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璐
摘要:幼兒同伴合作是指幼兒在成長過程中與小伙伴的一個互動過程,因為一個共同目的與同伴協(xié)調(diào)合作,從而達到共同目標的實現(xiàn)。幼兒時期是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一個時期,幼兒時期的培養(yǎng)關系到今后的性格特點、思維模式以及道德觀念。本文簡述了幼兒合作概念和心理學定義,并對幼兒同伴合作現(xiàn)狀進行分析,提出了促進幼兒良好伙伴合作的對策。
關鍵詞:幼兒;合作行為;現(xiàn)狀分析
幼兒教育應該重視幼兒同伴合作的行為,家長和教師應該在這個階段的教育中引導幼兒與同伴的合作意識,及時發(fā)現(xiàn)指導幼兒在人際關系的處理問題,避免幼兒以自我為中心,性格孤僻,與同齡人不合群,要給幼兒樹立一個安全的心理環(huán)境及和諧的教育環(huán)境。
一、幼兒合作概念和心理學定義
(一)“合作”的概念
合作是指相互配合,為了達到一個共同的目標。在幼兒同伴合作中想要構建同伴合作的環(huán)境有三個重要因素:1.相互之間有一個共同目的;2.需要與伙伴共同努力;3.彼此之間有一個商量或者默認的方式。只有當三個因素同時具備,才能構成一個合作環(huán)境。同伴合作每一次的目的可能不同,但是必需要選擇自己的同伴,通過一定手段達到自己的目的。幼兒同伴可以自由選擇,達到目的的方式可以改變,合作過程呈現(xiàn)一種生態(tài)的公平性和人文多樣的平衡結構特點。
(二)心理學定義
對于合作關系,生活在不同環(huán)境不同背景的人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中國的心理學者認為合作是為了一個共同的目的,是人與人之間協(xié)調(diào)的最高水平。方曉義認為合作的起因是因為共同的目的而結合在一起的行為。幼兒心理學認為幼兒之間的同伴合作關系是幼兒被社會化的一個表現(xiàn),是一種順應社會的循序漸進的方式。美國社會學家Deutsch認為合作是人與人之間為了達到共同的目的而表現(xiàn)出協(xié)同的現(xiàn)象。也有研究人員表明,合作是因為與別人懷有同樣的目標,讓自己在付出最少的條件下獲取最大利益。
二、幼兒同伴合作現(xiàn)狀分析
(一)幼兒自身原因
幼兒的自我意識還不成熟,在生活和與人相處過程中越發(fā)想要凸顯自身的存在感,不愿受縛于家長和老師,不愿接受意見,也不愿意換位思考顧慮他人感受。在幼兒園或者生活中有的孩子性格開朗,積極回答老師的問題,老師和同學也都很喜歡他們。而性格內(nèi)向的幼兒就顯得笨拙,在集體活動中不敢表現(xiàn)自己,性格膽怯,不容易興奮,沉默寡言,常被教師忽視,做游戲和集體活動機會表現(xiàn)機會也不多,如此形成一個惡性循環(huán)。
(二)家庭因素
自上世紀末,我國開始實施計劃生育,越來越多的家庭由多個孩子變成一個或者兩個,家長全部心思用在孩子身上,集長輩寵愛于一身,家長又幾乎滿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導致其性格囂張跋扈,加上現(xiàn)在的住房設計限制了幼兒與同伴之間的往來,疏遠了與同伴的關系,家長也不愿自家的小孩和同伴一起出去玩耍,抑制孩子的同伴合作行為。還有的家庭父母關系不合,常常指責批評孩子,導致其性格自卑,膽怯,不敢表達自己,害怕與同伴交流。
(三)托幼機構的影響
