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紅玲
(山東省淄博市婦幼保健院 兒科,山東 淄博 255029)
強化哮喘患兒家屬健康教育對其疾病認知水平及患兒治療效果的影響
鞏紅玲
(山東省淄博市婦幼保健院 兒科,山東 淄博 255029)
目的 探討強化哮喘患兒家屬健康教育對其疾病認知水平及患兒治療效果的影響。方法 選擇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116例哮喘患兒為研究對象,根據入院時間先后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8例,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藥物治療和護理,觀察組強化患兒家屬的健康教育。隨訪半年,比較兩組患兒家屬疾病認知水平及患兒哮喘控制情況。結果 觀察組患兒家長在哮喘發(fā)病原因、居室環(huán)境誘發(fā)因素、飲食誘發(fā)因素、哮喘先兆癥狀、哮喘發(fā)作時家庭處理、吸入激素治療的作用、不良反應、緩解期用藥、加強運動的重要性方面認知度均明顯高于對照組(χ2=4.674~8.077,P<0.05);患兒哮喘控制測試(ACT)得分明顯高于對照組(t=38.352,P<0.05)。結論 強化哮喘患兒家屬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家屬對疾病認知水平,對控制哮喘發(fā)作有積極的意義。
小兒哮喘;家屬健康教育;疾病認知水平;治療效果
支氣管哮喘(簡稱哮喘)是兒童常見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在我國城區(qū)兒童中發(fā)病率為1.97%。哮喘極易反復發(fā)作,長期低氧血癥、氣道高反應還可影響小兒發(fā)育,嚴重危害患兒的健康和生活質量。全球哮喘防治創(chuàng)議(GINA GINA)方案指出,長期規(guī)范吸入治療是哮喘的有效方法。健康教育能提高患兒家長疾病認知程度,進而改善哮喘患兒對吸入激素的依從性和預后[1]。本文采取隨機對照研究的方法,控制強化哮喘患兒家屬健康教育對疾病認知水平及治療效果的影響。
表1 兩組哮喘患兒家屬疾病認知水平比較[n(%)]
表2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ACT評分比較(x-±s)
1.1 對象:選擇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在我院就診的116例哮喘患兒納入研究對象,均符合支氣管哮喘診斷標準,排除合并其他慢性疾病及智力和認知障礙的患兒,報請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告知研究事項,且所有患兒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男63例,女53例,年齡7~14歲,平均(10.35±2.47)歲;病程2~3.4年,平均(2.67±0.28)年。根據入院時間先后順序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8例,兩組患兒性別、年齡、病程及其家長的文化程度等方面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對照組在常規(guī)藥物治療的同時給予相關健康教育指導,觀察組強化進行患兒家屬的系統(tǒng)健康教育,具體措施包括:①認知度評估:通過耐心對話方式,與患兒家屬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充分了解家屬對患兒哮喘病史、發(fā)作情況、控制情況及心理狀態(tài)的了解程度。②健康指導:醫(yī)、護、患共同分析患兒家長對哮喘疾病認知的不足,共同商量制定有計劃的干預措施。首先進行個別咨詢與哮喘科普知識講座相結合的方式,使家長充分了解哮喘的疾病本質、誘因、發(fā)展及轉歸情況,說明正確吸入激素、避免生活環(huán)境、飲食中的誘發(fā)因素、緩解期加強運動提高抵抗力對控制哮喘發(fā)作、改善患兒預后的重要性,提高家屬對哮喘的認知程度,幫助其正確理解吸入激素治療的作用和不良反應,鼓勵家長督促患兒在哮喘緩解期堅持吸入激素,提高患兒治療依從性。③強化行為:建立小兒哮喘健康教育微信群,護理人員定期發(fā)布小兒哮喘防治的相關知識,鼓勵家長督促患兒規(guī)范用藥、觀察用藥后的病情變化及不良反應,并按時復診、定期檢查。遇到季節(jié)或氣溫變化劇烈,在微信群中提醒家長及時注意為患兒加衣,避免氣溫過低誘發(fā)哮喘。同時發(fā)布國內外最新的哮喘防治醫(yī)信,提高家長的治療信心。鼓勵家長在微信群中互相介紹哮喘健康知識,進一步提高疾病認知度。
1.3 觀察指標
