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火針療法治療痤瘡的研究進展

2017-11-22 15:59曲韻黃堯洲佘遠遙陳少君劉青云姚春海
中國醫(yī)藥科學 2017年20期
關鍵詞:痤瘡研究進展

曲韻+黃堯洲+佘遠遙+陳少君+劉青云+姚春海

[摘要] 通過對古典醫(yī)籍以及近20年來發(fā)表文獻的檢索研究,采用Microsoft Office 2007 Excel電子表對文獻進行信息的提取與整理,并對研究結果進行描述性分析,來闡述火針療法治療痤瘡的研究進展。結果發(fā)現(xiàn)目前已有少數(shù)隨機對照試驗證實了火針療法治療痤瘡的療效,從已有研究可知火針治療痤瘡的安全性及患者的耐受性均已得到肯定。因此認為,火針療法治療痤瘡,不僅能夠減少皮損,緩解臨床癥狀,且安全性高、復發(fā)率低。

[關鍵詞] 火針療法;痤瘡;文獻檢索;研究進展

[中圖分類號] R24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0616(2017)20-30-07

痤瘡是臨床十分常見的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癥性皮膚病,臨床表現(xiàn)以粉刺、丘疹、膿皰、結節(jié)、囊腫及瘢痕增生為主,并常伴大量的皮脂溢出。痤瘡為皮膚科多發(fā)病,發(fā)病率逐年升高,且容易反復發(fā)作。國外有研究表明,西方80%的青少年患有此病,約半數(shù)的成年人患有面部痤瘡,并且其中有些人直到44歲也不能完全好轉[1]。我國痤瘡總體患病率低于國外發(fā)達國家水平,但近年來出現(xiàn)上升趨勢:蔡鑾端等[2]調查2015例中學生,發(fā)現(xiàn)77.07%的中學生有痤瘡病史,現(xiàn)患率為54.99%。

傳統(tǒng)祖國醫(yī)學并沒有明確的痤瘡病名的記載,根據(jù)其發(fā)病部位、臨床表現(xiàn)及形態(tài)特點,常包含在“皶皰”、“面皰”、“粉刺”、“酒刺”、“粉疵”、“粉花瘡”等疾病當中。從疾病的治療角度來說,“證”的確定比“病”的名稱更為重要,而中醫(yī)學對痤瘡進行論治也恰恰是遵循其疾病發(fā)展規(guī)律,才形成了以辨證論治為主的診治模式,且診斷與治療方法越來越多樣化?,F(xiàn)通過對古典醫(yī)籍以及近20年來發(fā)表文獻的研究,來分析火針療法治療痤瘡的研究進展。

1 從古籍認識痤瘡的特征

中國古代醫(yī)籍記載了相當一部分類似的疾病,如“皶皰”、“面皰”、“粉疵”、“粉刺”、“酒刺”、“粉花瘡”等,這些疾病的特征與痤瘡類似,但又不甚相同。

1.1 皶與痤瘡

早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已經有醫(yī)家認識到了痤瘡的臨床特征,并分析了其病因病機?!端貑枴ど鷼馔ㄌ煺摰谌酚性啤昂钩鲆姖?,乃生痤痱?!瓌诤巩旓L,寒薄為皶,郁乃痤”[3]。隋代巢元方所著的

《諸病源候論》中記載“此由飲酒,熱勢沖面,而遇風冷之氣相搏所生,故令鼻面生皶,赤皰幣幣然也”[4]。根據(jù)現(xiàn)代醫(yī)學對痤瘡特征的描述:痤瘡為臨床多發(fā)的慢性毛囊皮脂腺炎癥性皮膚疾病,可見此時期描述的“皶”與尋常型痤瘡表現(xiàn)較為類似。

1.2 面皰與痤瘡

晉·葛洪《肘后備急方》對面皰的好發(fā)年齡、病因病機、治法方藥進行了詳細的描述:“年少氣充,面生皰瘡”、“治面皰發(fā)禿身臭心惛鄙丑方”,不僅提出本病的發(fā)病部位在面部,還指出了痤瘡的發(fā)病與年齡之間的密切關系,并給出了治療本病的方藥為“去面上粉刺方”;隋·巢元方《諸病源候論·面皰候》有云:“面皰者,謂面上有風熱氣生皰,頭如米粒大,亦如谷大,白色者是也”[5],揭示了面皰的形態(tài)、成因與好發(fā)部位。

