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裕瓊
摘要:將多媒體技術應用于體育教學中,可以使體育教學事半功倍。多媒體技術不僅讓學生通過更生動、形象的方式掌握了體育動作技巧,易于師生接受,還對體育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多媒體教學;體育教學應用
一、體育基礎理論中多媒體的應用
激發(fā)學生的運動興趣是體育教學的首要任務。只有學生對體育運動感興趣,才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體育學習當中,才能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鍛煉習慣,這對樹立終身鍛煉的意識將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多媒體技術將文本、圖形、圖像、動畫、音頻、視頻等多媒體信息通過計算機進行數(shù)字化采集、獲取、壓縮、編輯、存儲等加工處理,使多媒體信息建立邏輯連接,集成為一個系統(tǒng)并具有交互性。多媒體教學圖文并茂,使抽象的原理形象化,枯燥的概念生動化,復雜的過程圖形化,學生聽課時興致盎然,課堂氣氛活躍,課堂教學質(zhì)量隨之得以提高。
二、動作教學中多媒體的應用
在教學中應盡量縮短泛化過程,快速建立起準確的動作概念。一個新的動作,必然是由看、聽等感官感知動作形成的過程。在此過程中,體育教師要有較強的動作示范能力和較高的技術水平。如果動作不標準,就會直接影響到學生學習體育動作的效果。而借助多媒體技術中圖形和動畫的移動、旋轉、定格、慢速播放、閃爍、色彩變化來演示運動的軌跡、動作過程及身體各部位的空間位置,可以讓學生形象生動地掌握動作要點,加深對動作技巧的理解,讓學生在掌握動作的同時,快速形成動作表象。另外,配以同步解說等手段來表達教學內(nèi)容,大大增強了教學效果。在高校健美操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與自己互動練習,通過師生動作的比較,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動作,讓學生直觀了解健美操學習中力度與表現(xiàn)力的不足之處。為了減少和避免學生在練習中產(chǎn)生的錯誤,可以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讓學生對課件上正確動作與錯誤動作的比較進行思考,使學生及時更正自己的錯誤動作。這樣不僅鍛煉了學生的體育能力,還培養(yǎng)了學生分析和觀察的能力。
三、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的編排和創(chuàng)作
在健美操教學中,要想讓學生積極參與其中,就需要有較強的視聽效果活躍課堂氣氛。在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中,教師多采用錄音機播放音樂的形式來開展教學,這樣很難與舞蹈完全融合,達不到令人滿意的效果。健美操音樂是健美操動作的靈魂,對健美操動作的展示起著促進作用。音樂與動作的和諧統(tǒng)一是一套健美操完美表現(xiàn)的標志,優(yōu)美的音樂抒發(fā)了豐富的內(nèi)在情感,為其錦上添花。音樂的選配對動作的節(jié)奏、風格及表現(xiàn)力都有著重要作用,同時音樂的風格、節(jié)奏和旋律決定著健美操動作的編排及表演的創(chuàng)造力。使用Studio One、Cool Edit Pro等軟件對健美操音樂進行編輯,在各個點上編排具有表現(xiàn)力的動作或是個人最拿手的動作,可以達到音樂、形體的完美融合。
四、多媒體技術在體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首先,部分學校對體育教學不予重視。體育教學場地依然是傳統(tǒng)的體育場地,體育學科教學的主要場所在室外運動場,部分學校對多媒體在體育教學中的配置不予落實,甚至沒有按照國家要求對體育經(jīng)費進行合理分配。其次,部分體育教師沒有較好地掌握多媒體教學技術,運用先進的現(xiàn)代化教學設備和手段進行體育教學,嚴重影響了體育教學質(zhì)量的提高。最后,對體育科目多媒體課件的開發(fā)重視不夠。在體育教學中,體育教學與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有效結合出現(xiàn)了設計瓶頸。雖然體育資源看上去比較豐富,但是從教與學的角度來看,真正遵循體育學習規(guī)律的課程設計并不多。由于教師對體育科目多媒體課件的開發(fā)缺乏重視,導致體育教學內(nèi)容重復建設情況的出現(xiàn)。因此,我們需要對教學資源進行合理的開發(fā)和利用。
五、結語
總之,多媒體教學是發(fā)展的必然趨勢,多媒體技術與體育教學的整合,已深深地影響并改變著傳統(tǒng)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作為體育教師,我們應該積極將多媒體技術與體育課堂結合起來,在優(yōu)化課堂的同時,對體育教學進行完善,使體育教學有一個質(zhì)的飛躍。
參考文獻:
[1]方其桂.計算機輔助教學應用與實例[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2.
[2]張學忱,陳家鳴.體育CAI課件的開發(fā)與實現(xiàn)[J].中國體育科技,2002,38(6).
[3]周燕.計算機軟件在健美操教學實踐中的應用研究[J].科技導刊(電子版),2015(10).
[4]王麗文.淺談多媒體技術在高中體育教學中的應用[J].學園,2011(1).
[5]韓麗霞,柴麗華.多媒體在體育教學中的效果及存在問題研究[J].中國新技術新產(chǎn)品,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