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新林
眾所周知,一所好學校,必須要有個好校長。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新時代對校長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學校長除了要與普通教師一樣承擔教育教學工作外,還負責學校的全面工作,要在工作和生活中以身作則,率先垂范。學校中的許多矛盾和問題最后都集中到校長面前,校長無法回避,要想圓滿地解決矛盾和問題,校長要承受來自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社會、家長、教師和學生等多方面的巨大心理壓力,如何調整自己的心態(tài),應對這些壓力,就成為校長們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
一是職稱制度局限性的壓力。目前中小學教師的收入和待遇是按照職稱確定的,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從目前的實際情況看,教師的工資收入完全職稱化不夠合理。長期以來教師按職稱拿工資帶來一些弊端:職稱高的教師資歷深、年齡偏大、完成工作量少、收入高;年輕人職稱低、教師資歷淺、年富力強、完成工作量多、收入低。在這樣的現實面前,校長很難根據實際情況實行高職低聘,低職高聘,導致教師的工作積極性難以調動起來。
二是應對各種檢查考核的壓力。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要進行例行的檢查、考核、評估、督導,有時會出現不同職能部門的多項、多次、單一的檢查、考核、評估、督導,甚至出現一些交叉重復檢查,使得校長需要花費大量時間應對這些事務,少有時間扎扎實實地抓教育教學,為了完成檢查任務,要付出大量的人力物力,增加了校長們迎檢的壓力。
三是學校經費短缺帶來的發(fā)展壓力。內地公辦學校的經費主要依靠政府投入。國家生均公用經費基本上能保證日常教育教學的運轉,可以開支學校辦公費、水電費、旅差費、校舍維修、桌凳添置等。而基建經費方面,對學校缺少一個明確的投入標準,使得一些公辦學校的辦學條件難以明顯改善,與先進地區(qū)的學校相比,有些偏遠地區(qū)學校未能縮小差距,反而還拉大了差距。在師資培訓方面,學校大多數教師只能囿于本校、本地或網絡等遠程培訓,難有經費安排教師外出學習考察,致使教師的觀念難于更新,視野不夠開闊,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得不到借鑒和推廣,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育教學的發(fā)展。
四是家長及社會輿論的壓力。家長及社會輿論過度重視教學結果,而不善尊重教育規(guī)律,只關注“高升學率”,關注中考、高考成績,關注學校能考取多少個學生,甚至只在乎有沒有學生考取清華和北大。一方面,中學教育成了家長希望子女“改變命運”或未來發(fā)展的重點投資領域;另一方面,家長又不能尊重教育的客觀規(guī)律,功利性教育目的推動揠苗助長的教育手段,導致學校為迎合家長愿望和社會輿論而放棄正常的辦學理念和教育行為。校長知道“立德樹人”和推進素質教育才是“值得做的教育”,然而教育的理想未必被家長和社會輿論認同,理想的教育未必得以實施。由于家長和社會輿論與校長的辦學理念和價值取向差異很大,從而轉化為壓力,作用于校長,使校長“想做的做不來,不想做的也得做”,于是就出現了“真教書,假育人”的現象,即常說的“轟轟烈烈喊素質教育,扎扎實實抓應試教育”。
