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城市國際化評價指標和建設路徑研究
——以杭州為例

2017-09-03 10:11:02張魯丹
上海管理科學 2017年4期
關鍵詞:國際化杭州指標

李 俊, 張魯丹

(浙江工業(yè)大學 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杭州 310023)

城市國際化評價指標和建設路徑研究
——以杭州為例

李 俊, 張魯丹

(浙江工業(yè)大學 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杭州 310023)

全球化正在塑造一個全新的城市區(qū)域發(fā)展空間,國際化城市也隨之出現。國內外對城市國際化的理論研究經歷了不同的范式演變,也形成了許多評價指標,全球城市指數(GCI)是國際公認的城市國際化評價體系,包含了商業(yè)活動、人力資本、信息交流、文化體驗、政治參與5個評價維度。根據這一評價體系分析,杭州國際化發(fā)展可分為三個階段,目前正處于加速發(fā)展階段。與國內外城市比較,在跨國公司、機場旅客吞吐量、國際學校、文化場館、國際組織等指標上存在明顯差距,應在國際新興產業(yè)、國際航空體系、國際人才培養(yǎng)、文化國際影響力、國際性政治參與等領域探索出適合杭州發(fā)展的國際化城市建設路徑。

城市國際化; 評價指標; 全球化城市指數; 建設路徑; 杭州

城市國際化是全球化背景下大城市發(fā)展到特定階段后的必然趨勢,是指在勞動分工國際化、國際貿易全球化、世界經濟一體化和經濟區(qū)域集團化過程中,形成的一類具有全球性經濟、政治、文化功能的中心城市[1]。杭州作為長三角中心城市、浙江省省會,早在新世紀伊始便開始了國際化建設的探索:2004年,杭州啟動實施了“旅游國際化”發(fā)展戰(zhàn)略;2008年正式提出發(fā)展“城市國際化”戰(zhàn)略;2012年提出城市國際化和城鄉(xiāng)一體化將成為推動杭州發(fā)展的兩大主抓手;2015年杭州市城市國際化行動綱要得到了國務院批復;至2016年,隨著G20峰會的召開,杭州進入了城市國際化全面加速的“窗口期”和“機遇期”[2]。本文旨在對國內外城市國際化評價指標進行深入研究,并通過選取國際權威的評價指標,以指導杭州以及國內城市國際化建設路徑的探索。

1 城市國際化研究范式

對于國際化城市的理論研究,始于20世紀70年代的對國際化城市概念的討論,以弗里德曼、泰勒為代表的國外學者,提出了如世界城市體系理論、世界城市網絡理論等許多代表性的理論。國際化城市相關理論研究的逐漸完善和成熟,使得城市研究從局限在“國家城市體系內”的傳統(tǒng)研究范式逐步擴展為“世界城市體系內”的國際化研究范式[3],每個研究范式都伴隨著全球城市的快速發(fā)展而不斷擴展更新。

1.1 單一靜態(tài)特征

20世紀70年代初期,“世界城市”的概念剛被提出,對于國際城市的研究正處于起步階段,當時人們對“世界城市”的認知僅僅停留在城市的靜態(tài)指標特征,以單純定性方式對單一世界城市的指標特征進行容納,著重一項或多項城市指標的靜態(tài)衡量。該時期,以Wallerstein的“世界系統(tǒng)理論”和Geddes的《進化中的城市》為代表,僅僅關注了經濟發(fā)展水平、城市基礎建設等單一靜態(tài)的城市要素。

1.2 城市層級流動

20世紀80年代開始,世界城市的研究超越了對單一城市的研究,著重于城市間的相互影響交流,并對世界城市體系進行了分層研究,使城市間相互交流的研究更為細致。該時期正處發(fā)展階段,以Friedmann的“世界城市體系理論”為代表,對世界城市進行等級分層,正是城市的等級分層使得人們開始注意到,不同層級城市間存在要素的相互流動,而不是原有的只重視靜態(tài)指標的發(fā)展。

1.3 多元要素競爭

隨著城市的快速發(fā)展,實體交流更多地轉化為虛擬交流,Kresl的“城市競爭力理論”認為文化交流、信息傳播等軟實力也同樣為城市競爭力提供了巨大助力,因此,將文化交流、信息傳播、政治影響等同樣納入到世界城市衡量范圍內,而非簡單的硬性城市要素。

