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雅
摘要:在波普爾的《開放社會及其敵人》一書第二卷,他提到了兩種定義方法,即本質主義的定義方法和唯名論的定義方法。本文先闡述分析兩種定義方法,之后再對這兩種方法進行思考:我們應該如何對待這兩種定義方法,即從理論上應正確認識,現實中應正確判斷。
關鍵詞:波普爾;本質主義;唯名論
中圖分類號:B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7)30-0226-02
卡爾·波普爾1902年出生于奧地利首都維也納,是當代西方最負盛名的科學哲學家之一。他的主要哲學思想體現在《開放社會及其敵人》一書中。在書中他曾提到本質主義和唯名論兩種定義方法。對本質主義的理解,影響到許多重要理論的評價??枴げㄆ諣柕姆幢举|主義的觀點以及他通過這種觀點對歷史主義的分析和對柏拉圖、馬克思的批判為不少人所熟悉。本文從方法論的角度,對本質主義與唯名論兩種定義方法進行比較,這種比較可協(xié)助我們全面理解波普爾的思想,也有助其他類似問題的解析。
一、本質主義定義方法
柏拉圖把形式或理念視為可以離開感性事物而存在,是先于或外于事物;而且他認為,一切事物的變化都會離開原先的本質,必定趨向敗壞。相比于柏拉圖,亞里士多德承認有些變化可以促進改良,變化是可以進步的。他的這種觀念是確立在目的因觀念上的。亞里士多德認為目的因是任何事物與任何運動或者變化的四個原因之一,或是運動所要趨向的目的,而目的就是善。某些善不光是運動的起源,而且還存在于目標之中。所有發(fā)展中的事物形式或者本質,和他的目標和目的或許最終狀態(tài)是一致的。亞里士多德認為感性事物朝其終極的原因與目的運動,這些事物是與其本質或者形式一致的。他假設感性事物自身本就潛在地包括最終狀態(tài)的種子,一切運動或變化都意味著內在于事物本質中的潛能的實現。
這是亞里士多德的本質主義觀點,那么什么是本質主義的定義方法呢?波普爾認為,亞里士多德以來的思潮可概括為:任何一門科目,只要它用了亞里士多德定義的方法,它就仍處于一種空洞的冗語狀態(tài)與貧乏的經院哲學的禁錮下,而各學科取得的任何進步,都取決于清理了這種本質主義的程度。一般情況下,定義項總是比被定義項要長一些和復雜的多。那么所謂的本質主義的定義方法就是:被定義項是事物本質的稱呼,是事物本質的描繪,定義項必須對所被討論中的事物本質給出透徹的描述,位于定義式左方的被定義項提出問題,位于右方的定義項回答。但是這種定義方法面臨著一個最大的困難,也就是我們如何才能把握定義和基本前提并斷定他們是正確的。亞里士多德假定我們擁有一種理智的直覺,一種心靈的理智能力,它能使我們正確地抓住事物的本質,并感知到他們;他進一步進行假設,我們如果直觀看透了一種本質,我們就能描繪它并且定義它,不存在關于原初前提的推論的知識。
二、波普爾的唯名論定義方法
與本質主義從左往右讀的方法不同,唯名論的定義方法是從右往左讀。因為它是從被定義項開始,尋找一個簡單的標志。如關于“一只小狗就是一只年齡不大的狗”的準確定義,其所回答的是“我們把一只年齡不大的狗稱為什么”這個問題,而不是回答“一只小狗是什么的問題”。這種唯名論的定義方法是與本質主義的定義方法相對立的。在現代科學中,只有唯名論的定義會發(fā)生,也就是說,引入簡短的標識或符號,為的是縮短冗長的敘述。這種定義并不包括任何學科,甚至也不包括任何建議,他們只不過是引進了新約定性的簡短標志,縮短了比較長的闡述。這種定義方式不存在與無窮遞歸相應的難處。因為科學不是為了決定其詞語的意義從而使用定義,而是為了引入一些方便、簡短的標識才使用它,科學并不依賴定義。一切科學都可以被忽略而無損于被通報的信息。由此可見,在科學中一切真正需要的詞語必然是未被界定的詞語。對于科學是如何確定詞語的意義的,波普爾認為所有的回答都不能令人滿意。哲學因為其一直被詞語的意義所困惑而充滿了文字游戲以及含混歧義。相比之下,物理學忽略了詞語的含義只需要為事實苦惱而具有很大的準確性。這可以充分說明,在亞里士多德的影響之下,詞語意義的重要性被過于夸張,而科學中的陳述是不會依賴于詞語的意義的。波普爾通過對本質主義兩種理論的批判而否定了本質主義,認為本質主義是站不住腳的,而唯名論的定義方法卻是科學和有用的。
三、對本質主義和唯名論兩種定義方法的反思
(一)在理論上正確評價兩種定義方法