1.3 粉刺與痤瘡

《素問·生氣通天論第三》曰“勞汗當風,寒薄為皶,郁乃痤?!蓖醣谶M行注解時形象描述了主要癥狀,并首次提出“粉刺”的病名:“皶刺長于皮中,形如米,或如針,久者上黑,長一分,余色白黃而瘦于玄府中,俗曰粉刺”。明代·吳昆《素問吳注》載“勞汗當風,寒薄為皶,郁乃痤。……形勞汗發(fā),凄風外薄,膚腠當寒,脂液遂凝于玄府,皶刺生于皮中,俗稱粉刺。痤,癤也,內蘊血膿,形大如棗者”[6]。明代·申斗垣《外科啟玄》云“……乃肺受風熱?;蚪g面感風。致生粉刺。蓋受濕熱也”[7]。明代·徐春甫《古今醫(yī)統(tǒng)大全》載“勞汗當風,寒薄為皶,郁乃痱。此陽為陰遏,而不通暢,故迫為皶,粉刺也”[8]。明代《外科正宗·肺風粉刺酒齄鼻第八十一》云“肺風、粉刺、酒齄鼻三名同種,粉刺屬肺,齄鼻屬脾,總皆血熱郁滯不散所致,又有好飲者,胃中糟粕之味,熏蒸肺臟而成。經所謂有諸內、形諸外。……內服枇杷葉丸,黃清肺飲”[9],指出痤瘡病位在肺,并提出了具體的治療方藥。清代《醫(yī)宗金鑒·外科心法要訣·肺風粉刺》曰:“此證由肺經血熱而成,每發(fā)于面鼻,起碎疙瘩,形如黍屑,色赤腫痛,破出白粉汁。日久皆成黍米白屑”[10]。綜上描述,可見古籍所載的粉刺、肺風粉刺與尋常痤瘡的臨床特征基本吻合,具有參考意義。

1.4 粉花瘡與痤瘡

清·陳士鐸《洞天奧旨·粉花瘡》中記載“粉花瘡生于人面,窠瘺生癢,乃肺受風熱也。此瘡婦女居多,蓋紋面感冒寒風,以致血熱不活,遂生粉刺,濕熱兩停也”,指出痤瘡的發(fā)生乃肺經有熱所致,為本病初起表現(xiàn),乃風熱之邪熏蒸顏面所致,皮疹偏小,顏色偏白或略紅,可微有瘙癢感。此外,提出肺風粉刺乃血熱或肺受風熱凝結于面所致,治療上當以消風清肺活血為法。

此外,古籍還有記載“皶皰”、“嗣面”、“粉疵”、“酒刺”等疾病,可能屬于現(xiàn)代醫(yī)學某些特殊類型痤瘡的范圍,但多認為“皶”、“面皰”、“粉刺”、“粉花瘡”與痤瘡在更大程度具有一致性;有研究對具有重要參考價值的古籍進行數(shù)據(jù)挖掘,提出明清時期對痤瘡的認識更為準確,在明清眾多醫(yī)學著作中以“粉刺”為痤瘡的主要稱謂,清代《醫(yī)宗金鑒》、《瘍醫(yī)大全》等亦將痤瘡命為“肺風粉刺”,這兩種病名也是與現(xiàn)代中醫(yī)美容、中醫(yī)皮膚病等相關學科最為契合的[11]。

綜上所述,傳統(tǒng)中醫(yī)古籍對現(xiàn)代痤瘡的認識可以歸納為:病名以“皶”、“面皰”、“粉刺”、“粉花瘡”最具有參考價值;病因病機主要包括外感風熱,飲酒生熱,體虛感邪,血熱瘀滯等;病位主要涉及肺、脾;臨床表現(xiàn)為皮損“如黍如粟”、“發(fā)于面鼻”、“色赤腫痛”、“窠瘺生癢”等;好發(fā)于頭面部及背部;治療上多選用外用藥,如顛倒散、真君妙貼散、雄黃散、二粉散、浮水膏方等,內服則多用防風散、枇杷葉丸、枇杷清肺飲、丹砂散等;這些理論基礎及臨床經驗對現(xiàn)代皮膚科的臨床診斷與治療仍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endprint

