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麗,胡詠梅
(1.香港中文大學 教育學院教育行政與政策學系,香港 999077;2.北京師范大學 教育學部/首都教育經濟研究院,北京 100875)
不同文化背景下師生關系對中學生學業(yè)成績的影響差異
——基于PISA2012中國上海和美國學生數據的經驗研究
李佳麗1,胡詠梅2
(1.香港中文大學 教育學院教育行政與政策學系,香港 999077;2.北京師范大學 教育學部/首都教育經濟研究院,北京 100875)
基于PISA2012年數據,分析在中美不同文化背景下,不同特征群體師生關系的差異性,以及改善師生關系對不同特征學生群體成績影響的異質性。研究結果表明:1.美國和中國上海不同性別、不同家庭社會經濟文化地位(ESCS)的中學生的師生關系均存在顯著差異。2.無論是美國還是中國上海,師生關系對學生的數學成績均有顯著的正向預測作用,即師生關系越和諧越親密,學生的數學成績越優(yōu)秀;美國中學生從改善師生關系中獲得的數學成績收益高于中國上海中學生。3.改善師生關系對美國不同性別、不同ESCS學生群體成績的影響效應沒有顯著差異,對中國上海不同ESCS學生群體成績的影響效應也沒有顯著差異,但對中國上海不同性別的中學生影響效應有顯著不同,男生從改善師生關系中的成績獲益更大。
師生關系;數學成績;中美比較;異質性影響效應
師生關系是指教師和學生在共同的教育教學過程中通過相互影響而形成并建立起的一種特殊人際關系①,即學生進入學校,在學校的環(huán)境中和他們的教師建立起的情感、認知和行為交往等方面的聯系②。作為學生人際關系的一部分,師生關系是學生社會化的重要內容,體現學生的社會交往、社會適應能力,并影響其學業(yè)成績和在學校中的行為表現。已有研究表明,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學生健康發(fā)展的基礎,對學生的社會性發(fā)展和學業(yè)發(fā)展都有重要的影響③。雖然英美等國對學校關注的重點開始轉向問責制和標準化測試,但是師生關系對學生的學業(yè)成就和社會情感的發(fā)展都有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因而,不少學者開始探究師生關系是如何影響學生發(fā)展以及如何改善師生關系來促進學生的社會性發(fā)展和學業(yè)發(fā)展。
當然,并不是所有的學生都有平等的機會與教師建立起親密的關系。譬如,不同性別和不同能力的學生與教師的關系就存在差異,并且這種差異性會對學生的學校適應性和學業(yè)成就產生影響,造成學生發(fā)展結果的不均等④。我國政府一直把實現教育機會均等作為促進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推進教育公平的重要目標。師生關系是造成學生發(fā)展結果不均等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因此,改善不同特征學生群體的師生關系,促進所有學生的社會性發(fā)展和學業(yè)發(fā)展是教育工作者的主要責任之一,學校應該擔起構建和諧且“合理”的師生關系的重任。從政策的角度來說,基于不同特征學生群體的師生關系特點的探討,以及師生關系對不同特征學生群體成績的異質性影響效應的實證分析,不僅可以提出有針對性的改善師生關系的策略,幫助學校構建良好和諧的師生關系,還能夠促進學生整體的學業(yè)發(fā)展,提升他們的社會交往能力,改善學校教育公平狀況。
另外,不同學生群體的師生關系特點在不同文化背景中也存在差異。如西方國家多數研究表明,男生、低收入家庭的學生、能力較弱的學生更容易與教師發(fā)生沖突,而女生、來自社會經濟地位較高家庭的學生和有較高能力的學生與教師的關系更加親近⑤。而中國黑龍江省大慶市中學的研究結果表明:性別、家庭背景、學校類型等因素對師生關系的影響并不顯著,影響師生關系更為重要的因素是學生的前期學業(yè)成績⑥。這可能是因為在以中國為代表的東方文化背景下,“師道尊嚴”一直是學校教育過程中遵循的基本規(guī)則,因此東方文化背景下的師生關系多數是以“教師為中心”,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占據主導地位,學生居于從屬地位;而在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文化背景下,自由民主的精神滲透到師生關系中,就呈現出“以學生為中心”的師生關系,在師生交往中雙方地位是平等的,互動方式是民主的。