如何從理論的層面正確認識本質主義方式方法,需要我們對本質主義有一個非常正確的認識。本質主義認為所有事物都具備一個唯一的根本屬性,人追求知識的過程就是透過現象追求事物本質的過程。但是我們覺得隨意把這個定義的使用范圍擴大,或者對這個定義的隨意夸大都是不合理的。然而這種方法定義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它的合理運用確實給人類社會帶來了很多優(yōu)秀的科學成果。但是如何把握這個度是極其困難的。
在中世紀存在的唯名論與實在論的爭辯,很大程度上是對這些問題的探究。最具影響力的是洛克針對實體存在的懷疑。他認為事實的存在只不過是我們進行感知加工的一個途徑而已,如果沒有感知這些外界實體也就沒有意義了。也就是說,如果沒有外界的存在,這些感知也是不會存在的。休謨針對最基本的存在——自我的存在,提出了嚴重的懷疑。他認為自我始終是存在知覺的,我們時刻都能知覺到一個具備各種知覺和感受的我們自己本身。如果自己處于睡眠狀態(tài),我們就不能感覺到我們自己,因此我們本身就是不存在的。休謨認為自我其實是根本不存在的,如果自我不存在,其他都會是空中樓閣。維根斯坦對本質的思索影響很大,他反感過于追求那種差異和個性,不傾向于追求本質和統(tǒng)一性,他認為語言可以在具體的語境中進行理解和應用,要靈活處置。
那么基于本質主義之上的本質主義定義方法應該怎么樣從理論上看待呢?本質主義的定義方法被柏拉圖、亞里士多德所推崇,也是他們運用較多的一種方法。亞里士多德曾經說過,知識的完善在于有關一切本質知覺定義的百科全書的積累。我們身邊接觸到的很多現象、很多事物的定義都是對其本質的定義。例如新華字典對“燈”的定義是照明或利用光線達到某種目的的器具。不可否認,這種本質主義的定義方法對思想史的發(fā)展有積極作用,也確實帶來了很多科學成果,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本質主義的定義方法會導致我們無窮的下定義,無窮遞歸,這樣不僅鼓勵了文字游戲,還會導致論證幻想的覆滅,成為經院哲學與神秘主義的發(fā)源。鑒于此,我們在理論上應有正確的評價,不能過分極端的反對,應看到本質主義的科學成果。
至于波普爾所提倡唯名論的定義方法,也應該理性的看待。科學并不完全依賴定義,也不能為決定詞語意義而隨意使用定義,只是為了引入一些簡短的標識才會用它。這些簡短的標識是非常有用的。當我們考慮到,每位細菌學家說到某類細菌時,他不得不對它從頭到尾的描述一遍而產生極端的困難,就會意識到這種方法的有用。這種唯名論的從右往左的定義方法能夠避免本質主義定義方法所帶來的無窮遞歸,避免經驗哲學和神秘主義。但是唯名論的定義方法并不是對所有的科學都適用。
(二)在現實中有合理評判
柏拉圖《理想國》一開始就展開了對正義的探討,他對這一概念本質定義非常慎重。我們不能因為此而給過去的眾多思想家們帶上本質主義的帽子,也不能過分的推崇本質主義的定義方法,忽視其不足,也不能用反本質主義定義隨意否認人類歷史上經過艱難探究取得的成果,現實中對本質主義定義方法要有合理的判斷和運用。
波普爾十分推崇唯名論的定義方法。這種定義方法縮短較長的敘述引入新的約定性的簡短標識,是非常有用的。事實上,很多贊同唯名論定義方法的科學家并不是完全否定本質主義的,即在理論探討和實踐中,既不能過分推崇唯名論,也不能用唯名論徹底否定本質主義的定義方法。
參考文獻:
[1]卡爾·波普爾.開放社會及其敵人[M].鄭一明,等,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
[2]趙敦華.趙敦華講波普爾[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3]洛克.人類理解論(上冊)[M].關文云,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8.
[4]卡爾·波普爾.猜想與反駁——科學知識的增長[M].上海譯文出版社,1986.
[5]亞里士多德.政治學[M].顏一,秦典華,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6]柏拉圖.理想國[M].郭斌和,張竹明,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