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源敏
【摘要】本文以“學力模型研究”中的“四層冰山模型理論”為理論依據(jù),以“課堂提問(Questions)類型”為切入點,探討中學英語課堂應如何優(yōu)化提問類型、關注隱形學力、推動課堂轉(zhuǎn)型,構(gòu)建有動力、有活力、長能力的英語課堂。
【關鍵詞】隱性學力 課堂提問
日本是較早以“學力模型研究”對核心素養(yǎng)開展體系性研究的,其中日本學者梶田睿一關于“基礎學力”的“四層冰山模型理論”可以給“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的課堂改革提供借鑒:露出水面的一層是顯性學力——知識與技能、理解與記憶,藏在下面的三層是支撐冰山上方顯性學力的隱性學力——思考力與問題解決力、興趣與意欲、體驗與實感。建設以隱性學力為重的課堂無疑要落實在具體的課堂形態(tài)和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本文試從“課堂提問的類型”入手,探討中學英語課堂應如何適切運用不同的問題設計,從而達成提升隱性學力的目標。
一、課堂提問的現(xiàn)狀與分析
課堂提問是最常用的師生互動形式,教師通過若干個問題串聯(lián)成一堂完整的課,在問題中體現(xiàn)文本思路和教學思路,并通過問題激發(fā)興趣、啟發(fā)思維,實現(xiàn)教學目標。
隨著新課程理念的推行,英語課堂的師生互動的確得到了重視。教師連拋預設問題、學生高頻起立回答、課堂一片活躍氣氛。但是,學生的回答只需要簡短的短語或單詞;問題的答案只需要初讀文本、照本宣科、機械回答。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表達能力和交流能力難以得到鍛煉,更不用提分析能力、批判性思維等高級思維能力了。
究其原因,固然源于教師自身沒有對教學內(nèi)容進行深度的理解和剖析,無法預設有思維層次的課堂提問。而根本的原因,則是教學理念的陳舊和實施手段的淺薄,教學的關注點僅僅是顯性學力。
二、熟悉提問類型,豐富教學儲備
要解決上述問題,教師首先要了解英語課堂提問的類型,在自身的教學手段中注入新的儲備。本文重點區(qū)分三類課堂提問類型。
Barnes(1969)依據(jù)提問的內(nèi)容,將課堂提問分為事實性問題和推理性問題。
Barnes(1969)同時根據(jù)答案的單一性和多樣性把問題分為封閉式問題、開放式問題兩類。
Long 和Sato(1983)依據(jù)提問的交際性,把問題分為展示性問題和參考性問題。
三、著眼隱性學力,進行適切提問
1.指向“有動力”的提問方式的運用。英語課堂上,讓學生能夠運用所學語言暢所欲言、表達自我,是激發(fā)學生語言學習動力的重要元素。從提問方式的角度看,封閉式問題只允許有唯一標準答案,學生往往會害怕回答錯誤而保持沉默。開放式問題則沒有標準答案,沒有對錯之分,可以各抒己見,所以教師要多用開放式問題來進行提問。
不同于封閉式問題旨在信息再現(xiàn),指向復習鞏固理解記憶等顯性學力。開放式問題不僅能夠讓語言學習者有更多使用目標語言的機會。同時,也利于鼓勵學生發(fā)散思維,引發(fā)想象,產(chǎn)生聯(lián)想,發(fā)表獨到的見解??梢韵胍?,學生對這樣的課堂定是興趣盎然、動力十足的。
2.指向“有活力”的提問方式的運用。與封閉式問題相似,展示性問題被用于檢測學生顯性學力中的知識技能、理解記憶。這類問題在教師心里已有答案,通過提問檢查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為進一步語言學習奠定基礎。但這類問題最大的問題是形式上有師生一問一答的互動,卻不存在語言的交流。
英語教學是一種語言的教學,學習語言的目的是為了交際,因此教師需要重視參考性問題的設計。教師不明確學生會如何回答這類問題,通過此類問題與學生進行真正意義的交流。從而為學生提供了真實的交際情境,起到了交際的作用。
英語課堂提倡創(chuàng)設真實的情境開展語言教學,一個參考性的問題就是最簡單的情境創(chuàng)設方法。教師要用更多的參考性問題讓英語課堂成為師生或生生真實交流的陣地,讓學生用英語表達個人的體驗和感悟。有生活味的課堂一定充滿了交際的活力。
3.指向“長能力”的提問方式的運用。教師提問較多的事實性問題主要基于語言知識層面,圍繞語法、句型、課文展開,常以what,when,who,where 問句進行。教師用事實性問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的淺層理解能力和細節(jié)查找能力。這些問題在英語課堂中也是不可或缺的,尤其是對基礎較為薄弱的學生。但如果太多,會使課堂顯得枯燥乏味,學生的思維能力得不到提升,因為學生只需列舉提供信息或陳述現(xiàn)象,沒有挑戰(zhàn)性。
教師應設計更多的旨在提高學生邏輯思維和綜合分析問題能力的推理性問題。學生在文本中找不到現(xiàn)成答案,必須通過積極思維,捕捉文中的信息,進行合理分析,并用自己的語言進行總結(jié)歸納。很顯然,這樣的問題回答對于學生深入閱讀文本、綜合有效信息、形成邏輯語段等是一種高階思維能力提升的過程。
四、小結(jié)
西方學者德加默(C.DeGarmo)說過“To question well is to teach well”。課堂提問只是教學系統(tǒng)中的一個環(huán)節(jié),但是這樣一個典型環(huán)節(jié)的轉(zhuǎn)型能夠更多關注冰山下的隱性學力的提升,能夠成為引導學生積極進行語言實踐和思維的有效動力,從而在師生互動中展現(xiàn)學生的活力,提升學生的能力。
參考文獻:
[1]韋津利(Ruth Wajnryb).課堂觀察任務:語言教師與培訓者資源手冊[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