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建剛
江蘇省特級教師,全國優(yōu)秀教師,教育部首屆教學名師,蘇州教育名家,2008 年度全國“十大推動讀書人物”。自2005 年以來,管建剛先后出版了《魔法作文營》《不做教書匠》《我的作文教學革命》《一線教師》《我的作文教學故事》《我的作文教學革命》《我的作文教學主張》《我的作文訓練系統(tǒng)》《我的作文教學課例》《我的作文評改舉隅》《教師成長的秘密》《我的作文教學六講》《一線表揚學》《管建剛和他的閱讀教學革命》《管建剛與后作文教學》等近20本專著。
問:請問管老師,如何提高學生的立意能力?
一
兩歲半,女兒眼皮被煙蒂燙傷;上幼兒園,伙伴一推,女兒磕破眼皮,縫了兩針;小學時,男生打球砸到了女兒的眼。事兒連在一起,女兒說:“大概我的眼睛太漂亮,連上帝都嫉妒?!迸畠喊l(fā)現(xiàn)了關聯(lián),發(fā)現(xiàn)了趣味所在。這發(fā)現(xiàn),不是眼睛、耳朵、鼻子能做到的。眼睛看到的,身體感受到的,只是發(fā)現(xiàn)的引子,起決定作用的是內在的思考。這種內在的思考,我將其稱為“思辨力”。
思辨力有強弱之分。思辨力強的人,能透過紛雜的表象看到事物的內在。這個“看”,不是外在的眼睛的看,而是內在的大腦的“看”??吹揭煌胂滩?,有意思的人會發(fā)現(xiàn),人生都是為了一碗咸菜,人生就是一碗咸菜。聽到一聲鳥鳴,有意思的人會說:哦,春天被叫醒了。
作業(yè)沒做好被老師留下來,學生說,好倒霉;下雨天摔了一跤,學生仍然說,好倒霉;考試沒考好,學生還是說,好倒霉;回家上網被媽媽逮住了,學生繼續(xù)說,好倒霉。不肯思考的人,沒有思考習慣的人,所有的不如意都叫倒霉。一個思考的人會想到倒霉的背后——被老師留下來的背后是什么,沒考好的背后是什么,被媽媽批評的背后是什么。
寫作文不能只有個囫圇的說法?!拔也幌矚g考試”“我不喜歡作文”“我不想上學”……不喜歡的背后是什么,開足馬力想,想出不喜歡考試的10個理由,想出不喜歡作文的10個理由,想出不想上學的10個理由……理由越多別人越信服,也越有可能想到別人想不到的地方,而這就叫新穎,就叫深度,就叫立意高。
世上沒有人會重復你走的路、你說的話和你想的心思,每個人的生活都是獨一無二的。材料的有無,根本在于思考,芝麻事也能寫成好文章。事情有限,對事情的思考無限。沒話寫,那不只是詞匯貧乏,也是缺少內在的思考。人,跑不過駿馬,飛不過鳥兒,斗不過獅子,游不過魚兒,但人是主宰。巴爾扎克說,一個能思想的人,才真是一個力量無邊的人。
二
高年級學生思想開始活躍,行為開始叛逆。他們不想再服從于成人,他們有了自己的想法。這些想法跟成人有著很大的不同,成人稱它為“代溝”。代溝,學生思考力的生長性標志,其中孕育著學生思想自主獨立的種子,但成人常憑借自身的權勢,以不健康、不積極、灰色、不陽光、三觀不正等為由來摧毀學生剛起步的、需要成人包容的思想。
教育的確要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美好,不過不要忘記,在一個充滿了叛逆和懷疑的年齡里,你阻礙他發(fā)現(xiàn)丑陋、發(fā)現(xiàn)骯臟、發(fā)現(xiàn)缺陷,你就阻礙他這個年齡段應有的心靈的自由呼吸,你就阻礙了社會的一份進步的、有希望的力量。該叛逆的時候不叛逆,那是可怕的。一個從來不叛逆的人,要么是一個無比平庸的人,要么是一個無比可怕的人。“可怕”或“平庸”,我們都不希望擁有。世上確有很多的美好,只是年齡特征決定了學生還不善于去發(fā)現(xiàn)它。年齡特征決定了學生更愿意去發(fā)現(xiàn)社會的不足、學校的不足、老師的不足、班級的不足、同學的不足、世界的不足,因為他們要改造世界,讓世界更好。批判力是思考力的主要表達形式之一,如果在學生成長的關鍵時期被壓制,或許他們終其一生,也再難以改變其思考的角度和力度。
三
