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娟
【關(guān)鍵詞】 中年腦卒中;心理狀態(tài);護理體會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25.115
腦血管疾病是危害中老年人身體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近年來, 腦卒中在我國全死因順位明顯前移[1]。尤其是中年腦卒中患者的比例呈逐年上升的趨勢, 占腦血管病總發(fā)病率的10%~20%。中年患者在社會及家庭中均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因此這部分人群患病后的心理活動尤為沉重和復雜, 嚴重影響其配合治療及康復的效果。對中年腦卒中患者進行適時、恰當?shù)男睦碜o理可明顯提高治療、護理質(zhì)量?,F(xiàn)將本科2016年1~12月收治82例中年腦卒中患者的護理體會總結(jié)如下。
1 臨床資料
選取本科2016年1~12月收治的82例中年腦卒中患者。其中出血性腦卒中25例, 缺血性腦卒中57例。男56例, 平均年齡50歲;女26例, 平均年齡50歲。均經(jīng)頭顱CT或核磁共振成像(MRI)檢查明確診斷。經(jīng)簡易智力狀態(tài)檢查量表(MMSE)測定, 排除認知功能障礙, 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肢體功能障礙或語言功能障礙。
2 心理狀態(tài)分析
2. 1 焦慮、恐懼 中年人在社會、家庭中均扮演著重要角社, 突如其來的疾病會讓患者身心受到雙重打擊?;颊咴诔惺芗膊硗纯嗟耐瑫r還要考慮到家庭、經(jīng)濟情況, 想到事業(yè)的發(fā)展、單位的地位是否被替代等。加上患者對疾病缺乏認知, 難以接受因腦卒中帶來的偏癱、語言障礙等各種臨床表現(xiàn)。擔心影響工作、同事嘲諷、朋友及家人離棄等, 會讓患者產(chǎn)生精神緊張、驚恐不安、焦慮失眠的一系列癥狀。
2. 2 悲觀、抑郁 因為對疾病的認識不足, 總抱有快速康復的幻想。經(jīng)過短期的治療護理, 其肢體活動、語言功能等癥狀沒有見到明顯好轉(zhuǎn), 生活仍不能自理, 康復幻想破滅?;颊邥χ委熆祻褪バ判?, 易陷于悲觀、厭世狀態(tài)。常表現(xiàn)為沉默寡言、暗自哭泣、悲觀絕望, 甚至不配合治療護理及康復鍛煉。腦卒中患者伴有抑郁將嚴重影響治療護理效果, 加重病情, 降低治愈率。
2. 3 功能鍛煉、急于求成 中年人常處于上有老、下有小, 肩負家庭重擔;中年人也是在事業(yè)上精力最充沛、工作能力最強的階段。因此, 中年腦卒中患者除了情緒低落、心理悲觀外, 也會產(chǎn)生功能鍛煉、急于求成的心理。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鍛煉能盡快康復, 早日出院、重返工作崗位、回歸社會。結(jié)果往往適得其反, 因為患者太過急躁, 不能很好地掌握康復鍛煉的知識及技能, 嚴重影響治療康復的效果。
3 護理對策
3. 1 建立良好的護患關(guān)系 患者入院后, 面對陌生的人群、環(huán)境, 心理產(chǎn)生恐懼、焦慮狀態(tài)?;颊哌M入病區(qū)首先接觸的是護理人員, 護理人員儀表端莊、舉止穩(wěn)重大方、動作輕柔、說話面帶微笑, 這都有利于建立良好的護患關(guān)系。而良好的護患關(guān)系是護理人員順利進行護理工作的基礎(chǔ)。護理人員要掌握良好的溝通技巧, 親切、耐心地對患者進行有效指導。對患者的提問應專心傾聽、耐心解答, 想其所想, 視患者如親人, 取得患者的信任, 消除患者的恐懼心理。鼓勵患者以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面對疾病, 幫助患者提高戰(zhàn)勝疾病的主觀能動性。減少患者過分的擔心及不必要、不準確的對自身疾病的猜疑[2]。
3. 2 幫助患者盡快適應角色轉(zhuǎn)變 突發(fā)疾病使患者從一個健康人轉(zhuǎn)變成患者, 很多人尤其是中年患者心理上無法承受, 角色難以轉(zhuǎn)變。護理人員合適的稱謂可以拉近和患者的距離, 使患者產(chǎn)生親切感。護理人員應持和藹、親切、耐心的態(tài)度對待患者, 使患者消除戒備心理, 愿意傾訴心里話。在與患者交流過程中, 護理人員應認真傾聽、不隨意打斷、適當給予反饋。對于語言溝通障礙者, 護理人員可以通過手勢、圖片、文字等方式與患者進行有效溝通, 從而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 幫助其完成角色轉(zhuǎn)換。護理人員應尊重、理解患者, 使患者處于溫馨和諧的環(huán)境中, 要避免任何可能影響患者安全感的行為, 消除患者顧慮, 使患者放心[3]。
