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敏
“課文無非是個例子”。我們?yōu)閹熣呔褪且朴趶恼n文中找到作文的方法,教給學生。什么是“以小見大”呢?“以小見大”就是以小材料表現(xiàn)大主題。
莫懷戚的《散步》一文主要寫了祖孫三代人在一起散步的平凡小事,本文表現(xiàn)出一家人之間的互敬互愛的真摯感情,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傳統(tǒng)美德?!拔业哪赣H雖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兒子雖然很胖,畢竟幼小,自然也輕。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wěn)穩(wěn)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蓖怀隽恕白鹄蠍塾住钡闹卮笠饬x,還寫出了中年人已意識到自己責任的重大,正在繼承和發(fā)揚“尊老愛幼”的優(yōu)良傳統(tǒng),譜寫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新篇章。
在寫作中,我們?nèi)绾瓮ㄟ^小材料來反映大主題呢?
一、找聯(lián)系點
散步,這是平凡小事,如何就表現(xiàn)“尊老愛幼”這個大主題?這就需要找到二者之間的“聯(lián)系點”。文中“后來發(fā)生了分歧: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我的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我決定委屈兒子,因為我伴同他的時日還長。我說:‘走大路。但是母親摸摸孫兒的小腦瓜,變了主意:“還是走小路吧?!易卟贿^去的地方你就背著我。母親對我說?!睆陌l(fā)生分歧到解決分歧就是本文以小見大的聯(lián)系點。作文之前要找到這個聯(lián)系點,作文過程把這個聯(lián)系點寫好、寫實,才能由表及里、由此及彼,邁向主題的縱深處,才能表現(xiàn)“尊老愛幼”的大主題。《蟬》一文中“它等了17年,才等到一個夏天。就只有這個夏天它從泥土里出來從幼蟲成長過來,等秋風一吹它的生命就完結(jié)了。17年埋在泥土中出來就活一個夏天為什么呢?朋友說:那本來的生活歷程就是這樣。它為了生命的延續(xù)必須好好的活著。哪管是90年,90天都要好好的活過?!毕s盡管身體渺小,但其“17年等一夏”的堅強、執(zhí)著很好地揭示了樸素而深刻的哲理:為了生命延續(xù),必須好好活著。其中的“17年等一夏”就是文章“小”
與“大”的聯(lián)系點。我們只有寫出“17年等一夏”才能體現(xiàn)由小事物表現(xiàn)大主題的“以小見大”來。
二、分類指導
1.以小事見真性情。
《老王》一文就表現(xiàn)了楊絳先生“用善良體察善良”的真性情。 “有一天,我在家聽到打門,開門看見老王直僵僵地鑲嵌在門框里。……他面如死灰,兩只眼上都結(jié)著一層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說得可笑些,他簡直像棺材里倒出來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髏上繃著一層枯黃的干皮,打上一棍就會散成一堆白骨?!颐θソ?。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雞蛋。我記不清是十個還是二十個,因為在我記憶里多得數(shù)不完。我也記不起他是怎么說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們的。我謝了他的好香油,謝了他的大雞蛋,然后轉(zhuǎn)身進屋去。他趕忙止住我說:‘我不是要錢。我也趕忙解釋:‘我知道,我知道——不過你既然來了,就免得托人捎了。他也許覺得我這話有理,站著等我。我把他包雞蛋的一方灰不灰、藍不藍的方格子破布疊好還他。他一手拿著布,一手攥著錢,滯笨地轉(zhuǎn)過身子。我忙去給他開了門,站在樓梯口,看他直著腳一級一級下樓去,直擔心他半樓梯摔倒。等到聽不見腳步聲,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沒請他坐坐喝口茶水??墒俏液ε碌煤苛恕D侵苯┙┑纳眢w好像不能坐,稍一彎曲就會散成一堆骨頭。我不能想像他是怎么回家的?!崩贤跏且粋€不幸者,他盡管生計窘迫,孤苦伶仃,但是心好,老實厚道,善良淳樸,重感情。他認準楊絳夫婦是好人,知恩必報,臨死也要去謝謝好心人。作者也是善良的。知道老王有夜盲癥,就送了大瓶魚肝油。平時總是照顧老王的生意,坐他的車,讓他掙錢。老王收錢常??蜌猓麄兛偸钦赵瓋r付。以至于老王死了好幾年了,作者每每想起來還感覺有愧于這個不幸者,總覺得在他生前,對他關(guān)愛不夠。再結(jié)合文化大革命,楊絳夫婦倆被造反派打翻在地,踩在腳下的寫作背景來看,更佩服作者善良而強大的心。作者與老王之間發(fā)生的都是小事情,但是在那個艱苦的歲月里,這些小事就顯得彌足珍貴。
2.以小人物見大品德。
《泥人張》一文里, “泥人張”沉穩(wěn)、干練,面對他人羞辱鎮(zhèn)定自若,胸有成算,后發(fā)制人,以獨特的方式予以還擊,一招制敵?!杜_階》中父親覺得自家的臺階低,望著人家高高的臺階,羨慕不已,他不甘心低人一等,立下宏愿,也要造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父親體壯如牛,吃苦耐勞,他相信自己的力量,他下定決心,開始漫長的準備。他終年辛苦,準備了大半輩子,終于造起了有九級臺階的新屋,一輩子的心愿得以實現(xiàn),心頭的喜悅真是無法形容。謳歌了父親堅韌不拔的毅力和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精神,但文章的魅力決不僅僅在于贊美父親的美好品質(zhì),其感人之處更在于文章深蘊的那種淡淡的凄楚與辛酸。我們在探究本文的文學魅力的同時,更應關(guān)注一下農(nóng)村生產(chǎn)力水平低下,人民生活極端困苦的現(xiàn)狀。從凄楚、辛酸中走來的父輩,可能他們的愿望、追求,在兒子的眼里,不是耀眼、精彩的。但卻是實實在在的,他們血管中流淌著的那份堅韌不拔、拼命硬干的生命因子,恰是撐托事業(yè)輝煌的砥柱。讓我們從心底祈愿,造好了新屋、砌上了九級臺階的勞苦的父輩們能盡享這份收獲和喜悅。
三、適當點撥
我們除了要交給學生上述三種以小見大的方法外,要在日常的教學中引導學生觀察生活,在作文指導中,教師要針對學生的理解,把“小”與“大”點化、點透,點到要害,把學生的思維引向高處、遠處。要透過一系列“小”是現(xiàn)象,幫助學社看到“大”是本質(zhì)。一方面,要化淺為深,通過必要的支架和橋梁,一道學生進行深入的思考。尤其是對學生理解把握比較淺顯的地方要適當加以深化。另一方面,點撥要留有余地。我們引導學生思考小材料背后隱含大主題的過程中要給學生的思維搭橋,使學生不感到遙不可及,無從下手。但是留有余地的點撥就給學生有思維的時間和空間,給學生有發(fā)揮的空間,避免直奔主題的蒼白。
我們?yōu)閹熣卟粌H要教會學生平時要“聚焦凡人小事”,作文時要挖掘其中的真性情,大主題,大品德,才能“感悟人生真諦”,寫出“以小見大”的文章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