人的全部尊嚴在于思想。思想看不見摸不著,不少老師以為,思辨力完全是在教學之外自然成長的。事實并非如此,思辨力也是可以訓練的。我的訓練方法是,依托《班級作文周報》,讓學生每天寫一句“我的名言”,每月舉行一次“話題辯論”。
《班級作文周報》正反有四個版面,每個版面插入“頁眉頁腳”,共有八處,刊發(fā)學生的“我的名言”?!懊浴毖院喴赓W,透過表象看本質,一條“我的名言”就是一次思考的深呼吸。深呼吸有利于身體健康;深思考有利于頭腦敏捷。偶爾的一次深呼吸作用不大,經常性的深呼吸能改善體質;偶爾的一次深思考作用不大,經常性的深思考能改善思想的品質。請看學生的“名言”:“為了思考,上帝創(chuàng)造了大腦;為了完善思考,上帝創(chuàng)造了書?!薄爸e言是架在自己脖子上的一把枷鎖?!薄白咴谟矊嵉穆飞?,不會留下腳??;走在泥濘的路上,一步留下一個腳印。”“懶貓捉不到老鼠,除非是只死老鼠?!薄澳悴粡澭瑒e人怎能騎上你的背?”“如果鞋漏的話,打著雨傘也沒用?!薄俺晒Σ粫蹬R到對事物只有三分鐘熱度的人身上?!薄肮懿蛔∽约旱娜?,不可能管得住別人?!?/p>
學生的這些“名言”,有關于寫作的,關于閱讀的,關于成功的,關于挫折的,關于親情的,關于友情的,有來自間接經驗的,來自直接經驗的,來自老師談話的,來自家長教育的,等等。不論內容是什么,不論來自哪里,它們都是對間接、直接經驗的理性思考和提煉,是對表面生活的深層剖析。每周寫一句“我的名言”,每周就經歷了一次思考力的鍛煉。一周,一月,一學期,一學年,兩學年,三學年……經過近兩百次的深思考,學生不僅養(yǎng)成了隨時記錄自己思想火花的習慣,而且對生活、對萬事萬物的思考具有了一定的獨特性和穿透力。
《班級作文周報》給學生搭建了辯論交流的舞臺。我們經常選擇切合學生生活實際的“兩難話題”組織學生開展辯論。比如:同桌,自選好還是老師安排好;流行歌曲進課堂,該還是不該;網絡游戲,該玩還是不該玩;壓歲錢,自己管還是家長管;和伙伴慪氣,該不該先低頭求和;擅作主張,好還是不好;作業(yè),多好還是少好;老師嚴厲,好還是不好;做乖學生,做“鬼”學生,等等。話題的兩難性、開放性,讓學生的思考有了雙向、反向乃至多向的觸發(fā)。觸發(fā)形成的文字,又成為下次爭鳴的導火線。隨著對話的深入,學生的思維越來越開闊、深入,精神世界越來越敞亮、暢達,生命通道越來越寬闊、明亮。
這種辯論還常常延伸到作文中去。周琴在《我想要真正的假期》中認為國慶假期作業(yè)太多,說:“難道這就是所謂的假期?真不知道‘假期兩個字到底是什么意思!”朱歡閱讀后反駁:“其實我認為作業(yè)多的原因是假期里沒能做到‘當天的事當天完成,而是把作業(yè)都擠到了假期的最后兩天,如果我們能做到‘當日事當日畢,就不會發(fā)出‘假期作業(yè)多的感慨了。另外,長假期間也要讓同學們有一絲壓力,不然長假過去后,前面學過的內容都忘記了?!敝芮僮x后,很認同這種觀點,又提起筆來寫道:“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讀完第二句時我就不再那樣氣憤了……就像老師說的,敢對你說‘不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朱歡,你是我真正的朋友。”在這樣的爭鳴中,雙方發(fā)現(xiàn)了作文存在的價值、思考存在的價值和思辨的力量。
四
李清照不就寫一次喝醉了酒,回家認不得路,嚇著了鷺鳥嗎?辛棄疾不就寫老頭兒老太太喝了點酒、曬曬太陽嗎?然而,他們的這些作品卻流傳千古。作家的本領就在于從小事里看出別人看不出的東西。作文,有不會寫的字,查一下字典唄,有用錯的標點,找人把一下關唄,文字不夠美,找個秘書潤飾一下唄,唯有思想和情感別人無從幫忙。情感需要內心的敏感,思想需要內心的思辨。因此,有敏感的人才能寫出內心的溫度,有思辨的人才能寫出內心的深度。
帕斯卡爾說,人只不過是一根蘆葦,是自然界中最脆弱的東西,但他具有思想,思想使他成為世界上最有力量的生命。由此看來,思辨力不只是作文的核心技術,也是人的核心技術。
責任編輯 姜楚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