1.4 世界城市網絡

20世紀90年代起,世界開始了第三次全球化浪潮,信息技術的發(fā)展越來越深刻地影響全球的城市之間聯(lián)系。Castells認為當代世界城市依存于全球城市網絡,城市是在整個城市體系中存在與發(fā)展的,城市之間的聯(lián)系是城市體系結構與動態(tài)變化的根本原因。網絡理論下的城市體系研究已從城市屬性的橫向比較走向于城市間聯(lián)系關系的強弱,即城市間能量級的比較。

2 國內外城市國際化評價指標

2.1 國外評價指標

國外學者對于城市國際化的研究起步早,研究不斷進步更新,理論成果豐富,無論是基于識別性的指標體系,還是基于城市未來發(fā)展規(guī)劃的指標體系,都已經形成了較為系統(tǒng)的公認的國際化評價指標體系。

2.1.1 單項指標法 單項指標法,是學者們根據自身對國際城市的認識,提出的單一的識別性指標。如,Cohen在其研究中使用“跨國指數”和“跨國銀行指數”兩個指標來判別世界城市[4];Derudder等[5]則認為基礎設施規(guī)模能夠反映國際城市的作用,提出用航空客運量來評價世界城市的地位。

2.1.2 綜合指標法 國外對國際化城市指標體系的系統(tǒng)研究興起于20世紀80年代,Reed[6]是最早用多個變量分析世界城市的,他運用41個變量研究了40多個國家的76個城市的國際化水平。從世界城市假說到GCI全球化城市指數,隨著理論研究的發(fā)展,國外評價指標的數量和深度、廣度也在不斷提升。各時期有代表性的重要指標體系如表1所示。

2.1.3 發(fā)展指標法 發(fā)展指標意為從城市未來發(fā)展規(guī)劃的視角入手,提出的衡量城市未來發(fā)展的指標,多出現在城市國際化發(fā)展規(guī)劃當中。如,2006年,悉尼制定的2030規(guī)劃提出悉尼未來中心區(qū)發(fā)展的3個方向:綠色、全球化和高度聯(lián)通指標[7];2007年,紐約在2030規(guī)劃中設定了土地、水、交通、能源、空氣質量、氣候等6個方面的指標目標[8]。

表1 國外主要城市國際化評價指標體系

2.2 國內評價指標

我國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對城市國際化的研究,最早的評價指標是中國人民大學輿論研究所會同青島市政府辦公廳利用“特爾斐法”進行的研究,選出了年資金融通總量、年人均GDP、港口吞吐量、外匯市場日交易量、外貿轉口額5項“最為關鍵的指標”以及13項“基本指標”和13項“參考指標”[9]。國內學者對城市國際化的評價方法普遍采用綜合指標體系進行,但是有些指標過于龐雜,部分數據難以獲取,造成評價的模糊性。隨著城市的發(fā)展和研究的不斷深入,評價體系的構建也將日趨完善,有代表性的指標體系如表2所示。

表2 國內主要城市國際化評價指標體系

3 杭州城市國際化指標評價

3.1 指標體系的選取——全球化城市指數

當前研究城市國際化的最新范式,是更加注重城市空間流動、能級競爭的世界城市網絡理論。在此研究范式下,選取城市國際化的評價指標需要符合以下3個條件:首先,為世界城市網絡提供物質支持的交通通信基礎設施,因此評價指標應利用國際航空客運數、互聯(lián)網基礎設施、信息流量來研究城市國際化水平;其次,全球城市是網絡社會的中心和節(jié)點,研究評價城市國際化應從內部具有世界意義的企業(yè)和網絡聯(lián)通度等能級競爭力等方面來探討世界城市之間的“互相聯(lián)系”;最后,指標體系中應包含跨國公司、外國金融機構、第三產業(yè)比重、領事館數量、友好城市數量、主要交通運輸節(jié)點、良好的基礎設施等判定國際城市的共識性要素。

全球化城市指數(GCI)由美國《外交政策》雜志聯(lián)合科爾尼管理咨詢公司和芝加哥全球事務協(xié)會頒布[18],符合世界城市網絡的研究范式,包含商業(yè)活動、人力資本、信息交流、文化體驗和政治參與5項1級指標共26項2級指標。對全球城市指數杭州指標數據的統(tǒng)計,如表3所示。

