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中
摘 要:語文是學生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堅持做好教育工作,融入德育內容,促進學生的學習與發(fā)展。只有真正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與價值觀,才能幫助學生建立起良好的思想道德,同時也可以幫助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诖?,對語文教師的德育進行了簡要闡述。
關鍵詞:教育育人;語文教師;德育
語文教材有著極為豐富的內容,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學習好文化知識,同時也可以促進學生的學習與發(fā)展,培養(yǎng)好學生的品質與道德。所以說德育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尤其是對于學生來說,做好思想道德培養(yǎng)工作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與生活。
一、提高教師自身的修養(yǎng)
從心理學的角度上來說,教師是文化的傳播者,同時也是學生個性的塑造者。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不斷發(fā)展,學生置身于利益主體多元化、思想道德多元化以及價值取向多元化的階段,所以就需要面對多種多樣的考驗。因此,對于教師來說,自身的道德行為對學生的學習與發(fā)展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所以在實際中教師要及時跟上時代發(fā)展的潮流,做好表率作用,不斷提升自身的師德修養(yǎng),保證自身綜合素質的發(fā)展,同時還要堅持從道德的角度上出發(fā)來做好學生的教育工作,幫助學生受到積極的影響,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以及價值觀,促進學生實現(xiàn)更好的發(fā)展,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
二、從學生的角度上出發(fā)進行教育
良好的師生關系直接關系到了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與課堂教學質量。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堅持從學生的角度上出發(fā),真正關心學生,為學生營造良好的班級氛圍,形成和諧的師生關系。所以教師就要具備一定的道德修養(yǎng),不斷學習知識,更好地開展課堂教學工作,讓學生感受到來自教師的關心,幫助學生緩解學習上的壓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在學生遇到問題時,教師也要避免挖苦學生,采取有效的引導方法,解決好實際問題,實現(xiàn)德育的目標。
三、找出教材中存在的德育素材
在語文教材中存在著豐富的德育資源。因此,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要做好綜合分析工作,找出語文教材中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同時還要挖掘出教材中的德育素養(yǎng),在向學生傳授語文知識的同時來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素養(yǎng)。其次,在教學中教師還要運用好德育教學資源,采取靈活的教學方法,做好德育的滲透工作,培養(yǎng)好學生的審美情趣,促進學生的學習與發(fā)展。如學生在學習《給予是快樂的》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向學生講述文章中的內容,并引導學生從具體的語言材料上進行分析,真正認識到文章題目的含義。在教學完成后,教師還可以向學生提出問題,讓學生進行思考,從自身的生活實際上出發(fā)來進行分析,談一談自己的感受,以此來更好地影響學生,實現(xiàn)德育的目標。
四、創(chuàng)設針對性的教學情境
對于語文這一學科來說,其顯著的特征之一就是藝術形象化??梢哉f語文并不是簡單進行說教與灌輸就可以的,而是要借助具體與生動的形象來進行的。因此,教師在開展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要從德育的基礎上出發(fā),幫助學生學習好這一知識。從心理學上來說,創(chuàng)設有效的教學情境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挖掘學生的潛能。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從語文教學的功能上出發(fā),為學生創(chuàng)設多樣化的教學情境,并適當融入德育知識。如,學生在學習《長城》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給學生創(chuàng)設導游介紹長城的情境,通過引導學生進行自讀,以此來鼓勵學生到講臺上介紹長城,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在這種教學情境的影響下,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也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通過實踐可以看出,借助情境教學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同時也可以幫助學生更多地認識到我國的文化遺產(chǎn),明確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與血汗。
五、組織學生欣賞語文作品
對于語文這一學科來說,其德育功能主要展現(xiàn)在其可以與藝術中的美感結合在一起。隨著時代的不斷發(fā)展,文化藝術在逐漸增多,所以教師在教學中可以組織學生欣賞一些文化作品,以此來滲透好德育。通過欣賞可以幫助學生快速進入到作品的意境中去,同時也可以加深學生的情感,實現(xiàn)德育的目標。如學生在學習《巨人的花園》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從內容上出發(fā),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在這種教學方法的影響下,也可以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達到育人的效果。
綜上所述,語文教學中存在著豐富的德育價值。因此,教師要發(fā)揮語文教材中的育人功能,做好德育的滲透工作,讓學生受到美的影響,陶冶學生的情操,提升學生的道德修養(yǎng),促進學生實現(xiàn)更好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周旭華.德育教師的天職:教書育人[J].南方論刊,2007(12):72-73.
[2]吳素琴.淺談教師“教書育人”的方法[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2(2):63-64.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