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紹艷,彭家法
“得”字補語研究
——以小說《苦雨齋》為例
李紹艷,彭家法
通過對小說《苦雨齋》中“得”字補語的研究,將“得”字補語分為3類,即表示結(jié)果狀態(tài)的補語、表示動作本身狀態(tài)的補語以及表示可能的補語,并且對其“得”后成分是否處于補語的位置進行了論證。結(jié)論是:無論什么形式充當“得”后成分,其都是補語。
“得”;補語;述補結(jié)構
漢語“得”有動詞、助詞等多種用法。我們以小說《苦雨齋》為語料,對文中帶“得”字的補語進行研究。研究的目的是證明無論什么形式充當“得”后成分,其都是補語。
后面帶補語的“得”字結(jié)構是漢語中出現(xiàn)頻率非常高的一種結(jié)構,學者們就此進行了大量的研究,但由于其內(nèi)部構成復雜,至今意見難以統(tǒng)一。
關于“得”的語法化。曹秀玲指出,“得”本為動詞,后順應漢語動補式的發(fā)展大趨勢,加綴在動詞的后面,使其表義逐漸弱化,成為動詞和補語之間的連接成分。隨著動補式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得”并沒有停留于充當補語,而是進一步語法化為動補式的標志。表示可能和表示結(jié)果的“得”字補語是其“達成”語義的2個變體[1]。高光新同樣認為,“得”由動詞單用經(jīng)歷詞匯和句式上的語法化,應用能力弱化,在句式結(jié)構中的位置越來越非中心化,逐漸變?yōu)橹~“得”,開始做中心動詞的后綴[2]。
關于“得”的句法性質(zhì)。朱德熙認為,表示狀態(tài)的述補結(jié)構中的“得”是動詞后綴[3]126。 歐茹萍總結(jié)前人的觀點認為,在生成語法領域中,以“得”字的句法范疇為出發(fā)點,以黃正德、楊壽勛為代表的學者強調(diào),“得”可以作為標句詞或者輕動詞[4]。施關淦將助詞“得”分為表示可能的“得1”和作為“補語標志”的“得2”2個方面來闡述。他認為“得1”是僅僅后附于前面的中心動詞的,“看得見”之類只能二分為“看得/見”。所謂“中置助詞”和“中綴”的說法,是把這類短語(或復合詞)的結(jié)構層次搞錯了?!暗?”的語法意義可以歸結(jié)為表示動作、變化或行為的已然[5]229-252。黃正德等認為“得”是標句成分[6]85-92。 我們采用黃正德、潘海華、葉狂等的觀點,認為“得”是具有黏著特點的功能語類。
呂叔湘認為,動詞(及形容詞)加“得”之后表示結(jié)果或程度,如“好得很”的“很”,“等得不耐煩”的“不耐煩”,“嚷得嗓子都啞了”的“嗓子都啞了”等等,這一類成分似乎可以劃歸為狀語[7]65-66。
朱德熙認為,帶有“得”的補語為組合式述補結(jié)構,分為2種類型,一類表示可能性,一類表示狀態(tài)。其中帶可能補語的述補結(jié)構之后不能加動詞后綴“了”和“過”。述語與補語之間有“得”字表示可能性的格式,稱可能補語,例如:切得碎,寫得完??隙ㄐ问脚c否定形式都帶“得”字表示狀態(tài)的格式,稱狀態(tài)補語,例如:寫得不好,洗得干干凈凈,熱得直出汗[8]48-50。
邢福義認為,補語是動形性詞語后邊起補述作用的成分,表示“怎么樣/多少次”等意思,或者表示程度,通常由“得”引出[9]328。 根據(jù)“得”字補語的表達內(nèi)容,可分為可能補語、結(jié)果補語、程度補語。
北京大學本《現(xiàn)代漢語》稱“得”用在動詞或形容詞之后引出表示可能、程度的補語[10]322-327,例如:表示可能的補語有“寫得好、做得完”等,表示程度的補語有“好得很、苦得不得了”等。
陳亞川等認為,現(xiàn)在通行的“得”后補語種類有:結(jié)果補語、程度補語、趨向補語、可能補語[11]339-342。他認為形容詞的補語表示程度的意思顯著些;動詞的補語表示結(jié)果的意思顯著些。