表3 全球城市指數(GCI)杭州指標數據統(tǒng)計

3.2 杭州城市國際化發(fā)展歷程

依據全球城市指數中2000~2015年杭州城市國際化水平各指標的相關數據,采用評價指標無綱量化處理中的閾值法(即Min-max標準化方法)對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并根據權重測算繪制得到杭州歷年國際化相對綜合指數,即杭州城市國際化進程指數。城市國際化進程相對綜合指數計算公式如下:

W=F(A)·bn+F(B)·bn+F(C)·bn+

F(D)·bn+F(E)·bn

式中:W為城市國際化進程相對總指數,其標準值為1;F(Ai),F(Bi),F(Ci),F(Di),F(Ei)分別為5個1級指標下的各指標標準值;Xmin,Xmax為指標i對應的歷年數據最小值和最大值;bn表示對應權重值;i表示對應指標;j表示對應年份。

圖1 杭州城市國際化進程相對綜合指數折線圖

根據折線圖得出,杭州城市國際化發(fā)展進程可分為3個階段:第1階段(2000~2003年)波動升降階段,此階段國際化水平較低,質量不高,受重大事件和環(huán)境因素影響較大;第2階段(2004~2009年)平緩上升階段,這一階段政府開始逐漸重視城市國際化建設,各項事業(yè)的穩(wěn)步推進,推動國際化水平的平緩上升;第3階段(2010~至今)加速發(fā)展階段,這一階段由于城市國際化戰(zhàn)略地位的確立和國際大型會議、活動的推進,杭州城市國際化水平加速提高,國際化水平增長率逐年增加,在2014~2015年有過一次劇烈增幅后很有可能進入平穩(wěn)期。

3.3 杭州城市國際化比較分析

綜合2016年全球城市指數(GCI)報告中的排名,選取國外的發(fā)達城市:紐約、倫敦、東京,以及與杭州可比性高、國際化水平相似的相近城市:西雅圖、大阪,國內一線城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和與杭州相近的非一線城市:南京、重慶、西安作為比較對象,借助全球城市指數(GCI)所提出的衡量指標對上述城市的指標值進行數據對照,如表4、表5所示。

數據顯示,杭州與國外發(fā)達城市的差距非常大,總體國際化水平不及發(fā)達城市,但從與西雅圖、大阪的比較數據來看,部分指標已領先;與國內一線城市的差距正在日益縮小,在非一線城市中的國際化程度較高。國際會議召開次數、服務業(yè)比重、友好城市數量是杭州目前的優(yōu)勢指標。劣勢指標上,跨國公司總部入駐少,國際分工合作參與度不高;國際航班網絡數量少,機場旅客吞吐量差距明顯;國際化教育水平有限,缺少中高端專業(yè)化人才;博物館等文化場館不具備國際化意識,影響旅游國際化;在國際政治參與上存在嚴重空缺。

表4 杭州與5個國外城市指標數據對照表

表5 杭州與7個國內城市指標數據對照表

數據來源:《財富》雜志世界500強排行榜;ICCA《2014年度國際協(xié)會會議市場年度報告》;各城市統(tǒng)計年鑒、統(tǒng)計網站;LTE網絡覆蓋率采用的均是國家數據

4 杭州國際化建設路徑

杭州是西湖和中國大運河兩大世界遺產所在地,是舉辦過G20峰會、互聯(lián)網大會的國際會議目的地,在國內乃至國際上都有發(fā)展國際化的獨特機遇;同時,杭州亦面臨上海等大城市的壓力和同級城市的區(qū)位競爭,內部城市綜合能級不高,國際化基礎設施相對滯后,讓杭州建設國際化城市面臨重大挑戰(zhàn)。探索杭州發(fā)展國際化的建設路徑,要正視機遇與挑戰(zhàn),強化劣勢指標。

