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輝
摘 要:信息技術已經走進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教育教學中也尤為重要。在實際教學中如果利用信息技術,可以有效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信息技術可以將教材中的內容進行生活化,形象化,大大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使科學探究更加生動有趣,同時也能打破科學教學內容時間與空間的局限,讓學生在課堂上可以領略到科學的神奇與美妙,讓學生可以有效提高探究效率,使學習事半功倍。
關鍵詞:信息技術;課堂整合;科學教學
在信息技術高速發(fā)展的今天,信息技術已經走進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正在不斷改變著我們的生活、工作與學習,時代要求我們必須能夠熟練使用和利用好信息技術這一手段。信息技術與課程的融合也就成了現代教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那么如何有效地將信息技術與小學科學學科的教學有機融合起來呢?這是一個值得深入思考的問題,首先信息技術與學科的融合,不同于以往的計算機輔助教學,不再是教師課堂上靠播放“課件”“視頻”,學生只是被動觀看,而是利用信息技術手段讓學生主動地學習、探究,信息技術不只是手段,同時也是學習的一部分。下面我就談一談對于利用信息技術提高小學科學教學效率的一點想法與做法。
一、利用好信息技術,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現行的小學科學教材中有很多涉及深奧原理或規(guī)律性的內容,例如:傅科擺、地球的時區(qū)、晝夜交替、火山的形成等等,而這些內容是無法在課堂上有效展示的,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單純靠教師口述或圖片展示,沒有一個動態(tài)展示,是無法讓學生在短時間內有效理解的,可如果我們可以有效利用信息技術,就可以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
講解傅科擺的時候,學生對傅科擺的理解是有難度的,傅科擺本來是高中物理的內容,如果學生沒有空間建構的能力,是很難理解這一內容的,而小學生的空間建構能力有限,那么如何能有效解決這一問題呢?我們可以有效利用信息技術手段,采用信息技術與傳統(tǒng)實驗相結合,用多角度攝像,將實驗內容拍攝并傳送到電腦屏幕,讓學生可以看到攝像機實時拍攝的內容,學生從大屏幕中看到了傅科擺在擺動過程中擺動的變化,就很好地理解了傅科擺的規(guī)律,從而也就很好地理解了人們是如何利用傅科擺來推測出地球的自轉了。利用好信息技術,我們就可以使復雜的東西簡單化,規(guī)律性的東西形象化,大大降低了學生理解的難度,讓學習變得生動有趣。
二、有效利用信息技術,打破教學內容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
現行的小學科學教材,還存在著很多不足之處,比如教材中很多內容都是具有地域性的,有些內容適合農村,而有些內容只適合于城市,還有很多內容在時間上安排不夠合理,而這些問題的解決,在傳統(tǒng)教學中也只能靠教師的口述與圖片展示來解決,許多現象是學生短時間內無法親身考察或經歷的,對學生的學習興趣產生消極影響,學生的積極性受到很大影響,學習效果不明顯,目標的達成十分吃力。
例如,《動物生命周期》中關于蠶的養(yǎng)殖,這項內容就不太適合北方開展,那么如何讓學生可以直觀形象地了解蠶的生長變化規(guī)律呢?這里可以利用信息技術來完成,比如可以采用課件、視頻讓學生了解蠶的特征與習性,也可以錄制微課,布置任務,讓學生自己去實踐發(fā)現蠶的特點,還有就是可以利用網絡平臺,進行網絡觀察,打破地域限制,實現網上共同學習發(fā)展,這些依托于信息技術的各項手段,既激發(fā)了學生的探究欲望,又讓學生在探究中掌握了信息技術,可謂是一舉多得。
三、巧用信息技術手段,提高科學實驗效果
小學科學實驗是小學科學探究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小學科學實驗的主要任務就是要通過指導學生動手操作,讓學生可以獲取正確的知識并形成技能。而在小學科學課程中安排的很多實驗,操作性不強,效果不明顯,例如“磁鐵的磁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這個實驗,學生需要通過磁鐵上吸附的回形針多少來判斷,這種判斷方法很容易受客觀因素影響,效果不明顯。而在這個實驗中,我巧妙使用了信息技術手段,利用了現在比較流行的手機APP,讓學生在手機上下載磁力感應軟件,利用手機APP中磁力軟件來判斷磁力大小,由于軟件中可以直接顯示磁力大小的數值簡單明了,大大提高了實驗效果,而且縮短了實驗時間,讓學生可以用多余的時間研究其他問題,既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提升了實驗的效果。
總之,將信息技術與科學課程有機融合起來,利用信息技術使科學學科更加豐富多彩,讓學生在科學學習過程中提高信息技術水平,積極探索信息技術與科學課的整合,讓信息技術更好地推動教育改革,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服務。
參考文獻:
[1]李智曄.論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基本問題[J].教育研究,2015(11):91-97.
[2]曾祥霖,張紹文.論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內涵、層次和基礎[J].電化教育研究,2006(1):50-54.
[3]李睿.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新趨向[D].華東師范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