五是師資隊伍不均衡的壓力。教育均衡發(fā)展,努力實現教育公平,辦人民群眾滿意的教育,是全社會逐步形成的一個共識,也是我們黨和國家努力實現的目標。但現實情況是師資隊伍不均衡,教師性別失衡。每年招聘的教師 80% 以上是女教師,男教師甚少?,F象之一,一些義務教育學校高達 90% 以上是女老師,甚至出現一個班級的任課教師中沒有一個男教師,學生的陽剛氣質難以培養(yǎng),人格難以完善?,F象之二,目前國家二孩政策實施,女教師懷孕生產休假,致使學校教師短期奇缺,有的學校課程無法安排,不得不請臨時代課教師,影響了正常的教學秩序和教學質量?,F象之三,落后地區(qū)、普通中學教師流失現象嚴重,優(yōu)秀教師越來越向發(fā)達地區(qū)、城市和重點中學集中,使得教育資源優(yōu)勢地區(qū)日益明顯,而落后地區(qū)日益落后,教育領域凸顯出“馬太效應”。教師流失特別是年輕教師流失導致教師隊伍出現結構性斷層,后繼力量跟不上,教師青黃不接,每到開學關口,校長們在排兵布陣上捉襟見肘。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沒有好的教師,怎會有好的教育?校長只能“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甚至“趕鴨子上架”。現象之四,教師資源失衡直接影響普通中學生源。由于教育資源不均衡的狀況客觀存在,沒有家長愿意讓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所以大量的優(yōu)質生源向優(yōu)質學校聚集,薄弱學校則陷入生源不好導致教學質量下滑,教學質量下滑導致生源更為減少的惡性循環(huán)。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如果學校管理跟不上,教師很可能會因為失望、難出成績而出現職業(yè)懈怠,不同學校之間的分化就此越來越大。
六是安全事故及一邊倒的輿論帶來的壓力?!鞍踩赜谔┥健?,“安全工作警鐘長鳴”。因此,校長們都非常重視構建和諧平安校園,確保教育教學秩序,確保教育教學質量。一個學校,如果師生沒有安全感,那么學校就難以獲得辦學成果。各級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都明確了“校長是校園安全的第一責任人”,一旦學校發(fā)生安全事故,校長首當其沖要承受來自各方的巨大壓力。他們有的要為校園安全負行政責任,有的甚至要承擔法律責任。因而,學校意外傷害事故如何處理已經成為困擾中小學管理的一件大事,并且具有普遍性。對于這類事故,誰也不愿意讓它發(fā)生,可是一旦發(fā)生了,家長一般不走法律程序,大多采取組織親友團到學校鬧的方式,提出高額賠償。迫于社會輿論對弱勢群體的同情,為了息事寧人,學校往往盡量滿足家長的要求,不得不為此付出巨大的財力。有些案例的高額賠償足以讓一些學校談“意外事故”而色變。因此,為了安全起見,一些學校把所有可能發(fā)生意外的活動都停掉了,取消了學生的各種課外活動。有的學校甚至連體育課也談虎色變,這也不行那也不許,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無從談起;盡管學校也明白這樣做有因噎廢食之嫌,卻拿不出別的辦法,唯恐擔責任,勢必影響到學校教育教學的開展。
校長們面對以上六大壓力,內心之苦就不言而喻了。作為學校的核心,過大的職業(yè)壓力會對整個學校的運行發(fā)展造成危害。因此,尋找減輕中小學校長壓力的對策,就成了當前基礎教育發(fā)展面臨的一個緊迫課題。筆者認為,減輕校長職業(yè)壓力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涉及到諸多方面,但仔細分析壓力源頭,可以歸結到兩點:一是外因,主要來自客觀方面的教育部門、社會環(huán)境等因素;二是內因,主要來自校長、教師等學校內部的因素?!敖忖忂€須系鈴人”,緩解壓力只有從源頭入手,一要靠政府,二要靠校長。只有兩手都抓,抓好內因和外因這兩只牛鼻子,攻破主客兩端,壓力便會分化瓦解,校長也能放下包袱,心無旁騖,駕馭學校這艘大船破浪前行,直達理想的彼岸。為此,筆者提出下面幾條具體對策。
第一,政府和教育部門迫切需要建立新的、合理的評估體系。要將結果評估和過程評估相結合,以全面評估代替單一評估,把評估建立在服務的理念上,通過評估,正確診斷學校的問題,幫助校長解決問題。要防止形式主義的檢查和評比,真正實現“校長負責制”。由于受體制等多方因素的影響,校長通常責大于權,勢必造成學校管理中的政令不通,對上不敢得罪,對下管理不了,校長要花費巨大精力來協(xié)調各種關系。因此,教育部門應給予校長與其責任相當的權利和辦學自主權,保證他們順利地開展工作,減輕他們的心理壓力和工作壓力。