2 痤瘡的火針療法研究現(xiàn)狀分析

2.1 研究資料與方法

2.1.1 文獻檢索 以“痤瘡”、“尋常痤瘡”“囊腫性痤瘡”“毛囊炎”、“粉刺”、“肺風粉刺”、“暗瘡”、“火針”、“毫火針”、“電火針”為中文檢索詞,以“acne”、“acne vulgaris”、“fire needle”為英文檢索詞,計算機檢索了PubMed醫(yī)學文獻檢索服務系統(tǒng)、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CNKI)、萬方數(shù)據(jù)庫、中國生物醫(yī)學文獻數(shù)據(jù)庫(CBM)及維普中文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VIP)1995年1月~ 2016年3月的相關文獻;此外,對相關學位論文與會議論文進行手工檢索。

2.1.2 文獻納入及排除標準 (1)研究類型:國內外報道的有關火針療法治療痤瘡的臨床研究(包含隨機對照試驗、隊列研究、病例對照研究、非隨機對照或自身前后對照研究、僅限個人經驗的病例報告)、實驗研究(不包含動物實驗)。(2)研究對象:經確診的痤瘡患者;痤瘡的診斷標準包括:《臨床皮膚病學》中尋常痤瘡的診斷標準[12]、Pillsbury及國際改良痤瘡分級法[13]、《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中痤瘡診斷標準[14]、《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痤瘡診斷標準[15]、專著記載的診斷標準及依據(jù)臨床經驗做出的診斷。(3)干預措施:應用火針療法、火針配合其他中西醫(yī)外治法或火針聯(lián)合內服藥物的治療方法;對于有對照的臨床研究,對照方法可包含陽性藥物對照、安慰劑對照與自身前后對照。(4)排除動物實驗、綜述類以及重復發(fā)表的文獻(作者與研究來源相同者取其一)。

2.1.3 資料提取 閱讀查到的文獻后,排除綜述類與動物實驗類文獻,對可能符合納入標準的文獻進行全文閱讀,制定合理的文獻資料信息提取表,包含以下內容:(1)文獻類型(如臨床研究、基礎研究、個案報道、經驗總結);(2)發(fā)表年份;(3)辨證分型;(4)治則治法;(5)火針類型及配合療法;(6)臨床試驗還需要提取受試者的基本信息、試驗設計方法、干預措施、主要結局指標等信息。

2.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Microsoft Office 2007 Excel電子表對文獻進行信息的提取與整理,并對研究結果進行描述性分析。

2.2 研究結果描述

2.2.1 文獻篩選結果 初篩共獲得231篇相關文獻,通過對文題、摘要及全文的閱讀,排除了96篇不符合納入標準以及重復發(fā)表的文獻,共納入135篇文獻,進行檢索與篩選。

2.2.2 文獻發(fā)表情況 經檢索自1995年1月~ 2016年3月發(fā)表的有關火針療法治療痤瘡的各類研究,并進行篩選,共收集了135篇文獻,其中包括中文文獻132篇、英文文獻3篇。從數(shù)量上看,痤瘡的火針治療研究總體呈上升趨勢;將發(fā)表文獻的主要類型分為3類,包括臨床研究103篇(76.2%)、經驗總結19篇(14.1%)、個案報道13篇(9.7%);其中臨床研究中包括隨機對照試驗54篇(52.4%)、非隨機對照研究12篇(11.7%)、研究類型不清楚的文獻37篇(35.9%);總體看來臨床研究為主,然而其中較為規(guī)范的隨機對照試驗僅占半數(shù)左右。

2.3 辨證論治結果分析

2.3.1 辨證分型研究 對納入的135篇文獻進行資料提取,其中具有明確的中醫(yī)證型的文獻共有98篇(72.6%),共涉及17條辨證,按照《中醫(yī)診斷學》及《中醫(yī)藥學基本名詞術語》對證候、證型的名稱進行規(guī)范統(tǒng)一。依據(jù)八綱辨證將痤瘡的證型劃分為實證、虛證及虛實夾雜證三大類。98篇文獻,148條辨證中實證涉及118條(79.7%),其中肺經風熱證22條(14.9%)頻次最高(見表1);虛證涉及13條(8.8%)(見表2);虛實夾雜證涉及17條(11.5%)(見表3)。