而且,不同文化背景下師生關系對不同特征學生群體發(fā)展的影響也存在差異性。雖然無論是西方還是國內的已有研究都表明,師生關系對中學生的學校適應性和學業(yè)發(fā)展都有重要的影響,與教師保持良好師生關系的學生更容易適應學校的生活⑦,更少出現行為問題,并且擁有更高的社交技能和學術成就⑧;但西方國家關于師生關系對學生的影響效應研究較多,并且更關注師生關系對弱勢群體學生如少數族裔、貧困家庭孩子的影響,并發(fā)現良好的師生關系對于弱勢群體學生的發(fā)展具有積極作用⑨。而國內相關文獻較少,且只探討了師生關系與不同學業(yè)水平的學生成績之間的相互關系⑩,較少涉及師生關系對不同特征學生群體的影響效應。
本文基于2012年“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ISA)的數據,分析中國上海和美國不同性別、不同家庭社會經濟文化地位(ESCS)學生的師生關系是否存在差異,以及在不同的社會文化背景下,師生關系對不同特征學生群體如不同性別、不同ESCS學生數學成績的影響效應的異質性,并且剖析師生關系的改善對教育結果均等化的影響,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東西方國家學校師生關系的構建提供經驗證據。
本文余下部分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對數據來源和變量信息進行描述,構建理論分析模型;第三部分呈現描述統(tǒng)計分析和計量模型分析結果;第四部分對全文進行總結,并對研究結果進行討論。
本文使用的數據來自PISA2012年數據集。PISA項目自2000年起每隔3年實施一次評估,評估對象和科目主要是15歲中學生的數學、閱讀和科學素養(yǎng),PISA2012年的主測評領域是數學素養(yǎng)?;谘芯磕康模疚倪x取了中國上海和美國學生作為研究對象,以比較東西方文化背景下師生關系的差異及其對學生成績影響的異質性。PISA2012數據庫中的中國上海和美國樣本如下:男、女生比例約為1∶1;公、私立學校比例約為10∶1,如表1所示。
表1 樣本分布
本研究以學生數學素養(yǎng)的似真值(plausible value,PV)作為因變量。依據PV的基本原理和經驗做法,在回歸過程中對5個PV值進行處理。解釋變量除了師生關系之外,還涉及學生個人、家庭背景和學校特征,包括學生性別、社會經濟和文化地位、學校教育質量、學校類別、班級規(guī)模等變量,表2給出了主要變量的描述和編碼方式。
本研究首先采用零模型對中國上海和美國學生數學成績的差異來源進行分解,結果發(fā)現學校間差異分別占學生數學成績總差異的53.3%和32%,并達到了統(tǒng)計上的顯著性(p<0.01),說明中國上海、美國學校間的差異在很大程度上解釋了學生數學成績的差異,所以需要構建多層線性模型(HLM)來分析師生關系對學生學業(yè)成績的影響效應。解釋變量分為兩層:第一層是學生水平的變量,包括師生關系、學生性別、學生家庭社會經濟文化地位、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第二層是學校水平的變量,包括班級規(guī)模、學校類型和學校教育資源質量。模型(1)是含有主效應的隨機截距模型,為了探究改善師生關系對不同群體的學業(yè)成績是否產生影響,本研究還在模型中分別加入了師生關系和性別的交互項(模型2),師生關系和社會經濟文化地位的交互項(模型3),師生關系、性別和社會經濟文化地位的交互項(模型4)。另外,家庭社會背景、班級規(guī)模與學生的學業(yè)成績可能并不是呈線性關系,因此,本研究在模型中加入了這兩個變量的平方項。上述4個HLM回歸模型如下:
表2 變量描述及編碼方式
表3分別給出了中國上海和美國不同性別、不同ESCS背景學生數學成績和師生關系的比較結果。從性別來看,中國上海和美國學生的數學成績和師生關系都存在顯著差異。具體說來,不論是在中國上海還是美國,男生的平均數學成績高出女生4—5分,且在0.1水平差異顯著,女生與教師的師生關系顯著優(yōu)于男生,這從側面印證了社會化性別角色理論?。不同ESCS的學生數學成績差異極其顯著,ESCS在均值以上的學生的數學成績顯著高于ESCS在均值以下的學生,差值高達60分;不同ESCS的學生的師生關系差異也比較顯著,ESCS在均值以上的學生的師生關系顯著優(yōu)于ESCS在均值以下的學生。雖然美國師生關系整體沒有中國上海師生關系好,但美國不同ESCS學生的師生關系差異更大。另外,無論是低ESCS還是高ESCS群體,中美兩國男女生與教師的師生關系都有顯著差異。中國低ESCS群體,男女生數學成績沒有顯著差異;美國高ESCS群體,男女生數學成績沒有顯著差異。但是,中國上海高ESCS群體,男生數學成績顯著高于女生;美國則是低ESCS群體,男生數學成績顯著高于女生。
