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繼煌
摘 要: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對學生的研究能力進行培養(yǎng),需要在課堂上利用多種方法引導學生,提升學生各個方面的能力,保證學生在學習中掌握相關的學習方法,促進自身技能的穩(wěn)步提升。
關鍵詞:高中地理;學生;能力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216(2017)08B-0033-02
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學生不僅需要系統(tǒng)學習,基于相關目的有效學習,促進自身研究能力的有效提升,還需要引導學生在實踐中掌握相關的探究方法,促進開放式學習方式的有效形成。
一、發(fā)現(xiàn)問題的能力
研究性學習要求學生在書本中、社會中以及生活中獲取知識,通過課堂知識與實際的結合對其進行研究,保證分析的問題具備較大價值。根據(jù)當?shù)氐膶嶋H條件,分析區(qū)域發(fā)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為其提出有效的解決對策。比如:研究資源短缺問題、產業(yè)結構調整問題等。還需要引導學生對當?shù)氐陌l(fā)展情況進行觀察,利用學習的知識對問題進行解決,這樣不僅能使學生養(yǎng)成善于思考的習慣,還能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在地理學科教學中,觀察為主要的學習方法,對學生的觀察能力進行培養(yǎng)可以在課內、課外完成。在課堂學習中,教師可以利用地圖等資料,引導學生學會對圖進行觀察,理解其中的內涵,保證在其中能夠獲取有價值的信息。在這種觀察學習過程中,學生的語言、思想等都能被激發(fā)。因為地理學科存在直觀性,其含有豐富的地理信息,學生通過對問題的分析、研究等,能夠促進自身能力的提升。比如:引導學生對京九鐵路地形圖進行觀察與研究,觀察其中含有的城市、河流等,并根據(jù)該線路的原理,分析該線路在發(fā)展過程中存在的優(yōu)勢,使學生能夠充分發(fā)揮自身的研究能力,自愿參與到問題觀察過程中。
二、實踐能力
地理課程實踐活動是除了課堂以外的時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利用地理學科知識參與到實踐學習中去。實踐活動是課內學習的延伸,不僅能使學生掌握更豐富的知識,促進學生實際操作技能的有效培養(yǎng),還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保證學生探究能力的有效提升,使學生養(yǎng)成合作精神。
在課外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到大自然中進行觀察,并發(fā)現(xiàn)其中存在的問題,進一步探究問題。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還需要對研究課題進行選擇與研究,保證學生都能主動參與到研究中去,促進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有效提升。因為研究性學習最為主要的目的就是引導學生主動參與,養(yǎng)成動手動腦能力?;诮處煹姆e極引導,根據(jù)某個問題進行實驗,使學生能夠對其中的現(xiàn)象、產生的規(guī)律進行了解,獲取正確的學習結果。
在地理教學中,還需要根據(jù)實際發(fā)展需求,引導學生學會操作,在不斷研究與探索中掌握知識,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參與能力。
三、解決問題的能力
培養(yǎng)學生對問題的解決能力,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可以根據(jù)生活條件與社會現(xiàn)實,選擇一些有意義、具備社會背景的相關材料,對其進行有效分析與研討,實現(xiàn)相互合作學習,保證在這期間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研究能力。教師還需要對學生進行啟發(fā),引導學生在日常學習過程中學會觀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保證在觀察過程中能夠發(fā)現(xiàn)其中存在的問題。針對某個問題的存在,學生還能主動查找資料,解決遇到的問題,這樣才能使不同層次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得以提升。在探究式學習過程中,還需要激發(fā)學生對地理知識的興趣,并在不同程度上引導學生利用課本知識或者課外知識對問題進行解決,從而提高學生的主動意識。同時,需要引導學生自行對研究目標、話題等進行設計,每個學生在這期間都有發(fā)言的機會,保證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進步。
四、創(chuàng)造能力