黃伯榮、廖序東認為,一部分補語和謂語之間有助詞“得”,帶有“得”字的補語有結(jié)果補語、程度補語、可能補語,但結(jié)果補語和程度補語在一定環(huán)境里可以省去而只保留“得”,如:“看她臉紅得”的“紅得”是“紅得這個樣”的省略形式,在一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下,補語可以省略[12]344-346。
黃正德等認為,動詞(或形容詞)加“得”后成分有表示結(jié)果的,有表示方式或程度的;表示方式與表示結(jié)果的差別可概括為:有語音實現(xiàn)的NP賓語只有在表示結(jié)果的結(jié)構中才允許出現(xiàn)在動詞之后。
綜上所述,帶“得”字的述補結(jié)構,一般可分為表示可能的“得”字補語、表示狀態(tài)的“得”字補語、表示程度的“得”字補語。以上述理論為依據(jù)對小說《苦雨齋》》中的“得”字補語進行詳細分類,分為表示動作本身的狀態(tài)補語、動作結(jié)果的狀態(tài)補語、可能補語。
張豫峰對補語的語義指向進行了分類,并指出了補語有雙重的語義指向和2個指向?qū)ο笳Z義重合的情形[13]。陶瑞仁則認為動詞的價量越高,它所配價的語義成分就越多,由于一個句子的組成成分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們之間相互制約,所以它帶“得”字補語的可能性就越小。不同價的動詞,隨著價量的升高,所帶“得”字補語的能力越弱[14]。
范曉討論了復動“V得”句,指出復動“V得”句有一定的變換式,能否變換成某種句式取決于各種因素,最主要的是受制于補語的語義指向,是否要變換成某種句式,則要根據(jù)表達的要求和語境的實際來決定[15]。劉培玉指出復動“V得”句由2個構件構成:述語構件和補語構件[16]。
綜上,補語的語義一般指向中心動詞、主句主語或者整個主句。
熊仲儒利用生成語法中的輕動詞理論,在句法結(jié)構中引進Bec(ome)等范疇,致使范疇Caus負載致使義,達成范疇Bec負載達成義。在“得”字補語句中,“得”是達成范疇的語音實現(xiàn),負載達成義。狀態(tài)補語中的“得”實現(xiàn)為達成范疇時,經(jīng)歷了由獨立到黏著的變化,獨立時可單獨移位到致使范疇位置,黏著后會激發(fā)動詞移位,并與動詞一起移位到致使范疇的位置[17]。潘海華等指出,在生成語法框架內(nèi),“V得”句一直被分析為控制結(jié)構,但本質(zhì)上它是一個提升結(jié)構,這一模式能覆蓋更多的語料,這一分析從結(jié)構上能解釋有歧義的“V得”句,而不需要求助于句法外的因素;賓語充當致事以及致事為基礎生成的“V得”句也能合理生成。理論上,提升分析采用自由空語類而避免使用強制控制語Pro,尊重漢語事實,符合“最簡方案”精神[18]。
關于現(xiàn)代漢語“得”字補語問題,前人分別從“得”的語法化、“得”的句法性質(zhì)、“得”字補語分類、語義層面、句法派生進行了詳細說明,可為現(xiàn)代漢語“得”字補語的分類問題提供理論支撐。
我們以黃正德等人編寫的《漢語句法學》為依據(jù),以小說《苦雨齋》為語料,將傳統(tǒng)的“得”字補語類型分為表示動作結(jié)果狀態(tài)的補語、表示動作本身狀態(tài)的補語和表示可能的補語,并以《漢語句法學》中對“得”后成分是補足語而非附接語的理論為基礎,對“得”字補語分類進行充分論證。
“得 déi”字最初是實義動詞,表示“獲得”“得到”的意思,例如:《苦雨齋》中“八公的主人得心臟病死了”“不得其解”等。后來逐漸又演化出動詞“得děi”,是“需要”“必須”的意思,例如:“今天不行了,得爬山?!边@里主要討論助詞“得de”帶補語的情況,一種是表示動作結(jié)果的狀態(tài),我們稱之為動作結(jié)果狀態(tài)補語;一種表示動作本身的狀態(tài),稱之為動作本身狀態(tài)補語;還有一種是表示可能的補語。
小說《苦雨齋》中表示動作結(jié)果狀態(tài)的補語可舉23例:
(1)通瓤家梁的車上午已經(jīng)走了,就逼得我必須走五公里山道。
(2)如同一幅莊重嚴肅的油畫,扯得變了形。