為了進一步檢驗不同性別、家庭社會經濟文化背景特征學生的師生關系差異性,筆者利用OLS回歸,在控制學生學習興趣、學校性質和班級規(guī)模之后,研究發(fā)現(見表4):中國上海和美國學生與教師的師生關系存在顯著的性別和ESCS地位的差異,女生和ESCS地位高的學生更容易與教師建立親密良好的師生關系;但是在中國,不同ESCS家庭背景的學生群體與教師的師生關系沒有顯著的性別差異,而美國不同ESCS背景的學生群體和教師的師生關系有顯著的性別差異,家庭背景好的女生與教師的師生關系質量顯著優(yōu)于男生與教師的師生關系質量。
通過上述描述性統(tǒng)計分析,我們不能確定師生關系對學生數學成績的影響效應,也無法對師生關系對不同性別、不同ESCS學生的數學成績影響的異質性進行分析,下文將使用HLM模型對師生關系對學生學業(yè)成績影響的異質性進行深入探討。
表3 不同學生群體數學成績和師生關系比較
從表5模型1可以看出,在控制了學生個體層面和學校層面變量之后,中國上海和美國師生關系對學生數學成績都有顯著的正向預測作用(p<0.01),并且美國師生關系對學生學業(yè)成績的影響效應在數值上更大,師生關系每改善1個單位,中國上海學生的數學成績就會顯著提高12.5分,美國學生則顯著提高18分。無論是中國上海還是美國,師生關系對中學生學業(yè)成績存在顯著的正向影響效應。
表4 學生個體因素和學校特征變量對師生關系的預測
在模型中分別加入交互項之后,探討師生關系對不同群體學生數學成績的異質性影響。從模型2的結果可以看出,在中國上海,改善師生關系會顯著提高學生整體的數學成績,但師生關系對不同性別學生數學成績的影響效應有顯著的差異,師生關系對男生的影響效應更大(男生斜率為16.47,女生斜率為1.83),即男生會從師生關系質量提高中獲益更多。在美國,師生關系的改善也會顯著提高學生整體的數學成績,雖然對男生的影響效應更大一些,但對不同性別學生的數學成績影響效應并沒有顯著性的差異。從模型3的結果可以發(fā)現,無論是中國上海還是美國,師生關系和ESCS的交互項的系數均不顯著,說明改善師生關系對不同ESCS家庭學生的成績影響效應不存在顯著差異。另外,無論是中國上海還是美國,師生關系對不同ESCS學生群體中不同性別學生成績的影響效應也沒有顯著差異(模型4)。
表5 師生關系對學生數學成績影響的回歸分析結果
由上可知,美國師生關系對不同性別學生的數學成績影響效應并沒有顯著差異,而且美國高ESCS家庭學生從師生關系的改善中的成績獲益與低ESCS家庭的學生沒有顯著性差異;中國上海學校的師生關系對不同ESCS學生群體成績的影響效應也沒有顯著差異,但對不同性別學生的影響效應有顯著不同,男生從師生關系的改善中的成績獲益顯著高于女生。
本文基于2012年PISA數據,比較了不同文化背景下師生關系的差異,并且探討了師生關系對學生數學成績的影響效應以及對不同特征學生群體成績影響的異質性。主要獲得以下研究發(fā)現:
第一,無論是美國還是中國上海,不同性別、不同ESCS背景的學生群體與教師的師生關系存在顯著的差異。相較于男生和家庭經濟社會文化地位低的學生,女生和家庭經濟社會文化地位高的學生更容易與教師建立親密友好的師生關系;另外,中國上海不同ESCS背景的學生群體與教師的師生關系沒有顯著的性別差異,而美國不同ESCS背景的學生群體和教師的師生關系有顯著的性別差異,家庭ESCS水平高的女生與教師的師生關系質量更高。這可能有兩方面原因:第一,女生、家庭ESCS水平高的學生在人際交往過程中,更善于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可以更好地與教師交往,而家庭ESCS水平低的學生更為敏感和不自信,語言表達能力也有欠缺,與教師交流欠佳?;第二,教師一般會在學習、情感上給予女生更多的幫助和關注,而男生有好侵犯、支配性強的典型特征,教師對男生的約束和管制會多于女生,所以女生一定程度上感知到更積極的師生關系?。值得一提的是,中國上海學生的師生關系的質量要明顯高于美國學生的師生關系。這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尊師重教”有關,中國學生將教師視為一種權威,而與教師的關系被視為對自己能力的一種肯定,故更愿意與教師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而以美英為代表的西方文化強調自由、平等,學生并不是很看重與教師保持良好的關系,而是更多地注重獨立性與平等性。