幼兒時期是一個人適應社會的關鍵時期,行為和思想容易受到老師家長的影響,而現(xiàn)在有的家庭無暇顧及孩子,把孩子送入托幼機構,但是有的機構管理制度不嚴格,幼兒教師自身素養(yǎng)不高,同事之間相處不融洽,不互相幫助等都會給幼兒造成負面影響。有的教師只關注長得好看的孩子、為了安全不讓幼兒自由活動、局限于看書寫字等等,讓幼兒對教室和學習產(chǎn)生逆反心理。
三、建立幼兒良好同伴合作行為的具體對策
(一)建立安全的依戀關系
依戀指長時間接觸產(chǎn)生的情感聯(lián)系,發(fā)展心理學中依戀特指嬰兒對父母看護人等形成的情感聯(lián)結。當嬰兒感到所處環(huán)境不安全或者不高興的時候,就會特別需要這個人的安慰。早期的母愛缺失會導致成年后人際關系差,產(chǎn)生犯罪心理,對父母角色認知意識不完善等。幼兒的情感一般分為安全型和不安全型兩個大類,不安全型又分為回避型和抗拒型兩種,安全型幼兒熱情、開朗、情緒穩(wěn)定,不安全型幼兒表現(xiàn)為情緒容易消極、易怒、自我調(diào)節(jié)差,因此教師應該和幼兒家長溝通,讓其盡可能地陪伴幼兒,給予其更多的關愛照顧,讓幼兒對愛的渴望得到滿足,并使其感受到安全、真誠、溫暖。
(二)加強游戲合作
幼兒都對游戲有濃厚的興趣,教師應該利用這個特點,帶領幼兒參與其中。比如可以帶他們在角色扮演的過程中學習,分主題進行商店、汽車、洋娃娃、玩具等售賣,讓幼兒將其賣給自己的伙伴,在此過程中學習商品的簡單交易流程,鍛煉交流能力。還可以讓幼兒扮演老師、醫(yī)生、司機、警察等等,進入角色去感受各行各業(yè)人士的職責,在心底激發(fā)對喜愛職業(yè)的初步認識和與同伴合作的意識。
(三)鼓勵幼兒進行交往行為
幼兒園是幼兒進入的第一個社交場地,因此教師應該為幼兒提供更多的同伴合作機會。比如:教師給出一個話題,讓幼兒自己探討;通過童話故事讓幼兒將故事情節(jié)還原;開展科學活動,分組進行觀察實驗,并讓幼兒自己表述自己的發(fā)現(xiàn);在數(shù)字活動中讓幼兒交換各自的工具;體育課上找一些合作完成的體育項目,比如搶球、打沙包、拔河等;還可以給幼兒提供一些半成品,比如橡皮泥,氣球等,讓幼兒共同合作完成,并對合作愉快的小組頒發(fā)獎勵。此外,還可以在活動過程中減少材料,讓幼兒在材料不足的情況下向別人尋求幫助,提高其協(xié)商能力。
(四)利用榜樣培養(yǎng)合作意識
筆者之前做過一個實驗。首先讓孩子觀看教師進行接力賽跑,希望幼兒發(fā)現(xiàn)老師合作得很愉快,而且要幾個人合作才可以勝利,然后讓幼兒自己做這個游戲,結果發(fā)現(xiàn)他們表現(xiàn)得都很好,說明伙伴合作的意識是可以潛移默化的形成的。有次在音樂課上讓幼兒分組唱歌,班上有一位小女孩因為性格內(nèi)向,所以沒有朋友,這時班上有一個樂于助人的幼兒主動邀請小女孩和她一起唱歌,為了鼓勵小女孩還和她合唱。這時筆者抓緊時機讓孩子們探討:“如果沒有人愿意和你一組你們會不會難過?我們是不是應該幫助同學?是不是應該學習這種精神?”引導幼兒幫助他人,明辨是非。
結束語:
美國心理學家卡耐基認為,一個成功的人,其才能只占百分之三十,更重要的是人際關系的處理和維系。因此從小培養(yǎng)幼兒同伴合作能力十分重要,家長和教師應該建立與幼兒的安全依戀關系,積極鼓勵幼兒與同伴之間的合作,制造良好的家庭和幼兒園和諧氛圍,時刻關注幼兒的心身健康,為其今后的人際關系打下基礎。
參考文獻:
[1]喻小琴.幼兒同伴合作行為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7.
[2]常玉.幼兒園幼兒同伴合作問題及對策調(diào)查研究[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