3. 3 評估患者的心理需求, 實施個性化護理 患者往往有不同程度的抑郁情況, 在了解患者主要心理障礙的同時實施個性化的護理措施是改善此類狀況的主要方法[4]。在治療、護理過程中, 護理人員應以和藹可親的態(tài)度與患者溝通、交流, 及時發(fā)現(xiàn)患者的心理變化, 有針對性的給予心理指導能有效減少患者的抑郁、悲觀情緒。引導患者家人關(guān)心、體貼與尊重患者, 使患者感覺到親人間的溫暖。對于患者的合理需求盡量給予滿足, 保持患者情緒穩(wěn)定, 使其能積極面對治療護理。另外, 朋友的關(guān)心、領(lǐng)導的理解和支持都有助于患者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 必要時可以尋求他們的幫助, 可能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 4 健康宣教 健康宣教是心理護理的一種重要途徑[5]。要求護理人員自身掌握扎實的理論知識, 良好的溝通技巧。有計劃地進行口頭宣教, 制作圖文并茂的學習卡片, 不定時的向患者介紹疾病的相關(guān)知識, 如疾病的預防、病因病理、治療康復及預后轉(zhuǎn)歸;指導患者及家屬進行主動及被動的功能鍛煉的方法和技巧。請堅持鍛煉、恢復較好的患者進行現(xiàn)身說法, 往往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有的患者家屬會忽略患者的心理及情感需求, 陪護不多, 與患者缺乏情感交流。護理人員應正確引導家屬多關(guān)心、體貼患者, 使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家人的關(guān)愛, 情緒穩(wěn)定, 樂于接受治療護理。還可以取得親戚、朋友、單位的共同支持, 幫助患者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和勇氣, 能夠堅持康復訓練, 早日回歸社會[6-10]。
綜上所述, 中年腦卒中患者因為家庭、工作的雙重壓力, 并發(fā)抑郁癥狀的幾率較高, 必須引起臨床上的重視。對于此類患者, 護理人員在治療護理過程中, 應善于觀察, 及早、主動發(fā)現(xiàn)患者的心理問題, 適時給予有效疏導, 排除患者的心理障礙, 使患者以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面對疾病, 主動配合治療康復。心理護理已經(jīng)成為患者治療護理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有效的心理護理能夠改善患者的適應能力, 提高生活質(zhì)量。
參考文獻
[1] 賈建平, 陳生弟.神經(jīng)病學.第7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2013:26.
[2] 逮傳鳳, 孫延文, 顧愛霞.神經(jīng)科臨床護理與實踐.北京:軍事醫(yī)學科學出版社, 2010:208.
[3] 陳愛華. 心理護理療效評價與影響因素探討. 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01, 17(5):41-42.
[4] 孫俏麗. 心理護理療效評價與影響因素探討. 基層醫(yī)學論壇, 2006, 10(20):916-917.
[5] 武俠. 住院患者的健康宣教及其重要性. 民族高等教育研究, 2011, 17(2):93-94.
[6] 顏蘭英. 談腦卒中康復期病人的家庭護理. 神經(jīng)藥理學報, 2001(3):110-111.
[7] 王春燕. 中年腦卒中患者心理狀況及護理體會. 泰山醫(yī)學院學報, 2016, 37(1):108-109.
[8] 李紅, 孫海霞. 中年腦卒中患者心理狀況及護理體會. 泰山衛(wèi)生, 2004(4):34-35.
[9] 黃赤. 腦卒中伴焦慮抑郁患者的心理護理體會. 中外健康文摘, 2014(7):258-259.
[10] 譚紅衛(wèi), 王飛思. 淺析腦卒中患者的心理護理體會. 現(xiàn)代保健·醫(yī)學創(chuàng)新研究, 2008, 5(4):102.
[收稿日期:2017-04-2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