第二,不論是在“以教師為中心”的中國上海學校,還是在“以學生為中心”的美國學校,師生關系對中學生的數學成績均有顯著的正向效應,即師生關系越親密,學生整體的數學成績越優(yōu)異。良好的師生關系有助于為學生營造好的學習氛圍,并通過影響學生的學習自信心進而提高他們的學業(yè)成績?。由于美國師生關系質量明顯低于中國上海,從邊際效應來看,美國學生的數學成績通過改善師生關系提高更多,美國若要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可以從改善師生關系方面著手。
第三,不同文化背景下,師生關系對不同特征群體的影響效應存在差異。美國師生關系對不同性別、不同ESCS背景學生的學業(yè)成績的影響沒有顯著差異;中國上海學校的師生關系對不同ESCS學生學業(yè)成績的影響也沒有顯著差異,但對不同性別學生的學業(yè)成績影響效應有顯著差異,師生關系對男生學業(yè)成績的正向影響效應更大。可能的解釋為:盡管社會化性別理論認為女生在與教師的交往中更具優(yōu)勢,但在中國“尊師重教”的傳統(tǒng)文化背景下,男生同樣渴望與教師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故對與教師的關系更敏感,師生關系的改善能增強男生的學習動力進而更好地促進其學業(yè)發(fā)展;而不同家庭背景的學生對師生關系的感知和需求差異不大,因此師生關系的改善對不同家庭背景學生學業(yè)的激勵作用沒有顯著性差異。但在追求個性發(fā)展的美國,學生并不看重與教師的師生關系,不同家庭背景、不同性別的學生對師生關系的需求也沒有明顯差異,所以改善師生關系對不同特征的美國學生群體的學業(yè)成績影響效應差異不顯著。當然,以上推測需要借助更豐富的數據和訪談資料在后續(xù)研究中進一步驗證。
由以上分析可知,美國中學可以通過改善師生關系來提高學生的學業(yè)成績,以減少在國際大規(guī)模測試中與中國學生成績的差距。雖然女生與教師的師生關系已經顯著優(yōu)于男生與教師的師生關系,但為了縮小女生與男生在數學成績上的差異,中美兩國的教師在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中除了需要建立與男生的和諧關系外,還要注重培養(yǎng)與女生的師生關系,使女生從教師更多的教學關注和課上、課下互動交流中獲得學業(yè)成績的進一步提升;其次,中美學校的教師需要加大對來自較低ESCS家庭學生的關懷程度,與弱勢學生群體建立更親密的師生關系,以減少不同ESCS家庭的學生與教師之間的師生關系質量的差異,不僅可以提高學校學生學業(yè)成績的整體水平,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還可以縮小不同ESCS家庭學生之間的學業(yè)成績差距,從而促進教育結果的均等化。此外,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師道尊嚴”“以師為尊”,有礙于教師與學生之間建立平等、互信的師生關系,這將限制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形成,也不利于學生學習主體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揮。因此,建議中國教師在教育教學中不僅讓學生尊重自己,也要尊重學生,把學生看作有一定發(fā)展?jié)摿Φ目伤苄詡€體,尊重學生的情感和興趣愛好,激發(fā)和滿足學生的內在學習需求,贊賞和鼓勵學生的選擇與點滴進步,使學生真正感受到教師的尊重與關愛,體會到尊嚴、自信和自豪感,建構和諧互信的師生關系。
注釋:
①Fisher D,Kent H,Fraser B.Relationships between teacher-student interpersonal behavior and teacher personality.School Psychology International,1998,vol19,pp.154—166.