(3)金載澄人間蒸發(fā)了,蒸發(fā)得無影無蹤。
(4)這幾個十年不曾出現(xiàn)的虛幻人物,把我們影響得有點兒灰暗。
(5)將樹上的花朵抖落得滿地都是。
(6)撲得老貓衣裳上全是狗爪子印兒。
(7)這種飛機在老東條授意下,一改再改,改得七零八落。
(8)老年的日子,不知道在哪兒過得不順。
(9)連我自己也被自己的語言,感動得快哭了。
(10)渾身臟得已經(jīng)失去本來面目。
(11)單調(diào)的雨聲催得人發(fā)困發(fā)悶。
(12)依靠本地優(yōu)勢把鬼子Aki搞得狼狽不堪。
(13)老貓說我把他嚇得腎上腺素都要爆表了。
(14)把孫子老貓整得不中不洋,不倫不類。
(15)他讓皇貴妃那個“小貴賓”耍得一愣一愣的。
(16)老貓……將那些現(xiàn)實生活中毫無用途的槍炮坦克搞得門兒清。
(17)那煎餅卷得粗壯豐滿。
(18)香槐花的氣味充盈著整個村落,濃郁得化解不開。
(19)父親將它擦拭得干干凈凈。
(20)小翠家的回禮是兩個纏繞得光鮮亮麗的香包。
(21)褲腿挽得老高。
(22)沒有他的溝通,沒有美國支援,中國輸?shù)酶鼞K。
(23)老貓跪在墳前,一招一式磕得認真到位。
從描寫上說,語意模糊的“得”引介一個句子,描述動詞所指稱事件的結(jié)果。例句(3)是不及物動詞的例子??紤]到論旨準則,我們將“無影無蹤”的主語指派給一個語音為空,稱為代語(Pro)的代詞,方括號中的s表示這是一個從句,例如:
(24)金載澄人間蒸發(fā)了,蒸發(fā)得[sPro無影無蹤]。
當動詞為及物動詞,如:例句(1)中,動詞后的NP(“我”)既可以解釋為動詞的賓語,也可以解釋為結(jié)果從句的主語。但是在句法上,這個NP只能要么充當“逼”的賓語,要么充當“必須走五公里山道”的主語,不能兼任。否則,這個NP得到兩個來源不同的論旨角色,違背論旨準則。有證據(jù)表明,這個NP是“逼”的賓語。
語氣詞“呀”可以插在動詞和它的句子賓語之間,但絕不可以插在動詞及其后面的NP賓語之間。下面的例子中,句子的賓語放在方括號里,代語仍在顯性主語不出現(xiàn)時使用。
(25)a 他告訴朋友呀,[sPro 去投奔親戚]。
(25)b 他告訴呀,朋友[sPro 去投奔親戚]。
(25)c 他說呀,[s朋友去投奔親戚了]。
(25)b不可接受,是由于將“呀”插在NP賓語之前。 相比之下,(25)c 中的“呀”后的顯性 NP“朋友”是內(nèi)嵌從句的主語,此時可以進行“呀”插入。
將“呀”插入運用于例句(1)中的結(jié)果補足語,產(chǎn)生如下對比:
(26)a就逼得我呀,必須走五公里山道。
(26)b#就逼得呀,我必須走五公里山道。
(25)a 可直接跟(26)a類同,“呀”居于動詞后 NP和被我們看作表示結(jié)果的內(nèi)嵌從句之間。不過當“呀”出現(xiàn)在動詞“逼”和NP“我”之間時,語用詮釋卻很奇怪,用#標示,句子的意思是:車上午已經(jīng)走了,以致逼得我不得不走五公里山道?!把健钡牟迦肫仁埂拔摇北焕斫鉃閮?nèi)嵌從句的主語,因為有“呀”居其間,這個NP“我”不可能是“逼”的賓語。結(jié)果是“逼”被迫用作不及物動詞。重點是例句 (26)a沒有這種奇怪的解釋,表明“逼”是及物動詞,“我”確實是“逼”的賓語。
(27)車上午已經(jīng)走了就逼得我[sPro必須走五公里山道]。
由于補足語不會產(chǎn)生任何孤島效應,而附接語則會。據(jù)此推斷結(jié)果從句S的位置:假如對S中成分的移位是合法的,則S處在補足語位置;否則,它必定處在某種附接語位置。請看例句(28)a,涉及S中賓語NP的話題化,例句(28)b中同一NP參與了關系化過程,將漢語中的NP移至關系從句的邊緣,在原來的位置上留下語跡。
(28)a 五公里山道,那輛車逼得我[s必須走 t]。
(28)b[那輛車逼得我[s必須走 t]]的五公里山道。
跟例句(1)相比,例句(28)a 和(28)b 除了長一點之外,并非不可接受。這就證明在述補結(jié)構中表結(jié)果的從句S的確處在補足語的位置上。例句(1)的句法結(jié)構如圖1所示。
