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彥博
摘 要:初中學生是中學的初級階段,年齡由兒童期轉為少年期,心理上也逐漸從依附家長,力求擺脫外在束縛的轉型時期,班主任在管理學生的時候,應結合初中學生的特點,注重自身的管理方式及教育方法。
關鍵詞: 班主任管理;教學
一、找學生談話
1.談話對象涵蓋全體學生。
現在,班主任談話的對象往往集中于兩類人,一類是成績有效的學生,一類是紀律性較差的學生。而中間絕大多數的學生得不到這種“厚愛”。所以,和學生談話應該是班主任持之以恒的一種工作習慣,而不是發(fā)生在一件特別事例之后的突然表現,更不應該是少數學生的“福利”。
初中是學生的生理和心理趨于成熟時期,這個時候的學生希望獲得肯定,希望得到重視。有些學習中等的學生,既沒有足夠的勇氣和老師進行交流,也沒有被老師叫到一邊談話的“優(yōu)待”,容易產生無所謂的生活態(tài)度,滿足于現狀,自我表現欲膨脹,但是表現出來的積極性卻不高。對于幾乎每一個學期都有機會被老師叫去談話的學生,學習好的容易產生疲態(tài)和虛榮感,紀律性差的也容易產生疲態(tài),這時候說服教育的意義幾近于零。
2.談話內容以肯定學生優(yōu)點為要。
班主任找學生談話的內容,都是告知或者提醒學生自己已經注意到該學生某一時間或者某一時間段的不良表現,對于肯定其優(yōu)點的很少。
班主任的意圖是做善意的提醒,希望學生改正。其實,班主任老師倒不如換個角度,去關注學生的優(yōu)點。每一個學生身上都有優(yōu)點,每一個學生都有獲得老師表揚的權利,所以班主任的視角應該逐步從“好學生”的成績單和“壞學生”的缺點上挪開,更多地去關注學生好的一面,去了解每一個學生的優(yōu)點,使學生在老師的帶動下,能把精力從自己的缺點上挪到優(yōu)點上,并將優(yōu)點發(fā)揚光大。
3.地位上和學生保持一致。
有些班主任找學生談話,善于使用老師或者家長的語氣,盛世凌人,使學生無法放下內心的戒備,和班主任說出心里話,這樣的談話結果對叛逆的學生來講,只會對班主任更加的不滿、不服氣,對于老師學生來講,只會更加照章辦事,埋沒了自身的個性。
班主任要想從學生那獲得最真實的信息,首先在地位上就必須和學生保持一致,至少讓學生認為班主任老師是可以溝通的,是和藹的,是可以信賴的,只有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礎上,談話資料才是有效的。否則,有些學生只是出于內心的膽怯,一再地掩飾,學生心理承受不起,班主任也難以得到預想的結果。
二、寓愛于教,提高學生自覺性
顧城曾經說: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美的眼睛。因此,在新形勢下,初中班主任在進行班級的管理與教學活動時,應努力尋找學生身上的發(fā)光點,幫助學生樹立學習自信心、主動性,促進其“以優(yōu)帶劣”“以長補短”。同時,教師應選取一些感恩案例、身邊的真人真事來鼓勵學生“一切向好看齊”,而不是用耳提面命的“說教式”管理方式,將自己想法和思維強加給學生。
眾所周知,初中生正處在身體、思維發(fā)育的青春期,具有自尊心強、情緒波動大、逆反心理強等特點。這也加劇了初中班主任工作的難度和強度。因此,在初中班主任管理與教學中融入“愛”的教育便變得尤為重要。例如:當班級學生犯錯誤時,班主任不應采用簡單粗暴的斥責、打罵等強硬的方式來管理學生,這極易導致學生的“逆反心理”和“抵觸心理”。反之,班主任可以通過側面向其他同學打探事情原委、與其他教師溝通交流等來探究問題的解決措施。讓完犯錯誤的學生講述事情發(fā)展始終,并從思考角度、思維習慣、問題處理方式等方面給學生以科學、合理、有效的建議。這種師生平等交流、敞開心扉探究問題的管理方式,不僅能打消青春期學生的易抵觸管制的逆反心理,同時,也為學生探究合理解決問題思維方式的養(yǎng)成提供了良好的思想指引。
三、言傳身教,用情感來引導學生
班主任是中學生除了家人外接觸最多的人,因此,班主任的言行舉止對于學生而言就是最好的模仿的對象,很多時候,如果班主任本身脾氣暴躁,不善于正面積極的引導學生,那么學生也就相應會出現容易浮躁,性格火爆的問題;如果班主任隨手亂扔垃圾、隨地吐痰,那么學生對于公共衛(wèi)生的維護意識就會發(fā)生變化。所以,作為班主任,必須言傳身教的用情感來引導學生。就以公共衛(wèi)生為例,如果班主任能夠以身作則,從自身的行為來告知學生公共衛(wèi)生的維護治理需要每一個人來參與,共同完成,才能打造一個美好的校園而不是整天將“學校是我家,安全文明靠大家”的口號掛在嘴邊,會對學生產生更加深遠的影響,有利于學生自我基本素質的進一步提升。
四、好習慣,開啟學生健康人生
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于學生的學習會起著事半功倍的作用。在班級管理之中,我們也要有意識的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不僅對于他們的初中階段的學習有利,而且對他們終身發(fā)展都有著重要意義。尤其是初中,課程較難,缺乏家長的監(jiān)督,學習習慣不好,這時班主任就應該從細節(jié)出發(fā),讓學生從點滴之中都能夠感受到老師的關愛,讓學生從潛意識之中開始注意自己的習慣,慢慢改正那些不良習慣。班主任不能忽視對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班主任應該經常走入學生之中,平等的對待每一位學生,讓他們大家都能夠感受到老師的愛,在思想上要嚴格規(guī)范學生的行為習慣,向學生宣傳語文教學中涉及此方面的內容,讓學生多讀、多看,最終促進學生的思想覺悟,自覺形成良好的習慣。
總之,班級是學校最基本的單位,只有班級管理正常、有序地運行,才能使學校教學穩(wěn)定發(fā)展,才能提高教學質量,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而班主任是班級工作的組織者、領導者,他的任務不僅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管理班級,創(chuàng)造一個團結向上的集體,為學生創(chuàng)建一個良好的學習、生活環(huán)境,促使學生茁壯成長。班主任工作的管理與教學是方方面面的。
參考文獻:
[1]顧明遠.班主任工作概論[M].重慶:重慶出版社,199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