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彥潔
試談小學英語教材整合中的文本再構策略
◎胡彥潔
教材整合是指以教材為依托,對教材進行靈活、創(chuàng)造、個性化的調(diào)整與合理使用。既要基于教材資源,也要對教材資源進行選擇、整合和優(yōu)化。文本再構是指以既定的教學內(nèi)容為基礎,結合學生的理解與接受能力,從知識架構、重點內(nèi)容以及教學順序等方面對教材進行合理的調(diào)整與優(yōu)化,使之能夠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也就是說,教材整合中的文本再構,教師需要對教材重新組合、整理、簡化或拓展,在基本教學目標不變的情況下,最大化地發(fā)揮教材的作用。
教材整合中的文本再構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則。文本再構的目的是通過整合教材來優(yōu)化教材,以便更加有效地促進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對教材進行有效整合與再構,應遵循以下三個基本原則:
第一,整體把握課標和教材的結構。在充分理解教材的內(nèi)容和作用的基礎上根據(jù)課堂的內(nèi)容進行調(diào)整。教師應該充分地了解教材體系、各個模塊、各單元、各板塊間的關聯(lián)與遞進關系。
第二,遵循語言學習的基本規(guī)律。教師只有了解英語學習的基本規(guī)律并尊重規(guī)律,才能更加有效地使用教材,再構文本。
第三,滿足學生的基本需要。包括滿足學生獲取知識的需要、滿足學生學習興趣的需要、滿足學生合作學習的需要等等。教師只有深入了解學生的學習能力,清楚學生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才能建構一個合理的、適合學生學習的新文本。
單元整體教學是在遵循英語課程標準的前提下,通盤考慮教材內(nèi)容和學生學情,教師針對一個單元,整體設計單元目標,重組單元板塊,整體設計教學過程。教師要基于單元的主題,設計單元總目標,在確定單元整體教學目標之后,將整體的目標具體化為每課時的分目標。單元整體教學符合小學英語教材編排特征,單元主題螺旋上升,有利于教師實現(xiàn)多樣化教學方式的統(tǒng)一;符合學生語言學習的規(guī)律,學生學習的漸進性、持續(xù)性能夠促進學生知識學習的記憶、保持和提取。
以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出版的《英語(一年級起點)》六年級下冊Module 7的單元整體教學為例。本單元的單元總目標是“介紹人物的生平事跡?!苯處熢谠O立了總目標之后,可以基于這樣的總目標進行關于名人介紹的文本再構。將楊利偉與Helen Keller的人物特點進行整合,以兩個閱讀文本的方式呈現(xiàn)課文的Part 2部分內(nèi)容,引領學生閱讀核心文本,而后采用思維導圖的方式與學生一同梳理出,介紹一個名人可以從名人的born(where,when),age,experience,famous things,job,contributions等方面去介紹。教材整合學習之后,為學生呈現(xiàn)新的文本資源,使用提取信息的方法,引導學生從閱讀資料中進行整合與再構,提取出名人的核心介紹內(nèi)容,下面是學生在閱讀資料文本后整合、再構出來的名人核心介紹:
生1:Bill Gates was born in 1955.He was born in the US.He is the chairman of Microsoft.He becomes the richest person in the world at the age of 31.He is a warm-hearted person.He helpspeople all over the world.He giveslotsof money to the welfare education.
生2:Mo Yan was born in 1955.He was born in China.His real name is Guan Moye.Mo Yan is his pen name.He joined the People’s Liberate Army(人民解放軍)at the age of 20.He became a teacher in 1984.He likes writing.He is a writer.He won the Nobel prize for Literature(諾貝爾文學獎).