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能力,提高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地理知識與人們的發(fā)展存在密切關系,當前,社會存在的人口問題、環(huán)境問題等都影響著人們的可持續(xù)建設與發(fā)展。所以,實現(xiàn)研究性學習,能夠使學生體驗到地理知識,促進研究方法的獲取,保證對學生的各個方面的能力進行培養(yǎng)。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可以通過社會調查、資料查閱等方式,充分將自身優(yōu)勢發(fā)揮出來,促進創(chuàng)造能力的充分發(fā)揮。在社會實踐過程中,還需要學習多元化的知識,借鑒先進經驗,培養(yǎng)自身的科學態(tài)度與責任意識。在當今社會發(fā)展中,科學技術在不斷進步,學科知識也得到延伸,為了對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進行培養(yǎng),在研究性學習中,需要實現(xiàn)多個學科之間的聯(lián)合,增強學生對學科的關注和認識。期間,學生也可以善于發(fā)現(xiàn)其中的觀點和意見,在這種學習模式下,學生之間不僅能相互交流、互相溝通,還能對自身的合作精神進行培養(yǎng)。
五、自主探究學習能力
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依靠教師的課堂講解只是提升地理綜合素質的一個方面,要想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全面提升,還要結合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被動接受知識的學習方式已經無法適應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的能力,強化教師的引導作用,才是課程改革的整體趨勢,高中地理教學更是如此。所以,在高中地理課堂教學過程中,老師應該及時地轉換自己的角色,由傳統(tǒng)的課堂主導者逐漸向學生學習的參與者和引導者轉變,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通過有效的引導和啟發(fā),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并且運用有效的形式,激發(fā)學生對于地理知識學習和探索的欲望,從而使學生逐漸擺脫對老師的依賴,養(yǎng)成自主學習和探究學習的良好學習習慣,為以后的深入學習奠定堅實基礎。除此之外,在地理課程內容的組織和設計方面,老師應該重點關注知識本身的基礎性和實用性,以提升學生的知識儲備和基本技能作為地理課程的主干內容。在教學實踐中,應該注重在保留原有知識體系和價值的基礎上,從其他學科的教育成果中汲取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豐富高中地理教學的內容,體現(xiàn)出更強的學科教育特色,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研究學習能力。
六、合作學習能力
在課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學中提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學習、交往和表達的頻率,進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是高中地理教育的主要目標,也是素質教育的題中應有之義。合作學習不是簡單的活躍課堂形式,改善課堂氛圍,而是應該強化和訓練學生在學習知識過程中的合作意識,但是,在合作學習開展的過程中,老師不能僅僅為了追求合作學習的形式,而忽略合作學習的最初目的。在高中地理課堂教學過程中,合作學習的目的是為了提升課堂教學的質量,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所以,在此過程中,老師應該對合作學習的時間加以控制。也就是說,如果合作學習的時間過短,很可能使合作學習流于表面形式,起不到提升教學質量的作用,如果時間過長,又可能會使學習和討論偏離教學主題。所以,在運用合作學習方式的過程中,應該注重時間的控制,最理想的應用狀態(tài)應該是,既起到了提升教學質量的作用,培養(yǎng)和訓練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又不至于偏離教學的主題,起到相反的作用。在此過程中,老師對于學生的個性化教育也應該給予足夠的重視,制定和實施個性化的高中地理教育方案,使每個學生在知識的掌握和理解上都能有所提升。
基于以上的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研究性學習能夠使學生獲取更多渠道,也是提升教學效果的主要途徑。對學生進行引導,使學生能夠感知實踐學習經驗,提高自身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從而促進高中地理教學工作的優(yōu)化完成。
參考文獻:
[1]黃師剛.高中地理教學中對學生讀圖能力的培養(yǎng)[J].讀與寫,2012,(2).
[2]孟憲雷.淺談高中地理教學中對學生識圖能力的培養(yǎng)[J].教育教學論壇,2014,(33).
[3]尹仕敏.在高中地理學習階段如何訓練高中農村學生的識圖能力[J].科教導刊—電子版,2015,(9).
[4]林森.高中地理教學中讀圖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J].考試周刊,2012,(16).endprint
內蒙古教育·基教版2017年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