綜上所述,本研究表明選用火針治療的痤瘡的中醫(yī)證型以實證為主,最常見的三種證型是肺(經風)熱證、濕熱(蘊結)證、痰瘀互結證(見表1)。從近20年的文獻研究中不難看出,中醫(yī)學對火針治療適合的痤瘡證型仍處于發(fā)展與爭論階段,這是由本病的復雜性及火針療法本身的特殊性所決定的。

2.3.2 痤瘡分型研究 對納入的135篇文獻進行資料提取,其中具有明確痤瘡分型的文獻僅有16篇(11.9%),其中結節(jié)囊腫型13條(9.6%)頻次最高;尋常型3條(2.2%)。

2.4 治療規(guī)律探討

對納入的135篇文獻進行資料提取,其中具有明確治法、方藥的文獻131篇,共涉及的治法、方藥93條,其中單用外治法的研究62篇、外治法結合內治法的研究69篇。目前痤瘡的火針治療方案已經形成以火針治療為主,中藥、體針、耳針、拔罐、穴位注射、穴位埋線、中藥面膜、光療技術等多種措施并用的治療體系。另外,103篇臨床研究文獻中3篇為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方案,占6.8%,包括火針聯(lián)合克拉霉素膠囊治療[16]、火針聯(lián)合異維A酸膠丸治療[17]、火針聯(lián)合果酸治療[18]。

2.4.1 單用火針治療 目前痤瘡的火針療法中單用火針治療的比例不大,本研究中37篇單用火針治療,占27.4%。單用火針療法具體可分為3類:普通火針、毫火針與電火針。(1)普通火針治療:直徑為0.5mm,包括局部火針治療和體針治療。局部火針為將燒紅的針具迅速刺入皮損內,以結節(jié)和囊腫為主,隨即迅速出針,用棉簽輕輕擠出內容物,沾干消毒[19];體針多選用背腧穴,將火針燒紅后迅速點刺1 ~ 3分,不留針[20]。亦有兩者合用者[21-22]。黃蜀等采用開放性試驗設計方法,使用火針治療四種證型的痤瘡,愈顯率均在80%左右,療效確切,無毒副反應[23]。(2)毫火針:直徑為0.25mm,針柄長度為30mm,針身長度為10mm的毫火針[24],該火針是一種較為纖細的火針。能把溫熱刺激、機械刺激和無菌性灼傷刺激三者合一,從而起到增強刺激強度、延長作用時間的目的。毫火針療法,借火之熱活絡通經,集針之力激發(fā)經氣,用灸之溫驅濕散寒,三效合一,加強作用[25]。(3)電火針:不是局部治療,而是用電火針刺背腧穴,速刺疾出[26-27]。endprint

2.4.2 火針配合中藥治療 痤瘡的火針療法中使用火針配合中藥治療所占的比例非常大,本研究中49條(包括中藥與中成藥、內治合外治),占總數(shù)的36.3%。其中中藥方劑包括兩類:(1)自擬方:即醫(yī)生根據(jù)個人經驗制定,或根據(jù)某傳統(tǒng)方化裁但方名不同,本研究中共收集自擬方24篇,占總數(shù)的17.8%。最常見的有平痤湯[28-29]、平痤方[30]、消痤湯[31-33]、克痤湯[34]、消痤散結湯[35]、三皮消痤湯[36]、清熱消痤湯[37]、解毒消痤飲[38]、化堅消痤飲[39]、銀花湯、清熱解毒飲[40]、清熱除濕湯[41]、香連黃金散等。從文獻來看,本類方劑多以清肺泄熱、活血和營、化痰散結為治療原則,以增強火針療效為目的[42]。(2)傳統(tǒng)方化裁:處方較為固定,基本保留有效藥物成分,并根據(jù)臨床癥狀斟酌加減,現(xiàn)代臨床應用很多見,本研究中共收集了傳統(tǒng)方化裁19篇,占總數(shù)的14.1%。文獻中包含的常用的方劑有五味消毒飲[43-44]、茵陳蒿湯[45]、枇杷清肺飲[46]、四妙勇安湯[47]、陽和湯[48-50]、黃連解毒湯、仙方活命飲[51]、海藻玉壺湯[52]、如意金黃散、麻黃附子細辛湯[53]等(見表4)。(3)中成藥:文獻中常用的中成藥有丹參酮膠囊、消痤丸、一清膠囊、消痤顆粒、三蕊膠囊、腫痛安膠囊[54]等,均為治療痤瘡的常用中成藥。