②李瑾瑜:《試論影響師生關系的若干因素》,《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94年第3期。
③④⑤Hamre,B.K.,&Pianta,R.C.Early teacherchild relationships and the trajectory of children’s schooloutcomesthrough eighth grade.Child Development,2001,vol72,pp.625—638.
⑥⑦Baker,J.A.Contributionsofteacher-child relationships to positive school adjustment during elementary school.Journal of School Psychology,2006,vol44,pp.211—229.
⑧Buyse,E.,Verschueren,K.,Verachtert,P.,&Van Damme,J..Predicting schooladjustment in early elementary school: Impact of teacher-child relationship quality and relational classroom climate.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2009,vol110,pp.119—141.
⑨Way N,Robinson M G.A longitudinal study of the effects of family,friends,and school experiences on the psychological adjustment of ethnic minority,low-SES adolescents.Journal of Adolescent Research,2003,vol18,pp.324—346.
⑩周達:《師生關系與學生不同數學能力水平的相關性研究——以我國中部某區(qū)小學三年級學生為例》,《教育測量與評價:理論版》2015年第10期,第45—50頁。
?這一理論由Hamre B K,&Pianta R C.(2001)提出,他們認為,在社會交往過程中,女生往往更容易與人建立親密和友好的關系,并且女生的攻擊性和控制欲沒有男生強,很少與老師發(fā)生激烈的沖突,因此女生能從親密的師生關系中獲益更多。
? Govindarajan G.Enhancing or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Education,1991,vol112,183—185.
?鄒泓、屈智勇、葉苑:《中小學生的師生關系與其學校適應》,《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07年第4期,第77—82頁。
?汪茂華:《師生關系與學業(yè)成績的關系:學習自信心的中介作用》,《上海教育科研》2015年第7期,第15—18頁。
The Heterogeneity Effect of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on Students’Achievement in Different Culture Context:Based on PISA2012 Data of China and USA
Li Jiali,HuYongmei
This study employs 2012 PISA data to explore the difference of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TSR)among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and to estimate the effect of TSR on students’academic achievement both in Shanghai,China and USA.The results suggest that:1.In China and USA,girls and boys,students from different family background enjoy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TSR with teachers;2.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can significantly predict students’mathematics achievement,the better TSR the students enjoy with teacher,the more mathematics scores they get.USA students benefit more from better TSR;3.In USA,TSR does not have heterogeneity effect on the mathematics achievement of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gender and economic social cultural status(ESCS);In Shanghai,TSR also does not have heterogeneity effect on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ESCS background,but it has different effect on boys and girls,that boys can benefit more from improving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teachers than girls.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Mathematics Achievement;Comparison in China and USA;Heterogeneity Effectiveness
G4
A
1007-905X(2017)08-0113-07
2017-03-26
北京師范大學“2011計劃”項目“影響學生發(fā)展的相關因素測評工具研發(fā)”(370331321)
1.李佳麗,女,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教育行政與政策學系2015級博士研究生,主要從事教育社會學、教育經濟學研究;2.胡詠梅(通訊作者),女,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首都教育經濟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教育經濟學、教育政策或項目評估研究。
編輯 張志強 張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