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欣
摘 要:新生入學教育是高校立德樹人工作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為了激發(fā)學生自我學習和成長的意識,可以優(yōu)化入學教育課程化的運行模式,以團體輔導、心理劇、適時教育、朋輩教育等形式增強學生的參與感和主觀能動性,帶動學生學習的熱情,提高入學教育的成效,為達成學校的育人目標奠定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高校新生;入學教育;課程化;運行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2.3 文獻標識碼:A
如何上好新生入學的第一堂課對于新生之后的價值觀引領以及快速適應學校的學習生活至關重要。做好新生入學教育,有利于加強學生對高校的認同感,同時也更加利于高校立德樹人工作的有效開展,便于落實高校的人才培養(yǎng)方針。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中指出,思想政治工作從根本上說是做人的工作,必須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規(guī)律,遵循教書育人規(guī)律,遵循學生成長規(guī)律,不斷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因此,要與時俱進根據(jù)當前學生的特點優(yōu)化新生入學教育課程化運行模式,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快速地進入大學生的角色。
從高中步入大學的“95后”新生有以下幾方面特征:
(1)學習目標缺失。高考結束之后,缺失學習的動力,對今后的人生沒有規(guī)劃意識,不善思考,在快餐文化中對于各種信息的轟炸沒有自己的獨立思考和見解,很多時候要么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狀態(tài),要么就是隨波逐流。
(2)互聯(lián)網(wǎng)原住民。在信息高速發(fā)展的時代從小接觸互聯(lián)網(wǎng),具備很強的信息搜索能力,在網(wǎng)絡空間如QQ、微博、貼吧、B站等都比較活躍,業(yè)余時間比較喜歡玩網(wǎng)游或者手游,在現(xiàn)實情景中與人的交際能力較差,不善于溝通。
(3)個性化強,抗挫折能力差?!?5后”大多是獨生子女,從小備受家長的關注,比較自我,個性化強,對于父母的依賴性較強,獨立生活能力差,在面臨挫折時,抗壓能力弱。
目前,高校新生的入學教育課程設計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方面的內(nèi)容:學校及專業(yè)介紹的認知教育、以軍訓為主體的軍事技能訓練、生涯規(guī)劃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上述一些課程的設計大都是以課堂講授的方式給學生灌輸知識,并且受限于時間的限制,往往這些講授的內(nèi)容都是以大班的形式進行講座,并沒有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個性化輔導。而且,高壓下的短期“填鴨式”教育也難以讓學生在短期內(nèi)消化吸收,因此入學教育并不能達到很好的效果。為了增強新生入學教育的效果,對新生入學教育的課程運行模式可以做以下幾方面的優(yōu)化。
1.以團體輔導進行大學入學教育
在新生入學教育中可以適當加入以小班為單位的團體輔導。團體輔導有以下幾個流程,首先是讓成員進行活動的體驗,在活動結束之后對活動中所聞所見即從活動的本身進行分析;其次可以深入談一下活動的感受以及活動進行中的一些反思,再將活動的中的原理與日常的實際經(jīng)驗想結合,將活動落實在學生實際的學習生活中;最后讓學生談一下通過之前的幾個環(huán)節(jié)的執(zhí)行和思考針對自己今后的日常生活可以做出的相關的改變(見下圖)。新生教育中的團建、心理輔導都可以用團體輔導的形式進行。這樣,不僅能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思考,讓學生體會自己在活動過程中悟出生活中的真諦,還能讓學生深刻明白如何將自己存在的不足之處加以改變。
2.豐富入學教育的課程開展形式
在課程教育中不單單可以用講座的形式給學生灌輸校園的精神文化,還能豐富活動開展的形式,辦一些更加特近學生興趣的課程。以往在上海大學(以下簡稱“上大”)新生教育中,通常有學習老校長錢偉長先生精神的課程,這種課程一般都是讓學生觀看錢老的紀錄片或者是讓教師或學生照本宣科地講述錢老在上大的故事。這種傳遞的形式并不能很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大多數(shù)學生都是聽過且過并沒有真正意義地明白我們需要傳遞的精神到底是什么。利用“95后”大學生信息搜索能力強的特點,我們可以預先提出幾個問題,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信息檢索或者定向對相關老師進行采訪,讓他們自己主動去尋求答案,主動去探索錢老在上大留下的寶貴財富,最后以小組的形式進行展示;在心理專題教育中,可以一改以往講座的形式利用心理劇的形式向學生進行心理健康知識的普及。心理劇一方面為學生提供心理互動的平臺,提高學生心理互助和自助的能力,有助于學生心理品質向積極發(fā)展的方向發(fā)展,另一方面在心理劇的編寫、表演、觀看、討論和思考的過程中,能使學生意識到有關的心理問題以及解決的途徑,讓學生在面臨問題時能進行全面的思考,得出最佳的解決途徑。
3.考慮學生的發(fā)展需求制訂適時的教育計劃
學生在入學之初還沒有涉入大學生活,因此學生并沒有體會在入學之后遇到的問題。另外,學生在沒有帶著問題的情況下參加各種心理講座或者學術講座,也沒有深刻的體會。因此,老師總反映學生在后續(xù)的學習生活中還是會問到在入學教育中已經(jīng)給大家普及過的問題。所以,我們應當反思制定的入學教育的課程是否在教育主題和課時設定上需要調(diào)整。例如學生的選課問題,是否考慮在新生進行第一輪選課之后再進行選課的指導意義會更大,這樣學生對選課當中出現(xiàn)的問題才能有更深刻的認識。在學生的時間管理教育上也是如此,在課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上應該考慮將此類課程安排在學生入學半個月左右或者一個月左右的時間。此時學生正式進入了“大學生”這個角色,或參加了五花八門的社團,或擔當了班級的班委,或無所事事地宅著,或按部就班地過著“三點一線”的生活,這時我們再進行新生時間管理的教育效果會比新生剛入校時好。
4.優(yōu)化朋輩教育資源
在對當前大學生的調(diào)研中發(fā)現(xiàn),大一新生面臨困惑時更多地會去請教學長學姐而不是老師,且學長學姐對新生影響力也在逐年提高。學長學姐的身上賦予了學校一年的培養(yǎng)成果,他們的一言一行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下一代學生。因此,優(yōu)化朋輩教育資源,優(yōu)化其在新生入學教育中的作用勢在必行。目前,大多數(shù)新生入學時都配備有班級導生,導生不光是在新生入學階段對新生具有影響力,甚至可以貫穿新生整個的大學生涯。所以,選拔導生時老師應該把好關,選擇在思想品德和學習上比較優(yōu)秀的學生。并且,在新生入學前期就要做好導生的培訓工作,通過一定的淘汰機制擇優(yōu)選擇符合要求的優(yōu)秀學長加入導生隊伍。
新生的入學教育引領著在校大學生價值觀的形成,對學生今后在校的學習生活具有重要意義,優(yōu)化新生入學教育中的課程化運行模式不僅有利于新生快速適應學校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更有利于學校人才培養(yǎng)方針的落地。
參考文獻:
[1]李艷梅.團體輔導運用——大學生新生入學教育模式創(chuàng)新研究[J].經(jīng)營管理者,2016(1):383.
[2]曲云進,姜 松.大學新生入學教育的實效性問題研究[J]. 高校教育管理,200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