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樹高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14-0121-01
課堂提問是進行啟發(fā)式教學的有效手段之一。提問能集中學生注意,能引起學生回憶起相關知識,能鼓勵學生觀察和思考,能檢查學生學習情緒,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但是,不是所有的提問都能起到上述作用的。課堂提問也是一種教學藝術,只有掌握了這門藝術,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否則,不僅不能開啟學生思維的門扉,反而會挫傷其學習的積極性。藝術的課堂提問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設問要準確
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設的問題一是要針對教材的重難點或主要矛盾,把問準確地設在關鍵處或節(jié)骨眼上,才能真正起到啟發(fā)學生思維、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作用。例如,在教學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筆算時,要想讓學生能夠很好地突破難點:理解一個因數(shù)十位上的數(shù)與另一個因數(shù)相乘,積的末位為什么要寫在十位上。就提個“它們的積表示多少?”這個問,學生很快就會知道是多少個十,所以它們乘得的積的末位應該寫在十位上。這樣這個難點就迎刃而解了。二設問的用詞要準確、簡潔、具體,使學生一聽就明白你在問什么,切忌煩瑣冗長和含糊不清。三是把握學生實際要準確,以便使提問的深淺適合學生程度,一定要遵循“跳一跳摘桃子”的原則,提問要由淺入深。
二、提問要靈活
教師課堂所提問題,既應有記憶性問題,更應有思考性問題。前者有檢查和鞏固所學知識及為學習新知墊底的作用,后者則為了掌握新知識;前者屬于記憶提取,后者則具有啟發(fā)思維的作用。在教學中,教師的提問是否藝術靈活,效果也隨之而異。如果教師老是不費氣力地向學生提記憶性問題,那樣會阻礙學生的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反之,教師只提思考性問題,這雖然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引起學生的興趣,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豐富學生的想象,但卻會影響學生記憶力的發(fā)展,由此可見,兩類問題都應該問,至于具體問什么,則應針對學生實際和教學需要靈活加以掌握,不能一成不變。例如教學“一位小數(shù)加減一位小數(shù)”的筆算時,教師設計這樣兩個問:怎樣才能對齊位呢?為什么?只要把這兩個問題解決了,學生就能夠迅速準確地計算兩位數(shù)加減兩位數(shù)了。至于提問的方式,既可面向全班,也可針對部份;既可一問,也可連問;既可口頭,也可書面,總之也應有靈活性。
三、要善于引導
課堂提問的藝術性,還表現(xiàn)在善于進行啟發(fā)誘導上。由于種種原因,學生對問題有的會答,有的答不出來或答得不好,這時教師不宜性急,應針對學生思路,從不同側面提出輔助性問題,加以點撥,引導學生沿正確思路探求,自己做出結論。這樣不僅可使學生茅塞頓開,還能產生智慧的愉快感受,這對于激勵學生學習大有好處。在引導學生回答問題的過程中,教師的評價效應值得重視,對回答有創(chuàng)見的學生應予以鼓勵,對差生應愛護其積極性,堅持正面引導,多肯定優(yōu)點,以激勵思考和學習,切忌諷刺挖苦學生,窒息其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我記有一次我去聽一個同事的一節(jié)課,是講求約數(shù)和倍數(shù)的方法。那位老師的課堂設計得十分巧妙,氣氛也非?;钴S。其中有這樣一個練習設計:他發(fā)給全班50個同學每人一張數(shù)字卡片,從1到50,讓是2、3、5的倍數(shù)的,50的約數(shù)、30的約數(shù)……的學生分別站起來,學生的熱情達到了高潮。結束時有兩個同學不約而同地舉起手,老師問“你們兩位同學怎么了?”“我們一次都沒有站起來呀!”原來他們拿的是17和31這兩張卡片,哦,原來那個教師把17、31這兩個數(shù)給忽略了,所以他們就沒有機會站起來,很著急就舉起了手,這個老師處理很機智,就問“你們知道為什么嗎?”,學生都說“不知道”,這個老師就說“他們兩個拿的數(shù)呀!可了不起,是你們以后要學習的質數(shù)哦!你們在學習那個知識時可得認真,才能夠明白哦”。這個案例說明一個問題:一個小失誤,教師浪費了一次孕伏新知識的契機,一些學生失去了表現(xiàn)自我的機會。我們在面向全體學生的時候,卻不經意中放棄了一些學生。但是你如果能夠把握機會通過提問就能夠“化險為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