1.3.1 哮喘疾病認知水平:兩組患兒均隨訪6個月,采用自行設計的哮喘認知度調查問卷對兩組患兒家長進行調查。包括兩組家長對哮喘發(fā)病原因、居室環(huán)境誘發(fā)因素、飲食誘發(fā)因素、哮喘先兆癥狀、哮喘發(fā)作時家庭處理、吸入激素治療的作用、不良反應、緩解期用藥及加強運動的重要性方面的認知程度。
1.3.2 哮喘控制程度:參照中華醫(yī)學會兒科學分會呼吸學組制定的《兒童支氣管哮喘診斷與防治指南》[2]相關標準,哮喘控制測試(ACT)得分25分為控制,20~24分為部分控制,19分以下為未控制。
1.4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20.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ACT評分等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認知程度等計數資料用[n(%)]表示,采用卡方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哮喘患兒家長對疾病認知情況的比較:觀察組患兒家長在哮喘發(fā)病原因、居室環(huán)境誘發(fā)因素、飲食誘發(fā)因素、哮喘先兆癥狀、哮喘發(fā)作時家庭處理、吸入激素治療的作用、不良反應、緩解期用藥及加強運動的重要性方面認知度均顯著高于對照組,比較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治療前后ACT得分情況比較:治療前,兩組患兒ACT得分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ACT得分均明顯升高(P<0.05),觀察組ACT得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哮喘防治的關鍵是消除氣道炎癥,降低氣道反應性[3]。糖皮質激素吸入治療是GINA方案推薦的哮喘患兒長期治療方案,通過長期、規(guī)范化的激素免疫抑制和抗感染作用能達到最佳的改善效果。
哮喘患兒一般年齡較小,自我管理、約束能力及依從性較差,其治療效果依賴于家長的理解與配合[4]。但家長獲取哮喘相關知識的途徑有限,對哮喘疾病的性質、誘因、發(fā)展、轉歸以及治療的作用和方法認識不足,或片面強調激素治療的不良反應,導致不能很好配合治療。對哮喘患兒而言,家長對治療的認知程度直接影響其吸入治療依從的傾向。何良愛[5]等認為,健康教育是哮喘防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患兒家長進行疾病健康教育,能使其充分明白哮喘的誘因,能在環(huán)境及飲食中刻意規(guī)避,從而減少誘因暴露,降低哮喘發(fā)作率[6];加強家長對哮喘及激素藥物治療的健康教育,能提高患兒家長對哮喘防治知識的認知水平,改變患兒依從傾向,提高患兒吸入療法的依從性,從而獲得較好的治療效果。本研究中,通過對哮喘患兒家屬認知度評估,制定健康指導與強化行為方案,結果表明,觀察組哮喘患兒家屬疾病認知水平及ACT評分均高于對照組。由此可見,強化哮喘患兒家屬健康教育可提高疾病認知水平,提升哮喘患兒的治療效果。
[1] 龍月云,潘曉琤,陳曉玲,等.哮喘患兒家屬疾病認知及家庭護理狀況研究[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4,20(34):4357-4359.
[2] 中華醫(yī)學會兒科學分會呼吸學組,中華兒科雜志編輯委員會.兒童支氣管哮喘診斷與防治指南[J].中華兒科雜志,2016,54(3): 167-181.
[3] Soussan D,Liard R,Zureik M,et al.Treatment compliance,passive smoking,and asthma control:a three year cohort study[J].Arch Dis Child,2003,88(3):229-233.
[4] 王利維,王霞敏.學齡期哮喘兒童家庭自我管理現狀及需求的質性研究[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4,20(7):805-808.
[5] 何良愛,何良燕,何良輝,等.健康教育對支氣管哮喘患者病情控制水平影響的研究[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3,29(11):9-13.
[6] 徐曉燕,鄧小霞.健康教育在小兒哮喘臨床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現代醫(yī)生,2015,53(1):99-101.
R562.2+5
B
1671-8194(2017)13-015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