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驁+焦勇+楊柳+裴麗娜
摘 要:當今世界科技進步日新月異,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深刻改變著人類的思維、生產、生活、學習方式,深刻展示了世界發(fā)展的前景。中國正堅持不懈地推進教育信息化,努力以信息化為手段擴大優(yōu)質教育資源覆蓋面。高校網絡課程在“互聯網+教育”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在高校的教學過程中成為重要的輔助手段。因此,先了解安徽省“互聯網+教育”的實際情況,然后對安徽多所高校學生發(fā)放問卷,了解“互聯網+教育”下的網絡課程相關問題,立足于“互聯網+教育”理論,運用SWOT模型結合網絡課程的優(yōu)勢與劣勢研究其對教學的影響,詳細闡述網絡課程在提高高校教學水平這一領域當前面臨的機遇和挑戰(zhàn),并在此基礎之上,提出相應的發(fā)展建議。
關鍵詞:“互聯網+教育”;網絡課程;建議
中圖分類號:G4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31.075
1 引言
二十一世紀以來,經濟和科學技術飛速發(fā)展,互聯網技術的進步推動了教育信息化的進程。李克強總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互聯網+”戰(zhàn)略,“互聯網+教育”是當下最為熱門的互聯網創(chuàng)業(yè)領域之一,理應成為教育信息化的方向。筆者通過翻閱文獻資料得知關于“互聯網+教育”這一命題,許多作者從“互聯網+教育”本身出發(fā),具體研究其內容、特點、優(yōu)勢、缺點,而很少有作者側重于互聯網教育下的網絡課程對于高校教學的影響。我們從前人研究的基礎上,運用SWOT方法對安徽省在“互聯網+教育”下網絡課程對于高校教學的影響做出最一般的分析,并且在劣勢和挑戰(zhàn)方面提出具體的建議。
2 安徽高校網絡教學現狀
安徽高校網絡教學分為全日制在校網絡課程和繼續(xù)教育網絡課程。
2.1 全日制在校網絡課程現狀
我們對安徽多所高校學生在線發(fā)放問卷,最后得到577條有效問卷。通過問卷我們可以得知問卷回答主體為在校大二和大三學生,其中占總人數比例40.38%、13%的學生對待網絡教學為非常感興趣和較為感興趣,說明一半以上的學生對于網絡課程教學比較感興趣。學生平均每天在線學習時長為1小時和1-2小時之間占比分別為58.58%、27.56%,說明學生在線學習時間比較合理。77.99%的學生網絡課程成績在80-100分之間,而且44.89%學生網絡課程成績在90-100分之間,說明大部分學生學習比較認真,且學習效果較為明顯。
在問卷調查中我們可以看到學生更重視課程內容的生動有趣和符合學習需求,相比較文本資料、圖片和其他資料,更多的學生喜歡老師視頻錄像和與課程內容相關的視音頻資料,而且學生更希望獲得探究學習能力和課程拓展知識。學生在問卷中反饋,網絡課程中老師無法進一步對學生不足的方面進行指導,而且缺乏有效的監(jiān)管機制,德育教育存在不足。
2.2 繼續(xù)教育網絡課程現狀
安徽繼續(xù)教育網絡課程在全國繼續(xù)教育發(fā)展中具有重要地位。目前,省屬28所本科高校全部進駐“園區(qū)”,平臺總訪問量突破2000萬,課程網絡教學資源達3萬條,覆蓋590多門,上線學習者7.2萬人。軟件平臺的門戶網站、在線學習、教務管理、在線考核、資源管理、教學督導、移動學習、共享數據庫中間件等8個子系統(tǒng)基本完成,教師及管理人員用戶超過1378人,2016年新增716人。上線課程528門,2016年增加了1.5倍;教師布置在線作業(yè)2500多份,2016年新增1.7倍;學生在線提交作業(yè)28萬多份,2016年新增近4倍。平臺應用、在線學習數據不斷刷新,目前平臺總訪問量達2000多萬,2016年訪問量增長了1000多萬。
從現狀可以看出,網絡課程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學生的學習,增強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能力,提高學校的教學水平,但是高校網絡課程也還存在著問題。