當前,我們的英語教材多以話題作為組織學生教學內(nèi)容的主線,在確定了要討論的任務與話題后,就可以圍繞話題選擇語言素材設計活動。當然教師也可以縱觀教材,把相關話題以任務設計為鏈接點,將其有效地整合。這樣既能實現(xiàn)知識的復習、知識的串聯(lián),又能將新舊知識有效地統(tǒng)整。
以《英語(一年級起點)》五年級上冊第3模塊“節(jié)日”這一話題教學為例。“節(jié)日”這個話題是學生非常喜歡的談論內(nèi)容。這個話題分別在二年級上冊第10模塊講述了Happy New Year,二年級下冊第7模塊講述了Children’s Day,二年級下冊第10模塊講述了Christmas,五年級上冊第3模塊講述了西方的兩個節(jié)日Halloween和Easter,六年級上冊第4模塊講述了西方的另外兩個節(jié)日Thanksgiving和Christmas。那么,教師在教授五年級上冊第三模塊的兩個西方節(jié)日時,就可以將四冊的內(nèi)容整合在一起,進行文本再構,而非簡單地用教材來教。讓學生先說一說傳統(tǒng)的典型的中國節(jié)日有哪些,在學生回顧后,教師呈現(xiàn)文本再構的支架圖,見圖1。
本文僅研究了消費者在認知程度、環(huán)保認同及差價接受度三個方面的差異對支付意愿的影響,實際上影響再制造產(chǎn)品支付意愿的因素還有許多,有待深入研究;以及各支付意愿影響因素的權重也值得做進一步探討。
圖1
在回顧中國傳統(tǒng)的四大節(jié)日后,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拓展,想一想還有哪些中國節(jié)日。
關于西方的節(jié)日,教師可以結合書中出現(xiàn)的內(nèi)容進行梳理與整合,在學生單一呈現(xiàn)之后,為學生出示第二個再構圖(見下頁圖2)。
圖2
在學生梳理了中國和西方典型的節(jié)日后,教師又可以以When is the festival?What activities do people do?What food do people eat at the festival?三個問題為線索來再構文本,從而使得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節(jié)日,更加全面地表達和介紹節(jié)日。
教材整合中的文本再構不僅要基于教材,更要基于學情。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充分考慮學生現(xiàn)有的接收能力、語言詞匯能力、學習傾向、學習興趣、生活經(jīng)驗等來設計文本內(nèi)容。脫離學生實際的文本再構必將阻礙學生英語學習能力的發(fā)展。
以《英語(一年級起點)》六年級下冊第1模塊關于“餐廳點餐”的話題為例。學生對餐廳點餐這一話題興趣高昂,樂于實踐。同時,他們已經(jīng)掌握了大量的關于食物的詞匯,具備一定的語言基礎。因此,在結合學生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的基礎上,我對餐廳點餐的閱讀進行了重組與再構。
首先設計了關于點餐的話題閱讀題單。通過“話題回顧—問題泛讀—問題精讀—討論研讀—聚焦提煉—拓展延伸—文本再構—話題表達”這樣的基本流程來進行文本閱讀。學生在基于此流程的閱讀后,對點餐方面的閱讀與詞匯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此時,教師呈現(xiàn)文本再構的參考范式。學生在前期積累的基礎上進行再構文本,形成表達文本。
如下案例呈現(xiàn)最后兩個環(huán)節(jié)(文本再構——話題表達),即Use these words and sentences that based on the topic,make up a new dialogue of ordering food.
Cashier:Welcome to our restaurant,can I help you?
Lisa:Yes,thank you.I want some staple food,meat,seafood,and drinks.
Cashier:Ok,What kind of stable food do you want?
Lisa:I want some________please.
Cashier:What kind of drink do you want?
Lisa:Some_______please.
Cashier:How about the seafood and meat?
Lisa:Some________and some______please.
Cashier:Ok,anything else?
Cashier:Today,our special dish is the steak,it’s very popular.Do you want a try?
Lisa:Oh,no,thank you.That’s enough.
Lisa:How much is it?
Cashier:It’s_______in all.
Lisa:Ok,here you are.
Cashier:Please enjoy your meal!
Lisa:Thank you!
這種基于學情的多向文本再構,再構出的文本不是固定單一的。教師再構文本時既要基于教材內(nèi)容、基于不同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習風格,還要基于教師自身的教學風格、教學特點,將所學習的單詞、詞組、句型等零散的知識,放到合適的語段中整體理解和學用,從而形成一個具有情境性和可操作性的新的語言學習材料。這種文本再構的教學方法,更符合學生的語言基礎,關注了語言的整體呈現(xiàn),提升了英語教學的語用功能。
(作者單位:大連市實驗小學)
(責任編輯:史曉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