中國承擔公共產(chǎn)品的意愿和外界預期的差距,大國間的復雜互動,使“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支持中國建立地區(qū)新秩序的意愿可能會有所下降。即便上述國家給予中國足夠支持,中國也難以構建一個將美國排除在外的地區(qū)新秩序;另一方面,中國難以在涉及美國重大利益的領域主導國際議程。美國勢難在現(xiàn)有國際秩序框架內(nèi)向中國做出重大讓步。
另外,如上文所述,一個可持續(xù)的地區(qū)或世界秩序有賴于一種普遍接受的價值觀??紤]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極其多元的文化背景,中國很難讓這些國家接受其所倡導的價值觀,中國對此也了無興趣。沒有一個與西方迥然相異又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普遍接受的價值體系,一個中國特色或中國主導的地區(qū)或國際新秩序是無法想象的。因此,在成長為一個兼具硬軟實力的可持續(xù)大國之前,中國應將“一帶一路”倡議主要限定在經(jīng)濟領域。
五、結論
“一帶一路”倡議是中國統(tǒng)籌其國內(nèi)發(fā)展與外交政策的宏大戰(zhàn)略。除了中國公開表述的實現(xiàn)共同發(fā)展、地區(qū)整合和建立公共產(chǎn)品的目標以外,中國官方與民間對“一帶一路”倡議還存在更多預期。通過審閱官方公告、文件、領導人演講和學術研究成果,本文認為,中國期望從“一帶一路”倡議中獲得四個方面的利益:第一,回應“中國威脅論”;第二,獲取長期經(jīng)濟利益;第三,降低美國海洋霸權對中國貿(mào)易和能源通道的威脅;第四,重新建立區(qū)域秩序,使之朝著有利于維護中國國家利益和“支配地位”的方向發(fā)展。
通過對上述預期收益與現(xiàn)實的比較,作者試圖客觀評價“一帶一路”倡議的潛在收益及其局限,并進一步系統(tǒng)闡釋“一帶一路”倡議所包含的政治、經(jīng)濟和安全風險。首先,難以確定“一帶一路”倡議為沿線各國帶來的經(jīng)濟效益和人文交流的擴大會最終轉(zhuǎn)化成中國在南亞、中亞和非洲的良好形象。相反,該合作倡議可能會因為中國國有企業(yè)問題而消極地影響各沿線國家對中國的看法。其次,該倡議有助于促進中國對外貿(mào)易與投資,一定程度上能緩解中國產(chǎn)能過剩的狀況。但以政治為導向的決策方法以及“一帶一路”本身潛藏巨大風險,如過度投資、投資對象國償付能力有限導致投資失?。弧耙粠б宦贰背h,尤其是作為中國替代性能源線的“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經(jīng)濟帶”,可以部分緩解美國海權優(yōu)勢對中國能源與貿(mào)易通道的威脅,紓緩 “馬六甲困局”,并使中國在地緣政治新變化中獲得更多籌碼。但是,中國的政治領導人和學者傾向于高估了海上風險,低估絲綢之路經(jīng)濟帶自身孕育的風險。最后,正如美國在二戰(zhàn)后通過“馬歇爾計劃”重建國際秩序,中國也同樣有可能通過“一帶一路”重塑地區(qū)國際秩序。然而二者截然不同的時代背景、日益升溫的地緣政治競爭、美國霸權的維持以及中國領導力的缺乏決定了中國難以藉“一帶一路”挑戰(zhàn)現(xiàn)存國際秩序。
中國需要通過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全面而巧妙的接觸,妥善管理好其國家形象:應依據(jù)經(jīng)濟學原理而非政治意愿經(jīng)營各大項目工程;有限度地展開軍事計劃,控制建設海外軍事設施的數(shù)量,并嚴格限定其用途,謹慎進行軍事接觸,增加其公共產(chǎn)品屬性;主要將“一帶一路”倡議限定于經(jīng)濟領域,避免給西方國家,特別是美國造成挑戰(zhàn)現(xiàn)有國際秩序的印象。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遠大前程”在于謹慎和適度。
參考文獻:
[1]黃靖.“一帶一路”、和平崛起與中國應注意的問題[J].亞太安全與海洋研究, 2015(1).
[2]李兵.國際戰(zhàn)略通道研究[C].博士論文.中央黨校,2005.
[3]李立新,徐志良.海洋戰(zhàn)略是構筑中國海外能源長遠安全的優(yōu)選國策——緩解“馬六甲困局”及其他[J].海洋開發(fā)與管理,2006(4).
[4]金玲. “一帶一路”:中國的馬歇爾計劃?[J].國際問題研究,2015(1).
[5]林民旺.印度對“一帶一路”的認知及中國的政策選擇[J].世界經(jīng)濟與政治,2015(5).
[6]王金強. 后美國時代的權力結構變遷與國際制度改革-基于八國集團改革的理論思考[J].載《當代亞太》,2010(3).
[7]薛力.“馬六甲困境”內(nèi)涵辨析與中國的應對[J].世界經(jīng)濟與政治, 2010(10).
[8]鄭永年.中美關系和國際秩序的未來[J].國際政治研究, 2014(1).
[9]Brautigam D. The Dragons Gift: The real story of China in Africa[M].U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1.
[10]Chen Jie. A Middle Class Without Democracy: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Prospects for Democratization in China[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4.
[11]Chris Alden, Large and Soares de Oliveira. China Returns to Africa: A Rising Power and a Continent Embrace[M].London: Hurst and Company, 2008.
[12]Christopher H Sharman. China Moves Out: Stepping Stones toward a New Maritime Strategy[M].Washington, D. C: National Defense University, 2015.
[13]Cronin, P M and Kaplan, R D Cooperation from strength: US strategy and the SCS. In P.M. Cronin, ed. Cooperation from strength: The United States, China and the SCS[M]. Washington, DC: Center for a New American Security.
[14] Erica S Downs. The fact and fiction of Sino-African energy relations[J]. China Security,2007(3).
[15]Erich Weede.The capitalist peace and the rise of China: Establishing global harmony by economic interdependence[J]. International Interactions, 2010(36).
[16]F de Pierrebourg and M Juneau-Katsuya. Nest of Spies: The Startling Truth about Foreign Agents at Work within Canadas Borders[M]. Toronto: Harper Collins, 2010
[17]Ian Taylor. Chinas oil diplomacy in Africa[J]. International Affairs,2006(5).
[18]John F,Copper. National Identity and Democratic Prospects in Socialist China[J].China Review International, 1996(2).
[19] Jonathan Holslag. Chinas new mercantilism in central Africa[J]. African and Asian Studies, 2006(2).
[20]Margaret Lee. The 21st Century Scramble for Africa[J]. The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African Studies, 2006(3).
[21]Michael Yahuda. Chinas New Assertiveness in the South China Sea[J].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 2013(22).
[22]Linda Jakobson and Zha Daojiong, “China and the worldwide search for oil security[J].Asia-Pacific Review, 2006(2).
[23]Ricardo Soares de liveira. Making sense of Chinese oil investment in Africa. In Alden, Large and Soares de Oliveira, eds. China Returns to Africa: A Rising Power and a Continent Embrace[M].London: Hurst and Company, 2008.
[24]Robert Sutter. Xi Jinpings foreign policy: image versus reality - some adjustment required[J].PacNet, 2015(38).
[25]Special Report. Chinese Companies Abroad:The Dragon Tucks in[J]. The Economist,2005(2).
[26]Steve Chan. Commerce between rivals: realism, liberalism, and credible communication across the Taiwan Strait[J].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of the Asia Pacific,2009(9).
(責任編輯:崔建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