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仕超
(大連民族大學 文法學院,遼寧 大連 116600)
郭仕超
(大連民族大學 文法學院,遼寧 大連 116600)
也有單獨使用的例子,如:
偏正結構的短語,其意義重心在中心語,選擇形符合乎邏輯的結果應該是表示中心語的字,而聲符則用顯示其區(qū)別性特征以作修飾語的字。如“伍”、“什”、“驂”、“駟”,唐蘭先生[3](P77)認為由合文“五人”、“十人”、“三馬”、“四馬”變來;甲骨文“物”、“牝”、“牡”,很多學者認為是由合文“勿?!薄ⅰ柏芭!薄ⅰ巴僚!弊儊韀4](P12),其演變路徑,都是這樣的模式。
合文“羊?!敝械摹把颉睉撚谐嗌x。鄭玄注《禮記·月令》“食麥與羊”,訓羊為火畜。注《周禮·天官·庖人》“凡用禽獸”,指出羊屬司馬火。據(jù)此可知,“羊”可訓“火”。《尚書·洪范》五行說“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盵8](P297)五行配五色,《逸周書》:“五行:一,黑位水;二,赤位火;三,蒼位木;四,白位金;五,黃位土?!盵9](P291)由此可知,“火”一般用來表示赤色。這一點我們也可以在古書中找到依據(jù),如:孔穎達疏《禮記·玉藻》“衣正色”條,指出“火,赤。”鄭玄注《周禮·春官·司服》“祀四望山川,則毳冕”、孔穎達疏“藻火粉米”時,訓火為赤色。再據(jù)遞訓規(guī)則推知,“羊”也可以用來表示赤色。所以,甲骨文中的合文“羊?!倍直硎镜氖浅嗌呐!?/p>
關于《說文》等書對“觲”字的解釋,也有值得商榷之處。
“觲”字《說文·角部》解釋為“用角低仰便也。從羊牛角。詩曰:‘觲觲角弓’。”
[1]羅振玉.殷虛書契考釋[M].北平:永慕園石印本,1915.
[2]吳其昌.殷虛書契解詁[M].臺北:臺北藝文印書館,1959.
[3]唐蘭.中國文字學[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4]姚孝遂.殷墟甲骨刻辭類纂[M].北京:中華書局,1989.
[6]王力.漢語語音史[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5.
[7]王力.同源字典[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2.
[8]李學勤.十三經注疏(標點本):尚書正義[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1999.
[9]黃懷信,張懋镕,田旭東撰,李學勤審定.逸周書匯校集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責任編輯:郭昱]
2017-02-10
國家社科基金西部項目“殷商甲骨卜辭時間范疇的個性表達和斷代演化”(13XYY017)、遼寧省教育廳科學研究一般項目“旅順博物館所藏甲骨字形整理與研究”(W2015085)階段性成果。
郭仕超(1978—),女,遼寧大連人,大連民族大學文法學院講師,主要從事古文字研究。
K877.1
A
1001-0238(2017)02-00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