本文采取SWOT分析方法從優(yōu)勢、劣勢、機遇、挑戰(zhàn)四方面對“互聯網+”時代下的網絡課程在影響高校教學水平這一領域進行全面分析。
3 “互聯網+教育”在提高高校教學水平的優(yōu)勢與劣勢
3.1 優(yōu)勢
(1)教學形式新穎。與傳統(tǒng)的教學相比,“互聯網+教育”在教學方式以及學習方式上有較大的變化。高校教師通過網絡教學平臺上傳網絡課程視頻、發(fā)送文件,讓學生足不出戶就可以學習相關知識;學生可以通過網絡教學平臺觀看課程,認真完成課后習題的方式進行學習。新穎的教學形式方便學生的學習,也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很好的提高了高校教學水平。
(2)突出個性化學習。相比于傳統(tǒng)教學“填鴨式”的方法,“互聯網+教育”下自由的選擇課程和安排時間有利于學生的個性化教育針對學生的個性化特征,高校學生可以自由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課程,自己支配學習時間,這樣可以達到“因材施教”的理想效果,也不會使學生感到索然無味,學生通過個性化學習可以真正學到自己所需要的知識,從而激發(fā)自己的學習熱情,更好的提升自己。高校學生對自己選擇的課程具有興趣便可提高學習的效率,從而提升自身知識水平,也能充分體現網絡課程教學的價值。
(3)學習資源具有共享性。高校網絡教學平臺各個課程會提供大量的學習資源,這些資源是所有本校學生都可以用來學習與參考的資料,學習資源豐富并且獲取學習資源的途徑較多,比如在線觀看視頻、下載文件等方式,這為學生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4)技術利用的有效性。現在的網絡課程多以拍攝和上傳為主,云計算,大數據的出現,網絡課程可以充分利用高效安全云端數據存儲和網絡服務,以及新型技術處理模式下更好的發(fā)展,網絡課程的上傳、下載和在線學習更加便捷。未來通過大數據的分析,可以準確的向本校學生推送學生可能感興趣的課程,讓學生方便選擇符合自身個性特點和需求的課程。這也符合很多高校教學的理念,因材施教才能交出好的學生,才能完成高校育人的目標。
3.2 劣勢endprint
(1)網絡課程資源質量參差不齊。影響學生在線學習,甚至會浪費學生寶貴的時間。高校網絡課程內容界面設計水平不高,課程觀看界面的色彩和視覺效果以及視頻清晰度需要調整,網頁內容布局和排版,以及功能模塊還需要優(yōu)化。內容上看,許多教學內容還是強調以“教”為主,忽視了“學”的重要性。教學資源的質量影響學生的觀看和視聽效果,最終會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效果變差,降低高校的教學水平。
(2)感情交流不暢,語言交流較少。互聯網模式下的教學中師生交流的機會很少,學生在學習中缺少與老師的交流,得不到老師及時答疑解惑,只能通過網上留言來交流課堂問題,老師沒能實時看到學生留下的問題,難以及時回答。長此以往,容易造成學生情感上的冷漠,不利于人際關系的發(fā)展。而且從筆者所在的安徽財經大學可知部分學生在選修了網絡課程后很少走出宿舍與人溝通,因為選修了網絡課程就不必去教師上課,所以整天在宿舍利用電子產品看書或者游戲。這不僅不利于學生知識水平的提升,而且也不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長此以往部分學生的科學文化素養(yǎng)和思想道德素養(yǎng)會有下降的趨勢。
4 “互聯網+教育”在提高高校教學水平上的機遇和挑戰(zhàn)
4.1 機遇
(1)政府對互聯網教育的大力支持。2017年國務院發(fā)布的《國家教育事業(yè)發(fā)展“十三五”規(guī)劃》明確提出從三個方面積極推動互聯網教育發(fā)展,包括加快完善制度環(huán)境、改善基礎條件和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融合。該規(guī)劃有助于完善互聯網教育準入和監(jiān)管機制,從而形成公平有序的市場環(huán)境,推動教育的線上線下融合及變革創(chuàng)新。出臺公平競爭審查實施細則,實行更加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等創(chuàng)新文化。