2.4.3 火針配合體針治療 此類文獻有7篇,占5.2%。局部火針加體針,健脾祛濕、活血化瘀為原則[55];局部火針配合體針,先補足陽氣,后驅除邪氣[56];腹針配合火針治療痤瘡,腹針遠端取穴調理失衡臟腑,配合火針局部治療消癰散結,行氣活血,是一種標本兼治的治療方法[57]。

2.4.4 火針配合拔罐及放血治療 此類文獻有5篇,占3.7%。包括體罐與局部閃罐:體罐為局部毫火針加背腧穴刺絡拔罐,能夠調理全身氣血循環(huán),協(xié)調五臟六腑之功能[58-59];局部閃罐不同于體罐,是在局部火針治療后在術后部位閃火罐3次以便于排出痤瘡膿血[60];李菊蓮使用火針合并刺絡放血治療尋常痤瘡,治療8次后觀察臨床療效,愈顯率達94.03%,療效顯著,治愈率高,值得臨床推廣[61]。

2.4.5 火針配合灸法治療 此類文獻有4篇,包括局部火針加背腧穴隔姜灸及隔蒜灸,可外通其寒痹、內散其瘀結,起到散寒活血、標本兼治的作用[62]。以及局部火針配合隔附子片灸針對陽虛型痤瘡起到協(xié)調陰陽、扶正祛邪的作用[63]。

2.4.6 火針配合中藥面膜治療 火針具有開門祛邪、消腫散結之效,對痤瘡的紅色丘疹、膿皰、囊腫效果尤佳;而中藥面膜能起到活血化瘀、軟堅散結,使皮損處色素沉著逐漸消退的作用,兩者合用共奏清熱解毒、消瘀散結之功[64-66]。

2.4.7 火針配合耳針或耳穴壓豆治療 背腧穴火針治療加耳穴壓豆,能夠通調督脈,導熱下行,以調節(jié)臟腑功能,達到治療目的,且工具簡單,操作方便,療效高,見效快[67]。

2.4.8 火針配合穴位注射或穴位埋線治療 王榮莉[68]使用埋線加火針治療膿毒性痤瘡,平衡陰陽、調理氣血,達到通調臟腑以治其本的目的。

2.4.9 火針配合光療法 包括點陣激光[69]、LED光動力治療[70]、LED紅藍光[71]、氦氖激光[72]。物理治療已經成為近幾年痤瘡治療發(fā)展較快的方法之一,其中以光療法最為突出(如紅藍光療法、光動力療法、氦氖激光照射法、強脈沖光、射頻技術等),雖原理不盡相同,但均使用方便、不良反應較少,配合火針外泄積熱、軟堅散結,中西醫(yī)療法結合能夠顯著提高療效。

2.4.10 綜合療法 指三種及三種以上治療方法聯(lián)合應用,主要包括:(1)火針配合紅藍光、中藥面膜及口服自制清膚Ⅱ號方四者相合,既散結、斂瘡、排膿,又清熱、除濕、通絡[73]。(2)背部走罐、刺絡拔罐,火針點刺及體針合用使全身氣血經絡疏通,臟腑調和,表里同治,相輔相成[74]。(3)火針聯(lián)合中藥面膜及紅藍光照射療效穩(wěn)定,操作簡單[75]。(4)火針、埋線、耳針綜合療法將多種穴位刺激方法有機結合,可以通過多途徑、多層次、多靶點的刺激來提高臨床療效[76]。(5)火針、三棱針加毫針治療頑固性痤瘡,療效明顯[77]。(6)使用綜合外治療法(綜合火針、粉刺挑治、紅藍光及中藥石膏硬膜)治療青春期痤瘡患者,發(fā)現(xiàn)患者生活質量改善明顯[78]。(7)針刺綜合療法(包括體針、火針、梅花針、拔罐)效果顯著[79];走罐合局部火針及刺血療法內外、標本兼治,促進皮損修復[80]。(8)火針配合毫針、穴位注射、艾灸治療痤瘡患者,消腫散結,生肌排膿,祛腐生新[81]。(9)局部火針配合拔罐、穴位埋線、穴位注射溫經散寒、行氣活血、調理氣血、消徴散結[82]。(10)局部火針配合刺血拔罐與耳尖放血,瀉火解毒,活血化瘀,通經活絡[83]。