圖1 “車逼得我必須走五公里山道”的句法結(jié)構
動作本身狀態(tài)補語主要表示動作本身的狀態(tài)?!犊嘤挲S》中可舉29例,列舉如下:
(1)也是新聞上用得最多最爛的詞。
(2)只是白骨精式的媽媽看得太緊。
(3)紙包里還有一張父親的字跡,同樣寫得很匆忙。
(4)山道已經(jīng)轉(zhuǎn)得很高了。
(5)我深感來得晚了。
(6)虧得她來得及時。
(7)山里的夜晚來得快。
(8)謹小慎微的父親為他隱姓埋名的兄弟設身處地想得很周全。
(9)我說得很悲壯。
(10)我干得很投入。
(11)繚繞的煙將那張沒有表情的臉遮得嚴嚴的。
(12)水流得很急。
(13)身子離得遠遠的。
(14)用馬蹄蓮細細地捆著,包得精致勻稱。
(15)老貓……記那些武器型號比記數(shù)學公式熟練得多。
(16)老太太手里的煙袋荷包上綴了一塊綠翠,那塊翠綠得深沉,潤得悠長。
(17)滿山遍野的花都快開了,紅燦燦一片,像天上的火燒云,美得讓人沒法說。
(18)院里的香花槐粗壯得抱不攏。
(19)雨水淅淅瀝瀝下得沒完沒了。
(20)主戰(zhàn)場在山西、燕北,離北京還差得遠。
(21)不能想得太多。
(22)誰一提我爺爺敬重得什么似的。
(23)覺著這個節(jié)過得香噴噴很舒坦。
(24)小翠和櫻桃兩個丫頭正進進出出,忙得不亦樂乎。
(25)他一個人在山上種樹、養(yǎng)樹,整年也不見下來,木訥得厲害。
(26)櫻桃爸爸說他們家也會做醋燜肉,而且他媳婦做得最好。
(27)Aki興奮得有些過頭。
(28)孰輕孰重他掂量得準極了。
(29)這墳選得講究。
同樣的提取域條件(CED)測試也可適用于表示方式的“得”,即我們假如對Z中成分的移位是合法的,則Z處在補足語位置;否則,它必定處在某種附接語位置。以下面句子為例:
(30)a新聞上某些詞用得[z最多最爛]。
(30)b 他唱得[z難聽到能趕上小王]。
(31)a 小王,他唱得[z難聽到能趕上]。
(31)b[他唱得[z難聽到能趕上 t]]的那個小王。
例句(30)到(31)方括號中由Z標示的短語具有相同的語義功能,即作為“得”的方式或程度修飾語,例句(30)b因為含有內(nèi)嵌句“難聽到能趕上小王”,聽起來還可以接受。對例句(30)b進行話題化和關系化就產(chǎn)生了例句(31),例句(31)的句子除了比例句(30)要長一些之外,我們看不出這些句子在接受度上會比例句(30)b糟糕。由此推斷:表動作狀態(tài)的短語也處在補足語的位置上。
盡管2個“助詞-得”都含有補足語的成分,但區(qū)別在于只有表示結(jié)果的“得”允許動詞的NP賓語出現(xiàn)在動詞之后。我們將(一)中的例句(1)和例句(19)與下列例句進行比較:
(32)a 他寫得很匆忙。
(32)b*他寫得字跡很匆忙。
(32)c字跡他寫得很匆忙。
(32)d他寫得很匆忙的那些字跡。
當“寫”用作及物動詞時,賓語NP“字跡”可以話題化或者關系化,但當“字跡”留在原來的位置時,句子就不可接受。既然話題化和關系化都在賓語位置留下語跡,那么“得”后加結(jié)果狀態(tài)的補語與“得”后加動作本身狀態(tài)的補語之間的差別為:有語音實現(xiàn)的NP賓語只有在表示結(jié)果的“動詞+得”結(jié)構中才允許出現(xiàn)在動詞之后。
在漢語構詞上,一方面表方式的“得”必須是后綴于動詞;另一方面,因為“得”最終要引介一個方式短語,它跟動詞之間唯一的關系是修飾關系,這一關系又阻止它出現(xiàn)在動詞語素之后。因此,二者之間形成一個矛盾,解決的辦法是將“得”與動詞看作結(jié)構上獨立的成分,但音系上卻構成一個單位,即動詞與“得”組成一個音系詞。例句(32)的句法結(jié)構如圖2所示。
圖2 “得很匆忙”的句法結(jié)構
在《苦雨齋》中除前面提到的2種補語以外,還有一種形式的“得”后補語表示可能,可舉4例,其中例句(3)、(4)來自文獻[19]。
(1)兩件器物都不值錢,算不得什么古董。
(2)自己也舍不得吃。
(3)你修得好這輛自行車嗎?