4.1 發(fā)揮新興產業(yè)和制度優(yōu)勢,吸引跨國公司入駐

相比于北京近60家的跨國公司總部數,杭州卻只有浙江物產集團和浙江吉利控股集團2家??鐕镜淖饔貌坏谟谄洚a業(yè)對于城市相關行業(yè)發(fā)展的帶動作用,更在于跨國公司對于世界目光的聚集作用。依托杭州在跨境電子商務、高新技術產業(yè)、文化創(chuàng)意產業(yè)和現代商務服務業(yè)上的優(yōu)勢,應提升在國家“一帶一路”“網上絲綢之路”戰(zhàn)略建設的參與度,在更寬領域、更高層次參與國際分工合作,吸引跨國公司在杭設立總部或分部。同時,要結合相關企業(yè)的具體要求,在一定范圍內給予新興產業(yè)和跨國公司相應的政策支持。

4.2 提升航空網絡發(fā)達程度,建設國際航運樞紐

以蕭山國際機場為中心的杭州航空客運中心,2015年的機場旅客吞吐量達到0.25億人次,在長三角地區(qū)具有重要地位。但與香港國際機場等國內頂級的國際機場相比,在國際航線網絡、通關流程、資訊科技等領域還存在差距。要建設國際航運樞紐,就要處理好航班量大、空域不足、受上海兩場影響等問題,增加國際航線網絡數量,提升與國際性城市的航空交通通達性,從而進一步發(fā)揮蕭山國際機場的區(qū)位優(yōu)勢。

4.3 提升國際化教育水平,培養(yǎng)和吸引國際性人才

杭州共有5所國際學校,1.5萬名外國留學生,擁有大學文憑的人口比例為18.9%,國際學校數量少、規(guī)模小和國際性人才留杭率低的教育現狀,不適應杭州國際化發(fā)展的要求。為了培養(yǎng)和吸引中高端人才,應重點引進、培養(yǎng)國際化教育人才與辦學團隊,建立國際化教育體系;強化杭州國際社區(qū)建設力度和外籍人士居留制度的創(chuàng)新,提高國際性人才的“進入性”,創(chuàng)造國際化高端人才聚集的條件。

4.4 優(yōu)化文化場館體驗感,提高文化國際影響力

杭州擁有大大小小博物館65所,卻沒有幾所是讓人印象深刻的;政府著力打造“西湖”名片,卻沒有注意到其他特色文化的發(fā)展,造成空有一城文化卻不能物盡其用的局面。進一步梳理杭州歷史文化底蘊,創(chuàng)新文化場館特色,提升文化場館品質,改造那些無人問津的文化場館,讓國際旅客擁有深刻的文化體驗,增加國際旅客數量,從而增強文化國際影響力。

4.5 引進國際組織和智囊機構,增強國際政治參與

2015年杭州舉辦了27場國際性會議,共有29個城市與杭州建立了國際友好城市關系。借助在國際政治舞臺上的機遇,杭州要展現出自身的特色與優(yōu)勢,增強國際性的政治參與度,更加積極主動地承辦或舉辦國際性的政治會議等相關活動,從而吸引一些國際性組織和智囊機構的認同和駐扎,獲得更多國際性政治參與的機會。

5 結語

國際化城市既沒有一個標準的演化模式,也不存在所謂的“模式化”城市,權威的城市國際化評價體系能夠便于一個城市正確衡量自身定位,找到國際化進程中的優(yōu)勢和薄弱環(huán)節(jié)。對杭州城市國際化水平進行量化分析,判斷杭州城市國際化水平和所處的發(fā)展階段,將是彌補空間差異性、建立更為全面的國際化城市發(fā)展路徑的有效手段,也為國內拓展國際化城市理論和實證研究提供了更多新范式。

[1] SASKIA Sassen. The Global Cities: NewYork, London, Tokyo[M]. 2nd ed.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1.

[2] 倪偉俊.推進城市國際化值得關注的幾對關系[J].經濟縱橫,2016(4):48.

[3] 羅小龍.國際化城市的理論與規(guī)劃實踐[J].規(guī)劃師論壇,2011(27):45-47.

[4] COHEN R B. The new 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and the urban hierarchy [C]//Urbanization and Urban Planning in Capitalist Society. NY: Methuen, 1981.

[5] DERUDDER BEN, WITLOX Frank, Mapping world city networks through airline flows: Context, relevance and problems[J]. Journal of Transport Geography,2008(16):305-312.

[6] REED H C. The Preeminence of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enters[M]. New York:Praeger,1981.

[7] 悉尼.可持續(xù)的悉尼:2030遠景[EB/OL].http://www.sydney2030.com.au/.