第二,政府和教育部門應加大學校辦學目標的宣傳和社會輿論導向的引導。讓社會輿論和家長充分認識到基礎教育的辦學目標是“立德樹人”,大力推行素質教育,不以“分數、升學率”論英雄。盡管現在全面推行素質教育,但現行的教育評估機制依然以考試成績作為評價學校辦學水平高低的重要標準,考試分數和升學率的高低直接影響到校長的評優(yōu)、獎勵和職位的升降。
第三,政府應給予薄弱學校更多關愛和政策支持。教育資源不均衡是歷史問題、地區(qū)問題。由于不在同一條起跑線上,農村中學、普通中學和城鎮(zhèn)中學、重點中學無法比拼,出現薄弱學校教師流失、優(yōu)質生源流失。要對薄弱學校進行政策傾斜,嚴格實行“劃片招生,就近入學”制度,嘗試實行教師(或校長)校際間正常輪崗、流轉等。這不僅會逐步消除或者縮小地區(qū)教育差距,努力實現教育公平,更因為校與校之間旗鼓相當,競爭更激烈,從而激活教育這“一江春水”。
第四,建立校園安全管理長效機制,出臺“校園安全責任事故處理的司法條例”。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應高度重視學校安全工作,要建立校園安全管理的完善制度,建立學校安全應急預案,對學校安全工作要常抓不懈,常抓常新。建議國家對學校安全事故的處理立法,更好地確保學校安全。教育部曾出臺了《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對學生在校期間所發(fā)生的人身傷害事故的預防與處理作出了具體規(guī)范。該文件自 2002 年 9 月 1 日起施行。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家長對教育部的相關文件并不買賬,甚至司法部門也覺得這是部門的條規(guī),不是國家層面的法律,缺乏強大的法律效力,很難執(zhí)行。
第五,校長要正確認識自身的角色定位,不斷調整自己的“精、氣、神”。首先,校長必須認清自己的位置和責任,上要服從管理部門,下要面對全校師生,要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善于舒緩壓力,吃得了苦,受得了氣,樹立服務意識和奉獻精神,要有大局意識和長遠眼光。其次,要不斷參加培訓與進修,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通過多種方式補充“能量”,方能在學校管理中不斷釋放自己的“正能量”。
第六,校長要靈活用權,制度管人,知人善任。校長要打好手中這張“權力”牌,校長這個“車頭”才能將學校這列“火車”快速、有效、安全地開到目的地。要大權集中,小權分散,善于調動和發(fā)揮班子成員和中層干部的積極性。校長不應該事無巨細,大包大攬,疲于奔命,壓力重重,而應該有效地放權。要制定出一整套合理的、完善的、科學的管理制度,校長要身體力行,以身作則,制度管人。校長不能任人唯親,要知人善任,更要敢于重用那些肯干事、能干事的教師。同時,要充分信任廣大師生員工,培養(yǎng)他們自主管理。可以根據本校發(fā)展的目標,對每位干部及教職工設定具體的目標,賦予他們相應的權利并承擔相應的職責,落實崗位制,使大家各司其事,各負其責。如此,管理效率提高了,校長的管理壓力就會明顯減輕。
第七,校長要學會關愛自己,修養(yǎng)身心,舒緩壓力?!吧眢w是革命的本錢”,“境隨心轉”,這些都說明一個人擁有健康身心的重要性。比如:多到戶外鍛煉身體,多聽音樂陶冶情操,多與師生打成一片,多和家人享受天倫之樂,多與同行交流管理經驗,多與領導訴說請教。人們常說,“自己才是最大的敵人”,校長只有走出“自我”,方能戰(zhàn)勝“自我”,達到“無我”,最終實現學校發(fā)展與自我成長的雙贏局面。
總之,校長的壓力是多方面的,有的壓力可以通過主觀努力予以化解,甚至可以變壓力為動力;有的壓力卻不會因個人的意志和努力而改變,尚需與主管部門一起共同創(chuàng)設條件,制定對策與措施逐一化解,讓校長從過重的壓力中解脫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