(4)洗得干凈那件襯衫。
帶可能補語的述補結(jié)構是一種組合式述補結(jié)構,它可有來表示可能性?!暗谩焙蟊硎究赡艿难a語,一般不能再加入修飾成分。例如:“看得清楚”,不可以再擴展為“看得很清楚”“看得非常清楚”。大部分結(jié)果補語和趨向補語都能轉(zhuǎn)化為可能補語,原來讀輕聲的結(jié)果補語和趨向補語轉(zhuǎn)換為可能補語之后就不讀輕聲了。例如:“看見”“看得見”“看不見”。
同樣的提取域條件(CED)測試也適用于表示可能的“得”。例如:
(5)a你要多操心,大意不得生產(chǎn)上的事。
(5)b 生產(chǎn)上的事,[你要多操心,大意不得 t]。
(5)c[你要多操心,大意不得t]的那件生產(chǎn)上的事。
對例句(5)a中的賓語“生產(chǎn)上的事”進行話題化或者關系化,就產(chǎn)生了例句(5)b 和(5)c,在原來的位置留下語跡,但這2個句子同樣可以接受,這就證明表示可能的“得”后成分同樣處在補足語的位置上。
我們在《漢語句法學》理論框架下對小說《苦雨齋》中的“得”字補語結(jié)構進行研究,對“得”字補語進行分類、分析,論證的結(jié)論為無論是表示結(jié)果狀態(tài)的“得”后成分、表示動作本身狀態(tài)的“得”后成分還是表示可能的“得”后成分,它們在述補結(jié)構中的確處在“得”字后面的補足語位置。動詞與“得”后成分是動詞與補足語之間的關系,而非動詞與附接語之間的關系。
[1]曹秀玲.“得”字的語法化和“得”字補語[J].延邊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9).
[2]高光新.動詞“得”的語法化歷程[J].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5).
[3]朱德熙.語法講義[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2.
[4]歐茹萍.現(xiàn)代漢語“得”字句研究綜述[J].山西大同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6).
[5]施關淦.關于助詞“得”的幾個問題[C]//中國語文雜志社.語法研究和探索(精選集).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229-252.
[6]黃正德,李艷慧,李亞非.漢語句法學[M].張和友,譯.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3.
[7]呂叔湘.漢語語法分析問題[M].北京:商務印書館,1979.
[8]朱德熙.語法答問[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5.
[9]刑福義.現(xiàn)代漢語[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10]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現(xiàn)代漢語教研室.現(xiàn)代漢語[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3.
[11]陳亞川,鄭懿德.《漢語語法分析問題》助讀[M].北京:語文出版社,1997.
[12]黃伯榮,廖序東.現(xiàn)代漢語(增訂五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13]張豫峰.“得”字句補語的語義指向[J].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1).
[14]陶瑞仁.“得”字句動詞和補語的語義指向[J].黃山學院學報,2007(12).
[15]范曉.復動“V 得”句[J].語言教學與研究,1993(4).
[16]劉培玉,劉人寧.復動“V得”句的構造及相關問題[J].漢語學習,2011(6).
[17]熊仲儒.狀態(tài)補語中的達成“得”[J].語言科學,2014(5).
[18]潘海華,葉狂.控制還是提升這是一個問題:致使類“V得”句的句法本質(zhì)研究[J].語言研究,2015(7).
[19]史維國.說可能補語前不能加修飾語[J].漢語學習,2006(4).
H043
A
1673-1999(2017)10-0076-04
李紹艷(1989—),女,安徽大學文學院2015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彭家法(1964—),男,博士,安徽大學文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語言理論及語言教學。
2007-06-27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漢語句法語義互動中的功能成分研究”(13BYY001)部分研究成果。
(編輯:王苑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