[8] 紐約.更綠色更好的紐約:2030規(guī)劃[EB/OL]. http://www.nyc.gov/html/planyc2030/html/publica-tions/publications.shtml.

[9] 喻國明.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的基本指標體系及操作空間——來自青島市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特爾斐法”研究的報告[J].城市問題,1995(1):14-37.

[10] 葉貴勛,金忠民.上海與國內外大城市指標的比較研究[J]. 規(guī)劃師,2000,16(2):83-87.

[11] 北京市經濟與社會發(fā)展研究所課題組.北京建設國際化大都市的標準——城市經濟、區(qū)域經濟.2001(6):49-52.

[12] 肖耀球.國際性城市評價體系研究[J].管理世界,2002(4):139-140.

[13] 周一星.世界城市的涵義及其對中國城市發(fā)展的啟示[J]. 城市問題, 2003(3):13-16.

[14] 劉玉芳.國際城市評價指標體系研究與探討[J].城市發(fā)展研究,2007(4):88-92.

[15] 倪鵬飛,侯慶虎.全球城市競爭力的比較分析[J]. 綜合競爭力,2009(1):10-17.

[16] 葉珊珊,翟國方.基于要素貢獻率和彈性分析的城市國際競爭力驅動因子研究——以滬寧杭甬沿線城市為例[J].經濟地理,2010,30(11):1821-1826.

[17] 國家發(fā)改委國際合作中心,《中國城市與區(qū)域對外開放指數研究報告》[EB/OL].http://www.icc-ndrc.org.cn.

[18] ATKEARNEY.Global cities 2016,2016:11.

Study on the Urban Internationalization Evaluation Criteria and Construction Path——A Case Study of Hangzhou

LIJun,ZHANGLudan

(Colleg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angzhou 310032, China)

Globalization is shaping a new urban area and the international cities are emerging. The study of the theory of the urban internationaliz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experienced a different paradigm evolution, also formed many evaluation index, and the Global Cities Index (GCI) is internationally recognized international evaluation system, which contains five evaluation dimensions: the commercial activity, human capital,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cultural experience and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this evaluation system, Hangzhou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which now is in the accelerating stage of development. Compared with cities at home and abroad, it has such obvious gaps in multinational companies, airport passenger throughput, international schools, cultural venues and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and so should explore suitable construction path for the urban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angzhou in the international emerging industries, international flighting, international talents cultivation, cultural influence and the international politics.

urban internationalization; evaluation criteria; global city index; construction path; Hangzhou

2017-02-09

李俊(1995-),男,寧波北侖人,本科生,研究方向:行政管理。Email:596718111@qq.com; 張魯丹(1995-),女,浙江舟山人,本科生,研究方向:教育經濟與管理。電話:17816879920;Email:872826649@qq.com

1005-9679(2017)04-0110-06

F 291.1

A

猜你喜歡
國際化杭州指標
杭州
幼兒畫刊(2022年11期)2022-11-16 07:22:36
聚焦港口國際化
金橋(2022年10期)2022-10-11 03:29:46
人民幣國際化十年紀
中國外匯(2019年12期)2019-10-10 07:26:56
最新引用指標
莫讓指標改變初衷
商周刊(2018年26期)2018-12-29 12:56:00
從園區(qū)化到國際化
商周刊(2018年12期)2018-07-11 01:27:18
G20 映像杭州的“取勝之鑰”
傳媒評論(2017年12期)2017-03-01 07:04:58
杭州
汽車與安全(2016年5期)2016-12-01 05:21:55
杭州舊影
看天下(2016年24期)2016-09-10 20:44:10
直銷企業(yè)國際化并不難
调兵山市| 壶关县| 太保市| 肇东市| 香港| 中西区| 丁青县| 南靖县| 宁河县| 兴安县| 西吉县| 阿图什市| 海盐县| 廉江市| 涟源市| 象州县| 高州市| 乐至县| 腾冲县| 江永县| 图们市| 普洱| 宜宾市| 齐河县| 汾西县| 雅安市| 岳西县| 彭阳县| 祁阳县| 南宫市| 名山县| 宜君县| 太原市| 忻城县| 鄂尔多斯市| 城口县| 邯郸市| 育儿| 江达县| 岳阳市| 嘉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