綜上所述,目前僅有少數(shù)隨機對照試驗證實火針療法治療痤瘡的療效,仍需要大規(guī)模的臨床試驗與實驗研究繼續(xù)證實;從已有研究可知火針治療痤瘡的安全性及患者的耐受性均已得到肯定。

通過上述文獻研究,不難看出火針療法作為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法,不僅能夠減少皮損,緩解臨床癥狀,而且安全性高、復發(fā)率較低,能從整體上進行調節(jié),從而提高患者及家屬的生活質量。雖然火針治療痤瘡的臨床療效確實是客觀存在的,但治療方法雜亂無章,綜合療法也多種多樣,配合使用的中藥也不盡相同,缺乏規(guī)范統(tǒng)一的辨證標準與證候量化體系,對療效評價及復發(fā)評價也沒有統(tǒng)一標準,臨床試驗設計的合理性不足,且缺乏嚴格的質量控制,這些都制約了火針療法的研究水平和推廣應用,所以目前火針療法在痤瘡的治療中仍處于替代補充療法的位置,需在臨床中制定最佳方法,并建立統(tǒng)一的標準化操作規(guī)程,進一步提高療效。

[參考文獻]

[1] Goulden V,stables GI,Cunliffe WJ.Prevalence of facial acne in adults[J].Am Acad Dermatol,1999,41(4):577-580.endprint

[2] 蔡鑾端,鄭迪楠,林旸,等.2015名中學生痤瘡流行病學調查[J].調查與實驗研究,2011,9(49):6-7,12.

[3] 周鳳梧.黃帝內經素問語釋[M].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145.

[4] 巢元方.諸病源候論.中華醫(yī)典[CD].長沙:湖南電子音像出版社,2006.

[5] 丁光迪.諸病源候論校注[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1:865,974.

[6] 吳琨.素問吳注.中華醫(yī)典[CD].長沙:湖南電子音像出版社,2006.

[7] 申斗恒.外科啟玄[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60:卷七.

[8] 徐春甫.古今醫(yī)統(tǒng)大全.中華醫(yī)典[CD].長沙:湖南電子音像出版社,2006.

[9] 陳實功.外科正宗[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64:234-262.

[10 ] 吳謙.醫(yī)宗金鑒[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63:166-204.

[11] 潘純,戴慎.痤瘡源流探析[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1,20(30):3845-3846.

[12] 趙辨.臨床皮膚病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09:1167.

[13] 曲韻.中醫(yī)藥內外合治痤瘡的臨床療效觀察[D].北京:中國中醫(yī)科學院,2013.

[14] 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158.

[15]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02:292.

[16] 郭奕妤,全小榮,秦秋榮.火針聯(lián)合克拉霉素治療囊腫型痤瘡65例臨床觀察[J].江蘇中醫(yī)藥,2011,43(1):63-64.

[17] 姜敏,姜琨,曾憲玉.火針配合藥物治療囊腫型痤瘡療效觀察[J].上海針灸雜志,2015,34(11):1082-1084.

[18] 付昱,姜敏,孫潔.火針聯(lián)合果酸治療痤瘡療效觀察[J].中國美容醫(yī)學,2014,23(1):63-65.

[19] 姜敏,曾憲玉,王瑋蓁.火針治療中重度尋常型痤瘡療效觀察[J].中國針灸,2014,34(7):663-665.

[20] 原全,董瑞祥,張信.火針治療痤瘡50例[J].中國針灸,2000,10(2):84.

[21] 軒俊麗,任雷生.火針治療痤瘡574例臨床療效觀察[J].中醫(yī)臨床研究,2012,23(4):44-45.

[22] 陳純濤,黃蜀,鄭蓉,等.火針治療痤瘡1148例[J].中醫(yī)外治雜志,2006,15(2):38-39.