(2)市場需求較大和行業(yè)前景看好。2017年互聯網研究機構易觀國際發(fā)布報告顯示,一季度中國互聯網教育市場規(guī)模達458.4億元,同比大幅上升64.9%。2017年對互聯網教育調查顯示,競爭的重點是優(yōu)質教育內容和資源,優(yōu)質的教學產品和教育團隊。目前,互聯網教育處于發(fā)展階段,市場依然廣闊。
4.2 挑戰(zhàn)
(1)高校網絡課程教育體制機制以及成績評價機制需要健全。雖然高校網絡課程平臺配備學生成績的評分機制,但是該機制還不能準確有效的檢驗學生的真實學習水平。老師只是把視頻上傳到教學平臺,學生在打開視頻后,網絡教學平臺并不能確定學生是否正在認真學習,在視頻播放器界面打開后,部分學生會離開電腦去做其他的事情,所以學生是否真的在認真學習不能確定。并且對于網絡課程的期末考試,學生不僅可以查閱書籍、與其他學生討論,還可以到網上搜尋答案,這樣就會嚴重影響著教學水平的提高。
(2)傳統(tǒng)教學方式對于“互聯網+教育”模式的挑戰(zhàn)。傳統(tǒng)教學方式目前在教育領域占主導地位,傳統(tǒng)教學的學習方式、學習氛圍已經成為大部分的學生的習慣,傳統(tǒng)教育不僅教授學生知識,還對于學生的品德,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有著引導作用,師生之間可以更好交流,答疑解惑,因而網絡教學受到傳統(tǒng)教育的挑戰(zhàn)。
通過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得知互聯網+教育下的網絡課程在提高教學水平上優(yōu)勢明顯,其教學形式新穎,突出個性化學習,學習資源共享性,而網絡課程是一個新生事物,其必然會有劣勢,課程資源質量良莠不齊、感情交流不暢,但總體來說優(yōu)勢大于劣勢,網絡課程在提高高校教書水平上具有比較好的作用。但是同時也面臨著機遇和挑戰(zhàn),政策對互聯網的支持、市場需求較大,但是面臨著傳統(tǒng)教育的挑戰(zhàn),教育體制機制和學習評價機制需要健全。針對網絡課程的不足我們提出以下建議。
5 建議
(1)高校加強對學生監(jiān)督,對網絡課程評價體系進行完善。學校通過相關技術支持,在后臺通過實時數據監(jiān)測和課程完成狀況,監(jiān)督學生網絡課程完成情況,評價學生的成績和是否認真學習。網絡教育的評價體系與傳統(tǒng)評價體系之間對接,需要相制定相應的規(guī)則來界定和協(xié)調,從而使評價體系客觀公正。
(2)運用多種形式提高課程質量并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想要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告別枯燥乏味的“板書”式教學,高校網絡課程內容就要不斷的豐富和提高,利用網絡多媒體技術提高內容質量,在視頻、音頻、圖表、文檔的基礎上提高課程內容質量,這樣學生自然會感受到網絡課程的魅力,自覺投身于網絡課程的學習中來。
(3)“互聯網+教育”的發(fā)展需要高校與互聯網公司合作。高??膳c互聯網公司合作,共同開發(fā)精品課程,學??梢岳米陨砜蒲袑嵙徒虒W水平開發(fā)課程。而互聯網公司可以利用自身的平臺,品牌和營銷手段吸引學生,并且提供資金支持,維持網絡在線課程的正常運營。高校與互聯網公司合作共贏,在“互聯網+教育”領域獲得相應的市場份額,提高高校精品課程在網絡平臺的影響力。
參考文獻
[1]吳應良.教育信息化與管理信息系統(tǒng)的需求及支持關系[J].管理信息系統(tǒng),2001,(01):5-8.
[2]褚冠鵬.網絡教學平臺應用成效影響因素與提升策略研究[D].廣州:廣州大學,2012.
[3]于愛紅,冷瑜.《大學英語視聽說(網絡教學)》課程設計與探討[J].福建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05):9-11.
[4]陳立軍,張玉春,李冬云.基于Web的在線輔助學習系統(tǒng)的設計與開發(fā)[J].長春大學學報,2011,21(02):41-43.
[5]田粉紅.影響學習者網上學習的幾個因素[J].內蒙古電大學刊,2008,(10):87-8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