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堅原
【摘要】《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學目標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式的設計,都應有助于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
【關鍵詞】語文教學;目標意識;訓練意識;教學實效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6-0143-02
陳先云先生說:實現小學語文教學的變革,需要克服對教科書的過分依賴,突破“以閱讀教學為中心”的瓶頸。以創(chuàng)新教學內容作為變革的突破口,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這種理念的轉變,實際上是對語文教育本質屬性的一種回歸。
一、解讀教材,增強目標意識
根據新授課,講評課,復習課的不同定位準備相應的學習內容,要有所選擇和突出,一個重要的參考就是課標的要求和學生的認知需求,此環(huán)節(jié)主要解決“學什么”的問題。而任何教學模式都是為了達成一定的教學目標而形成和發(fā)展的。課程目標確定教學的方向,教師在備課中確定的專題和課時目標必須結合學情和學習內容定位具體的學習方向,既目標設定環(huán)節(jié)主要解決“學到什么程度”的問題。根據不同的課型設計不同的教學流程,教學設計體現“先學后教”,教學過程中體現多元評價功能,解決了“怎樣學”的問題。
如四年級《火燒云》一課,本文畫面感較強,所寫景物更為學生所熟悉,“出現——變化——消失”的篇章結構也較為突出,邊讀邊想象的閱讀方法運用;作者牢牢抓住火燒云的特點來寫,運用排比的句式,還別出心裁地創(chuàng)造了幾個帶有比喻義的色彩詞語,為學生的模仿創(chuàng)作留下了伏筆。讀完文本后,我們就要根據四年級課標和整個中段的訓練重點把教學目標、策略與學習層次結合起來,確定教學內容,做出合理的取舍。
二、合理設置,強化訓練意識
語用觀是語文學科所特有的,體現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強調的是學習語言文字的運用。簡單地說,“運用”是目標,“學習”是過程。找準語言訓練切入點,要遵循“基于教科書、因文而異、突出重點”的原則。如對關鍵性詞句的理解;精彩片段的賞析;優(yōu)美語言的誦讀積累;作品中生動形象的感受;啟迪思維內容的領悟;作家與眾不同的、有新鮮感的語言品味;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的學習運用等等,將課文作為學生延伸閱讀、拓展閱讀的“引子”,較好地詮釋了葉老的“教材無非是例子”的教育思想。
語文課堂教學把語言訓練和思維訓練貫穿于教學過程之中,突出的特點是關注文本語言的表達特點,提倡“一課一得”。一本語文教科書、一個單元、一篇課文,有許多內容可以選擇作為教學目標,要給學生以最重要的、最有價值的內容,體現出教學目標的教學價值。確定教學目標時,需要依據教材的編排特點。如教學《火燒云》一課時,教師布置學生自主合作學習要求:1.合作朗讀第三自然段,勾畫出表示顏色的詞語;2.討論:火燒云還會有哪些顏色?3.討論并批注:由這段話你們仿佛看到了什么?4.該環(huán)節(jié)用時5分鐘。全班交流展示:1.先說任務1、2的學習成果,再展示朗讀。2.教師隨機引導葡萄灰、梨黃、茄子紫獨特構詞方式,并仿說,感受火燒云色彩的多。
教師在備課環(huán)節(jié)中,必須緊緊圍繞語言文字訓練設計問題,并引導學生從文本中尋求問題的答案;問題的設計具有針對性、可操作性、實效性的特點,提倡寧少勿多”“跳一跳,摘到桃子”,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提高,體現螺旋上升的發(fā)展過程。
三、合作學習,提高課堂教學實效
新課程改革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基本學習方式,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發(fā)展學生的主體意識、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習效率。
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既簡單又復雜,需要教者認真思量,科學分析,精心謀劃,量身訂做,“謀定而后動,知止而有得”。合作學習其要求是有共同的學習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學習任務。教師應該發(fā)揮真正的主導地位,適時調整必要的學習方法,合理布置,統(tǒng)籌安排,細化分工,突出實效。問題的設計要有梯度和區(qū)分度,創(chuàng)設情境,以趣引疑。這樣既能保證不同層次的學生活躍思維,張揚個性,健康發(fā)展的同時,也能體現出三種學習方式的連貫性、實用性和科學性,全面反映小組合作學習的學習成果。
合作學習的落腳點最終在于評價機制。正面肯定,積極評價,突出運用即時性評價手段,對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態(tài)度、方法、效果等方面進行即興點評的過程,它主要起著反饋、激勵、調控和導向的作用,因此,教師要做到評價及時、準確、到位。提高課堂教學中即時性評價的激勵作用,也是對小組合作學習的充分肯定。運用總結性評價助推課堂合作學習,凸顯合作學習的重要意義,鼓勵學生具有良好的合作意識,整堂課在自然收束之際,應該用總結性評語對小組學習成果作以正面總結,畫龍點睛,讓學生在合作中感受愉悅,在愉悅中成長,在成長中進步,在進步中傳播合作的正能量。
小組探究學習中,教師還要教給學生必需的合作技能,如尊重對方,理解對方,善于傾聽對方;不同見解,要等對方說完,再補充或提出反對意見;對對方的精彩見解和獨立觀點,要通過表揚、鼓勵形式,達到相互支持;碰到困難和分歧較大之處,要心平氣和,學會反思,建設性的解決問題,要在教學中有意識的長期培養(yǎng),潛移默化。
高效課堂,是對課堂不斷優(yōu)化的過程,必須構建一個能充分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讓學生主動自覺參與課堂的教學模式和寬松、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師在新的課程改革中,需要轉變教學觀念和教學模式,加強對課堂節(jié)奏的把握和管理,給學生一定的思考空間和思維空間,要減少被動的講與聽,增加主動的說與做,嘗試互動的教與評。這樣,才能最大限度的面向全體學生,讓學生在知識、技能、思維能力發(fā)展方面都有所提高,從而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