[23] HUANG Shu,ZHOU Jianwei,ZHANG Yan,et al.Clinical Study on 1068 Cases of Acne Treated by Fire Needle Therapy[J].Journal of Acupuncture and Tuina Science,2008,6(8):204-206.

[24] 劉恩明,主編.劉氏毫火針特色治療[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11:41-45.

[25] 王薇,李菊蓮,宋志靖.毫火針治療12~18歲青少年痤瘡的臨床觀察[J].中國優(yōu)生優(yōu)育,2014,20(3):196-197.

[26] 孫福順,王樹春,王延齡,等.電火針治療痤瘡52例臨床觀察[J].遼寧中醫(yī)雜志,2006,33(7):865.

[27] 仲菊.電火針治療面部粉刺104例[J].遼寧中醫(yī)雜志,1996,23(5):231.

[28] 李云霞.火針聯(lián)合自擬平痤湯治療尋常性痤瘡療效觀察[J].中國美容醫(yī)學,2015,24(2):67-69.

[29] 沈金耀.自擬平痤湯配合火針治療尋常型痤瘡[J].海峽藥學,2013,25(11):124-125.

[30] 楊素清,劉陽陽,王珊珊,等.王玉璽教授經驗方聯(lián)合火針治療痤瘡臨床觀察[J].四川中醫(yī),2015,33(9):134-135.

[31] 胡志飛,王風云.火針結合自擬消痤湯治療尋常型痤瘡療效觀察[J].現(xiàn)代診斷與治療,2015,26(1):51-52.

[32] 王銀花.消痤湯配合面膜、火針治療重度痤瘡60例[J].光明中醫(yī),2010,25(2):249-250.

[33] 楊徐.自擬消痤湯結合火針治療囊腫型痤瘡療效觀察[J].光明中醫(yī),2015,30(11):2347-2348.

[34] 王琳,范鴻瑩.克痤湯聯(lián)合火針療法治療肺經風熱型痤瘡60例[J].中華中醫(yī)藥學會美容分會學術年會暨重慶市中醫(yī)藥學會皮膚外科專業(yè)委員會年會,2014.

[35] 楊素清,劉成祥.火針聯(lián)合中藥治療尋常型痤瘡(痰濕瘀滯型)60例[J].中醫(yī)外治雜志,2014,23(2):9-10.

[36] 黃文平,謝揚.火針療法聯(lián)合中藥治療尋常痤瘡的療效觀察[J].現(xiàn)代診斷與治療,2012,23(11):1642-1644.

[37] 于光.清熱消痤湯配合火針治療痤瘡95例[J].內蒙古中醫(yī)藥,2013,8(3):13-14.

[38] 王俊志,溫家寶,劉暢,等.解毒消痤飲配合毫火針治療痤瘡(痰濕凝滯證)的臨床觀察[J].光明中醫(yī),2015,30(2):321-322.

[39] 李爽,王秀方.中藥聯(lián)合火針治療囊腫型痤瘡108例[J].四川中醫(yī),2015,33(9):139-140.endprint

猜你喜歡
痤瘡研究進展
納米流體強化吸收CO2的研究進展
刺絡拔罐配合中藥面膜治療痤瘡療效觀察
中醫(yī)外治法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進展
近十年國際STEM教育研究進展
河口海岸環(huán)境監(jiān)測技術研究進展
微生物燃料電池在傳感分析中的應用及研究進展
磷酸化肽富集新方法研究進展
為什么有些人會得嚴重痤瘡?
痤瘡的形成
常常摸臉會長痤瘡是真的嗎
和林格尔县| 保定市| 大英县| 南岸区| 黄冈市| 兰西县| 涟源市| 黑龙江省| 德江县| 赣州市| 华池县| 南通市| 安丘市| 兴文县| 库车县| 霞浦县| 广安市| 洛隆县| 延川县| 象州县| 惠东县| 湘潭县| 广安市| 凭祥市| 吉安县| 秦皇岛市| 神木县| 南陵县| 潞西市| 宁安市| 密云县| 娄底市| 邢台县| 桃江县| 东光县| 湘乡市| 股票| 商都县| 灵丘县| 屏东县| 英超|